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九)▪P2

  ..续本文上一页余声,朝夕无间,历五十余年。经行之所,砖砌成坳。人试补之,久复成坳如故。

  明朝嘉靖初年,在蒲之万固寺背后七里多路有一个赞叹庙。里面的老僧义秀是温里人,精进敦厚,每天念佛十万多声为日课,从早到晚念佛不断,有50多年的修行。他念佛经行的地方,砌的砖都凹下去了。有人补好了这块地,时间一久又凹下去,现在还在。

  初有贫子不能自活,来依秀,秀纳之。久之,不善其所为,呵曰,汝真贼也。无何,果约其党,乘夜击秀。初击,秀称佛声犹洪。再击,称佛声弗断,然亦微矣,气尽,佛声乃寂。(紫柏老人集)

  最初有个穷人养不活自己,来投靠义秀。义秀接受了他。时间一久,见他行为不好,就呵斥说:“你真是个贼。”不久这个人约他的同党,趁着黑夜来打义秀。最初打的时候,义秀念佛的声音还很洪亮,再打时,念佛的声音还不断,但声音变小了。就是这样念着佛而走的!

  紫柏老人感慨地说:“生命垂危之际佛声还不断,至于两条腿都打折了,还能结跏趺坐走,不是50年志气坚强、劲正,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紫柏老人集》)

  明雪梅,苏州人,踪迹奇异,不拘戒律,好吟诗。嘉靖中,游南京,止报恩寺。每见法师讲经,辄笑曰,乱说乱说。专修净土,动静无间。寻还苏,住竹堂寺。年八十余,忽辞众克日行。众僧醵钱治龛。

  明朝雪梅,苏州人。行踪奇异,不拘戒律,喜爱吟诗。嘉靖年间来到南京,住在报恩寺。每次见到法师讲经,就笑着说:“乱说!乱说!”专修净土,动静之间毫无间断。不久他回到苏州,住进了竹堂寺。80多岁时,忽然告辞大家,预定哪一天要走。僧人们给他凑钱做好了龛。

  至期,送者云集。梅笑曰,尔辈才布施几文钱,便欲逼取老僧性命,尚早尚早。众废然散去。越数日,端坐龛中,泊然而化。(雪梅纪略)

  到了这一天,送者云集。雪梅笑着说:“你们才布施几文钱就想逼取老僧的性命。还早!还早!”大家也就作罢散去了。过了几天,他端坐龛中,寂然坐化。

  明性专,字守庵,姓张,苏州昆山人。少剃发,遍访知识。谒妙峰,受戒,预听法华讲席。后辞去,往峰顶,行头陀行。十二时中,唯诵法华,行深禅定。尝于空中,见西方宝池成琉璃色,深广无际,以白妙峰。妙峰曰,此观行初成之相。不生取著,是善境界。专遂深秘不言。

  明朝性专,苏州昆山人。少年时剃发出家,到处参访善知识,拜见了妙峰大师。而且受戒,参与法华讲席的听讲。后来告辞而去,到山顶上行头陀行。每天十二时中持诵《法华经》,行甚深禅定。

  曾见空中西方宝池成琉璃色,深广无边,就把所见境界禀告妙峰大师。大师说:“这是观行初步修成之相,如果不生取著,就是好境界。”以后性专把境界秘藏在心,从不跟别人说。

  石城有百尺弥勒像,嘉靖间,经兵燹,金剥,专为新之。又构石殿,与像称。感佛放光,夜明如旦。

  当时石城有一尊一百尺高的弥勒佛像,嘉靖年间经过战乱,佛像金粉剥落。性专为佛像重新刷新,又构建石殿,和佛像相称。感得佛像放光,夜晚明亮如同白昼。

  二十三年秋,延法师传灯,讲小本弥陀经。有请易弥勒上生经者。专曰,不然。吾闻弥陀与弥勒,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余将俾海众同悟本性弥陀,即本性弥勒。先游莲华净土,然后预龙华胜会也。

  二十三年秋天,性专请传灯法师讲《弥陀经》。有人请求换成《弥勒上生经》。性专说:“不然。我听说弥陀与弥勒,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就是弥陀与弥勒同一法身、同一智慧,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也是如此),我将和海会大众同悟本性弥陀即本性弥勒,首先游于莲花净土,再参与龙华胜会。”

  二十五年仲冬,沐浴更衣,命众椎钟诵经,趺坐而化。前数日,衣褶中生灵芝一本,大于拳,色红白。(法华持验)

  二十五年仲冬,他沐浴换好衣服,叫大众敲钟诵经,结跏趺坐往生了。提前几天,衣服里生了一枝红白色的灵芝,比拳头还大。

  明祖香,临江新喻人。于山东龙潭寺,精修净业。有居士王杰者,筑庵延之。香语杰云,某日当归家。众苦留。香云,归安养家耳。及期,敷坐,西向坐逝。举龛入山,火出自焚。(往生集)

  明朝祖香,临江新喻人。他在山东龙潭寺精修净业。有位王杰居士建庙请他居住。祖香说:“我某天要回家了!”大家苦留他住,他说:“我回的是极乐世界的家。”到这一天,脸朝西方,端坐而往生。当时法体坐在龛中,大众抬龛入山。到了山里,法体自己出火而烧化。

  明圆果,字祇园,一字幻空,不详其所出。少为凤阳卫守陵指挥使。已而弃官,出家五台山。淹贯经论,顿悟直指。东游至苏杭,登座说法,天华昼下,缤纷如雨。

  明朝圆果,年轻时做凤阳卫守陵指挥使。之后弃官不做,在五台山出家,贯通经论,顿悟直指(他是一个顿悟的人)。

  后来往东方游历到苏、杭一带,登座说法,天花昼下,缤纷如雨(就是他说法时,白天从空中降下天花,缤纷如雨)。

  嘉靖三十四年,浙中倭乱,剽掠至北新关。果时在杭佛慧寺。巡抚胡宗宪,闻果道高,延请出山,商退贼之策。果辞曰,毋庸,三日后,贼当自退耳。后三日,军士见云中有神兵数千,击倭,倭退窜,皆以为果力也。

  嘉靖三十四年,浙江中部遭到日本倭寇骚扰。倭寇已经登上海岸,一路抢掠到北新关这个地方。圆果当时在杭州佛慧寺,巡抚胡宗宪听说圆果道行很高,就请他出山来商量退贼策略。圆果说:“不必担心,三天后倭寇会自己退掉。”过了三天,军兵们见到云中有几千神兵打击倭寇,倭寇被打得四处逃窜。大家都认为是圆果的神力!

  临化之日,嘱弟子十年后茶毗。至期,舁棺至野,忽自起火,灰烬无遗。道俗观者千人,咸见云中现出西方境界,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金沙地、楼阁宫殿,并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之所严饰。

  圆果在临走这一天,嘱咐徒弟十年后再荼毗(这时间很长,再过十年才能火化)。到了这一天,徒弟们抬着他的棺材来到野外。忽然里头自己起火,烧成灰烬。当时在家出家围观的有上千人,都见到云层上现出极乐世界的景象,里面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金沙地、楼阁宫殿,而且一切都是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作庄严。

  池中开出青黄赤白莲华,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种种奇妙,与佛经所说,无有差别。俄而天乐振空,移时方灭。(狯园)

  七宝池中开出青、黄、红、白各色的莲花,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各种奇异的鸟,和佛经所说没有差别。不久天乐鸣空,过了一段时间才消失。

  明真清,字象先,姓罗,长沙湘潭人。少强记绝人。年十五,补诸生。十九,遘家难,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剃发受具。看无字话,因舟触岸,有省。

  明朝真清,长沙湘潭人。少年时记忆力超人。15岁补诸生。19岁遇到家里有难,就到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剃发,受具足戒。他看无字话头,因为船碰到岸边,忽然有省。

  珠化去,清驻锡觉皇寺,患背疾,梦关云长授之药,病愈。南游天台,结茅居焉。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开演十乘,阐明三观,学者归附日众。应居士王太初请,就永明禅室,讲观经妙宗钞百日。居常日勤五悔,密持观经,及梵网心地品。

  宝珠和尚圆寂后,真清驻锡在觉皇寺。有一次他背上有病,梦见关云长给他药,醒来就好了。他去南方到了天台山,结茅居住。又迁居在华顶天柱峰,修了大小弥陀忏六年。有闲暇就开演天台十乘,阐明空、假、中三观。当时学者归附的人日益增多。他应居士王太初祈请,在永明禅室讲《观经妙宗钞》一百天。平时每天勤修五悔,密持《观经》和《梵网经·心地品》。(“五悔”就是智者大师所立五种忏悔法:一、忏悔;二、劝请;三、随喜;四、回向;五、发愿。昼夜六时勤修。)

  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方展拜间,旁有沙弥,授以一牌。书曰,戒香熏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万历三十一年正月,抱疾。尽出所储,付五台、云栖、西兴诸寺饭僧。有进药石者,却之曰,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不久辞世,药何为乎。

  有一天晚上,他梦到宫殿庄严绮丽、宝树参差,见到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菩萨。正展衣而拜时,旁边有位沙弥交给他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戒香熏修”。醒来自己知道是中品往生的相兆。

  万历三十一年正月,他生病,拿出积蓄交给五台、云栖、西兴等寺院斋僧。有人劝他吃药,他谢绝说:“我净土因缘已熟,冥冥中圣境已经现前。不久我就要告辞人世,药有什么用呢?”

  正月七日,绝粒,唯饮檀香水,期于二十九日告终。与众说无生法,诲谕甚切。至二十九日夜,起别众曰,吾逝矣。众请曰,和尚往生净土,九品奚居。曰,中品中生也。众曰,胡不上品生耶。曰,吾戒香所熏,位止中品。言毕,泊然而逝。

  从正月七号起,他就不再吃饭,只喝一点檀香水,预期二十九号往生。期间跟大家说无生法,劝导教诲非常恳切。到二十九号夜晚,他起身告别大家说:“我走了。”大家请问:“和尚往生净土,得生九品哪一品位?”他说:“中品中生。”大家说:“怎么不是上品往生呢?”他说:“我戒香所熏,品位只是中品。”说完就寂静地圆寂了。

  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茶毗日,香气充郁,骨锵锵有声,年五十七。(明高僧传)

  过了五天,法体红润,相貌如生。荼毗时,香气充满浓郁。烧化时骨骼锵锵有声。57岁。

  明明证(真定),字无尘,姓魏,会稽人。性醇厚简默。少不乐腥膻,常欲出家。弱冠,过邻寺,遇五台庞眉老僧,若旧相识者,愿相依为弟子。老僧云,汝三年后,方可剃发。当先行苦行,学诸经典。

  明朝明证,俗家姓魏,浙江会稽人。性格醇厚简默(就是他沉默少言,性情纯朴敦厚)。小时候不喜欢吃荤腥,常常想出家。成年时,经过旁边的寺院,遇到一位五台庞眉老僧,似曾相识,就想依止这位老僧做徒弟。老僧说:“你三年后才能剃发,你要先行苦行、学经典。”

  证遂往丛林,作重务。学楞严咒,日止诵一字。夜礼观音,彻晓不寐。三年,而咒始毕。忽卧病七日,遍身发痛,若换骨者。

  这样明证就去丛林干很重的活。学“楞严咒”每天只诵一个字,晚上拜观音菩萨,彻夜不眠。过了三年,咒才诵完。忽然卧病七天,全身都发痛,好像是在换骨。

  病愈,夙慧顿开。而五台僧复至,为祝发,受具戒。嘱令终身诵法华经。遂展经朗诵,无滞。已而华严、涅槃诸经,悉成诵。乃谓老僧曰,吾欲尽形乞食供养,以报师德。是夜,老僧不知所往。

  等到他病好了,夙慧顿然开发,五台山的庞眉老僧也来了,给他剃头,受具足戒,嘱咐他终身持诵《法华经》。他展开经本朗诵,没有滞碍,然后《华严》、《楞严》等经都能背诵。就对老僧说:“我想尽形寿乞食供养,来报答师父的恩德。”这天晚上,老僧忽然不知去向。

  证日诵法华一部。日惟二餐。三衣经钵外,一无所蓄。人有施者,随得随舍。或与之言,止微笑而已。如是者三十年。一日诵经,艴然不怿。弟子问故。曰,吾持诵一生,求生净土,岂将堕红尘耶。于是更加勤诵三年。

  明证每天诵一部《法华经》、吃两顿饭。除了三衣一钵,没有其它积蓄。人家供养他,他随手就布施掉了。有人想跟他说话,只是微笑而已。这样过了30年。

  有一天,他诵经有点不高兴。弟子问他什么缘故,他说:“我一生持诵,求生净土,难道还要堕红尘吗?”由此更精勤地诵经三年。

  一日,抚案大笑曰,我今不到红尘去矣。往谒云栖宏公,还至涧中,谓侍者曰,汝往报众徒,我明日当去。次日,诸徒至。证问什么时。答云,亭午。遂命具汤盥沐,端坐念佛,诵观世音,大势至,至清净大,即闭口。众闻空中朗诵海众菩萨,异香馥然。合掌而寂,如入禅定。

  有一天,抚案大笑:“现在我不堕红尘了!”然后拜见莲池大师。拜见完回到山涧中,对侍者说:“你去告诉徒弟们,我明天要走。”第二天徒弟们来了,问他什么时候走,他说:“正午。”然后命令弄好热水沐浴,端坐念佛,诵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在念到“清净大”时就闭口不念。大家听到空中在朗诵“海众菩萨”,异香浓郁,他已经合掌往生了(意思是念“清净大海众菩萨”这一句时,他念到“清净大”时就走了,然后空中响着后四个字——“海会菩萨”)。

  七日后,开龛,时值炎暑,仪容若生。年五十,时万历二十一年也。(理安寺纪)

  七天之后开龛,当时是大热天,他的仪表就如同生前一样。往生时50岁。

  明明玉,字无瑕,姓刘,西蜀人。出家后,遍历名山,参叩知识,苦行绝伦。礼华严、法华经,一字一礼。

  明朝明玉,是四川人。出家后遍访名山、参拜善知识,苦行卓绝。他拜《华严经》、《法华经》,一字一拜。

  万历二十三年正月,忽谓弟子曰,吾业系娑婆七十二年,今将归矣。遂不食,念佛不绝者旬日,声如洪钟。临终,沐浴端坐,持珠念佛,益哀促。已而大声云,佛佛佛,倒驾铁牛归佛国,声绝而逝。(憨山梦游集)

  万历二十三年正月,忽然对弟子说:“我业系娑婆已经72年,今天我回家了!”这以后不吃饭,不断地念佛,大概有十多天。念佛的声音犹如洪钟。临终时,明玉沐浴端坐,拿着念珠念佛,念得越加哀切、急促。然后大声说:“佛佛佛!倒驾铁牛归佛国!”声音止息,就圆寂了。

  明法祥,字瑞光,姓周,绍兴嵊县人。少有出世志,参啸岩老人。啸岩示以念佛法门。遂出家,居南岳侧刀峰,影不出山,专志念佛,以豆记数,日夜精勤,胁不至席,人称为豆儿佛。未几,成丛林。

  明朝法祥,绍兴嵊县人。少年时就有出世的志愿。参拜啸岩老人,老人指示他念佛法门。他就出家,住在南岳侧刀峰,从没有出过山,专志念佛。他以豆子计数,昼夜精进,不倒单,人们称他“豆儿佛”。不久这个地方就成了丛林。

  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六日,索浴礼佛,告众曰,瓜子熟也,正落蒂时,众莫喻者。入室趺坐,令众唱佛名,合掌而逝。峰前闻音乐声。(憨山梦游集)

  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六号,他要来热水洗澡后拜佛。拜完告诉大家:“瓜子熟也,正落蒂时!”大家不知道在比喻什么。(他说“瓜已经熟了,正是蒂落的时候”,意思是我净业已经成熟,正是往生的时候。)然后他进房间结跏趺坐,叫大众念佛,合掌就走了。当时侧刀峰前面能听到音乐之声。

  

《净土圣贤的传记(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