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八)▪P3

  ..续本文上一页家告别云,我明日行矣。明日,送者俱会。即入龛端坐,求甘瓜啖尽一枚,唱佛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祖辉,不知是哪里人。住在明州城中的佛阁里,遇到人就说“阿弥陀佛”。当时鄞县的县尉王用享夫妇对他恭敬承事。

  有一天,祖辉到他的施主家告别说:“我明天走了。”第二天,送的人都来了。祖辉坐在龛里说:“拿片瓜给我吃吃!”然后吃了一枚甜瓜,吃完念着佛就走了。

  宋如鉴,不详其所出。居明州塔山,两阅大藏,长诵莲经。专志念佛,昼夜不懈。晚年庵居,忽示疾,请邻庵诸僧唱佛。面西跏趺,含笑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如鉴,不知是哪里人。住在明州塔山,阅过两次藏经,长期诵《法华经》。他专心致志地念佛,昼夜不懈怠。晚年住庙时,忽然生了病,请临庙的僧人一起来念佛。向西结跏趺坐,含笑往生。

  宋祖新,不详其所出。受业四明福原寺。布衣粝食,制行清苦。住方氏庵。别于福原创净土院,造三圣像,栽池莲。月三八日,集道俗系念。

  宋朝祖新,不知是哪里人。在四明福原寺受业。平时布衣粗食,励志苦行,住在方氏庵。又另外在福原创立净土院,造立西方三圣像。然后在水池里栽上莲花。每月三个八天集合僧俗,同念阿弥陀佛。

  一日,往别福原方丈曰,二月十五日,将西归,特来拜辞。欲索面一碗,以果枵腹,可乎。主人如其言。食讫,竟往净土院像前作礼云,祖新将行,奉别尊像。即归庵别众,谓曰,吾其去矣。愿诸仁者,勤心念佛,得早相会。即趺坐唱佛,遽云佛至,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这一天,祖新去告别福原的方丈说:“二月二十五号我要西归了,所以特地来拜谢辞别。我想要一碗面饱饱肚子,可以吗?”主人按他的话给了一碗面。他吃完就到净土院的佛祖像前礼拜说:“祖新要走了,跟圣尊告别。”然后回到庙里,辞别大众说:“我走了,愿各位勤心念佛,好早日在净土见面。”这样就结跏趺坐念佛,忽然说:“佛来了!”两手合掌就往生了。

  金祖朗,姓李,蓟州人。九岁出家,礼燕京大圣安寺圆通国师为师。金大定中,历住崇寿香林诸寺。真佑间,赐号圆通大师。日诵弥陀数万声。

  金朝祖朗,蓟州人(蓟州就是北京的西南部)。9岁出家,拜燕京大圣安寺圆通国师为师。

  金朝大历年间,依次住持过崇寿、香林等寺院。真佑年间,皇帝赐号为“圆通大师”。每天念阿弥陀佛几万声。

  年七十四,将示寂,预告其徒曰,吾生缘尽矣。其徒讶之。后七日,口占偈曰,咄这皮袋,常为患害,继祖无能,念佛有赖。来亦无来,去亦无碍。四大五阴,一时败坏。且道还有不败坏者么。良久云,浮云散尽月升空,极乐光中常自在。遂跏趺而卒。(湛然居士集)

  74岁快圆寂时,预先告诉徒众:“我在世的因缘已经尽了。”徒众听了很惊讶。过后七天,口里说偈:“咄这皮袋,常为患害,继祖无能,念佛有赖。来亦无来,去亦无碍,四大五阴,一时败坏。且道还有不败坏者吗?(他说:这臭皮囊是无量诸苦的依处,我无力继祖传灯,念佛却有依赖。来也没有个来的,去也了无障碍。到此时,四大五阴的身一时败坏。你们道一句:还有不坏者吗?)”许久,又说:“浮云散尽月升空,极乐光中常自在。”就这样结跏趺坐化去。

  元妙文,姓孙,蔚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抵燕京,依大德明公,学圆顿之道。后居蓟之云泉寺。勤俭节用,廪有余粟,岁荒以赈饥民,蓟人德之。累主讲席,大宏方等,力唱圆宗。晚年,退居逸老,专修念佛三昧。

  元朝妙文,蔚州人。9岁出家。21岁到燕京,依止大德明公学圆顿之道。后来住在蓟州云泉寺。平时生活节俭,有剩余的米就在荒年拿来赈济灾民。蓟州人都感戴他的恩德。

  他历次主持讲席,弘扬大乘方等经,演唱圆顿教。到了晚年退居养老,专修念佛三昧。

  元延祐六年,示疾,令弟子高声唱佛名。遽起跏趺,结三昧印,泊然而逝,年八十三。(佛祖通载)

  延祐六年,示现有病,叫弟子们高声念佛。突然坐起结跏趺坐,手结定印,安然往生。83岁。

  元善住,字云屋,苏州人。掩关一室,六时念佛,病久不易。终时,异香满室。有安养传,谷响集,行世。(往生集)

  元朝善住,苏州人。平时都在屋里闭关,六时念佛。生病很久,也从未改变。临终时屋里充满异香。写有《安养传》、《谷响集》流通世间。

  元性澄,字湛堂,姓孙,会稽人。母梦日轮堕空而生澄。四岁,辄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至元十三年,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后依佛鉴銛公,习天台教观。大德九年,住杭之东竺。

  元朝性澄,会稽人。母亲梦到日轮从虚空中坠落,就生了他。4岁就能提笔画佛像。给他传授佛经,听完就能背诵。

  元朝十三年,投石门殊律师,剃发受具足戒。后来依止佛鉴铦公,修习天台教观。大德九年,住在杭州东天竺寺。

  十一年,吴越大旱,祷雨,雨立下。岁饥,民死无以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至治元年,驿召入京,命居清塔寺,校正大藏,赐号佛海大师。住上天竺。后归佛果寺,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昼夜,屡感瑞应。

  十一年,吴越两地发生大旱灾。当时祈祷下雨,雨就立即降下。这一年闹饥荒,人死了不能殓尸。性澄就为人掩埋遗体,做水陆法会普度亡灵。

  至治元年,诏令性澄进京,敕令住在清塔寺校正大藏经,赐号为“佛海大师”,住在上天竺寺。后来归于佛果寺,坚志求生净土。修一心三观七昼夜,屡次感得瑞应。

  月旦,众前问讯。澄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几至半途而废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可把玩乎。烦点示衣钵,用表无常。众为称佛名。止之曰,佛须自念,明晨,当来一别。黎明众集,端坐而化,年七十八。(明高僧传)

  这月初,大家前来问讯。性澄突然作揖说:“老僧以前不是急于退步,几乎就要半途而废。今天人还在世上,明天恐怕就没有了,光阴可以用来放逸吗?”然后叫人点他的衣钵,表示无常。大众为他称佛名,他说:“佛要自己念。明早你们来告别一下。”黎明,大家来了。他端坐而化,78岁。

  元蒙润,字玉冈,姓顾,海盐人。年十四,出家白莲寺,依古原法师。方礼伽蓝神,像皆仆。古原授以天台止观、金刚鈚、十不二门诸书,即能了大意。古原归寂,事竹堂传法师。因苦学婴疾,修请观音忏七七日,疾愈,而心倍明利。

  元朝蒙润,海盐人。14岁在白莲寺出家,依止古原法师。当他礼拜伽蓝神时,神像都倒下。古原给他传授天台止观、金刚鈚、十不二门等,他都能了达大义。

  古原圆寂后,蒙润又承事竹堂法师。当时学习非常刻苦,得了重病,就修持“请观音忏”七个七天。病好了,心变得更加明利(“明利”就是智慧敏锐,什么东西一看就明白。)。

  寻主海盐德藏寺,日讲法华。迁南竺演福。既而退居于龙井白莲庵,专修念佛三昧。依者日众,复出主下竺,率众修法华三昧,感普贤放光,现诸瑞相。居三年,一日,呼弟子实法明策等,示止观安心之旨。已而曰,吾生缘已尽,兹唯其时。骤称佛号数百声,泊然而化。

  不久,又主持海盐德藏寺,每天讲《法华经》。然后换到南天竺演福寺。再往后退居在龙井白莲庵,专修念佛三昧。后来依止他的人日益增多。他又出来主持下天竺寺,领众修持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放光,显现各种瑞相。

  三年后的一天,把弟子实法、明策等叫来,指示止观安心的妙旨,然后说:“我在世的因缘尽了,就在此时。”突然称了几百声佛,就安然往生了。

  润生平力修,昼夜无间。常行般舟三昧,以九十日为期者七。修法华、金光明、大悲、净土诸忏,以七七为期者,不可悉数云。(明高僧传)

  蒙润大师一生都在精进修行,从早到晚相续不断。他常常修般舟三昧,以90天为一期,修过7次(这种精进力非常罕见,90天里不坐不卧,总的修过7次),然后修法华忏、金光明忏、净土忏,以七个七天作为一期,修的次数不计其数。(看看古德是怎么珍惜暇满,同样是一生几十年,他们怎么学法、怎么修行、怎么成就、怎么利生!怎么在几十年里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而我们是怎么度过的?成就了多少功德?在这里要好好做个比较!)

  

《净土圣贤的传记(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