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六)▪P3

  ..续本文上一页,深悟止观之道。阅不二门金鈚,不寝者数月。

  宋朝择瑛,严州桐江人,在杭州寿宁寺出家。熙宁年间,参神悟法师,对止观之道有很深的领悟。看《不二门论》、《金刚錍论》时,不睡不眠有好几个月。

  当湖鲁氏,创一院以迎瑛,大开法施。久之,遨游杭秀苏湖间。尝作往生净土十愿文曰,愿我永离三恶道。愿我速断贪瞋痴。愿我常闻佛法僧。愿我勤修戒定慧。愿我恒随诸佛学。愿我不退菩提心。愿我速见阿弥陀。愿我决定生安养。愿我分身遍尘刹。愿我广度诸众生。

  当湖鲁氏建了一座寺院,请择瑛在里面讲法,开法布施之门。久而久之,他在杭秀苏湖之间走动(“杭秀苏湖”:杭州、秀水、苏州、湖州。),曾经作往生净土十愿文说:“愿我永离三恶道,愿我速断贪嗔痴,愿我常闻佛法僧,愿我勤修戒定慧,愿我恒随诸佛学,愿我不退菩提心,愿我速见阿弥陀,愿我决定生安养,愿我分身遍尘刹,愿我广度诸众生。”

  元符二年春,于杭之祥符寺示疾。俄奋身凭几西向,诵阿弥陀经,卷终而逝。(乐邦文类,佛祖统纪。)

  元符二年春天,在杭州祥符寺示现生病。忽然奋身靠着桌子,脸朝西方诵《阿弥陀经》。诵完就往生了。

  宋宗本,字无喆,姓管,常州无锡人。出家后,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居杭州净慈寺。岁大旱,湖井皆竭。寺西隅忽涌甘泉,得金鳗鱼,浚为井。寺僧千余,赖以汲饮。

  宋朝宗本,常州无锡人。出家后参天衣禅师,念佛时忽然有醒悟。后来住在杭州净慈寺。

  这一年大旱,整个地方湖里、井里干得没有水。但从他住到净慈寺后,寺院的西角就忽然涌出了甘泉,里面有金鳗鱼。后来就在这里打了一口很大的井,寺院上千僧人就靠这口井喝水。

  张氏有女死,母梦女为蛇。既觉,得蛇棺下,持诣本,为说法。俄有黑蝉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吾女者,可入笼中,当再持诣净慈。如其祝,本复为说法。

  当时有户姓张的人家女儿刚死,母亲梦到女儿变成蛇。醒来后,在女儿的棺材下找到一条蛇。就拿着蛇求宗本禅师给它说法。说完法,很快有一只黑色的蝉飞在棺材上,蛇却不见了!母亲又祷告说:“假使你真是我女儿,就入到这个笼子里,我再带你去净慈寺!”果然,那只蝉飞进来了。宗本禅师再给这只蝉说法。

  是夕,女见梦曰,二报已解脱矣。母因问,生死轮回,是信有之,何以得免。女曰,六道四生,如井上辘轳,无一人可免。唯修出世法,当得脱耳,盍问净慈法主乎。其显化类如此。本奉诏入东京慧林寺,召对称旨,赐号圆照禅师。

  当天夜晚,梦到女儿来说:“两个业报都解脱了!”母亲就问:“生死轮回确实是有的,怎么来免除?”女儿说:“六道四生就像井上的辘轳(井上的转轮,表示在六道里上下轮转),没有人能免得了,只有修出世间的法才能免除。你要修出世间的法,就去请问净慈法主(宗本禅师)。”

  以后宗本禅师奉皇帝诏令,住在东京慧林寺。皇帝把他叫来,当面交谈后非常满意,就赐号为“圆照禅师”。

  平时,密修净业。时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见一殿殊丽,人曰,以待净慈本禅师耳。又资福曦公至慧林,礼足施金而去。人诘其故。曰,吾定中见金莲华,人言以俟慧林本公。其他莲华无数,云以待受度者。或有萎者,云是退惰人也。

  圆照禅师平日秘密修持净业。当时雷峰的才法师曾神游净土,见一处宫殿特别庄严。净土的人说:“这座宫殿是等宗本禅师来住的。”

  又有资福曦公到了慧林寺,顶礼宗本禅师供养金子就走了。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定中见了金莲花,有人说是等慧林的本公。此外还有无数莲花,说是等待受度的人。其中有些莲花枯萎了,说这些是懒惰退转的人。”

  晚居苏州灵岩寺。元符间,将示寂,沐浴而卧。弟子环拥请偈。本熟视曰,痴子,我寻常尚懒作偈,今日作什么偈。寻常要卧便卧,今日亦何须特地坐也。乃索笔书后事,付守荣,掷笔而逝,若熟睡者然。(佛祖统纪,苏州府志。)

  宗本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寺。元符年间,快圆寂时,沐浴完毕,就卧在床上。弟子们环绕请求说偈,宗本前前后后看了很久,然后说:“傻子!我平时都懒得作偈,今天作什么偈?平时我想睡就睡,今天何必结个跏趺坐走呢?”然后就拿来笔,交代完后事,交给守荣。笔一扔就走了,就像睡熟的样子。

  宋善本,姓董,开封人。母无子,祷佛乃生。及长,试华严经得度。为圆照本师弟子,时号大小本。奉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后归杭州象坞寺,杜门却扫,专修净业。有僧定中,见方丈弥陀佛示金色身。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告门人曰,止有三日在。至期,趺坐面西而化。(佛祖通载,佛祖统纪。)

  宋朝善本,开封人。母亲没有孩子在佛前祈祷而生了他。长大后考《华严经》得度为僧。他是上面讲的圆照本的徒弟,所以当时有“大小本”的称呼(前面的宗本叫大本,徒弟叫小本)。他奉诏住持上都法云寺,皇帝赐号为“大通”。后来回到杭州象坞寺,闭门专修净业。有个僧人定中见到他方丈室当中有阿弥陀佛现金色身。

  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他弯着三个指头告诉门人:“只有三天了。”到了时间,结跏趺坐面朝西方就往生了。

  宋宗坦,姓申,潞州黎城人。年十六,落发受具。少通义学。长而遍访名师,垂五十年,名播讲林。晚于唐邓汝颍之间,讲净土观经,劝人念佛,求生安养。听者如云,皆禀净业。后于唐州青台镇,誓求安养。持名作观,未尝暂忘。

  宋朝宗坦,潞州黎城人。16岁落发,受具足戒。少年时就通达义学(过去把研习经论教理叫做义学)。长大之后,到处参访名师,前后将近有50年。声名广播于各处讲席。

  晚年在唐邓汝颍之间(唐州、邓州、汝州、颍州之间),讲净土《观经》,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当时听众云集而来,都禀持净业。后来在唐州青台镇立誓求生安养,持名作观,从不间断。

  政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梦中见阿弥陀佛告曰,汝说法止六日,当生净土。觉而白众,次日,讲唱不辍。

  政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梦中见到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讲经说法还有六天就往生净土了。”醒来后,跟大家说起此梦。第二天照常讲经。

  至五月四日后夜,自知时至,鸣钟集众,告曰,因缘聚散,固当有时。净土胜缘,岂宜错过。愿众念佛,助我往生。又曰,享年七十六,四大分离处,净土礼弥陀,永超三界苦。言已,坐脱。满室雷鸣,白云覆地,从西而来,三日方歇。(莲宗宝鉴)

  到五月四号后半夜,自己知道时辰已到,就鸣钟集众,告诉大家说:“因缘聚散,固当有时,净土胜缘,岂宜错过。(意思是:因缘聚散都有一定的时间,净土这么殊胜的因缘不应当当面错过!)愿大众念佛,助我生西。”然后说偈:“享年七十六,四大分离处,净土礼弥陀,永超三界苦。”说完,坐脱而去。

  当时屋里有雷鸣般的声音,白云覆盖大地,从西方而来。过了三天才停止这种瑞相。

  

《净土圣贤的传记(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