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七)

  宋法宗,姓颜,钱塘人。十岁出家,依广慈才法师,专研教观。十九,从广慧初法师,服勤十年。后归侍广慈,依止观,修大悲三昧,绵历九载。凡有祷祈,悉获灵应。

  宋朝法宗,钱塘人。10岁出家,依止广慈法师,专研教观。19岁跟随广慧法师,在法师身边做了十年事。后来又回来侍奉广慈法师。他依止观修了九年大悲三昧,凡是祈祷,都获得灵验。

  尝与天竺光明忏期,至五日,禅观中,忽见慈云法师,侍僧数十。宗作礼问曰,自昔同修者,皆得生净土否。慈云曰,元照已得往生,择瑛尚欲宏经恶世。汝宜勤修,以成本愿。宗归,建净土道场,刻西方三圣像,燃五指供佛。每月,集四十八人,同修净业。名卿贤士,多预其会。

  曾经参与天竺寺的光明忏期。到了第五天,禅观中忽然见到慈云法师,旁边有几十位僧人侍奉。这时法宗就顶礼问:“从前跟我同修的人都生净土了吗?”慈云忏主说:“圆照已经往生,择瑛还想在浊世弘扬经法,你应当勤修来实现自己的本愿。”法宗听到这个启示后,就开始建净土道场,重点放在净土上,建道场,刻西方三圣像,燃了五指供佛。每月集合48人同修净土。当时多有名人贤士参与法会。

  政和七年春,微疾,梦弥陀圣众,授手接引。后三日,沐浴易衣,盥口,寂然而逝。(佛祖统纪)

  政和七年春天,有一点病,梦见弥陀圣众授手接引。过后三天,沐浴更衣,潄完口就安静往生了。

  宋了然(与咸,有空),姓薛,临海人。母患无子,祷于寺,梦僧授以莲华,令食之,曰,汝生子,必出家。未几,生子。稍长,遂令出家。十六,受具。从安国惠法师,学教观,慧解骤发。梦泛海,见观世音,坐山上竹林间,因说百偈以赞,觉,忆其半,自是顿发辩才。

  宋朝了然,临海人。母亲苦于无子,就在寺院祷告。晚上梦到一位僧人交给她一朵莲花让她吃,说:“你生了儿子一定出家。”不久果然生了了然。稍大一点就让他出家,16岁受具足戒。

  了然随安国法师学教观,一下子发了慧解。梦到自己在海上航行,走着走着,见到观音菩萨坐在山间的竹林中,他就口说一百首偈赞叹菩萨。醒来只能记住五十首。从此顿时开发辩才。

  后住白莲寺,讲演天台教观。二十余年,日唯一食,常坐达旦。一夕,梦二龙戏空中,一化为神人,从空中下,于衣袖出简示云,师七日当行。

  后来住在白莲寺,敷演天台教观。20多年里,每天吃一顿饭,常常打坐通宵达旦。

  一天晚上,梦到两条龙在空中游戏。其中一条龙变成一个神人从空中下来,从袖子里拿出书简给他看,说:“师父七天后就要走了。”

  既寤,挝鼓集众说法,垂嘱后事。已而大书曰,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即沐浴更衣,与众同声诵阿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众闻天乐盈空,祥光烛天表。弟子与咸有空二人,亦修净业,皆念佛坐脱。(佛祖统纪,明高僧传。)

  他醒来敲鼓集众说法,而且交代后事。之后写了几个字:“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意思是:我以念佛的力量得生净土,你们能不勉励自己吗!)”写完就沐浴更衣,和大家同声念《阿弥陀经》。在念到“西方世界”这四个字时,就端坐往生了。

  大家听到空中充满天乐,祥光普照。他的弟子与咸和有空也修净业,都是念佛坐脱。

  宋思照,姓阳,钱塘人。十四岁,从净住从雅,听法华方等于南屏。复往东掖,参神悟,大有契入。刺血书法华经,一字一礼,如是十过。诵十六观经五藏,弥陀经十藏,法华经一千部。礼华严、梵网、净土七经等,凡二百七十卷。专修念佛三昧。

  宋朝思照,钱塘人。14岁随净住法师在南屏听《法华经》和《方等经》。后来又去东掖依止神悟大师参究,这次大有悟入。

  他曾刺血写《法华经》,写好后一字一拜,拜了十遍。又诵《十六观经》五藏(“一藏”就是5048卷,“五藏”就是25240卷)、《阿弥陀经》十藏(50480卷)、《法华经》一千部,拜《华严》、《梵网》、《净土七经》等经总共270卷,专修念佛三昧。

  筑小庵曰德云,刻三圣像。每夜四更即起唱佛,懈怠比丘,闻声悚愧。又于月二十三日,率道俗系念三圣,常及千众,凡三十年。一日,语其徒曰,夜梦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乃日请七僧助念。至七日晚,涌身合掌,厉声唱佛,趺坐结印而化。时宣和元年春也。阇维,牙齿明莹,如玉石然。(佛祖统纪)

  他建了一座小庙叫“德云寺”,刻立三圣像。每天四更(清晨1~3点)就起来念佛。懈怠比丘听到他的念佛声都惭愧动容。又在每月二十三号,带领大家系念西方三圣,常常达到上千人。前后经历有30年。

  有一天,他对徒弟说:“我梦到佛现了丈六金身相,这是我往生的相兆。”这一天,请来七位僧人助念。七号夜晚,忽然涌身合掌,大声念佛。结跏趺坐,手结印就走了。火化时,牙齿明亮晶莹,形状像玉石。

  宋若愚(则章),姓马,海盐人。学教于辩才净法师。居龙井久之。后于湖之仙潭,营室,接待僧众。建无量寿佛阁,劝道俗念佛,来者尝数百人。三十年中,预会诸贤,临没时,多有瑞应。或奏愚道行,赐号法鉴。释则章,与愚为友,同修净行。章既没,愚梦神人告曰,汝同学则章,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生净土,彼方待汝。

  宋朝若愚,海盐人。随辩才法师学教。在龙井住了很久,后来在湖之仙潭建了一间房接待僧众。又建无量寿佛阁,劝大家念佛,来参加的人有几百位。30年中,参与法会的人临走时多数有瑞相。有人上奏若愚法师的道行,皇帝赐号为“法鉴”。

  有一位则章师,跟若愚是道友,同修净土。则章去世,若愚梦到神人告诉说:“你的同学则章证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经往生了净土,他正在等你。”

  愚乃沐浴更衣,命众讽观无量寿佛经,端坐默听。诵毕,忽云,净土现前,吾其往矣,遽书偈而化。偈曰,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又曰,空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时靖康元年九月也,年七十二。阇维,得舍利数百粒。(佛祖统纪)

  若愚醒来,立刻沐浴更衣,叫大家一起讽诵《观经》。他端坐默默听着念经声。诵完,忽然说:“净土现前了!我走了!”很快写了两首偈就坐化往生了。两首偈是:“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兆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一首:“空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往生时72岁,火化后得到几百颗舍利。

  宋介然,明州鄞人,受业福泉山延寿寺。时明智立法师居南湖,从之学教观。元丰初,专修净业。三载期满,谓同修者曰,念佛三昧,往生要法也。乃燃三指,誓建十六观堂。中设西方三圣像,环以池莲。工竣,复燃三指,以报佛恩。

  宋朝介然,明州鄞县人。在福泉山延寿寺受业。当时明智法师住在南湖,他随法师学习教观。

  元丰初年,专修净土。三年期满后,对同修说:“念佛三昧是往生的要法。”这样燃了三指,发愿建十六观堂,中间设立西方三圣像,周围有莲池围绕。工程完毕,又燃三指报答佛恩。这是南宋末年的事。

  建炎四年正月七日,金兵至明州,寺众尽散,然独不去。兵至,诃之曰,不畏死耶。然曰,贫僧一生愿力,建此观堂,今老矣,不忍舍去以求生也。金兵义之,谓曰,为我归北地,当作观堂,似此规制,遂强之行。后人以去日为之忌。尊之曰定慧尊者,立像于观堂之侧。(佛祖统纪)

  建炎四年正月初七,金兵已经到达明州,寺院僧众都跑光了,只有介然没走。金兵呵斥说:“你不怕死吗?”介然说:“我一生的愿力就是建十六观堂。现在我老了,不忍心为自己求一条生路而舍弃观堂。”金兵听了,觉得很了不起,就说:“你跟我去北方吧!在北方一样可以建观堂,跟这里规模一样。”然后强行把他带走。这样就被金兵押到北方去了。

  后人以他离开的这一天作为忌日,尊称为“定慧尊者”。而且为他塑像,立在观堂旁边。

  宋齐玉,姓莫,霅川人。早岁出家,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慈辩,受一心三观之旨。出居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社。

  宋朝齐玉,浙江霅川人。早年出家,记性很好,每天能记几千个字。最初参祥符神智法师,后来依止慈辩法师领受一心三观的妙旨。出来后,就住在苕溪宝藏寺。每年一到年底,就组织很多人结净业社,共修净业,求生西方。

  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作诸不善,其罪无量。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唯有一心念佛,则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庶得出离地狱,成就庄严。况父母生我,令我出家,唯望度脱,以报重恩。若破戒堕陷,何以为人,何以为子。

  以后迁居在横山,建了丈六佛像,率领僧俗共同修行。中夜时,告诉大众:“我们没念佛时造了很多不善业,罪业无量,犯一个恶作罪就要受九百千年的地狱之苦,何况犯大量的罪业?只有一心念佛,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才能出离地狱,成就庄严。何况父母生我们,让我们出家,指望我们度脱他们。如果破戒堕落恶趣,何以为人、何以为子呢?”

  大众闻者,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或损额失声。宣和六年,迁居上竺,尝中夜顶像行道。有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呵以畜生,有玷三宝。自是,对佛悔过者三年。

  每当这样说时,大众听了无不诚心忏悔,都生起很大的悔恨,五体投地或用头磕在地上,失声痛哭。宣和六年,齐玉迁居到上天竺寺。曾经在夜晚顶戴佛像,经行修道。有个僧人不守规矩,他就责备说:“你无知,是畜生吗?”忽然自己忏悔:“他虽然是不肖的人,但呵斥他是畜生,玷污三宝!”从此他对佛忏悔三年。(古德行持是这样精严…

《净土圣贤的传记(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