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法宗,姓顔,錢塘人。十歲出家,依廣慈才法師,專研教觀。十九,從廣慧初法師,服勤十年。後歸侍廣慈,依止觀,修大悲叁昧,綿曆九載。凡有禱祈,悉獲靈應。
宋朝法宗,錢塘人。10歲出家,依止廣慈法師,專研教觀。19歲跟隨廣慧法師,在法師身邊做了十年事。後來又回來侍奉廣慈法師。他依止觀修了九年大悲叁昧,凡是祈禱,都獲得靈驗。
嘗與天竺光明忏期,至五日,禅觀中,忽見慈雲法師,侍僧數十。宗作禮問曰,自昔同修者,皆得生淨土否。慈雲曰,元照已得往生,擇瑛尚欲宏經惡世。汝宜勤修,以成本願。宗歸,建淨土道場,刻西方叁聖像,燃五指供佛。每月,集四十八人,同修淨業。名卿賢士,多預其會。
曾經參與天竺寺的光明忏期。到了第五天,禅觀中忽然見到慈雲法師,旁邊有幾十位僧人侍奉。這時法宗就頂禮問:“從前跟我同修的人都生淨土了嗎?”慈雲忏主說:“圓照已經往生,擇瑛還想在濁世弘揚經法,你應當勤修來實現自己的本願。”法宗聽到這個啓示後,就開始建淨土道場,重點放在淨土上,建道場,刻西方叁聖像,燃了五指供佛。每月集合48人同修淨土。當時多有名人賢士參與法會。
政和七年春,微疾,夢彌陀聖衆,授手接引。後叁日,沐浴易衣,盥口,寂然而逝。(佛祖統紀)
政和七年春天,有一點病,夢見彌陀聖衆授手接引。過後叁天,沐浴更衣,潄完口就安靜往生了。
宋了然(與鹹,有空),姓薛,臨海人。母患無子,禱于寺,夢僧授以蓮華,令食之,曰,汝生子,必出家。未幾,生子。稍長,遂令出家。十六,受具。從安國惠法師,學教觀,慧解驟發。夢泛海,見觀世音,坐山上竹林間,因說百偈以贊,覺,憶其半,自是頓發辯才。
宋朝了然,臨海人。母親苦于無子,就在寺院禱告。晚上夢到一位僧人交給她一朵蓮花讓她吃,說:“你生了兒子一定出家。”不久果然生了了然。稍大一點就讓他出家,16歲受具足戒。
了然隨安國法師學教觀,一下子發了慧解。夢到自己在海上航行,走著走著,見到觀音菩薩坐在山間的竹林中,他就口說一百首偈贊歎菩薩。醒來只能記住五十首。從此頓時開發辯才。
後住白蓮寺,講演天臺教觀。二十余年,日唯一食,常坐達旦。一夕,夢二龍戲空中,一化爲神人,從空中下,于衣袖出簡示雲,師七日當行。
後來住在白蓮寺,敷演天臺教觀。20多年裏,每天吃一頓飯,常常打坐通宵達旦。
一天晚上,夢到兩條龍在空中遊戲。其中一條龍變成一個神人從空中下來,從袖子裏拿出書簡給他看,說:“師父七天後就要走了。”
既寤,撾鼓集衆說法,垂囑後事。已而大書曰,因念佛力,得生極樂。凡汝諸人,可不自勉。即沐浴更衣,與衆同聲誦阿彌陀經,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衆聞天樂盈空,祥光燭天表。弟子與鹹有空二人,亦修淨業,皆念佛坐脫。(佛祖統紀,明高僧傳。)
他醒來敲鼓集衆說法,而且交代後事。之後寫了幾個字:“因念佛力,得生極樂;凡汝諸人,可不自勉。(意思是:我以念佛的力量得生淨土,你們能不勉勵自己嗎!)”寫完就沐浴更衣,和大家同聲念《阿彌陀經》。在念到“西方世界”這四個字時,就端坐往生了。
大家聽到空中充滿天樂,祥光普照。他的弟子與鹹和有空也修淨業,都是念佛坐脫。
宋思照,姓陽,錢塘人。十四歲,從淨住從雅,聽法華方等于南屏。複往東掖,參神悟,大有契入。刺血書法華經,一字一禮,如是十過。誦十六觀經五藏,彌陀經十藏,法華經一千部。禮華嚴、梵網、淨土七經等,凡二百七十卷。專修念佛叁昧。
宋朝思照,錢塘人。14歲隨淨住法師在南屏聽《法華經》和《方等經》。後來又去東掖依止神悟大師參究,這次大有悟入。
他曾刺血寫《法華經》,寫好後一字一拜,拜了十遍。又誦《十六觀經》五藏(“一藏”就是5048卷,“五藏”就是25240卷)、《阿彌陀經》十藏(50480卷)、《法華經》一千部,拜《華嚴》、《梵網》、《淨土七經》等經總共270卷,專修念佛叁昧。
築小庵曰德雲,刻叁聖像。每夜四更即起唱佛,懈怠比丘,聞聲悚愧。又于月二十叁日,率道俗系念叁聖,常及千衆,凡叁十年。一日,語其徒曰,夜夢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乃日請七僧助念。至七日晚,湧身合掌,厲聲唱佛,趺坐結印而化。時宣和元年春也。阇維,牙齒明瑩,如玉石然。(佛祖統紀)
他建了一座小廟叫“德雲寺”,刻立叁聖像。每天四更(清晨1~3點)就起來念佛。懈怠比丘聽到他的念佛聲都慚愧動容。又在每月二十叁號,帶領大家系念西方叁聖,常常達到上千人。前後經曆有30年。
有一天,他對徒弟說:“我夢到佛現了丈六金身相,這是我往生的相兆。”這一天,請來七位僧人助念。七號夜晚,忽然湧身合掌,大聲念佛。結跏趺坐,手結印就走了。火化時,牙齒明亮晶瑩,形狀像玉石。
宋若愚(則章),姓馬,海鹽人。學教于辯才淨法師。居龍井久之。後于湖之仙潭,營室,接待僧衆。建無量壽佛閣,勸道俗念佛,來者嘗數百人。叁十年中,預會諸賢,臨沒時,多有瑞應。或奏愚道行,賜號法鑒。釋則章,與愚爲友,同修淨行。章既沒,愚夢神人告曰,汝同學則章,得普賢行願叁昧,已生淨土,彼方待汝。
宋朝若愚,海鹽人。隨辯才法師學教。在龍井住了很久,後來在湖之仙潭建了一間房接待僧衆。又建無量壽佛閣,勸大家念佛,來參加的人有幾百位。30年中,參與法會的人臨走時多數有瑞相。有人上奏若愚法師的道行,皇帝賜號爲“法鑒”。
有一位則章師,跟若愚是道友,同修淨土。則章去世,若愚夢到神人告訴說:“你的同學則章證得普賢行願叁昧,已經往生了淨土,他正在等你。”
愚乃沐浴更衣,命衆諷觀無量壽佛經,端坐默聽。誦畢,忽雲,淨土現前,吾其往矣,遽書偈而化。偈曰,本自無家可得歸,雲邊有路許誰知,溪光搖落西山月,正是仙潭夢斷時。又曰,空裏千花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蹋得西歸路穩,更無一點狐疑。時靖康元年九月也,年七十二。阇維,得舍利數百粒。(佛祖統紀)
若愚醒來,立刻沐浴更衣,叫大家一起諷誦《觀經》。他端坐默默聽著念經聲。誦完,忽然說:“淨土現前了!我走了!”很快寫了兩首偈就坐化往生了。兩首偈是:“本自無家可得歸,雲邊有路許誰知,溪兆搖落西山月,正是仙潭夢斷時。”一首:“空裏千花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蹋得西歸路穩,更無一點狐疑。”往生時72歲,火化後得到幾百顆舍利。
宋介然,明州鄞人,受業福泉山延壽寺。時明智立法師居南湖,從之學教觀。元豐初,專修淨業。叁載期滿,謂同修者曰,念佛叁昧,往生要法也。乃燃叁指,誓建十六觀堂。中設西方叁聖像,環以池蓮。工竣,複燃叁指,以報佛恩。
宋朝介然,明州鄞縣人。在福泉山延壽寺受業。當時明智法師住在南湖,他隨法師學習教觀。
元豐初年,專修淨土。叁年期滿後,對同修說:“念佛叁昧是往生的要法。”這樣燃了叁指,發願建十六觀堂,中間設立西方叁聖像,周圍有蓮池圍繞。工程完畢,又燃叁指報答佛恩。這是南宋末年的事。
建炎四年正月七日,金兵至明州,寺衆盡散,然獨不去。兵至,诃之曰,不畏死耶。然曰,貧僧一生願力,建此觀堂,今老矣,不忍舍去以求生也。金兵義之,謂曰,爲我歸北地,當作觀堂,似此規製,遂強之行。後人以去日爲之忌。尊之曰定慧尊者,立像于觀堂之側。(佛祖統紀)
建炎四年正月初七,金兵已經到達明州,寺院僧衆都跑光了,只有介然沒走。金兵呵斥說:“你不怕死嗎?”介然說:“我一生的願力就是建十六觀堂。現在我老了,不忍心爲自己求一條生路而舍棄觀堂。”金兵聽了,覺得很了不起,就說:“你跟我去北方吧!在北方一樣可以建觀堂,跟這裏規模一樣。”然後強行把他帶走。這樣就被金兵押到北方去了。
後人以他離開的這一天作爲忌日,尊稱爲“定慧尊者”。而且爲他塑像,立在觀堂旁邊。
宋齊玉,姓莫,霅川人。早歲出家,日記數千言。始參祥符神智。後依慈辯,受一心叁觀之旨。出居苕溪寶藏寺。每歲終,大興淨業社。
宋朝齊玉,浙江霅川人。早年出家,記性很好,每天能記幾千個字。最初參祥符神智法師,後來依止慈辯法師領受一心叁觀的妙旨。出來後,就住在苕溪寶藏寺。每年一到年底,就組織很多人結淨業社,共修淨業,求生西方。
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衆曰,我輩未念佛時,作諸不善,其罪無量。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唯有一心念佛,則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庶得出離地獄,成就莊嚴。況父母生我,令我出家,唯望度脫,以報重恩。若破戒墮陷,何以爲人,何以爲子。
以後遷居在橫山,建了丈六佛像,率領僧俗共同修行。中夜時,告訴大衆:“我們沒念佛時造了很多不善業,罪業無量,犯一個惡作罪就要受九百千年的地獄之苦,何況犯大量的罪業?只有一心念佛,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才能出離地獄,成就莊嚴。何況父母生我們,讓我們出家,指望我們度脫他們。如果破戒墮落惡趣,何以爲人、何以爲子呢?”
大衆聞者,無不傾誠忏悔,舉身自撲,或損額失聲。宣和六年,遷居上竺,嘗中夜頂像行道。有僧失規,責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雖不肖,呵以畜生,有玷叁寶。自是,對佛悔過者叁年。
每當這樣說時,大衆聽了無不誠心忏悔,都生起很大的悔恨,五體投地或用頭磕在地上,失聲痛哭。宣和六年,齊玉遷居到上天竺寺。曾經在夜晚頂戴佛像,經行修道。有個僧人不守規矩,他就責備說:“你無知,是畜生嗎?”忽然自己忏悔:“他雖然是不肖的人,但呵斥他是畜生,玷汙叁寶!”從此他對佛忏悔叁年。(古德行持是這樣精嚴…
《淨土聖賢的傳記(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