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六)▪P2

  ..续本文上一页年,门人打开塔子,面貌就像生前一样。有一朵大莲花生在塔前。

  宋仁岳,字潜夫,姓姜,霅川人。闻法智南湖之化,往而学焉。久之,豁然有得。又与十同志,修请观音三昧,宴坐静室,恍如梦觉。后历主杭州丛席,大宏法化。年老还乡,主祥符,赐号净觉。晚年,专修净业。燃三指供佛。持律至严。

  宋朝仁岳,霅川人。他听到法智大师在南湖主持教法,就去参学。时间一久,豁然有得。就和十位志同道合的人共修“请观音三昧”。一次在静室里打坐,恍然间就像梦中醒来。

  后来他主持杭州丛林法席,对佛法做了很大贡献。年老后回到家乡,主持祥福寺,皇帝赐号为“净觉”。晚年专修净土,曾经燃三指供佛,持律严谨。

  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谓门人曰,吾翌日午刻,当行。及明日,留偈,安坐而逝。其后三十年,寺众梦岳谓宜迁塔。及开龛,色身不坏,舍利盈满,遂具礼葬焉。(佛祖统纪)

  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号,对门人说:“我明天午时要走了。”到了第二天,留下偈子,安然而逝。

  过后三十年,寺院僧众梦到仁岳说:“现在该迁塔了。”大家觉得话里有意思,就把龛打开。结果色身不坏,里面都是舍利,因此就按礼法把色身葬在塔中。

  宋处谦,姓潘,永嘉人。母梦瑞云入怀,娠三年,始生。依常宁寺契能出家。祥符初,得度,即往学于天竺,慈云深器之。复谒神照如法师,大明圆顿之旨。未几,居首座。寻归,主常宁。历慈云、妙果、赤城、慧林、净住、南屏、天竺,十坐道场。阅四十年,讲唱不倦,登门者三千人。赐号神悟。

  宋朝处谦,浙江永嘉人。母亲怀孕时,梦到祥云飘入怀中。怀孕三年才生下他。他依止常宁寺的契能师出家。祥福初年,得度为僧。然后到天竺寺求学。当时慈云忏主很器重他。后来他又去参访神照法师,这次对圆顿教观大有发明。不久居于首座之位。很快就回来主持常宁寺。

  他依次住过慈云、妙果、赤城、慧林、净住、南屏、天竺等十处道场。这样经历了40年,讲经说法从无厌倦。登门的有三千人,皇帝赐号为“神悟”。

  熙宁八年四月十五日,晨兴,沐浴更衣,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顷之,升座,称赞净土功德。复告众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寂然而逝。(佛祖统纪)

  熙宁八年四月十五,他早起沐浴更衣,集合大众讽诵《普贤行法》和《阿弥陀经》。一会儿升座,赞叹净土的功德,而且告诉大家:我很久以来就得了无生日用,现在我以无生而生净土。就这样寂然而逝。

  宋慧才,姓王,永嘉乐清人。祥符初,得度。年十三,受具戒,往学于四明。自恨昏钝,常持大悲咒。忽梦一梵僧,长数丈,脱袈裟被之。翌日临讲,豁然开悟,前后所闻,一时洞晓。后谒慈云,北面服勤,旦夜不替。

  宋朝慧才,永嘉乐清人。祥福年间,得度为僧。13岁受具足戒,然后到四明来求学。他恨自己天资愚钝,就常常诵大悲咒。

  有一天,忽然梦到一位梵僧,身高好几丈,脱下袈裟披在他身上(这是作加持)。第二天临到他开讲时,豁然开悟,前后所听的法一时洞然明白。后来拜见慈云忏主,以慈云忏主为师,服侍勤劳,昼夜不断。

  治平初,住法慧宝阁,赐号广慈。未久,退居雷峰塔下。每翘足诵大悲咒百八为课。又翘足一昼夜,诵弥陀佛号。一夕,梦至宝阁宫殿。有告之曰,净土中品,汝所生也。

  治平初年,住在法慧宝阁,赐号为“广慈”。不久退居在雷峰塔下。他每天诵大悲咒108遍作为日课,又翘足一昼夜诵阿弥陀佛名号。

  一天夜晚,做梦到了一处宝阁宫殿。有人告诉他:“净土中品是你所生。”

  元丰元年春,为道俗千人授大戒于雷峰。方羯摩,观音像顶放光明,灯炬日光,皆为映夺。净慈守一禅师为作戒光记。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更衣就座,书偈赞佛毕,曰,吾生净土决矣,泊然而往,年八十六。(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

  元丰元年春天,在雷峰塔给僧俗上千人受大戒。作羯摩时,观音像顶上放大光明,旁边灯烛的光、太阳的光都被映夺。

  元丰六年五月二十一号,换好衣服坐上法座,写了偈子赞佛完毕,他说:“我决定生净土了!”就这样安静地走了。86岁。

  宋灵照,姓卢,兰溪人,出家宝慧寺。未期月,通法华光明二经。数岁,往钱塘,依香岩湛师学教观。复往吴兴,依净觉岳师。台宗户牖,无不通晓。元丰中,主吴山解空寺。继迁景德寺。熙宁中,迁华亭超果寺。先后数岁中,遇春首,必开净业社。与者二万人,辄多获验。

  宋朝灵照,兰溪人,在宝慧寺出家。不到一个月就通达了《法华经》和《金光明经》。几年后,到钱塘依止香岩法师学教观,又去吴兴依止净觉仁岳法师。当时对天台教法无不通晓。

  元丰年间,主持吴山解空寺。以后又迁居到景德寺。熙宁年间,又迁到华亭超果寺。前后几年,遇到开春就一定开净业社,当时有两万人参与。这些人里面常常得到很多验相。

  尝于梦中,见三圣仪相。跪而问曰,灵照一生诵大乘经,期生安养,克果愿否。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又诵经深夜,忽梦普贤示身。遂发心造普贤像,诵经万部,以严净业。元祐五年冬,卧疾,谓侍者曰,吾安养之期已至。遂面西,累足而化。阇维,异香袭人,舍利流迸。(佛祖统纪)

  灵照大师曾经在梦里见到西方三圣。他跪下来问:“灵照一生诵大乘经求生极乐世界,能如愿实现吗?”当时观音菩萨指着他说:“净土不远,有愿即生。”他又曾经诵经到半夜,忽然梦到普贤菩萨现身。然后就造普贤菩萨圣像,诵经一万部庄严净业。

  元祐五年冬天,他卧床生病,对侍者说:“我生安养的时间到了。”这样就朝西方结跏趺坐而圆寂。荼毗时,异香袭人,舍利“迸”“迸”地跳出来。

  宋思义,字和甫,姓凌,湖州武康人。试法华经,第一得度。依明智韶法师学,悟解过人。修四三昧行,颈上生一肉瘿,夜梦功德天食之以桃,其疾即消。熙宁四年,赐紫服,号净慧。丞相苏颂帅杭,请师居天竺,大振道法。

  宋朝思义,浙江湖州人。他是考《法华经》得了第一而得度为僧。依止明智法师学法,悟解过人。他修“四三昧行”,脖子上生了肉瘤。晚上梦到功德天给他桃子吃。吃完后,脖子上的瘤就消了。

  熙宁四年,皇帝赐给他紫袈裟,赐号为“净慧”。丞相苏颂在杭州时请他住在天竺寺,当时大振佛法。

  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中夜,忽趺坐,别众而逝。众诵念,久之,忽苏曰,适随观音大士行,见金色人,长身垂臂,谓我曰,汝报缘未尽,过七日当来迎。至二十五日,复趺坐而化。瘗龛之日,有赤云垂布,如引导状,向西而没。(佛祖统纪)

  元祐三年二月十八号半夜,忽然结跏趺坐跟大众告别,就往生了。大家念了很久,他又睁开眼说:“刚才我跟观音菩萨走了,见一个金色的人,身体很高,垂下手对我说:“你的因缘还没尽,过七天我再来接你。””到了二十五号,他就结跏趺坐走了。当时要火化时,有红云垂下来就像引导的样子往西方飘去,逐渐消失。

  宋元净,字无象,姓徐,杭州于潜人。十岁出家。稍长,就学于慈云。慈云没,复事明智。闻讲止观,悟第一义。应太守吕臻请,住大悲阁,赐号辩才。迁主上天竺。寻退隐南山之龙井。时贤苏轼赵抃辈,钦其德器,屡致褒咏。

  宋朝元净,杭州于潜人。10岁出家,稍大一点就在慈云忏主身边求学。慈云圆寂后,又依止明智法师为师。他听师父讲止观时,就悟了第一义。应太守吕臻祈请,住持大悲阁,赐号为“辩才”。后来又换到上天竺寺做主持,不久退隐在南山的龙井。苏东坡、赵抃这些人都很钦佩他的德行,屡次褒扬歌颂。

  已复主灵山慈云讲席,说法昼夜无间。居常精修净土,未尝暂歇。焚指供佛,左三右二。尝祷大士求放光,光即随现。一日,与僧熙仲同食,仲视净眉间有光如萤,揽之,得舍利数粒。后常有于卧处得舍利者。

  后来他主持灵山的慈云讲席,昼夜说法不断。平时精修净土,从来不缺。他燃指供佛,左手烧了三指、右手烧了两指。曾祈祷大士放光,光明很快就显现。

  有一天,他和僧人熙仲一起吃饭。熙仲见他两眉间有光明如萤火,用手一弄,就得了几颗舍利。后来在他睡觉的地方常出现舍利。

  将示寂,乃入方圆庵宴坐,谢宾客,止饮食。语僧道潜曰,吾净业已成,七日无障,所愿遂矣。及七日,出偈示众,右胁而化。年八十一,时元祐六年九月晦也。(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他快圆寂时,入方圆庵宴坐,谢绝宾客,断除饮食。他对道潜说:“我的净业已经成就。这七天假如没有障碍,我就满愿往生了!”到了第七天,他写下偈子给大家看,然后右胁而卧,就这样走了。81岁。

  宋可久(勋公,徐道姑,孙十二郎),不详其所出,居明州。常诵法华,愿生净土,人号为久法华。

  宋朝可久,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明州,平常诵《法华经》求生净土,人们称他为“久法华”。

  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越三日,还谓人曰,吾游净土,见诸胜境,与经符契。此间修净业者,莲华台上,皆已标名。标金台者,一成都广教院勋公,一明州孙十二郎,一可久。标银台者,一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化去。五年,徐道姑亡,异香满室。十二年,孙十二郎亡,天乐迎空。久言悉验。(净土文)

  元祐八年,81岁坐化。过了三天,又回来对大家说:“我神游净土,见了很多殊胜境界,跟经上讲的相符。这里修净业的人在净土莲花台上都标了名字,标金台的一位是成都广教院的勋公,一位是明州的孙十二郎,还有一位就是我可久(这都是金台上品往生);标银台的一位是明州的徐道姑。”这样说完就往生了。

  过了5年,徐道姑果然往生,异香满室。过了12年,孙十二郎也往生,天乐迎空。所以可久说的都有验证。

  宋择瑛,姓俞,严州桐江人。出家于杭州寿宁寺。熙宁中,参神悟法师…

《净土圣贤的传记(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