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年,門人打開塔子,面貌就像生前一樣。有一朵大蓮花生在塔前。
宋仁嶽,字潛夫,姓姜,霅川人。聞法智南湖之化,往而學焉。久之,豁然有得。又與十同志,修請觀音叁昧,宴坐靜室,恍如夢覺。後曆主杭州叢席,大宏法化。年老還鄉,主祥符,賜號淨覺。晚年,專修淨業。燃叁指供佛。持律至嚴。
宋朝仁嶽,霅川人。他聽到法智大師在南湖主持教法,就去參學。時間一久,豁然有得。就和十位志同道合的人共修“請觀音叁昧”。一次在靜室裏打坐,恍然間就像夢中醒來。
後來他主持杭州叢林法席,對佛法做了很大貢獻。年老後回到家鄉,主持祥福寺,皇帝賜號爲“淨覺”。晚年專修淨土,曾經燃叁指供佛,持律嚴謹。
治平元年叁月二十四日,謂門人曰,吾翌日午刻,當行。及明日,留偈,安坐而逝。其後叁十年,寺衆夢嶽謂宜遷塔。及開龛,色身不壞,舍利盈滿,遂具禮葬焉。(佛祖統紀)
治平元年叁月二十四號,對門人說:“我明天午時要走了。”到了第二天,留下偈子,安然而逝。
過後叁十年,寺院僧衆夢到仁嶽說:“現在該遷塔了。”大家覺得話裏有意思,就把龛打開。結果色身不壞,裏面都是舍利,因此就按禮法把色身葬在塔中。
宋處謙,姓潘,永嘉人。母夢瑞雲入懷,娠叁年,始生。依常甯寺契能出家。祥符初,得度,即往學于天竺,慈雲深器之。複谒神照如法師,大明圓頓之旨。未幾,居首座。尋歸,主常甯。曆慈雲、妙果、赤城、慧林、淨住、南屏、天竺,十坐道場。閱四十年,講唱不倦,登門者叁千人。賜號神悟。
宋朝處謙,浙江永嘉人。母親懷孕時,夢到祥雲飄入懷中。懷孕叁年才生下他。他依止常甯寺的契能師出家。祥福初年,得度爲僧。然後到天竺寺求學。當時慈雲忏主很器重他。後來他又去參訪神照法師,這次對圓頓教觀大有發明。不久居于首座之位。很快就回來主持常甯寺。
他依次住過慈雲、妙果、赤城、慧林、淨住、南屏、天竺等十處道場。這樣經曆了40年,講經說法從無厭倦。登門的有叁千人,皇帝賜號爲“神悟”。
熙甯八年四月十五日,晨興,沐浴更衣,集衆諷普賢行法,阿彌陀經。頃之,升座,稱贊淨土功德。複告衆曰,吾得無生日用,久矣,今以無生而生淨土,寂然而逝。(佛祖統紀)
熙甯八年四月十五,他早起沐浴更衣,集合大衆諷誦《普賢行法》和《阿彌陀經》。一會兒升座,贊歎淨土的功德,而且告訴大家:我很久以來就得了無生日用,現在我以無生而生淨土。就這樣寂然而逝。
宋慧才,姓王,永嘉樂清人。祥符初,得度。年十叁,受具戒,往學于四明。自恨昏鈍,常持大悲咒。忽夢一梵僧,長數丈,脫袈裟被之。翌日臨講,豁然開悟,前後所聞,一時洞曉。後谒慈雲,北面服勤,旦夜不替。
宋朝慧才,永嘉樂清人。祥福年間,得度爲僧。13歲受具足戒,然後到四明來求學。他恨自己天資愚鈍,就常常誦大悲咒。
有一天,忽然夢到一位梵僧,身高好幾丈,脫下袈裟披在他身上(這是作加持)。第二天臨到他開講時,豁然開悟,前後所聽的法一時洞然明白。後來拜見慈雲忏主,以慈雲忏主爲師,服侍勤勞,晝夜不斷。
治平初,住法慧寶閣,賜號廣慈。未久,退居雷峰塔下。每翹足誦大悲咒百八爲課。又翹足一晝夜,誦彌陀佛號。一夕,夢至寶閣宮殿。有告之曰,淨土中品,汝所生也。
治平初年,住在法慧寶閣,賜號爲“廣慈”。不久退居在雷峰塔下。他每天誦大悲咒108遍作爲日課,又翹足一晝夜誦阿彌陀佛名號。
一天夜晚,做夢到了一處寶閣宮殿。有人告訴他:“淨土中品是你所生。”
元豐元年春,爲道俗千人授大戒于雷峰。方羯摩,觀音像頂放光明,燈炬日光,皆爲映奪。淨慈守一禅師爲作戒光記。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更衣就座,書偈贊佛畢,曰,吾生淨土決矣,泊然而往,年八十六。(佛祖統紀,釋氏稽古略。)
元豐元年春天,在雷峰塔給僧俗上千人受大戒。作羯摩時,觀音像頂上放大光明,旁邊燈燭的光、太陽的光都被映奪。
元豐六年五月二十一號,換好衣服坐上法座,寫了偈子贊佛完畢,他說:“我決定生淨土了!”就這樣安靜地走了。86歲。
宋靈照,姓盧,蘭溪人,出家寶慧寺。未期月,通法華光明二經。數歲,往錢塘,依香岩湛師學教觀。複往吳興,依淨覺嶽師。臺宗戶牖,無不通曉。元豐中,主吳山解空寺。繼遷景德寺。熙甯中,遷華亭超果寺。先後數歲中,遇春首,必開淨業社。與者二萬人,辄多獲驗。
宋朝靈照,蘭溪人,在寶慧寺出家。不到一個月就通達了《法華經》和《金光明經》。幾年後,到錢塘依止香岩法師學教觀,又去吳興依止淨覺仁嶽法師。當時對天臺教法無不通曉。
元豐年間,主持吳山解空寺。以後又遷居到景德寺。熙甯年間,又遷到華亭超果寺。前後幾年,遇到開春就一定開淨業社,當時有兩萬人參與。這些人裏面常常得到很多驗相。
嘗于夢中,見叁聖儀相。跪而問曰,靈照一生誦大乘經,期生安養,克果願否。觀音指曰,淨土不遠,有願即生。又誦經深夜,忽夢普賢示身。遂發心造普賢像,誦經萬部,以嚴淨業。元祐五年冬,臥疾,謂侍者曰,吾安養之期已至。遂面西,累足而化。阇維,異香襲人,舍利流迸。(佛祖統紀)
靈照大師曾經在夢裏見到西方叁聖。他跪下來問:“靈照一生誦大乘經求生極樂世界,能如願實現嗎?”當時觀音菩薩指著他說:“淨土不遠,有願即生。”他又曾經誦經到半夜,忽然夢到普賢菩薩現身。然後就造普賢菩薩聖像,誦經一萬部莊嚴淨業。
元祐五年冬天,他臥床生病,對侍者說:“我生安養的時間到了。”這樣就朝西方結跏趺坐而圓寂。荼毗時,異香襲人,舍利“迸”“迸”地跳出來。
宋思義,字和甫,姓淩,湖州武康人。試法華經,第一得度。依明智韶法師學,悟解過人。修四叁昧行,頸上生一肉瘿,夜夢功德天食之以桃,其疾即消。熙甯四年,賜紫服,號淨慧。丞相蘇頌帥杭,請師居天竺,大振道法。
宋朝思義,浙江湖州人。他是考《法華經》得了第一而得度爲僧。依止明智法師學法,悟解過人。他修“四叁昧行”,脖子上生了肉瘤。晚上夢到功德天給他桃子吃。吃完後,脖子上的瘤就消了。
熙甯四年,皇帝賜給他紫袈裟,賜號爲“淨慧”。丞相蘇頌在杭州時請他住在天竺寺,當時大振佛法。
元祐叁年二月十八日,中夜,忽趺坐,別衆而逝。衆誦念,久之,忽蘇曰,適隨觀音大士行,見金色人,長身垂臂,謂我曰,汝報緣未盡,過七日當來迎。至二十五日,複趺坐而化。瘗龛之日,有赤雲垂布,如引導狀,向西而沒。(佛祖統紀)
元祐叁年二月十八號半夜,忽然結跏趺坐跟大衆告別,就往生了。大家念了很久,他又睜開眼說:“剛才我跟觀音菩薩走了,見一個金色的人,身體很高,垂下手對我說:“你的因緣還沒盡,過七天我再來接你。””到了二十五號,他就結跏趺坐走了。當時要火化時,有紅雲垂下來就像引導的樣子往西方飄去,逐漸消失。
宋元淨,字無象,姓徐,杭州于潛人。十歲出家。稍長,就學于慈雲。慈雲沒,複事明智。聞講止觀,悟第一義。應太守呂臻請,住大悲閣,賜號辯才。遷主上天竺。尋退隱南山之龍井。時賢蘇轼趙抃輩,欽其德器,屢致褒詠。
宋朝元淨,杭州于潛人。10歲出家,稍大一點就在慈雲忏主身邊求學。慈雲圓寂後,又依止明智法師爲師。他聽師父講止觀時,就悟了第一義。應太守呂臻祈請,住持大悲閣,賜號爲“辯才”。後來又換到上天竺寺做主持,不久退隱在南山的龍井。蘇東坡、趙抃這些人都很欽佩他的德行,屢次褒揚歌頌。
已複主靈山慈雲講席,說法晝夜無間。居常精修淨土,未嘗暫歇。焚指供佛,左叁右二。嘗禱大士求放光,光即隨現。一日,與僧熙仲同食,仲視淨眉間有光如螢,攬之,得舍利數粒。後常有于臥處得舍利者。
後來他主持靈山的慈雲講席,晝夜說法不斷。平時精修淨土,從來不缺。他燃指供佛,左手燒了叁指、右手燒了兩指。曾祈禱大士放光,光明很快就顯現。
有一天,他和僧人熙仲一起吃飯。熙仲見他兩眉間有光明如螢火,用手一弄,就得了幾顆舍利。後來在他睡覺的地方常出現舍利。
將示寂,乃入方圓庵宴坐,謝賓客,止飲食。語僧道潛曰,吾淨業已成,七日無障,所願遂矣。及七日,出偈示衆,右脅而化。年八十一,時元祐六年九月晦也。(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他快圓寂時,入方圓庵宴坐,謝絕賓客,斷除飲食。他對道潛說:“我的淨業已經成就。這七天假如沒有障礙,我就滿願往生了!”到了第七天,他寫下偈子給大家看,然後右脅而臥,就這樣走了。81歲。
宋可久(勳公,徐道姑,孫十二郎),不詳其所出,居明州。常誦法華,願生淨土,人號爲久法華。
宋朝可久,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明州,平常誦《法華經》求生淨土,人們稱他爲“久法華”。
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越叁日,還謂人曰,吾遊淨土,見諸勝境,與經符契。此間修淨業者,蓮華臺上,皆已標名。標金臺者,一成都廣教院勳公,一明州孫十二郎,一可久。標銀臺者,一明州徐道姑。言訖,複化去。五年,徐道姑亡,異香滿室。十二年,孫十二郎亡,天樂迎空。久言悉驗。(淨土文)
元祐八年,81歲坐化。過了叁天,又回來對大家說:“我神遊淨土,見了很多殊勝境界,跟經上講的相符。這裏修淨業的人在淨土蓮花臺上都標了名字,標金臺的一位是成都廣教院的勳公,一位是明州的孫十二郎,還有一位就是我可久(這都是金臺上品往生);標銀臺的一位是明州的徐道姑。”這樣說完就往生了。
過了5年,徐道姑果然往生,異香滿室。過了12年,孫十二郎也往生,天樂迎空。所以可久說的都有驗證。
宋擇瑛,姓俞,嚴州桐江人。出家于杭州壽甯寺。熙甯中,參神悟法師…
《淨土聖賢的傳記(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