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函遍复 讲记一(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一函遍复讲记

  印光大师 著

  益西彭措法师 讲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我们分十二段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教言:

  一、净土法门的宗要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净土法门普被上、中、下一切根机,无论哪种利根、钝根全部收摄在内,这是如来普遍为了一切上圣下凡,使得他在一生当中就能了脱生死的大法。对于这简易、方便的净土法门不能信受修持,实在是很可悲哀的事。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净土宗”,顾名思义就是以往生西方净土为宗旨。修持往生净土的法门,以信、愿、行三法做为本宗修行的要点。

  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又有求生净土的恳切愿力,再加以努力实修往生净土的方便,就能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

  【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

  第一、要信这娑婆世界纯一是苦,信极乐世界纯一是乐。

  这个娑婆世界只是烦恼和业力变现的果报,决定没有丝毫的安乐。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娑婆世界里所受用的就只有苦、乐、舍三种受。苦受就不必说,乐受也只是烦恼和有漏善业所造就的五欲乐和禅定乐,这也只是一时因缘聚会的快乐,因缘一散就落得坏灭而陷入忧苦当中,当然不是真实安乐。不苦不乐的舍受也只是由暂时业的势力维持,势力一尽,就必定在遇到境缘时发起烦恼、业力,引发种种苦苦和坏苦。这样就能决定娑婆世界唯一是苦的自性。

  极乐世界根本不同。这是由阿弥陀佛累劫发愿修行,以无量福慧功德所庄严的净土。她的特殊之处就是众生临终时的心和佛心相应,就被摄持到净土之内。这里没有任何引生烦恼的助缘,不断烦恼而得涅槃分,也就是一切色声香味触在接触时所起的作用是在遮止烦恼和业,是在唯一增益道心,因此即使有烦恼种子存在也无法现行。所以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就一切时唯一享用无漏法乐。这就是依仗佛力加持而超出苦苦、坏苦、行苦。

  能够这样信解“往生净土就真实达到了离苦得乐”,就了知往生极乐净土胜过转生娑婆世界的人间、天界无量百千亿倍,也就再不会生起希求人天五欲乐和禅定乐的心,而一心求生极乐世界。

  【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第二、是相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依仗自力断除烦恼、证得真如,而了生脱死。又相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力,只要我念佛的名号求生佛国,临终佛就一定会慈悲接引我往生西方。

  能这样信解,就会发起决定求生净土的心。因为自己已经认定了这是即生出生死的唯一之路。自己没有力量断惑、了生脱死,又不借佛力摄持往生,那就落轮回了!所以临终就抱定这一根救命稻草,就是凭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受,往生净土。这个信心真正生起来了,下面的发愿、修法都会顺理成章地发起。

  每个人都要认认真真地考虑:我到了这一生临终时,到底走哪一条解脱的路。如果能把一生的归宿决定下来,那到死前还有一段时间,就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尽量早做准备、多做准备。如果自己没有决定求生西方的心,这样目标不定、方向不定、志愿不定,平时也不会认真积累往生资粮,到了临终,就像到了十字路口不知道要走哪条路,那就很悬了!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

  紧接上面的两种信心:一是信娑婆纯一是苦,极乐纯一是乐;二是信自力无法一生了脱,而仗佛力只要念佛求生就一定能往生。有了这样的信解之后,就会发起迫切求生净土的愿望。这里用两个“愿速”——愿速出离、愿速往生,就是指愿心要这样迫切才行。

  就像囚犯盼望早日出监狱那样。囚犯心里很清楚:呆在监狱里只是受苦而已,只有出监狱才能得到自由和安乐。所以只要今天刑满释放,就绝不会再逗留一刻!这就是“速”的涵义。我们要有这样迫切的心愿,心里只求快点出离这苦恼的世界,快点生到极乐世界!有这样迫切求生的心,那就会发起以下的修行。

  【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

  愿就是一心盼望早点出离轮回、早点往生净土,就像盼望早点出监狱回家一样。那么,怎么修行才能实现往生净土的愿望呢?就是至诚恳切地常常念阿弥陀佛,时时刻刻不让这句佛号忘记。

  我们和佛的关系就像母子一样,阿弥陀佛犹如慈母,我们是阿弥陀佛的孩子。佛的心从没有离开过我们,对我们这些孩子的忆念是永无间断的。反过来,我们忆念佛的心也应当时时不断。这样母子的心就恒时合在一起,不会分离。也就会被佛力摄受,临终时接引我们去西方了。

  所以念佛就是以佛为念,不念其它。一心念佛就不再念贪嗔痴,不再念轮回里的事。这样念来念去,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和佛合在一起,就能往生。

  如果这一念佛不在,而落在世间的妄想当中,心缘在其它地方,就和佛隔开了。所以时时刻刻心都要缘在一句佛上。(当然这都是按照持名念佛的修法而讲的。如果是修持咒、观想等其它法门来求生净土,那就按照自身的修法来做。)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

  我们凡夫散漫惯了,一定要设立一个功课来约束自己,让自己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这就保证了每一天都有一段时间修净土,符合一向专念的要求。

  凡事能每天坚持做,就容易成熟。比如练拳的人每天早晨练两个小时,他舍不得间断。如果哪天间断,就觉得自己的功夫退步了。所以相续不断很重要。就像母鸡孵蛋,一定要护住热气不断,才能孵出鸡来。天天做功课,也就是保证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心里缘着净土、熏习净土,每一天都跟净土打交道。串习深了之后,心就不离净土、常常缘念净土,到了临终一刻,心就自然倾注在阿弥陀佛上,这样就能往生。

  在固定的课程之外,平常还有很多闲散时间,这也要抓紧利用。不要认为在佛堂里做功课的一段时间是在修净土,出了佛堂就和修净土了不相干。不是这样!要尽可能地相续!

  所以走路也不间断念佛,站着心还缘在佛上,坐着也是念佛,躺下也念着佛入睡。做扫地、做饭、洗衣、洗菜、买东西等不用心的事,也要一边做一边念佛。如果心里考虑事情,比如写作、思维等等,分别心不能一心两用,那就念不了佛。除此之外,做不用心的事都可以念佛。

  这样一边做事一边念佛,不会让你烦恼,反而让你生欢喜心,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以前也讲过湖南黄打铁的故事,打铁是一件苦事,尤其到了炎热的夏天,在高温的火炉旁边做这种单调的工作,当然是很苦的事。后来有一位师父劝他念佛,他依教奉行了。结果念了一段时间,打铁时不感到烦躁,心里清凉。所以能养成习惯就很好,一心缘在佛上,心渐渐会安定下来,也就时时得到法乐了。

  【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

  睡觉不出声,出声伤气,就只心里默念,耳朵听,念四个字就可以。其他情况比如衣冠不整、洗澡、解手、到不干净处都须要默念。如果出声念,仪式上不合适。

  总之,佛号要一直不离心口,当仪式上不合适时,就只默念,得到的功德是一样的。

  【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里默念,都要做到三个清清楚楚,这是念佛法门的诀窍。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道门,叫做“六根门头”。心是从这道门出去的。这六道门不严格地守护,心就很容易散乱。心一散乱,修什么、念什么都功德很小。怎么守护这六道门呢?在六根当中,闭上眼睛不东张西望就摄住了眼根,身体端坐不动就摄住了身根,鼻子闻的是檀香就摄住了鼻根,之后就用一句佛号摄住意根、舌根和耳根。怎么摄住呢?方法就是认认真真地做到三个清清楚楚。每一句佛号都力求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用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这三点做到了,就能把心摄在一句佛号上,不往外奔驰。

  这样心系在一句佛号上,一句接一句地相续。久而久之,妄念渐渐止息、佛念渐渐精纯,功德就最大了。

  二、净业的基础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是讲念佛的人必须修好“观经三福”中的第一福。包括四句:

  第一、孝养父母。这是讲得人身一定要假借父母的因缘,如果没有父亲,就缺能生的因;没有母亲,就无受生的缘。如果没有父母,就失去了托生的处所,必须具有父母的助缘才有受用之处。也就是说,在中阴阶段想要得一个身体,以自己的业识作为内因,以父母的精血作为外缘,因缘和合才有这个身体。以这个缘故,父母的恩德极重。

  母亲怀胎以来,十个月中行住坐卧常常生起苦恼,而且担忧生产时的死难。如果幸运地降生了,还要在三年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养育。因为婴儿那么小,根本没有生存的能力,全靠母亲养育。做婴儿的三年当中,跟母亲睡在一起,常常拉屎撒尿。母亲晚上经常就睡在屎尿里,床被、衣服都不干净。等到长大以后成家,所爱的是妻子、儿女,对父母反而生起嫌恨、厌恶之心。这样不行孝养,就跟畜生一样了。

  再一方面,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

  佛在世的时候,遇上某年发生饥荒。当时很多人都饿死了,地上白骨…

《一函遍复 讲记一(印光大师文钞选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