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函遍复 讲记一(印光大师文钞选编)▪P2

  ..续本文上一页纵横,比丘们乞食难以得到。那时候,世尊等着比丘们离去之后,就独自一人到城市里乞食,从早上到中午挨家挨户地问:“有饮食吗?有饮食吗?”这样乞食,没有人给世尊饮食,所以世尊托着空钵回来。第二天又去,也是一无所获。第三天仍然一无所获。

  忽然有一位比丘在途中遇见了佛,见佛脸色异常,有饥饿的相。就问佛:“世尊!您现在饭食完毕了吗?”

  佛说:“比丘!我这三天来没得到一勺饮食。我现在饥饿虚弱,没气力跟你说话。”

  比丘听佛这样说,忍不住伤心流泪。心里想:“佛是无上福田,是慈护一切众生的怙主。我现在卖掉三衣买一钵饭来奉养佛,现在正是时候。”这样想好之后就买了一钵饭,急忙端上来奉养佛。

  佛知道他的心思,故意问他:“比丘!在这饥荒之年人都饿死了,你现在从哪里得到这钵干干净净的饭?”

  比丘就把自己的经过一一禀白于佛。

  佛又说:“比丘!三衣是三世诸佛的幢相,三衣的因缘是极尊、极重、极有恩德的。你现在换来这碗饭给我吃,我领你的好心,但我消受不了这碗饭。”

  比丘对佛说:“佛是三界福田、无上的圣人,尚且不能消受,在佛之外又有谁能消受呢?”

  佛说:“比丘!你父母在世吗?”

  比丘说:“我父母在世。”

  “你把这钵饭供养你的父母去。”

  比丘说:“佛尚且说不能消受,我的父母怎么能消受呢?”

  佛说:“能消受。”

  “为什么呢?”

  “父母生了你的身体,对你有大恩德,因此能消受。”

  佛又问:“比丘!你的父母对佛有信心吗?”

  比丘说:“没有信心。”

  佛说:“他们现在会有信心的。见到你供养饭,心生欢喜,因此就发起信心。你首先教父母受三归依,就能消受此饭。”比丘领受佛的教诫,辞别而去。以这个缘故,须要孝养父母。

  而且,佛母摩耶夫人生了佛之后,经过七天就去世而生到了忉利天。佛后来成道到四月十五就上升忉利天,在一夏中为母亲说法,就是为了报答母亲十月怀胎的恩德。

  佛尚且亲自报恩孝养父母,何况我们凡夫,怎么能不孝养呢?由此就知道父母的恩德极为深重。

  第二、奉事师长。这要知道:教导开示我们做人行为的规范,增长学识,成就品德,使我们因地的行为没有错误、欠缺,直到成佛之间,都是由师长教导的力量所致。这样教导的大恩德最要敬重。

  以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种行,叫做“敬上行”(就是恭敬尊长、长辈的行为)。

  第三、慈心不杀。这又要知道一切众生都以寿命为根本。(意思是说,生存的所有内容都要依赖命根,没有了命根,就一切都没有了。所以众生为了保住身体的手、脚等,可以舍弃外在的财富;为了保住命根,可以舍弃手、脚等。一切生存的所依就是命根。)如果见到众生遭到恶缘而恐怖、奔逃、躲藏,就唯一设法要救护它的生命。

  经上说:“一切诸众生,无不爱寿命,勿杀勿行杖,恕己可为喻。(一切众生无不爱重自己的寿命,我们不能杀众生,不能用刀杖伤害众生。这个道理只要将心比心地想一想:我最爱重自己的生命,不愿被人杀,不愿被人用刀杖打;众生也一样最爱重自己的生命,不愿意被人杀、被人打。所以应当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而不行杀。)”

  (以上三条都是善导大师《四帖疏》上所作的解释。)

  第四、修十善业。上面的“慈心不杀”是十善业中的第一条,这里是总说“修十善业”。就是身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不生贪欲、嗔恚、邪见。这在讲《十善业道经》时已经具体做过解释,这里就不多说了。

  【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

  念佛的人又要尽到伦常上的本分。处在世间就有伦常,处在什么分上就要尽到这分上的责任。也就是:做父亲的,要尽到慈爱;做子女的,要尽到孝养;做兄长的,要尽到友爱;做弟弟的,要尽到恭顺;做夫妻的,要彼此和顺;做主人的,要仁慈下人;做仆人的,要尽到忠诚。不管别人有没有对我尽到本分,我总要尽到自己的本分。能这样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尽到友谊和本分,就叫善人。

  在世间的伦常上尽好本分,这是真实的修行,会给修法营造很好的条件和氛围。好比造房子,首先要打好牢固的地基,再往上建就不会倒蹋,而且一层一层都建得起来。修行人没尽好伦常上的本分,就等于没有修法的基础,这是最切身的地方。因为每天都处在种种业缘关系当中,处处有因果上的处理、有应负的责任。如果对人对事不尽本分、义务,就欠了伦理义务上的债务,就有良心上的亏欠,心里就会不干净、不光明正大。这样的话,在家庭、在单位搞得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心态很不好,心里总是不安,总感觉气氛不对、压力很大,这样怎么能修好呢?

  实际上所谓的修因果就是在为人处事上修,在尽伦理本分上修,这是无法逃避的。要想修好佛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做人要尽本分,不能欠良心上的债务,不能违背责任和义务。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像这样能尽本分,就叫“善人”。善人再念佛求生西方,临终决定能够得到往生,因为善人的心和佛的心相合,就能感得佛慈悲接引他往生。如果口里常常念佛,而心不依正道行持,或者在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等伦理上不能尽到本分,那自己的心就和佛心违背,也就难以往生了。这是因为自己心里发生了障碍,佛也没办法垂下慈悲来做接引。

  我们看《净土圣贤录》里居士往生的传记时,就会发现几乎人人都是尽到了伦理上的本分,临终要走的时候心里很安详,助缘的条件也很好,没有一点障碍。这都是平凡的人,立足于家庭、工作,在尽到了本分的基础上,随分随力地修持净土。他并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违背责任,凭借根本的两条就往生了净土:一条就是做好了人,另一条就是对于净土法门有信、愿、行。他们心地正直、善良、忠厚,内在的善心和佛的心相应,也就感得佛以慈悲接引他生到净土。

  相反方面,也有很多人虽然念佛却没有得到往生。问题就出在没有按照佛的教导去实行。比如对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并没有真实地奉行。这样自己的心和佛心违背,也就不能感通而难以往生。

  三、劝人念佛求生西方

  【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与亲友,不蒙此益乎。】

  而且要劝导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儿女、同乡、亲友、同事等等,一同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这件事利益很大,怎么忍心让生我的父母和我的眷属、亲友不得到这种大利益呢?

  给予世间生活上的关怀、帮助,并不能让亲友得到解脱生死的利益。对亲友最大的利益就是劝导他求生净土,这样来使他得到永久的利益。

  【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何况现在是末法时代,有很多天灾人祸。到灾难降临时无计可施,所以要事先做好准备。如果平时能常常念佛、念观音,即使灾难降临也一定得到佛的慈悲庇护,而能逢凶化吉。即使没遇到灾难,也能以佛力加被,得到消业障、开智慧、增长福德的利益。

  何况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就是成就凡夫做佛!因为只要生到净土,就已经了脱生死,登入不退地了。这样只进不退,修到彻底时就是成佛。所以把一个人送到佛国,然后在佛国里深造,最后毕业就是成佛。所以送人生西方就是成就人做佛,功德最大。这样,以劝人求生净土的功德回向往生,一定能圆满自己往生净土的所愿。

  四、一切功德都须要回向往生西方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

  平常凡是诵经、持咒、礼拜、忏悔以及救灾扶贫、做各项慈善事业等修行的功德,都必须回向往生西方。切切不可以求来世得到人天福报。一有求人天福报的心,就没有往生的份了。

  也就是说,如果有求来世人天福报的心,就会被这一念心所牵引,而趣向世间人天当中受生。以今生修持的功德,来世就得到福报。享福的时候,往往迷惑颠倒的多、造恶业的多,而且福越大、造的恶业越大,等再来世就难免堕入三恶道中。再想恢复人身、遇到净土即生了脱的法门,就比登天还要难了。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

  佛教我们念佛求生西方,什么用意呢?就是为了我们能够有办法这一生就解脱生死,所以就特别传授净土法门。这也是考虑到我们业深障重的众生,要想即生了脱生死,就要走仗佛力摄受而往生净土的这条路。

  念了一定数量的佛,就好比积累了一笔资金。这笔“资金”投在什么地方用,就看自己的心把它回向在哪里。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遵照佛的教导,把它回向在往生净土上、回向在成菩提、度众生上。如果把这笔“资金”投资在来世得人天福报上,那就在投资方向上犯了决策上的大错误。本来是作用很大的无价宝珠,回向在往生、成佛、度众生上,就能得到往生净土、成佛、度众生的极大利益;而投资得不好,用这个无价之宝换取一颗糖吃,这样就只能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而且会因为享受这份福报而造业堕落,这就是决策上犯了大的错误。

  作为凡夫,临终时不可能分身十方法界,要去西方就不是去东方,生净土就不是生娑婆,想在人天里待就去不了净土!(生净土是要从人天当中超出,如果心还往人天里钻,那就绝对生不了净土。)凡夫临终最后刹那的心,就是一个方向、一个所缘、一个去处,绝不可能一刹那分身十方。方向确定了之后,就只认西方是归宿,不认人天是故乡,绝对没有丝毫求生人天的心。

  所以要把方向决定下来,今生到了临终唯一只去极乐世界,就只是这一个愿、一条心。这个方向定了之后,这一生所修的任何功德都不求来世人天福报,而只求往生西方,以及在西方修学成就和成佛度众生。

  (我们往下跳过去两段,再接着讲:)

  五、念佛人要吃素戒杀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

  念佛的人要吃长素,如果做不到,要吃六斋或十斋。(六斋就是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十斋就是在六斋的基础上加上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这四天。遇到月小(就是指这个月没有三十这一天),就提前一天受持。而且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是三斋月,应当持长素,作各种功德。)

  要这样逐渐地减少来达到永远断荤,这样才合理。虽然一时还没做到断荤,也应当买现肉,不要在家里杀生。因为家里常愿吉祥,如果天天杀生,家就成了屠宰场,屠宰场是冤鬼聚会的地方,很不吉祥,所以要切切戒除在家里杀生。

  

《一函遍复 讲记一(印光大师文钞选编)》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