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续中具有无边圆满的智慧。不仅如此,佛之身力等其它能力更是至高无上、无与伦比。诚可谓,"无论何时空,谁亦不能害。"此即是力无能屈。也就是说,凡是自恃威力超强好胜的众生,不管使用何种伎俩手段,佛陀巍然不动。那些气焰嚣张的自恃威力者,反而会俯首钦服。
在某些论疏中,将力解释为十力或身力。而十力之本义,是依所缘境划分的,仍然属于智慧力之范畴。此处之力,不仅是指身力,而且还包括神变等力。佛陀身力广大无边,于此略加阐示身力功德。
《抛石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释迦佛在恶蚕地方的森林中暂住,当地大力士们请佛应供。
圣草城和宝石河城之间的路中央,有一块高十五庹(tuǒ),宽七庹半的巨大山石,人们来往感到十分不便。大力士们商量着应把巨石挪开,不仅请佛应供十分便利,而且我们定会声誉鹊起,何乐而不为呢?
圣草城的大力士们意气扬扬,欢聚一堂。有些人将马、牛、骆驼和大象统统赶到巨石旁;有些用绳子把石头层层捆住;有些架起云梯,用菟丝草绳缠绕,准备拉动巨石;有些用许多铁犁锄松巨石旁的硬土;有些在挥舞斧头欲劈碎巨石;有些揳入铁钎,想把石头撬开;有些想依靠药力和咒力欲将巨石变成粉末……人与牲畜来来往往……他们虽然想尽一切办法,而那块巨石却岿然不动。大力士们感到无能为力,十分沮丧。此时此刻,释尊莅临。人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兴高采烈地迎接佛陀。佛询问道:"青年们,你们在做些什么?"大力士们禀告说:"在二十九天里,我们没能令那块巨石倾动,更别说挪到其它地方,真让人没有办法。"
佛关切地问:"你们是否想将那块巨石挪到其它地方呢?"人们回答说:"是的,尊敬的佛陀,我们真想把巨石搬到其它地方。"
佛走到巨石前,翘起右脚拇指,将巨石连根挑起,放在右手手掌中。佛沉思了片刻,顺手一抛,把巨石抛到色界梵天去了……巨石一下子无影无踪。在巨石抛出时,发出的呼啸声,震耳欲聋,吓得人们纷纷倒地。
佛安慰众人道:"请你们不要害怕!"
随着巨石传出的呼啸之声,空中回荡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美妙法音……众人听了心绪安宁了许多。不久,石头又从天而降,落在佛陀手掌之上。佛随即向巨石吹了口气,巨石变成粉末。再抛向四方,粉末随风飘落。
释尊知道:如果将巨石全部变成粉末,那大力士们辛辛苦苦干了二十九天都对巨石无能为力,对比起来他们肯定怏然不悦。为了令他们欢喜,佛又将所有粉末汇聚一起,巨石重新复原。佛把巨石放到远离大路的地方……大力士们惊叹不已,感到十分稀有……
佛不仅为调化众生显现身力功德巨大无比,而亦以无量神变之力令众生景仰以极,叹为稀有。
有一年,当地出现饥荒,乞食十分困难。目犍连尊者祈问释尊:"大地之下有无量妙味饮食,我能易如翻掌,轻松取出。我可用左手捧住所有大地众生,用右手刹那取出妙味饮食,轻翻一下手掌即能布施众生。"释尊回答道:"虽然你有如此神力,但是众生素来对美味贪执猛厉。要是这样,更能导致众生迷昧愚痴。而且,因众生福浅慧薄,妙味美馐也不会留存长久,马上就会灭尽的。"释尊未予开许。
假使与目犍连尊者神力一样的人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诸般神力之总合,不及释尊神力百千分之一,算数比喻所不能及。
另外,佛陀修力功德同样浩瀚无比。经中说:"假若四大部洲的天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四大部洲百川江河,汹涌涛天,源源不断汇入大海……佛陀悉知每一滴水之来源。也就是说,此滴水是哪个部洲、哪座城市、哪片叶子上的,凡是何方何处树、叶、花、果之上所滴下的水,均无碍了知。乃至水滴由极微尘之组成,也是在刹那间了了分明。"有关这方面功德显现在其它经典中有广述。
经中讲:"三千大千世界天与人二趣之众生极其稀少,远不及一位外道离欲仙人修习五通,以神通观察马车一个车轮范围内的众生为甚多;离欲仙人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众生极其稀少,远不及声闻罗汉以天眼观察车轮范围内的众生为甚多;声闻罗汉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众生极其稀少,远不及独觉罗汉以天眼观察车轮范围内的众生为甚多;独觉罗汉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的众生极其稀少,远不及菩萨以天眼观察车轮范围内的众生为甚多;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众生极其稀少,远不及佛陀以天眼观察车轮范围内的众生更加无量无边……十方世界所有有情所生一切心与心所之心念,诸大菩萨,于恒河沙数劫筹量计算,甚为不易。于三世一切时空所有有情,所生一切心与心所之心念,佛于刹那任运了知,无一错谬。"
在经典中说:"三世诸佛皆从大悲心中生,亦是大悲自性。佛陀慈悲之力,相应于众生数量与根机而无量无边。佛于因地修行之时,皆是由利他悲心圆满一切圆满、成熟、清净等资粮。依此圆熟净资粮,现前空性大悲双运无学智慧。佛陀大慈之力,无有界量,无能衡量,遍满一切时空。"经中云:"大王,释迦沙门圆满具备大慈之力,于所有有情本然不生刹那嗔心。此之大慈无欲无障,恒时保有,任运而存,充溢遍满一切世间,随顺所有有情之心。"教典中云:"一切时空刹土中,佛陀大慈遍世间,所有有情诸心识,皆遍了知具大慈。无上能仁之大慈,无有不遍于世间,根机意趣亦周遍,由此全知无过失。宛若欲使浊水清,澄清宝珠置其中,如是如来清净意,令使凡夫烦恼净。"《广大游舞经》中云:"菩提树下金刚座,猛力魔军魔眷众,大慈之力予调伏,获证菩提寂灭果。"
因此,要了知佛皆依大慈悲之力成办圆满善逝之道果。佛陀一毛孔范围,皆能无余无误无碍显现十方三世所摄所有轮回涅槃之法。将无边虚空器情世间,全然放入一粒微尘之中,此一微尘无曾变大,世间亦无从变小。于一刹那,三世一切所知诸法,皆能逐一游舞示现。
《观察如来身语边际经》(系持力菩萨与目犍连尊者观察佛身语功德方面之经典)中云:"假如有一八千由旬的湖泊,水溢荡漾,湖面遍满盛开的莲花。有一辆”赛风马”拉的马车,马蹄和车轮飞离水面,亦不碰沾莲花枝叶花瓣……在湖面之上,马车疾驰如电。正当马车刚到对岸尚未返回之际,湖中心飞出一条毒蛇,它以神力,速绕马车八圈……在毒蛇旋绕马车一周的短暂世间里,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向众生可同时宣讲八种法门;阿难尊者宣讲一句佛法的时间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可以同时宣讲八种法门;目犍连尊者宣讲一句佛法的时间里,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尊者可以同时宣讲八种法门;舍利子尊者宣讲一句佛法的时间里,独觉罗汉可以宣说无量法门;独觉罗汉宣讲一句佛法的时间里,菩萨可以宣说不可思议法门;菩萨宣讲一句佛法的时间里,目犍连尊者依神通力可以飞越八万世界;目犍连尊者飞越一个世界的时间里,从因地初发菩提心,直至成佛利乐有情成办广大事业,最终入于无余涅槃的整个过程,佛陀皆可圆满示现。"
总体而言,佛陀现前了达一切时空的所知法,自性本空。虚空与手掌同等,一刹那与一大劫同等。于法界已净除垢障的善逝如来,本然即是无从区分轮回与涅槃的智慧金刚之身。佛陀超越微尘与刹那之法。虽然胜义无言,但于名言显现,已然根除一切过患,圆满一切功德。智悲力三者无量无边。于常、坚、寂、固之自性中无有迁变。佛陀身语意显现无尽,皆以所知法数量而为界量。即使以分别心如何分析揣测,也难达边际。犹如用庹衡量虚空。因此,佛力功德广大无边,应该详予了知。
一切诸佛无量幻化,皆是一佛体性,远离异体之法。《华严经·佛不思议法品》中说:"一切诸佛同一法身,境界无量身。"一佛周遍一切时空,调化游舞种种示现,远离一体之法--此即是不可思议智慧之身。《华严经·如来十身相海品》中云:"一切如来智慧法身,诸色相海充满法界。"所以,佛地涵摄一切法,皆是现空一味智慧自体。即使佛身一根毛孔和所发一光之功德,亦能充斥整个虚空界,众多如来金口宣演其功德,亦难说于边际。由此,于佛陀无尽之力,应当生起定解。
己二、(概述)分二:庚一、堪任有情导师;庚二、现导师事业之相。
庚一分二:辛一、略说;辛二、广述。
辛一、略说
诸有情师,
一切时空,佛陀于无偏所有有情,开显利乐之道,成办度化事业。经中云:"无明黝暗常障覆,有情常堕轮回中,如狱中囚见此景,佛陀油然大悲生。"如是佛陀以大慈悲之心恒时于众生开显解脱之道。六趣有情,虽有差别,然佛陀平等摄受。佛于恶趣众生放光现身,令起净信,导以善趣。佛为暂时无缘有情,调伏其心,以世间善法引入人天善道。对具善根之有情,视其种姓,安置于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而得解脱。正因为佛于一切有情平等饶益,则称其为诸有情师。
辛二、广述
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志求无上菩提,不可逆转--诸众菩萨,续佛慧命,持守法藏,法得自在,护持所化众生,堪获如来不可思议智慧,犹如转轮王太子本具帝王之相,则称其为佛子。佛陀是法王,于有情相续先播下大乘菩提之种,次培育成熟断证功德,最后于十地位赐灌法王顶--授记付以佛位,故称出有坏如来是诸菩萨父。
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向、不来果、罗汉向、罗汉果和缘觉果等--已然获证诸圣果的众多圣者,犹如众星,佛陀犹如众星中之皎月,被奉为君王。众多圣者因未能荷担如来家业,恰似黎民眷众--上座舍利子和目犍连等大阿罗汉,于佛所制学处,微细亦不曾违犯。宁可舍命,决不舍戒。他们均依照法王佛陀之教言,信解行证,获得各自证量果位--因而称颂佛陀为众圣者王。
佛亲自或以事业的方式,将有情依于各自种姓,安置在各道所依之…
《随念三宝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