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隨念叁寶經▪P6

  ..續本文上一頁續中具有無邊圓滿的智慧。不僅如此,佛之身力等其它能力更是至高無上、無與倫比。誠可謂,"無論何時空,誰亦不能害。"此即是力無能屈。也就是說,凡是自恃威力超強好勝的衆生,不管使用何種伎倆手段,佛陀巍然不動。那些氣焰囂張的自恃威力者,反而會俯首欽服。

  在某些論疏中,將力解釋爲十力或身力。而十力之本義,是依所緣境劃分的,仍然屬于智慧力之範疇。此處之力,不僅是指身力,而且還包括神變等力。佛陀身力廣大無邊,于此略加闡示身力功德。

  《抛石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釋迦佛在惡蠶地方的森林中暫住,當地大力士們請佛應供。

  聖草城和寶石河城之間的路中央,有一塊高十五庹(tuǒ),寬七庹半的巨大山石,人們來往感到十分不便。大力士們商量著應把巨石挪開,不僅請佛應供十分便利,而且我們定會聲譽鵲起,何樂而不爲呢?

  聖草城的大力士們意氣揚揚,歡聚一堂。有些人將馬、牛、駱駝和大象統統趕到巨石旁;有些用繩子把石頭層層捆住;有些架起雲梯,用菟絲草繩纏繞,准備拉動巨石;有些用許多鐵犁鋤松巨石旁的硬土;有些在揮舞斧頭欲劈碎巨石;有些揳入鐵釺,想把石頭撬開;有些想依靠藥力和咒力欲將巨石變成粉末……人與牲畜來來往往……他們雖然想盡一切辦法,而那塊巨石卻巋然不動。大力士們感到無能爲力,十分沮喪。此時此刻,釋尊莅臨。人們的情緒高漲起來,興高采烈地迎接佛陀。佛詢問道:"青年們,你們在做些什麼?"大力士們禀告說:"在二十九天裏,我們沒能令那塊巨石傾動,更別說挪到其它地方,真讓人沒有辦法。"

  佛關切地問:"你們是否想將那塊巨石挪到其它地方呢?"人們回答說:"是的,尊敬的佛陀,我們真想把巨石搬到其它地方。"

  佛走到巨石前,翹起右腳拇指,將巨石連根挑起,放在右手手掌中。佛沈思了片刻,順手一抛,把巨石抛到色界梵天去了……巨石一下子無影無蹤。在巨石抛出時,發出的呼嘯聲,震耳欲聾,嚇得人們紛紛倒地。

  佛安慰衆人道:"請你們不要害怕!"

  隨著巨石傳出的呼嘯之聲,空中回蕩起"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美妙法音……衆人聽了心緒安甯了許多。不久,石頭又從天而降,落在佛陀手掌之上。佛隨即向巨石吹了口氣,巨石變成粉末。再抛向四方,粉末隨風飄落。

  釋尊知道:如果將巨石全部變成粉末,那大力士們辛辛苦苦幹了二十九天都對巨石無能爲力,對比起來他們肯定怏然不悅。爲了令他們歡喜,佛又將所有粉末彙聚一起,巨石重新複原。佛把巨石放到遠離大路的地方……大力士們驚歎不已,感到十分稀有……

  佛不僅爲調化衆生顯現身力功德巨大無比,而亦以無量神變之力令衆生景仰以極,歎爲稀有。

  有一年,當地出現饑荒,乞食十分困難。目犍連尊者祈問釋尊:"大地之下有無量妙味飲食,我能易如翻掌,輕松取出。我可用左手捧住所有大地衆生,用右手刹那取出妙味飲食,輕翻一下手掌即能布施衆生。"釋尊回答道:"雖然你有如此神力,但是衆生素來對美味貪執猛厲。要是這樣,更能導致衆生迷昧愚癡。而且,因衆生福淺慧薄,妙味美馐也不會留存長久,馬上就會滅盡的。"釋尊未予開許。

  假使與目犍連尊者神力一樣的人遍滿叁千大千世界,諸般神力之總合,不及釋尊神力百千分之一,算數比喻所不能及。

  另外,佛陀修力功德同樣浩瀚無比。經中說:"假若四大部洲的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四大部洲百川江河,洶湧濤天,源源不斷彙入大海……佛陀悉知每一滴水之來源。也就是說,此滴水是哪個部洲、哪座城市、哪片葉子上的,凡是何方何處樹、葉、花、果之上所滴下的水,均無礙了知。乃至水滴由極微塵之組成,也是在刹那間了了分明。"有關這方面功德顯現在其它經典中有廣述。

  經中講:"叁千大千世界天與人二趣之衆生極其稀少,遠不及一位外道離欲仙人修習五通,以神通觀察馬車一個車輪範圍內的衆生爲甚多;離欲仙人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衆生極其稀少,遠不及聲聞羅漢以天眼觀察車輪範圍內的衆生爲甚多;聲聞羅漢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衆生極其稀少,遠不及獨覺羅漢以天眼觀察車輪範圍內的衆生爲甚多;獨覺羅漢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的衆生極其稀少,遠不及菩薩以天眼觀察車輪範圍內的衆生爲甚多;菩薩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衆生極其稀少,遠不及佛陀以天眼觀察車輪範圍內的衆生更加無量無邊……十方世界所有有情所生一切心與心所之心念,諸大菩薩,于恒河沙數劫籌量計算,甚爲不易。于叁世一切時空所有有情,所生一切心與心所之心念,佛于刹那任運了知,無一錯謬。"

  在經典中說:"叁世諸佛皆從大悲心中生,亦是大悲自性。佛陀慈悲之力,相應于衆生數量與根機而無量無邊。佛于因地修行之時,皆是由利他悲心圓滿一切圓滿、成熟、清淨等資糧。依此圓熟淨資糧,現前空性大悲雙運無學智慧。佛陀大慈之力,無有界量,無能衡量,遍滿一切時空。"經中雲:"大王,釋迦沙門圓滿具備大慈之力,于所有有情本然不生刹那嗔心。此之大慈無欲無障,恒時保有,任運而存,充溢遍滿一切世間,隨順所有有情之心。"教典中雲:"一切時空刹土中,佛陀大慈遍世間,所有有情諸心識,皆遍了知具大慈。無上能仁之大慈,無有不遍于世間,根機意趣亦周遍,由此全知無過失。宛若欲使濁水清,澄清寶珠置其中,如是如來清淨意,令使凡夫煩惱淨。"《廣大遊舞經》中雲:"菩提樹下金剛座,猛力魔軍魔眷衆,大慈之力予調伏,獲證菩提寂滅果。"

  因此,要了知佛皆依大慈悲之力成辦圓滿善逝之道果。佛陀一毛孔範圍,皆能無余無誤無礙顯現十方叁世所攝所有輪回涅槃之法。將無邊虛空器情世間,全然放入一粒微塵之中,此一微塵無曾變大,世間亦無從變小。于一刹那,叁世一切所知諸法,皆能逐一遊舞示現。

  《觀察如來身語邊際經》(系持力菩薩與目犍連尊者觀察佛身語功德方面之經典)中雲:"假如有一八千由旬的湖泊,水溢蕩漾,湖面遍滿盛開的蓮花。有一輛”賽風馬”拉的馬車,馬蹄和車輪飛離水面,亦不碰沾蓮花枝葉花瓣……在湖面之上,馬車疾馳如電。正當馬車剛到對岸尚未返回之際,湖中心飛出一條毒蛇,它以神力,速繞馬車八圈……在毒蛇旋繞馬車一周的短暫世間裏,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向衆生可同時宣講八種法門;阿難尊者宣講一句佛法的時間裏,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可以同時宣講八種法門;目犍連尊者宣講一句佛法的時間裏,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尊者可以同時宣講八種法門;舍利子尊者宣講一句佛法的時間裏,獨覺羅漢可以宣說無量法門;獨覺羅漢宣講一句佛法的時間裏,菩薩可以宣說不可思議法門;菩薩宣講一句佛法的時間裏,目犍連尊者依神通力可以飛越八萬世界;目犍連尊者飛越一個世界的時間裏,從因地初發菩提心,直至成佛利樂有情成辦廣大事業,最終入于無余涅槃的整個過程,佛陀皆可圓滿示現。"

  總體而言,佛陀現前了達一切時空的所知法,自性本空。虛空與手掌同等,一刹那與一大劫同等。于法界已淨除垢障的善逝如來,本然即是無從區分輪回與涅槃的智慧金剛之身。佛陀超越微塵與刹那之法。雖然勝義無言,但于名言顯現,已然根除一切過患,圓滿一切功德。智悲力叁者無量無邊。于常、堅、寂、固之自性中無有遷變。佛陀身語意顯現無盡,皆以所知法數量而爲界量。即使以分別心如何分析揣測,也難達邊際。猶如用庹衡量虛空。因此,佛力功德廣大無邊,應該詳予了知。

  一切諸佛無量幻化,皆是一佛體性,遠離異體之法。《華嚴經·佛不思議法品》中說:"一切諸佛同一法身,境界無量身。"一佛周遍一切時空,調化遊舞種種示現,遠離一體之法--此即是不可思議智慧之身。《華嚴經·如來十身相海品》中雲:"一切如來智慧法身,諸色相海充滿法界。"所以,佛地涵攝一切法,皆是現空一味智慧自體。即使佛身一根毛孔和所發一光之功德,亦能充斥整個虛空界,衆多如來金口宣演其功德,亦難說于邊際。由此,于佛陀無盡之力,應當生起定解。

  己二、(概述)分二:庚一、堪任有情導師;庚二、現導師事業之相。

  庚一分二:辛一、略說;辛二、廣述。

  辛一、略說

  諸有情師,

  一切時空,佛陀于無偏所有有情,開顯利樂之道,成辦度化事業。經中雲:"無明黝暗常障覆,有情常墮輪回中,如獄中囚見此景,佛陀油然大悲生。"如是佛陀以大慈悲之心恒時于衆生開顯解脫之道。六趣有情,雖有差別,然佛陀平等攝受。佛于惡趣衆生放光現身,令起淨信,導以善趣。佛爲暫時無緣有情,調伏其心,以世間善法引入人天善道。對具善根之有情,視其種姓,安置于聲聞、緣覺和菩薩叁乘而得解脫。正因爲佛于一切有情平等饒益,則稱其爲諸有情師。

  辛二、廣述

  諸菩薩父,衆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志求無上菩提,不可逆轉--諸衆菩薩,續佛慧命,持守法藏,法得自在,護持所化衆生,堪獲如來不可思議智慧,猶如轉輪王太子本具帝王之相,則稱其爲佛子。佛陀是法王,于有情相續先播下大乘菩提之種,次培育成熟斷證功德,最後于十地位賜灌法王頂--授記付以佛位,故稱出有壞如來是諸菩薩父。

  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來向、不來果、羅漢向、羅漢果和緣覺果等--已然獲證諸聖果的衆多聖者,猶如衆星,佛陀猶如衆星中之皎月,被奉爲君王。衆多聖者因未能荷擔如來家業,恰似黎民眷衆--上座舍利子和目犍連等大阿羅漢,于佛所製學處,微細亦不曾違犯。甯可舍命,決不舍戒。他們均依照法王佛陀之教言,信解行證,獲得各自證量果位--因而稱頌佛陀爲衆聖者王。

  佛親自或以事業的方式,將有情依于各自種姓,安置在各道所依之…

《隨念叁寶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功德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