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论典唱诵道歌等,
虽是力显而增分别因,当护离心即是吾忠告。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空性之中行持诸因果,证悟无作护持三律仪,
无缘大悲精进为利众,二资双运即是吾忠告。
依止胜师亦闻深教授,有阅甚深经续观内心,
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为我如我者说卅忠告。
由厌离心造此之功德,愿诸有情解脱得大乐,
三世诸佛菩萨圣者后,吾等随行愿成彼长子。
此三十忠告论者,由厌离心稍所促故,慈诚罗珠所造也。译于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时至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五之中秋佳节。
自我教言
华智仁波切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
恒时应具有三种: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第恒时应有身,心中恒时应放松。
急须忘掉有三种: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急须忘掉痴睡眠。
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
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不宜言说有三种: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不说不符实际语。
不该之事有三种: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行事不该有表里。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慢。
不应之事有三种: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于谁亦莫说密语。
不应观察有三种: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不应观察己功德。
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饰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
不应听闻有三种: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不闻愚者之教诲。
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不能诽谤有三种: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我善知识。
不能赞叹有三种: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如此窍诀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
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此乃极深当修持。
译于藏历戊寅年十二月初十。
事师法五十颂
拔毗天大阿奢黎 造颂
汤芗铭居士 译
顶礼妙音菩萨!
得具贵胜金刚萨埵上位因,
上师莲足如实恭敬为作礼。
清净续说依止彼,今总集说其敬听。
已能获得胜灌顶,如是金刚轨范师,
十方所住诸如来,三时现前为作礼。
以最胜信日三时,献花中围而合掌,
头顶接足为作礼,开演上师当敬事。
师或在家新出家,为避世间讥毁故,
以持禁戒心作礼,面前所置正法等。
若献座位若起立,作事业等诸敬事,
有禁戒者普应作,唯离拜及非妙业。
上师及与其弟子,同等失坏于誓句,
勤勇轨范及弟子,最初应互相观察。
具慧弟子不应从,无有悲愍而忿毒,
贡高贪著不守护,自矜而伐为上师。
坚牢调伏具足慧,具忍正直无谄曲,
了知咒与续加行,具足悲愍解诸论。
毕竟晓了十真性,善巧绘造中围业,
了知宣说咒加行,其心专一根调伏。
于彼同等怙主想,既为弟子若轻毁,
即名轻毁一切佛,是故恒常当得苦。
若有轻毁轨范师,便由疫气伤害病,
鬼魅炽燃或诸毒,增上愚痴而命终。
王法火难或毒蛇,水或空行或盗贼,
鬼魅邪引所杀害,从此堕入那落迦。
普于一切轨范师,何时不应恼触心,
若由愚痴而现行,那落迦中受煎逼。
诸所示现极可怖,若无间等那落迦,
一切轻毁轨范者,正说应住于彼处。
是故一切勤勇者,于其金刚轨范师,
大慧自善不矜伐,何时不应起轻毁。
诸有恭敬供上师,随顺师故而奉施,
从此炽燃等侵害,当来亦令不出生。
于自誓句轨范师,以非可施妻与子,
及以自命常承事,况复变动诸财物。
是故无数俱胝劫,极难获得大觉位,
若有具足勤精进,亦于现生能赐予。
恒常守护自誓句,恒常供养诸如来,
亦恒奉献其上师,此与一切佛同等。
欲得无尽真实者,以其少分堪悦意,
变成至极殊胜者,若彼若此献上师,
若能于此恒施供,即是恒施一切佛,
此施名为福资粮,资粮令得胜悉地。
是故弟子应具足,悲舍戒忍诸功德,
轨范师与金刚持,不应观为有别异。
可畏等同坏塔罪,不应践踏上师影,
况复更所不应踏,若鞋若垫若乘等。
大觉慧者以欢心,精勤听受上师命,
若如理事无力能,其所不能婉言谢。
依师当得诸悉地,若增上生若安乐,
是故一切精勤者,不应违越上师命。
上师诸物如自命,上师所爱亦如师,
上师眷属如亲属,依于等住恒思维。
止憩床座或前行,或作束缚其顶髻,
置足于垫手置腰,上师面前皆不应。
上师安住或起立,不应偃卧或端坐,
恒常于彼诸事业,善巧兴作令圆满。
除遣口唾液沫等,伸展其足于坐垫,
往来经行或诤论,上师面前皆不应,
摩擦支体或舞跃,歌咏伎乐皆不应。
加行众多杂言论,能闻近处不应作。
鞠躬从座而起立,当大恭敬而端坐,
黑夜渡水道可怖,得教令已能前行。
轨范所能现见前,具慧不应旋扭身,
不应以背倚柱等,不应牵曳其指节。
或濯其足或浴身,拂拭及与抚摩等,
皆应先行为作礼,礼已后当随所喜。
若当称说上师名,名后随行面前文。
为令所余起恭敬,故先称说胜敬词。
若于上师请教令,即应说云如命行,
双手合掌勿散乱,当善听受上师教。
发笑及与唾痰等,当善以手遮其口,
作所命事究竟已,当以柔顺语启白。
师前调顺面端坐,善护所著衣等相,
以膝著地而合掌,为求闻等三启白。
于作敬事一切行,其心应离于我慢,
惭羞怖畏善防护,住于初适嫁女相,
一切轻佻等所作,开演师前应远离,
所余类此诸所行,自内观察应遣除。
善住中围及护摩,摄收弟子及讲说,
其处若与师同住,未得许可不应作。
若开眼等随所得,一切皆当献上师,
师与所献取受已,有所余者随所喜。
上师弟子非弟子,弟子亦非上师前,
随行所有诸敬事,及作礼等当屏退。
随于轨范有所献,或轨范师有所赐,
具慧于彼应鞠躬,以其二手而持取。
能以正念无忘失,于自遍行皆精进,
同法违越自所行,以欢喜心相劝阻。
有病恭敬师事业,亦未得师赐许可,
于诸遮制虽现行,具善心故不成罪。
此中多说何所用,令师欢悦所应作,
令师不悦皆远离,于彼于此当精进。
悉地随顺轨范师,大金刚持所亲说。
既晓了已以诸事,一切为令上师悦。
意乐清净诸弟子,已正皈依于三宝,
随顺上师而转者,便应施与令记诵。
此乃施与咒乘等,令得成为正法器,
一十有四根本堕,正所应诵及受持。
如是弟子随师转,生无余利无过患,
集此我积无边善,愿诸有情速成佛。
菩提道次第摄颂
宗喀巴大师造
侯生桢敬译
妙善圆满所生身,满足无边众生语,
如实尽观所知意,敬礼释迦佛主尊。
无等导师胜弟子,承担佛陀诸事业,
神变遍游佛刹土,敬礼弥勒文殊尊。
甚深难测大般若,如意作解瞻洲严,
龙树无著二胜哲,敬礼名满三地尊。
二大乘师所传承,深见广行善妙道,
圆满无误摄要义,敬礼教藏阿底峡。
遍阅浩瀚经典眼,趣向解脱殊胜径,
慈悲方便善指引,敬礼诸大善知识。
瞻洲智者顶上严,声誉幢幡极显耀,
龙树无著二先师,传来菩提道次第。
满足众生诸愿望,教诫如同宝中王,
能纳经论千条流,故名具德善说洋。
通达圣教无相违,能将佛语成教诫,
佛陀意旨顺利得,拯救罪行於悬崖。
是故印藏诸大德,有幸依止胜教诫,
三士菩提道次第,哪有智者不倾倒?
简括佛典精要义,每座读闻此道理,
讲闻正法诸功德,悉能摄尽应思维。
今生后世诸福聚,因缘巧合之根本,
精进依止善知识,意乐加行如理仪,
危及生命也不弃,如教修供令喜悦。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暇身胜过如意珠,如是得来只一次,
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后应觉世间事,
如同去扬纯糠秕,故应昼夜求真实。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死后难不入恶趣,能解救者唯三宝,
故应至诚去皈依,不要违犯其教诫。
应思黑白诸业果,如理取舍勤修持。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未得性相具备身,欲修胜道不能成,
故应学此圆满因,净治三业诸垢染,
清除业障尤重要,还应经常依四力。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若不勤思苦谛罪,就难致力于解脱,
不思集谛轮回序,难晓割断生死根,
出离世间依厌离,当知生死何所缚。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发心大乘道之梁,是诸广行之根基,
能转资粮如金汁,广聚众善福德藏。
如是知后诸佛子,应发菩提心誓愿。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布施满足众愿宝,斩断悭吝殊胜剑,
引发英勇佛子行,誉遍十方之根基。
如是知后身财善,智者应依施妙道。
瑜伽我亦如是…
《佛子日参宝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