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祖統紀》

「史傳部」經文2035卷49頁碼:P0129
宋 志磐撰

  《佛祖統紀》叁十

  卷第二十六(終)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七 /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淨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二

  往生高僧傳

  晉嘉祥慧虔法師 宋江陵昙鑒法師 宋江陵道海法師 宋淮南昙泓法師 宋東轅道廣法師 宋弘農道光法師 宋交趾昙和法師 齊高座慧進法師 梁廬山道珍法師 (北魏)壁谷昙鸾法師 (北齊)洛陽慧光法師 (北齊)晉原法琳法師 (北齊)邺都僧柔法師 (北周)長沙慧命法師(法音法師附) (北周)多寶僧崖法師 隋廬山智舜法師 隋河東智通法師 隋麻谷真慧法師 隋南嶽慧思禅師 隋天臺智顗禅師 隋枝江慧成禅師 隋仙城慧命禅師 隋章安灌頂禅師 隋瓦官法喜禅師 隋天臺等觀禅師 隋碧澗法俊禅師 隋開覺道喻法師 隋汾陽壽洪法師 隋國清法智法師 唐博野善胄法師 唐揚都法祥法師 唐興善明瞻法師 唐壁谷道綽法師(道撫法師附) 唐魏州道昂法師 唐虎丘智琰法師 唐蒲州神素法師 唐浚儀功迥法師 唐並州惟岸法師(僧童附) 唐江陵法持禅師 唐慈愍慧日叁藏 唐成都雄俊法師 唐並州僧炫法師 唐悟真啓芳法師 唐悟真圓果法師 唐襄陽辯才法師 唐重林自覺法師 唐丹丘懷玉法師 唐虎丘齊翰法師 唐吳都神皓法師 唐西河僧藏法師 唐泰山大行法師 唐荊州惟恭法師 唐臨淄善道法師 唐長安寶相法師 唐鄭州智欽禅師 唐終南法順法師 唐千福懷感法師 唐會昌德美法師 (石晉)扶風志通法師 宋錢唐紹岩法師 宋永興守真法師 宋慈光晤恩法師 宋寶雲義通法師 宋法智知禮法師 宋慈雲遵式法師 宋興國有基法師 宋神照本如法師 宋廣慈慧才法師 宋淨慧思義法師 宋辯才元淨法師 宋淨住從雅法師 宋仙潭若愚法師(則章法師附) 宋慈行智深法師 宋神悟處謙法師 宋樝庵有嚴法師 宋明智中立法師 宋桐江擇瑛法師 宋淨住思照法師 宋一行宗利法師 宋慧覺齊玉法師 宋憲章仲闵法師 宋霅川瑩珂法師 宋超果靈照法師 宋四明可久法師(開元久法華) 宋淨慈宗本禅師 宋大通善本禅師 宋靈芝元照律師 宋會稽道言律師 宋長蘆宗赜禅師 宋化城惟月律師 宋靈芝思敏律師 宋明慶行诜律師 宋化度法持律師 宋延壽慧亨律師 宋七寶用欽律師 宋會稽妙生律師 宋錢唐惟渥法師 宋報恩仲明法師 宋淨光沖益法師 宋雷峰法宗法師 宋阮社睎湛法師 宋淨住昙懿法師 宋法安太微法師 宋法安思聰法師 宋木讷了義首座 宋資聖慧誠法師 宋南嶽祖南法師 宋廣壽法因法師 宋智湧了然法師 宋真教智仙法師 宋北關思淨法師(喻彌陀) 宋假石如湛法師 宋西山思梵法師 宋寂光淨觀法師 宋法慧利先法師 宋普靜師安法師(弘華嚴) 宋覺華如寶法師 宋永壽顯超法師 宋千步有開法師 宋興福道生法師 宋嘉會若觀法師 宋龍泉覃異法師 宋祇園智印法師 宋湖心元肇律師 宋極樂戒度律師 宋圓辯道琛法師 宋牧庵有明法師 宋慈室妙雲法師 宋雪溪晞顔首座 宋南湖了宣行人 宋南湖善榮行人 宋明心祖輝法師 宋塔山如鑒法師 宋福源祖新法師

  往生高尼傳 宋道場法盛法師 宋丹陽道爰法師 宋金陵法藏法師 唐積善淨真法師(長安) 唐廬山悟性法師 宋錢唐能奉法師 宋四明慧安法師

  往生雜衆傳 隋汶水二沙彌 宋雍州童行師贊 宋錢唐童行昙遠 宋會稽大善童行 宋仁和倪道者

  往生公卿傳

  唐太傅白居易 唐觀察使韋文晉(石晉) 翰林學士張抗(翁兒附) 宋少師鍾離瑾(母任夫人附) 宋朝請鍾離景融(瑾之子) 宋崇道鍾離松(附景傳) 宋主客楊傑 宋侍郎馬亮 宋朝奉馬玗(亮之子妻王氏附) 宋宣義馬永逸(玗之子) 宋宣義胡闉 宋朝散葛繁 宋侍郎王古 宋司谏江公望 宋朝散王衷 宋助教張迪 宋通判賈純仁 宋縣令梅汝能 宋給事中馮楫 宋侍郎吳秉信 宋丞相錢象祖 宋司士王仲回 宋處士庾诜 宋龍舒王日休 宋居士房翥 宋儒士孫抃 宋居士王阗 宋居士孫忠 宋學論[外/曰]定國 宋晝錦樓汾

  往生士庶傳

  隋恒州宋滿 梁東平高浩象 唐法忍山老人 唐榮陽鄭牧卿 唐長安張元祥 唐長安李知遙 唐京口元子平 宋天臺左伸 宋武林範俨 宋錢唐沈铨(妻施氏附) 宋錢唐孫良 宋仙潭姚約(景懿法師附) 宋松江梅福 宋霅川胡暠 宋會稽唐世良 宋錢唐陸偉 宋會稽李彥通 宋錢唐陸浚 宋上虞馮玟 宋潭州黃打鐵 宋四明計打鐵 宋嘉興徐六公 宋臨安沈叁郎

  往生女倫傳

  隋文帝皇後 宋荊王夫人王氏(侍妾附) 宋馬朝奉妻王氏(見馬玗傳) 宋呂都官妻吳氏 宋武林縣君蔡氏 宋陳承宣夫人馮氏 宋王朝請妻陸氏 宋欽成後侄朱氏 宋周寺簿妻樓氏 畫錦樓君妻周氏 宋松江秦氏 宋錢唐鄭氏 宋錢唐于佛子 宋四明黃氏 宋錢唐袁氏 宋錢唐陳媪 宋武林王氏 宋四明孫氏 宋上虞胡長婆 宋安吉王氏 宋錢唐盛氏 宋錢唐沈氏 宋長安姚婆 宋汾陽約山婆 宋汾陽裴氏 宋汾陽溫氏妻 宋醴泉孟氏 宋汾陽梁氏 宋念佛道者陳氏(赜禅師母) 宋吳興陳氏 宋會稽胡氏 宋錢唐孫氏 宋仁和郭氏 宋太平周行婆 宋錢唐龔氏(侍妾于氏附) 宋嘉禾鍾婆 宋潮山黃婆 宋霅川朱氏 宋四明淨心女 宋嘉禾周氏 宋常熟陶氏 宋四明項氏 宋慈溪沈氏

  往生惡輩傳 唐長安京姓(屠業) 唐長安張鍾馗(殺雞) 唐長安張善和(殺牛) 宋會稽金奭(漁捕) 宋仁和吳瓊(屠酤)

  往生禽魚傳 唐裴氏鹦鹉 宋長沙鸲鹆 宋觀師鸲鹆 宋劉成魚

  本朝飛山戒珠。始集往生傳。厥後侍郎王古。加以續傳。南渡以來錢唐陸師壽。又增續之。四明默容海印複爲續于後。凡二儒二釋。繼成此書。今並刪削系文。獨著平時念佛臨終往生之驗。俾修淨業者有所慕焉

  往生續遺

  隋江都慧海法師

  往生高僧傳

  慧虔。晉末居廬山。見遠公德業之盛。歎曰。吾人也彼人也。乃之山陰嘉祥寺。聚徒講經。謂衆曰。願乘講導用奉彌陀。後五年知時已至。乃曰。華開見佛即其時矣。其夕有尼淨嚴。假寐之頃。見觀音勢至與百千衆從空而下。嚴問大士何所之。曰嘉祥迎虔公耳。虔亦預感勝相。以告弟子。奄然長往。異香經旬不歇

  昙鑒。宋時居江陵。定中感佛以水灑面。曰滌汝塵垢清汝心念。一夕念佛步廊。及旦趺坐而化。同時江陵道海。淮南昙泓。東轅道廣。弘農道光。臨終皆見金臺來迎之相

  昙弘。南適交趾誦觀經不記數。于山崦聚薪焚身。得舍利數百。人見弘身金色乘金鹿向西去

  慧進。齊永明初。于揚州高座寺。發願誦法華。用嚴淨土執卷病生。乃複造經百部以悔宿障。部帙既滿病亦隨愈。聞空中聲曰。汝事已辦汝願已遂。欲生淨土非汝而誰。一日無病念佛而化

  道珍。梁天監中寓廬山。慕遠法師。標心淨土。異時夢中見十人舟舻浮海。問何往。曰適安養國。珍曰。願得隨往。答曰。一日之修功超永劫。子未誦彌陀經。未曾浴僧。何可求往。珍乃大設沐浴專誦彌陀經。後二年有捧銀臺至者。曰以法師之功當得金臺。柰何始心猶豫。故止此耳。珍曰。苟見佛之基有漸奚必金臺。後亡之夕。所居山崖烈火千炬。鄉民大驚。旦則知珍遷化

  昙鸾。初爲術學就陶隱居得仙經。還洛下遇菩提流支。問曰。佛道有長生乎。支笑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即授以觀經曰。能解此則叁界無複生。六道無複轉。師承其語遂焚毀仙經。晝夜專誦觀經修叁福業。觀想九品。北魏主嘉之號神鸾。敕住汾州玄中寺。一夕正持誦。見梵僧入室。謂曰。吾龍樹也。以汝有淨土之念。故來見汝。鸾曰。何以教我。僧曰。已去不可及。未來未可追。見在今何在。白駒難與回。言訖不見。鸾即令弟子同音唱佛。西向瞑目而化

  慧光。北齊時居洛陽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妙盡權實之旨。一日有疾見天衆來迎。光曰。我所願歸安養耳。已而淨土化佛充滿虛空。光曰。唯願我佛攝受遂我本願。即彈指謦欬。言氣俱盡

  法琳。晉原人。常誦觀經辄見一僧大身在前。北齊建武二年感疾。見寶樹下一佛二大士像坐蓮華上。琳大慰喜。夜半聞鍾聲。衆就視之。即席而化

  僧柔。學方等諸經。齊文宣诏至邺下。柔唯以淨業爲懷。亡之日見化佛千數。室內外聞異香。西望敬禮即時遷神

  慧命。北周長沙人。十五誦法華。才七日終一部。與法音爲淨土友。一夕攜手月下相顧笑曰。時至不行爲貪生。西方有期吾其去矣。音曰。甯不俟我十日。命豎兩指曰過此不可也。越二日果終。衆見天人下降奇香異樂或唱善哉。後十日音亦亡。祥瑞悉與命同

  僧崖。北周益州多寶寺發心燒五指。萬人擁觀。謂弟子曰。我去後好共養病患醜陋人。此皆佛菩薩權化也。坐亡之時衆見寶華紛紛。師披納執錫口唱佛號與數十僧乘空而去

  智舜。入廬山踵遠公淨業。講觀經才終。即示病。見鹦鹉孔雀念佛念法皆微妙聲。告弟子曰。我今日往生矣。既而果遷化。時隋大業初

  智通。隋河東人。常誦先賢贊佛偈叁十首。每六時對像引聲高唱。季曲淒切聞者悲之。大業七年。與門人頂蓋同聲念佛忽見光明勝異寶幢華幔。謂蓋曰。吾生淨土克在今夕。即坐亡于忏堂。衆見樓閣千重排空而去。猶雲霧然

  真慧。隋大業初居蒲阪麻谷。餌黃精絕立。築淨地設四柱寶幢以奉叁聖。每依像作觀。挺身整念必肅肅然。一夕謂弟子曰。今見蓮華載開載合將承吾足。頃之聞鍾。天香西來異光驟發。已而慧亡

  慧思。陳時來居南嶽。專誦法華。嘗夢阿彌陀佛彌勒佛與之說法。夏竟受歲豁然大悟法華叁昧所未聞經。不疑自解。後將順世。即集門學連日說法。端坐唱佛來也。即合掌而逝

  智顗。居天臺。初往大蘇山禮思禅師。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複來矣。乃授法華叁昧叁七日法。誦經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見靈山一席俨然未散。後于石城石像前將示寂。令唱無量壽佛及觀經首題合掌贊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尚得往生。況戒定熏修。行道力故。實不唐捐。又曰。…

《佛祖統紀叁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