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九
卷第七法苑珠林卷第八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千佛篇第五(此有一十五部) 七佛部 因緣部 種姓部 降胎部 出胎部 侍養部 占相部 遊學部 納妃部 厭苦部 出家部 成道部 說法部 涅槃部 結集部
七佛部第一(此別九部) 述意部 出時部 姓名部 種族部 道樹部 身光部 會數部 弟子部 久近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九土區分四生殊俗。昏波易染慧業難基。久複愛河長流苦海。不生意樹未啓心燈。故叁明大聖八解至人。總法界而爲智。竟虛空以作身。形無不在。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爲。用絕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得以處所論。將欲啓愚夫之視聽。須示真人之影迹。其猶谷風之隨嘯虎。慶雲之逐騰龍。感應相招。抑惟常理。自鹿樹表光金河匿曜。故像法衆生歸向有征。雖千佛異迹一智同途。大悲平等。隨性欲而利生。弘誓莊嚴。運慈舟而濟溺。衆生有感。機緣契會也
出時部第二
述曰。今據賢劫一代分爲四時。一成二住叁壞四空。就此四中。成劫已住。壞空未至。今在住劫。故有千佛出現。大約而言。叁佛已往。今是第四釋尊遺法。此四時中各分二十小劫。總爲八十小劫。始爲一大水火風劫。名爲賢劫也。就住中二十別小劫內。依立世阿毗昙論雲。十一劫是未來。八劫是過去。今釋迦佛當第九劫內成佛
問此賢劫中成壞空劫佛不出世。唯取住劫。此住劫中複未來唯十一小劫。何得須有九百九十六佛一時出世耶。答曰。實如來難。古來諸佛亦有斯妨會意稍難。今依藥王藥上佛名經等。略知途路。且先錄藥王藥上經文。後引佛名經和會。劫有延促不同。故藥王藥上經雲。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衆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叁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複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叁千人。異口同音一心敬禮。即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
初千佛者。華光佛爲首。下至毗舍浮佛。于莊嚴劫得成爲佛。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孫佛爲首。下至樓至如來。于賢劫中次第成佛
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爲首。下至須彌相佛。于星宿劫中當得成佛
若依佛名經。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屍如來。過去叁十劫有佛出世名屍棄如來。即此劫中複有佛出世。名毗舍浮如來。問曰。此九十一劫爲大爲小。答曰。是大劫也
問曰。何以得知。依舊婆沙論雲。釋迦菩薩因地從毗婆屍佛以來種相好業。至今第九住劫。以經九十一大劫。故舊俱舍論雲。釋迦菩薩由禮底沙佛精進力故。即得超九大劫究竟成佛。故知九劫既大。余九十一劫甯不是大。又依藥王藥上經。莊嚴劫賢劫星宿劫。各有千佛出世。即知此劫亦是大阿僧祇劫。又藥王經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衆生。聞是五十叁佛名者。是人于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依此文勢。展轉名莊嚴劫賢劫星宿劫等。各有千佛出世。故知是過于大劫阿僧祇劫。至今賢劫中四佛出世者。亦是阿僧祇劫。非是住小劫也。既是大劫。故于賢劫之中千佛出世。無所疑也。又長阿含經雲。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屍。複過去叁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屍棄。複過去叁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毗舍婆。此屍棄佛及毗舍婆佛。依佛名經即此劫中有二佛出世不別。或容阿含翻譯乘此叁十一劫也。又更一釋雲。依立世阿毗昙論。二十住劫中過去八劫。己有叁佛出世。釋迦當現在第九劫出世。即以前九劫已有四佛出世。未來猶有十一劫。焉知不有多佛出世耶。故經雲。或有一劫中有無量佛出世。或無數劫中空過無有一佛出世。以此義准。縱是小劫多佛出世。亦自無妨。良由衆生根有強弱。故感見不同也(此義難知更推後哲)
述曰。此賢劫千佛。所化住境堤封周統。奄及叁千大千世界。所居土地最爲中也。以佛是能化之人心實虛中。所化之人及以方處。亦皆是中。故此有金剛之座。余方余域無此座故佛則不居。故瑞應經雲。此方國土叁千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不生邊地。若居邊地。地爲之傾斜。是以古往佛興。皆出于此。同斯成感。良爲明證也
如長阿含經雲。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毗婆屍。人壽八萬歲。複過去叁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屍棄。人壽七萬歲。複過去叁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毗舍婆。人壽六萬歲。複過去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樓孫。人壽五萬歲。又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人壽四萬歲。又賢劫中有佛出世名迦葉。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依智度迦延論。據釋迦人壽一萬歲世時合出。爲觀衆生。一萬歲已來無機可度。乃至百歲衆生見苦敦逼。劫欲將末。故出乎世。故論雲。劫末佛興世。劫初轉輪王出。二不同如下輪王篇說
姓名部第叁
此下並依增一阿含經雲。七佛父母姓字經雲。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叁隨葉佛。此叁佛同姓拘樓(長阿含經雲。第一名毗婆屍佛。第二屍棄佛。第叁毗舍婆佛)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此叁佛同姓迦葉(長阿含經雲。第四名拘樓孫佛。第五拘那含佛。第六同名迦葉佛)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姓瞿昙
種族部第四
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叁隨葉佛。此叁佛同是刹利王種。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此叁佛同是婆羅門種。第七今我作釋迦文佛。是刹利王種
第一維衛佛。父字槃裱刹利王。母字槃頭末陀。所治國名刹末提
第二式棄佛。父字阿輪拏刹利王。母字波羅诃越提。所治國名阿樓那和提
第叁隨葉佛。父字須波羅提和刹利王。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國名阿耨憂摩
第四拘樓秦佛。父字阿枝達兜婆羅門種。母字隨舍迦。所治國名輪诃利提那。王字須诃提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缽多婆羅門種。母字郁多羅。所治國名差摩越提。王字差摩
第六迦葉佛。父字阿枝達耶婆羅門種。母字檀那越提耶。所治國名波羅私。王名其隨
第七今我作釋迦文尼佛。父字閱頭檀刹利王種。母子摩诃摩耶。所治國名迦維羅衛。先大王名槃提(統而言之總有四族。一婆羅門二刹帝利叁毗舍四首陀。然則後二族卑。非上尊之所托。前二種貴。寔正覺之宅生。婆羅門德行清高。刹帝利威恩遐舉。智論曰隨時所尚佛生其中。故釋迦出剛強之世。托王種以振威。迦葉生善順之時。居淨行而標德也)
道樹部第五
第一維衛佛。得道爲佛時。于波陀羅樹下
第二式棄佛得道爲佛時。于分塗利樹下
第叁隨葉佛得道爲佛時。于菩薩羅樹下
第四拘樓秦佛得道爲佛時。于斯利樹下
第五俱那含牟尼佛得道爲佛時。于烏暫樹下
第六迦葉佛得道爲佛時。于拘類樹下
第七今我作釋迦牟尼佛爲佛時。于阿沛多羅樹下
夫繡桷丹楹者。非出家之高躅。蔭松藉卉者。爰入道之清規。何者俗以形骸之可貴。故華屋以居之。道以室家之可累。故脫屣而棄之。凡百仕人孰能先覺。聿我調禦之師。是曰生知。成道涅槃初生說法。皆依樹下。斯其旨焉。有落發抽簪排榮剃利。可不景慕而置心哉
身光部第六
如觀佛叁昧經雲。毗婆屍佛身六十由旬。圓光百二十由旬。屍棄佛身長四十由旬。圓光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由旬。毗舍婆佛身長叁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拘留孫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叁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千由旬。拘那含牟尼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叁十由旬。通身光長四十由旬。迦葉佛身長十六丈。圓光二十由旬。釋迦牟尼佛身長丈六。圓光七尺。七佛身並紫金色(敬尋。法身平等非有優劣。但隨機業異故現化不同。是以釋迦牟尼出也紫金色而千比丘鹹見赭容。十六信士遍視灰色。自彼之異佛常一也。類此而言謂無惑焉也)依彌勒下生經雲。身長千尺圓光二十丈
會數部第七
第一維衛佛前後叁會說經。有十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二會說經。有九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叁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長阿含經雲。毗婆屍佛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叁會弟子有叁十六萬八千人)
第二式棄佛亦叁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九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二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叁會說經。有七萬比丘皆得阿羅漢(長阿含經雲。屍棄佛初會弟子有十萬人。第二第叁會數並同)
第叁隨葉佛再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七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二會說經。有六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四拘樓秦佛一會說經。有四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一會說經。有叁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六迦葉佛一會說經。有二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一會說經。有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阿羅漢
述曰。上來所列七佛說法度人多少者。此據小乘。如來初成佛時。創度外道回邪入正。聲聞弟子以爲親侍。故限斯數。若據如來一代說法度叁乘人得入道者。則無量無邊。故奘法師雲。依如西域。釋迦一代說法總有叁時
第一時中爲諸聲聞說有相法。爲破外道執令悟得道
第二時中爲小行菩薩說無相法。爲破聲聞令悟無相大乘
第叁時中爲大行菩薩雙說有相無相法。爲破有相無相法令悟中道究竟圓教。于此叁時。一一隨機廣化無量。或展轉從叁乘弟子邊。聞法得道亦塵沙無數。不可以一文定。不可以一義局也
弟子部第八
依長阿含經雲。毗婆屍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二名踬沙。屍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叁婆婆。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遊。二名郁多摩。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毗樓。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憂波鮮多。二名郁多樓。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我今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大目揵連(上來列名。各述二者。此據聲聞中第一者。故別論之)毗婆屍佛有執事弟子名無憂。屍棄佛有執事弟子名忍行。毗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善覺。拘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善友。我今有執事弟子名阿難
毗婆屍佛有子名方膺。屍棄佛有子名無…
《法苑珠林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