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九十七

  卷第九十五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六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舍身篇第九十六(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色性無象觸必歸空。叁世若假入微終散。雖複回天震地之威。會歸磨滅。齊冠楚組之麗。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質衆緣所聚。四塵不同風火常異。坼而離之。本非一物。燕肝越膽。未足爲譬。菩薩利生方窮其旨。而積此淪昏生生不已。一念傥值曾未移時。障習相蕩旋迷厥路。橫指呼空。名之爲有。養己傷命。號之爲毒。蓄身外之財。以充其欲。攘非己之分。用成其侈。豈直溫肌嗛腹若此而已哉。至于積箧盈藏溢俎充庖。無始迄今供此幻我。亦未厭足。靜思此事。豈不罪欤。今既覺過徒畜壞瓶。物我俱空寶惜何在。是以體知幻僞。大士常心。舍妄求真。菩薩常願。證知叁界。爲晨夜之宅。惺悟四生。爲夢幻之境。外雲生以身爲逆旅。死當以天地爲棺椁。內雲王子投身功逾九劫。刳肌貿鴿駭震叁千。將今類古冀望同爾。欲使白牛有長路之能。寶舟有彼岸之力也

  引證部第二

  如金光明經雲。佛告大衆。過去有王。名摩诃羅陀常行善法無有怨敵。時有叁子。殊特第一。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羅。次子名摩诃提婆。小子名摩诃薩埵。是叁王子。于園遊戲。漸到竹林憩駕止息。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于今日心甚怖懼。于是林中將無衰損。第二王子複作是言。我于今日不自惜身。但離所愛心憂愁耳。第叁王子複作是言。我于今日獨無怖懼。亦無愁惱。山中空寂神仙所贊。是處閑靜令人安隱。轉複前行見有一虎。適産七日。而有七子。圍繞周匝。饑餓窮悴。身體羸損。命將欲絕。第一王子見是虎已言。若爲饑逼必還啖子。第叁王子言。君等誰能與此虎食。第一王子言。此虎余命無幾。不容余處爲其求食。命必不濟。誰能爲此不惜身命。第二王子言。一切難舍不過己身。第叁王子言。若諸大士。欲利益他。生大悲心。不足爲難。時諸王子心大愁憂。久住視之。目未曾舍。作是觀已尋便離去。爾時第叁王子言。我今舍身時已到矣。我從昔來多棄是身。都無所爲。隨時將養令無所乏。而不知恩反生怨害。然複不免無常敗壞。今舍此身作無上業。于生死海中作大橋梁。永離憂患無常變異。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即便語言。兄等今者。可與眷屬還其所止。爾時王子摩诃薩埵。還至虎所。脫身衣裳。置竹枝上。作是誓言。我今爲利諸衆生故。證于最勝無上道故。欲度叁有諸衆生故。是時王子作是誓已。即自放身臥餓虎前。以大悲力虎無能爲。王子念言。虎今羸瘦身無勢力。不能得我身血肉食。即起求刀了不能得。即以幹竹刺頸出血。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日無精光。又雨雜華種種妙香。時虛空中有諸天見。心生歡喜歎未曾有。善哉大士。真大悲者。爲衆生故。能舍難舍。不久當證清淨涅槃。是虎見血流汙王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爾時兩兄見地大動日無精光雨諸華香。必是我弟舍所愛身。時二王子心大愁怖。洟泣悲歎容貌樵瘁。複共相將還至虎所。見弟所著衣裳。皆悉在一竹枝之上。骸骨發爪布散狼籍。流血處處遍汙其地。見已悶絕不自勝持。投身骨上良久乃寤。即起舉手呼天而哭。我弟幼稚才能過人。父母所愛奄忽舍身。我今還宮父母設問。當雲何答。我甯在此並命一處。不忍還見父母眷屬。時小王子所將侍從。各散諸方互相謂言。今者我天爲何所在

  爾時王妃于睡眠中。夢乳被割牙齒墮落。得叁鴿雛一爲鷹食。爾時王妃大地動時。即便驚寤。心大愁怖。而說偈言

  今日何故  大地大水  一切皆動

  物不安所  日無精光  如有覆蔽

  我心憂苦  目睫[目*需]動  如我今者

  所見瑞相  必有災異  不祥苦惱 

  于是王妃說是偈已。時有青衣在外聞王子消息。心驚惶怖。即啓王妃作如是言。向者在外聞諸侍從。推覓王子不知所在。王妃聞已生大憂惱。至大王所具傳此事。王聞悶絕悲哽苦惱。收淚而言。如何今日失我心中所愛重者。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爾時大王  即從座起  以水灑妃

  良久乃蘇  還得正念  微聲問王

  我子今者  爲死活耶  爾時大王

  即告其妃  我今當遣  大臣使者

  周遍東西  推求其子  汝今且可

  莫大憂愁  大王如是  慰喻妃已

  即便嚴駕  出其宮殿  是時大王

  既出城已  四向顧望  求覓其子

  煩惋心亂  靡知所在  最後遙見

  有一信來  既至王所  作如是言

  願王莫愁  諸子猶在  不久來至

  令王得見  須臾之頃  複有臣來

  大王當知  一子已終  二子雖存

  哀瘁無賴  第叁王子  見虎新産

  饑窮七日  恐還食子  見是虎已

  深生悲心  發大誓願  當度衆生

  于未來世  證成菩提  即上高處

  投身餓虎  虎饑所逼  便起啖食

  一切血肉  已爲都盡  唯有骸骨

  狼籍在地  是時大王  聞臣語已

  轉複悶絕  失念躄地  憂愁盛火

  熾然其身  諸臣眷屬  亦複如是

  以水灑王  良久乃蘇  複起舉手

  號天而哭  複有臣來  而白王言

  向于林中  見二王子  愁憂苦毒

  悲號啼哭  迷悶失志  自投于地

  臣即求水  灑其身上  是最小子

  我所愛重  無常大鬼  奄便吞食

  其余二子  今雖存在  而爲憂火

  之所焚燒  或能爲是  喪失命根

  我宜速往  至彼林中  迎載諸子

  急還宮殿  其母在後  憂苦逼切

  與諸侍從  欲至彼林  即于中路

  見其二子  號天扣地  稱弟名字

  時王即前  抱持二子  悲號洟泣

  隨路還宮  速令二子  觐見其母

  佛告樹神  汝今當知  爾時王子

  摩诃薩埵  舍身飼虎  今我身是

  爾時大王  摩诃羅陀  于今父王

  輸頭檀是  爾時王妃  今摩耶是

  第一王子  今彌勒是  第二王子

  今調達是  爾時虎者  今瞿夷是

  時虎七子  今五比丘  及舍利弗

  目揵連是 

  爾時大王摩诃羅陀。及其妃後。悲號洟泣。悉皆脫身禦服璎珞。與諸大衆。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于此處起七寶塔。是時王子摩诃。薩埵臨舍命時。作是誓願。願我舍利于未來世過算數劫。常爲衆生而作佛事

  又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略要雲。爾時佛告宿王華菩薩。乃往過去無量殑伽河沙劫有佛。號日月淨明德如來。爾時彼佛爲一切衆生喜見菩薩及衆菩薩諸聲聞衆說法華經。是喜見菩薩樂習苦行。于日月淨明德佛法中。精進經行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而自念言。我雖以神力供養于佛。不如以身供養。即服諸香。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于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殑伽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時贊言。善哉善哉。是名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其身火然千二百歲。過是名已後其身乃盡。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複生淨明德國中。于淨德王家忽然化生。而白父言。淨明德佛今故現在。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衆生語言陀羅尼。複聞是法華經。我今當還供養此佛。乃至彼佛入涅槃已。收佛舍利作八萬四千寶塔。即于八萬四千塔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令無數求聲聞衆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菩提心。爾時諸菩薩天人阿修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哀。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于時一切衆生喜見菩薩。于大衆中立此誓言。我舍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複如故。作是誓已。自然還複。當爾之時。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寶華。一切人天得未曾有。佛告宿王華菩薩。于汝意雲何。一切衆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今藥王菩薩是也。若有發心欲得阿耨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叁千大千國土珍寶而供養者

  問曰。菩薩舍身得自殺罪不。答曰。依律未舍命前得方便小罪偷蘭遮。若舍命已無罪可屬。所以不得殺人大罪。若依大乘菩薩。厭離生死爲供養佛。及爲一切衆生興大悲心。無害他意反招其福。何容得罪。故文殊師利問經雲佛言。若殺自身無有罪報。何以故。如菩薩殺身唯得功德。我身由我故。若身由我得罪果者。剪爪傷指便當得罪。何以故。自傷身故。菩薩舍身非是無記。唯得福德是煩惱滅故身滅故得清淨身。譬如垢衣以灰汁浣濯垢滅衣在(自外經明。菩薩舍身。非唯一二。如月光舍頭。屍毗割股。或作師子象王舍牙與皮或作鹿身禽王濟厄樵人。或作大龜大鼈救人水難。或作大魚肉山施饑拔苦。如是具列非一。並散配別篇。恐以文繁不可重述)

  頌曰

  龔勝無遺生  季業有窮盡

  嵇叟理既迫  霍子命亦殒

  屢屢厚霜柏  納納沖風菌

  邂逅竟慨時  修短非所愍

  恨我吾子志  不得岩上泯

  送心正覺前  斯痛久已忍

  既知人我空  何愁心不謹

  唯願乘來生  怨親同識朕 

  感應緣(略引九驗) 黃帝時甯封子 宋沙門釋慧紹 宋沙門釋僧瑜 宋沙門釋慧益 梁沙門釋道度 周沙門釋僧崖 周沙門釋靜藹 隋沙門釋大志 唐沙門釋會通

  甯封子。黃帝時人也。世傳爲黃帝陶正。有人遇之。爲其掌火。能出入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上下。視其炭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之甯北山中。故謂之甯封子焉(右此一驗出搜神記)

  宋臨川招提寺有釋慧紹。不知氏族。小兒時母哺魚肉辄吐。咽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歲出家爲僧要弟子。精勤禀勵苦行標節。後隨要止臨川招提寺。乃密有燒身之意。常雇人斫薪[卄/積]。于東山石室高數丈。中央開一龛。足容己身。乃還寺辭要。要苦谏不從。即于焚身之日。于東山設大衆八關齋。並告別知識。其日阖境奔波車馬人衆及齊金寶。不可稱數。至夜行道。紹自行香。行香既竟。執燭然薪。入中而坐。誦藥王本事品。衆既不見。紹悟其已去。禮拜未畢。悉至薪所。薪已洞然誦聲未息。火至額聞唱一心。言已奄絕。大衆鹹見有一星其大如鬥。直下煙中俄而上天。則見者鹹謂。天宮迎紹。經叁日薪聚乃盡。紹臨終謂同學曰。吾燒身處當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後叁日果生焉。紹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

  宋廬山招提寺有釋僧瑜。姓周。吳興余杭人。弱冠出家業素純粹…

《法苑珠林九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