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經要集》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3卷54頁碼:P0001
唐 道世集

  《諸經要集》十四

  

卷第十二諸經要集卷第十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受報部第二十二(此有九緣) 述意緣 報類緣 現報緣 生報緣 後報緣 定報緣 不定緣 善報緣 惡報緣

  述意緣第一

  夫善惡之業用。寔叁報之征祥。猶形影之相須。譬六趣之明驗。其叁報者。以悅天後之耳目。翻九色之深恩。孤投禽王之全命。交受五兀之切酷。斯爲現報也。群徒潛淪于幽壑。神陟輪飄而不改。身酸曆代之殃舋。不曉王子之喪目。斯生報也。外道縱禍于非想。迷法永惑于始終。爲著翅之暴狸。飛沈受困而難計。斯爲後報也。玄鑒叁代溺喪之流。深蛇來變壞形之累。使悟四谛叁明之室。令出叁報五苦之闇也

  報類緣第二

  如優婆塞戒經雲。佛言。善男子。衆生造業。有其四種。一者現報(今身作極善惡業即身受之是名現報)二者生報(今身造業次後身受是名生報)叁者後報(今身造業次後未受更第二第叁生已去受者是名後報)四者無報(猶無他等業是)此無報業。複有四種。一時定報不定(此于叁時決定不改由業有可轉故報不定)二報定時不定(由業力定報不可改然時有可轉故時不定)叁時報俱定(由業定故感時亦定)四時報俱不定(由業不決定故時報亦不定)衆生作業有具不具。若先念後作名作具足。若先不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複有作不具足者。謂作業已定。果報不定。複有作已亦具足者。謂作業已定當得報。複有作已不具足者。果報雖定時節不定。複有作已亦具足者。時報俱定。複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見。複有作已亦具足者。毀戒邪見。複有作已不具足者。叁時生悔。複有作已亦具足者。叁時不悔。如惡既爾。善亦如是

  現報緣第叁

  如佛說行七行現報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種人。可所事可敬。是世間無上福田。雲何七種人。一者行慈。二者行悲。叁者行喜。四者行舍。五者行空。六者行無相。七者行無願。其有衆生行此七法。于現法中獲其果報。阿難白佛言。何故不說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乃說此七事乎。世尊告曰。行慈七人。其行與須陀洹乃至佛等。其事不同。雖供養須陀洹等。不現得報。然供養此人者。于現世得報。是故阿難。當勤勇猛成辦七法

  又雜寶藏經雲。昔乾陀衛國。有一屠兒。將五百頭小牛。盡欲刑犍。時有內官以金錢贖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緣。現身即得男報具足。還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而去。本曾通白。今何故爾。王時即喚問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見屠兒將五百頭小牛而欲刑治。臣即贖放。以是因緣。身體得具。故不敢入。王聞喜愕。深于佛法生信敬心。夫以華報所感如此。況其果報豈可量也

  又新婆沙論雲。昔有屠販牛人。驅牛涉路。人多糧盡。饑渴熱乏。息而議曰。此等群牛終非己物。宜割取舌以濟饑虛。即時以鹽塗諸牛口。牛貪堿味。出舌舐之。即用利刀一時截取。以火煨炙而共食之。食已相與臨水澡漱。俱嚼楊枝。揩齒既了。擘以割舌。惡業力故。諸人舌根猶如爛果。一時俱落(此皆現報以業重故)

  生報緣第四

  如涅槃經雲。善男子。如人舍命受大苦時。宗親圍繞號哭懊惱。其人惶怖莫知依救。雖有五情無所知覺。肢節戰動不能自轉。身體虛冷暖氣欲盡。見先所修善惡報相。如日垂沒。山陵埠阜影現東移。理無西逝。衆生業果亦複如是。此陰滅時彼陰續生。如燈生闇滅。闇滅燈生。善男子。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而是蠟印。不變在泥。亦非泥出。不余處來。以印因緣而生是文。現在陰滅中陰陰生。是現在陰終不變。爲中陰五陰。中陰五陰亦非自生。不從余來。因現陰故生中陰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名雖無差。而時節各異。是故我說。中陰五陰。非肉眼天眼所見。是中陰中有叁種食。一者思食。二者觸食。叁者意食。中陰二種。一善業果。二惡業果。因善業故。得善覺觀。因惡業故。得惡覺觀。父母交會和合之時。隨業因緣向受生處。于母生愛。于父生嗔。父精出時謂是己有。見已心悅而生歡喜。以是叁種煩惱因緣。中陰陰壞生後五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生時諸根有具不具。具者見色則生于貪。生于貪故。則名爲愛。狂故生貪。是名無明。貪愛無明二因緣故。所見境界皆悉顛倒

  又修行道地經雲。人行不純。或善或惡。當至人道。父母合會。精不失時。子來應生。其母胎通無所拘礙。心懷歡喜而無邪念。則爲柔軟堪任受子。其精不清不濁。中適不強。亦無腐敗。亦不赤黑。不爲風寒衆毒雜錯。與小便別。應來生者。精神便起。設是男子。不與女人共俱合者。五欲與通。男子敬念欲向女人。父時精下。其神欣喜。謂是吾許。爾時即失中止五陰。便入胞胎。父母精合。既在胞胎。倍用歡躍。是爲色陰。歡喜之時。爲痛樂陰。念于精時。是爲想陰。因本罪福緣得入胎。是爲行陰。神處胎中。則爲識陰。如是和合。名曰五陰。若在胎時即得二根。意根身根也。至七日住中而不增減。又至二七日其胎稍轉。譬如薄酪。至叁七日似如生酪。至四七日精凝如熟酪。至五七日胎精遂變。猶如生酥。至六七日變如息肉。至七七日轉如段肉。至八七日其堅如壞。至九七日變爲五胞。兩肘兩髀及頭頸從中出也。至十七日複有五胞。二手腕二腳腕。及生其頭。至十一七日。續生十四胞。五手指五足指及眼耳鼻口。此從中出。至十二七日。是諸胞相轉漸成就。至十叁七日。則現腹相。至十四七日。則生肝肺心及其脾腎。至十五七日。則生大腸。至十六七日。則生小腸。至十七七日。則有胃處。至十八七日。生藏熟藏起此二處。至十九七日。則生髀。及[跳-兆+專]腸骨。手掌足趺。臂節筋連。至二十七日。生陰臍乳頤頸形相。至二十一七日。體骨各分。隨其所應。兩骨在頭。叁十二骨著口七骨著頸。兩骨著髀。兩骨著肘。四骨著臂。十二骨著胸。十八骨著背。兩骨著臗。四骨著膝。四十骨著足。複有微骨。總有一百八。與體肉合。具十八骨。著在兩脅。二骨著肩。如是身骨凡有叁百而相連結。其骨柔軟如初生瓠。至二十二七日。其骨稍堅如未熟瓠。至二十叁七日。其骨轉堅。譬如胡桃。此叁百骨各相連綴。足骨著足。膝骨著膝。如是[跳-兆+專]骨髀骨。臗骨脊骨。胸骨脅骨。肩骨項骨。頤骨臂腕手足諸骨等。各自轉相連著。如是聚骨。猶如幻化。隨風所由牽引舉動。至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連著其身。至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脈尚未具成。至二十六七日。諸脈悉徹具足成就。如蓮根孔。至二十七七日。有叁百六十叁筋皆成。至二十八七日。其肌始生。至二十九七日肌肉稍厚。至叁十七日。才有皮像。至叁十一七日。皮轉厚堅。至叁十二七日。皮革轉成。至叁十叁七日。耳鼻唇指諸膝節成。至叁十四七日。生九十九萬毛發孔。猶尚未成。至叁十五七日。毛孔具成。至叁十六七日。爪甲始成。至叁十七七日。其母腹中。若幹風起。開兒目耳鼻口。或有風起。染其發毛。或端正或醜陋。又有風起。成體顔色。或白赤黑。有好有醜。皆由宿行。在此七日中。生風寒熱。大小便通至叁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隨其本行自然風起。宿行善者。便有香風可其身意。柔軟無假正其骨節。令其端正。莫不愛敬。本行惡者。則起臭風令身不安。不可心意。吹其骨節。令瘘邪曲。使不端正。又不能男。人所不喜。是爲叁十八七日。九月不滿四日。其兒身體骨節則成爲人。其小兒體而有二分。一分從父。一分從母。身諸發毛。頰眼舌喉。心肝脾腎。腸血軟者從母生也。自余爪齒骨節。髓腦筋脈堅者從父生也。其小兒在母腹中。處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若是男兒。背外而面向內在其左脅也。若是女子。背母而面向外處在右脅也。居苦痛臭處汙露不淨。一切骨節縮不得伸。捐在革囊。腹網纏裹。藏血塗染。所處逼迮。依因屎尿處溺瑕穢。若斯其于九月。此余四日。宿有善行。初日後日。發心念言。吾在園觀。亦在天上。其行惡者。謂在泥犁世間之獄至叁日即中愁不樂。到四日時。母腹風起。或上或下。轉其兒身。而令倒懸頭向産門。其有福者。時心念言。我投浴池水中遊戲。如墮高床花香之處也。其無福者。自發念言。吾從山墮投于樹岸溝坑溷中。或如地獄羅網蕀上。曠野石間劍戟之中。愁憂不樂。善惡之報不同若此。其小兒生既墮地。外風所吹。人之手觸。暖水洗之。逼迫毒痛。猶如瘡病也。以是苦惱。恐畏死亡。便有癡惑。是故迷愦不識來去。生在地血惡露臭處。鬼魅來娆。痫邪所中。死屍所觸。蠱道顛鬼。各伺犯之。如四交道墮肉段地。烏鸱雕狼各來诤之。諸邪妖鬼。欲得兒便。周匝圍繞。亦複如是。若宿行善德。邪不得其便。兒已長大。團哺養身。適得谷氣。其體即生八十種蟲。兩種在發根。一名舌蝭。二名重蝭。叁種在頭。名曰堅固傷損毀害。一種在腦。兩種在腦表。一名蜇蛛。二名耗擾。叁名愦亂。兩種在額。一名甲下。二名朽腐。兩種在眼。一名舌蝭。二名重蝭。兩種在耳。一名識味。二名現味莫。兩種在耳根。一名赤。二名複赤。兩種在鼻。一名肥。二名複肥。兩種在口。一名搖。二名動搖。兩種在齒中。一名惡弊。二名凶暴。叁種在齒根。名曰喘息休止捽滅。一種在舌。名曰甘美。一種在舌根。名曰柔軟。一種在上斷。名曰往來。一種在咽。名爲嗽喉。兩種在瞳子。一名生。二名不熟。兩種在肩。一名垂。二名複垂。一種在臂。名爲住立。一種在手。名爲周旋。兩種在胸。一名額坑。二名廣普。一種在心。名爲班駁。一種在乳。名曰[豸*重]現。一種在臍。名爲圍繞。兩種在脅。一名爲月。二名月面。兩種在脊。一名月行。二名月貌。一種在背骨間。名爲安豐。一種在皮裏。名爲虎爪。兩種在肉。一名消膚。二名燒樹。四種在骨。一名爲甚毒。二名習毒。叁名細骨。四名雜毒五種在髓。一名殺害。二名無殺。叁名破壞。四名雜骸。五名白骨。兩種在腸。一名螳螂。二螳螂嘴。兩種在細腸。一名兒子。二名腸子。一種在肝。名爲銀喍。一種…

《諸經要集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