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華手經》

「經集部」經文657卷16頁碼:P0127
姚秦 鸠摩羅什譯

  《佛說華手經》七

  後秦龜茲國叁藏鸠摩羅什奉 诏譯

  得念品第二十叁

  佛告舍利弗。汝複欲聞菩薩心不。唯然世尊。今正是時。應當更說菩薩真心。以是真心則能修集無上菩提。佛告舍利弗。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德王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于世。舍利弗。是德王明佛。聲聞大會八萬四千。菩薩衆會數亦如是。時彼聲聞一一會中八萬四千人皆得阿羅漢。其諸菩薩一一會中八萬四千人得阿惟越致。德王明佛。爾所漏盡心得自在。大阿羅漢諸須陀洹及斯陀含阿那含衆複倍是數。時有王子名曰得念。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王子見佛有大威德。作如是思惟。佛爲希有。成就如是甚深功德。我當何緣得集如是佛之智慧及相好身。即隨所念以偈問佛

  我今見世尊  願當得是智

  行何業因緣  逮此無上慧

  佛身色第一  猶如星中月

  神通力無比  能隨衆說法

  智慧無與等  如釋天中尊

  于法得自在  我今問是事

  佛智淨無礙  叁世皆達通

  一切衆所尊  爲我說此事

  世尊昔曾見  無央數諸佛

  咨問菩提因  願今爲我說

  今問無礙智  雲何證佛道

  一切衆所歸  得度生死苦

  舍利弗。時德王明佛。以偈答曰

  童子汝所說  其事實如是

  我曾見諸佛  數如恒河沙

  見佛過恒沙  名數不可盡

  亦于恒沙劫  問佛如是事

  汝發菩提心  當成兩足尊

  今聽我所說  聞已如說行

  常行施不怠  持戒不休息

  多聞無厭足  修習真智慧

  佛略說此偈  見童子無厭

  欲令成佛道  更爲廣分別

  汝布施不懈  持戒淨無倦

  問智者無厭  是真智因緣

  真智無方所  亦無常住處

  因緣問諸佛  故生真智慧

  佛智不依眼  眼性自空故

  是以不應著  當求佛智慧

  耳鼻舌身根  及意亦如是

  此諸入皆空  無可貪著相

  四大合成身  心所依止處

  是從憶想生  憶想亦非有

  若不依止身  亦不依壽命

  又不依財利  則能得佛道

  常應求出家  常勤精進行

  常厭穢諸欲  爲離惡道故

  汝所行布施  爲一切衆生

  于衆不分別  亦不戲論施

  時得念王子。信心歡喜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世尊能斷疑  拔出生死道

  說是深淨法  爲我作大利

  我謂便成佛  已坐于道場

  壞一切魔縛  從佛聞法故

  我便爲衆導  能動大千界

  現種種神通  從佛聞法故

  謂便舍大壽  已入于涅槃

  一切法皆空  生是真智故

  知法滅盡相  滅法無處所

  有爲皆盡滅  盡滅即爲空

  我今詣父母  報謝並奉辭

  于佛法出家  爲修菩提故

  即時禮佛足  繞叁匝已去

  行趣父母所  中道值惡魔

  惡魔生是念  王子欲出家

  我當作障礙  娆亂壞其心

  即立于中路  借問王子言

  疾行將何趣  小住欲相問

  王子時答曰  吾從佛所來

  得聞無上法  今欲修習之

  魔言汝善哉  精進求佛道

  但應先受欲  然後當出家

  汝生尊貴處  民財富無量

  當先受世樂  勿于後生悔

  如是尊貴處  妙五欲難得

  若今舍出家  後必生悔心

  即時王子曰  受欲終無安

  汝以顛倒心  贊是虛穢法

  汝說富貴難  離八難甚難

  我今遇是時  出家修佛道

  我了知欲界  色無色界過

  叁界苦無常  斷愛得寂滅

  當證無爲法  大利益衆生

  度脫生病死  往來衆勤苦

  時失念魔。語王子曰。仁者自言志求佛法。我今亦當相化利益。時得念言。且爲吾說聞已當知。魔言。立誓乃爲汝說。王子答曰。咄哉仁者。吾先相語聞已當知。魔謂得念。汝不應說聞已當知。應如是言。但見教化當隨教行。得念對曰。吾今不應如弟子法隨教便行。所以者何。汝若于法生非法想。于非法中而生法想。以是教吾吾當思惟。善者隨行不善則棄。故智者法聞已當知。汝欲令吾先定立誓如教便行。是凡夫事非智者業。是魔所爲非佛法也。故不隨汝先定立誓。懼有智者譏呵我言。雲何立誓而後自違。時魔念曰。今是王子聰明黠慧。不肯立誓難可诳惑。作是念已語得念言。善哉王子。智者之法不應先誓。雖然我今教汝汝當信受。于何事中。見多過咎應當舍離。見有少過當親近之。王子聞已即謂魔曰。咄哉丈夫。汝今不應作如是說。所以者何。多過少過皆不應近。譬如多毒能傷害人少亦能害。如轉輪王飯中有毒能害于人。若下賤者飯中有毒亦能害人。是故當知。多過少過深智之人皆應舍離。智所近法無諸過失。無熱無惱不動寂滅究竟安樂。時魔生念。今教是人不肯信受而逆酬答。悉能通達反令我疑。雖然更有一理。是王子心少過多過俱不欲受。而菩薩行多諸過咎。久處生死往來衆趣。貪欲嗔恚愚癡等過。非時求者強來從索所愛重物。頭目髓腦及諸身分。菩薩行中有如是咎。是王子心少過尚舍何況多失。今若聞此菩薩行中有如斯咎。或當退轉入小乘法。入泥洹者如是猶差。此則便爲大壞其心。思惟是已語王子曰。善哉善哉誠如所言。多過少過皆不應近。是智者法。我所說謬不達汝心。王子當知。唯有泥洹無諸過咎。是故汝當一心勤求。止勿往來經曆生死數受衆苦。王子當知。受胎甚苦。處胎時苦。出時亦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是身無常空不堅固。養育勤勞壽命危脆。是無常事甚可怖畏。無邊生死何可窮盡。智者聞是足生厭離。汝向自言。諸佛難值八難離難。人身難得經法難聞信之亦難。汝今皆已具得斯事。不應空舍當生厭離。即于此身便入泥洹。我本意者正欲說此。故先令汝立決定誓。乃謂我言聞已當知。王子答曰。若仁者。言生老病死數數受苦可如所說。若言此身當入泥洹。是則不可。我聞此已。乃于衆生轉增慈悲。衆生可愍于老病死數數受苦。我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爲轉無量老病死苦。而爲說法令得永離。仁者希有大見利益。我聞汝說生死苦時。便于衆生而起大悲救護之心。若我此身即入泥洹誰當救者。又今于汝聞是事已。轉堅固我大願莊嚴。爾時弊魔語王子言。汝說少過尚不應近。今以何故欲入生死。答言仁者。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中。無一過咎故應習近。魔言王子。無上道中雖無過咎誰當相與。我求佛道尚不能得。而況汝耶。我本生念當得佛道。發是邪心。即時便有無數乞人。來從我索頭目髓腦及諸身分。又言王子。我舍頭目及手足等與諸乞人。血流成河。汝欲見不。答言欲見以爲利益。魔即生念。此王子心于無上道如似可轉。作如是言。我欲見此以爲利益。魔即化作四大血池。其血充滿。于此池邊流四血河。積諸人頭如須彌山。有始壞者。有已青瘀黃赤白等。亦複變作諸死人屍積若衆山。或截手足或複出眼。或割耳鼻斷諸身分。又作夜叉諸啖人鬼。四邊充滿甚可怖畏。或執刀杖弓矢鉾戟。擔山吐火雷電霹雳。或複變作諸惡蟲獸師子熊罴虎豹之頭。牛馬駝象豬犬之頭。蛇頭魚頭摩伽魚頭。此諸鬼等或執毒蛇或口吐火。或有二頭五頭十頭百千萬頭。或有一舌二舌十舌百千萬舌。一眼二眼五眼十眼百千萬眼。各出大聲甚可怖畏。各共嗔語嗔目看視。齧唇吐舌四面圍繞。變作如是可畏事已。語王子言。汝今見是四大血池出四大河流血滿不。王子言見。魔言此皆是我本發無上道心時有諸乞人。來從我索頭目髓腦種種身分。所有流血成此大河。汝又見此須彌山等人頭聚不。王子言見。魔言此皆是我往昔施諸乞人所斷之頭。汝複見是如四大山死人屍聚或截手足及耳鼻等諸身分不。王子言見。魔言此亦是我本爲菩薩行佛道時。施諸乞人所舍之身。汝複見是四邊夜叉諸惡鬼等可怖畏不。王子言見。魔言若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即便爲是諸鬼所惱。從乞頭目耳鼻手足種種身分。我從往昔發心已來。斷爾所頭及諸身分。魔複化作大羅刹衆。語王子言。汝又見是羅刹衆不。王子言見。魔言若發無上菩提心者。是諸惡鬼殘食五藏。飲心七渧斷其命根。汝今當知。若不舍離是菩提心。不脫此苦。我本思惟是事甚難終不可得。不能堪受此衆苦惱。是故退轉于無上道。當退轉時即脫此苦安隱快樂。是故我今爲利益汝。說如斯事。勿複發是無上道心。汝若發者受此苦分不得解脫。得念王子作是思惟。我于佛所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欲趣父母。是人中路而見沮壞。此或是魔化爲人身。若魔所使。或于佛道而起退轉懈怠之心。故來壞我。此人先世必有重罪。是故今有爾所乞人。來索頭目種種身分斷其命根受此衰惱。複次是諸乞人。能助菩薩成無上道。所以者何。此等乞人從處處來。皆以貪欲嗔恚愚癡嫉妒憍慢。故從菩薩非時乞求。若我不能滿此衆生世間願者。雲何能與出世間利。是人懈怠不能深樂無上道故。便生退轉。我今見此轉加精進求無上道。假使我于一息之頃。舍爾所身乃至究竟最後邊身。常于一念舍爾所身。心終不退。我今當發大願莊嚴。此諸衆生以煩惱力起是罪業。我要當得無上菩提斷煩惱故。而爲說法。思惟是已便語魔言。咄哉仁者。甚爲希有。大見利益。安隱求者。開菩提者。能示現我如是等事。我見此已發大莊嚴。轉增堅固深樂菩提。時魔生念。今此王子見是變化。倍複精進深樂菩提。作是念已語王子言。仁者若不信受我語。今小相離自當知之。時諸魔民即語魔曰。今是王子不受汝教。可小遠去。我甚饑渴。當壞其身殘食五藏飲其心血。或複有言。汝小遠去。我當碎滅此王子身。或有言曰。汝小避去我索其頭。或有鬼言。我從索眼耳鼻舌等種種身分。有羅刹言汝小離之。今是王子命盡時到。汝欲利益而不肯受。我今殺害食其血肉。世世受胎處胎出胎。我常隨逐而殘食之。有夜叉鬼更相謂言。是人無力不隨主教。今當收捕系縛殺害壞裂其身。時失念魔語羅刹言。汝等小住。我當令此得念王子轉是邪見。爲之長夜作善知識。汝等小住當識汝恩。我今欲令生正見心。若複不舍惡邪見者便相隨意。若能轉者當報汝恩。此王子後亦當報我。時失念魔第二第叁語王子曰。當受此言。我是深心求益利者。爲汝盡形作善知識。今可舍是顛倒邪見。王子當知。是無上道難得難證。汝複欲見諸大菩薩命終之後所生處不。答言欲見。時…

《佛說華手經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