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四十四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一七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彌絺羅國庵羅園中
時。有婆四吒婆羅門尼。有六子相續命終。念子發狂。裸形被發。隨路而走。至彌絺羅庵羅園中
爾時。世尊無量大衆圍繞說法。婆四吒婆羅門尼遙見世尊。見已。即得本心。慚愧羞恥。斂身蹲坐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取汝郁多羅僧與彼婆四吒婆羅門尼。令著聽法。尊者阿難即受佛教。取衣令著
時。婆羅門尼得衣著已。至于佛前。稽首禮佛。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爲其說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說法次第。乃至信心清淨。受叁自歸。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彼婆四吒優婆夷于後時。第七子忽複命終。彼優婆夷都不啼哭憂悲惱苦。時。婆四吒優婆夷夫說偈而告婆四吒優婆夷言
先諸子命終 念子生憂苦
晝夜不飲食 乃至發狂亂
今喪弟七子 而不生憂苦
婆四吒優婆夷即複說偈答其夫言
兒孫有千數 因緣和合生
長夜遷過去 我與君亦然
子孫及宗族 其數無限量
彼彼所生處 更互相殘食
若知生要者 何足生憂苦
我已知出離 生死存亡相
不複生憂苦 入佛正教故
時。婆四吒優婆夷夫說偈歎曰
未曾所聞法 而今聞汝說
何處聞說法 不念子憂悲
婆四吒優婆夷說偈答言
今日等正覺 在彌絺羅國
庵羅樹園中 永離一切苦
演說一切苦 苦習苦寂滅
賢聖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則是我大師 深樂其正教
我已知正法 能開子憂苦
其夫婆羅門複說偈言
我今亦當往 彌絺庵羅園
彼世尊亦當 開我子憂苦
優婆夷複說偈言
當觀等正覺 柔軟金色身
不調者能調 廣度海流人
爾時。婆羅門即嚴駕乘于馬車。詣彌絺羅庵羅園。遙見世尊。轉增信樂。詣大師前
彼時。大師即爲說偈。開其法眼。苦.習.滅.道。正向涅槃。彼即見法。成無間等。既知法已。請求出家
時。婆羅門即得出家。獨靜思惟。乃至得阿羅漢。世尊記說。于第叁夜。逮得叁明。得叁明已。佛即告之。命遣禦者乘車還家。告婆四吒優婆夷。令發隨喜。語言。婆羅門往見世尊。得淨信心。奉事大師。即爲說法。爲開法眼。見苦聖谛.苦集.苦滅.賢聖八道。安趣涅槃。成無間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世尊記說。于第叁夜。具足叁明
時。彼禦者奉教疾還。時。婆四吒優婆夷遙見禦者空車而還。即遙問言。婆羅門爲見佛不。佛爲說法。開示法眼。見聖谛不
禦者白言。婆羅門已見世尊。得淨信心。奉事大師。爲開法眼。說四聖谛。成無間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專精思惟。世尊記說。于第叁夜。具足叁明
時。優婆夷心即隨喜。語禦者言。車馬屬汝。加複賜汝金錢一千。已汝傳信言。婆羅門宿阇谛。已得叁明。令我歡喜故
禦者白言。我今何用車馬金錢爲。車馬金錢還優婆夷。我今當還婆羅門所。隨彼出家
優婆夷言。汝意如此。便可速還。不久亦當如彼所得。具足叁明。隨後出家
禦者白言。如是。優婆夷。如彼出家。我亦當然
優婆夷言。汝父出家。汝隨出家。我今不久亦當隨去。如空野大龍。乘虛而遊。其余諸龍.龍子.龍女悉皆隨去。我亦如是。執持衣缽。易養易滿。禦者白言。優婆夷。若如是者。所願必果。不久當見優婆夷少欲知足。執持衣缽。人所棄者。乞受而食。剃發染衣。于陰.界.入斷除愛欲。離貪系縛。盡諸有漏
彼婆羅門及其禦者.婆四吒優婆夷.優婆夷女孫陀槃梨。悉皆出家。究竟苦邊
(一一七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毗舍離國大林精舍
時。有毗梨耶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晨朝買牛。未償其價。即日失牛。六日不見
時。婆羅門爲覓牛故。至大林精舍。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挺特。諸根清淨。其心寂默。成就止觀。其身金色。光明焰照。見已。即詣其前。而說偈言
雲何無所求 空寂在于此
獨一處空閑 而得心所樂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若失若複得 于我心不亂
婆羅門當知 莫謂彼如我
心計于得失 其心不自在
時。婆羅門複說偈言
最勝梵志處 如比丘所說
我今當自說 真實語谛聽
沙門今定非 晨朝失牛者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 種殖胡麻田
慮其草荒沒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 種稻田乏水
畏葉枯便死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寡女有七人
悉養孤遺子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七領重臥具
憂勤擇諸蟲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赤眼黃發婦
晝夜聞惡聲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空倉群鼠戲
常憂其羸乏 是故安樂住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我今日定不 晨朝失其牛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種殖胡麻田
常恐其荒沒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種稻田乏水
畏葉便枯死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寡女有七人
悉養孤遺子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七領重臥具
憂勤擇諸蟲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黃頭赤眼婦
晝夜聞惡聲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空倉群鼠戲
常憂其羸乏 是故安樂住
不舍念不念 衆生安樂住
斷欲離恩愛 而得安樂住
爾時。世尊爲精進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次第說法。布施.持戒。乃至于正法中。心得無畏。即從座起。合掌白佛。我今得于正法.律出家學道。成比丘分。修梵行不
佛告婆羅門。汝今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修諸梵行。乃至得阿羅漢。心善解脫
爾時。精進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得阿羅漢。緣自覺知。得解脫樂。而說偈言
我今甚欣樂 大仙法之上
得離貪欲樂 不生見于佛
(一一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娑羅樹林婆羅門聚落。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婆羅門聚落乞食。有非時雲起
爾時。世尊作是念。我今當往婆羅門聚落婆羅長者大會堂中。作是念已。即往向彼大會堂所
時。婆羅門長者悉集堂上。遙見世尊。共相謂言彼剃頭沙門竟知何法
爾時。世尊告彼婆羅聚落婆羅門長者言。諸婆羅門有知法者。有不知者。刹利長者亦有知法者。有不知法者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非朋欲勝朋 王不伏難伏
妻不求勝夫 無子不恭父
無會無智者 無智不法言
貪恚癡悉斷 是則名智者
時。彼婆羅門長者白佛言。善士瞿昙。善士夫可入此堂。就座而坐。世尊坐已。即白言。瞿昙說法。我等樂聽
爾時。世尊爲彼大會婆羅門長者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複說偈言
愚智群聚會 非說孰知明
能說寂靜道 因說智則辯
說者顯正法 建立大仙幢
善說爲仙幢 法爲羅漢幢
爾時。世尊爲婆羅聚落婆羅門長者建立正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一一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浮梨聚落。住天作婆羅門庵羅園中。尊者優波摩爲侍者
爾時。世尊患背痛。告尊者優婆摩。汝舉衣缽已。往至天作婆羅門舍
時。天作婆羅門處于中堂。令梳頭者理剃須發。見尊者優波摩于外門住。見已。即說偈言
何等剃須發 身著僧迦梨
住于彼門外 爲欲何所求
尊者優波摩說偈答言
羅漢世善逝 所患背風疾
頗有安樂水 療牟尼疾不
時。天作婆羅門以滿缽酥.一瓶油.一瓶石蜜。使人擔持。並持暖水。隨尊者優波摩詣世尊所。以塗其體。暖水洗之。酥蜜作飲。世尊背疾即得安隱
時。天作婆羅門晨朝早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何言婆羅門 施何得大果
何等爲時施 雲何淨福田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得宿命智 見天定趣生
得盡諸有漏 牟尼起叁明
善知心解脫 解脫一切貪
說名婆羅門 施彼得大果
施彼爲時施 隨所欲福田
時。天作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一八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于一夜時。住止娑羅林中
時。有一婆羅門。去娑羅林不遠。營作田業。晨朝起作。至娑羅林中。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端正。諸根清淨。其心寂定。具足成就第一止觀。其身金色。光明徹照。見已。往詣其所。白言。瞿昙。我近在此經營事業。故樂此林。瞿昙于此有何事業。樂此林中。複說偈言
比丘于此林 爲何事業故
獨一守空閑 樂于此林中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無事于此林 林根久已斷
于林離林脫 禅思不樂斷
時。彼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一八叁)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夜宿一娑羅林中
時。有一婆羅門。近彼林側。與五百年少婆羅門共。彼婆羅門常稱歎欽想。欲見世尊。何時遊于此林。我因得見遇。問所疑。頗有閑暇爲我記說
時。彼婆羅門年少弟子爲采薪故。入于林中。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端正。諸根寂靜。其心寂定。形若金山。光明徹照。見已。作是念。我和上婆羅門常稱歎欽仰。欲見瞿昙。問其所疑。今此沙門瞿昙到此林中。我當疾往白和上令知。即持薪束。疾還學堂。舍薪束已。詣和上所。白言。和上當知。和上由來常所稱歎欽仰欲見沙門瞿昙。脫到此林。當問所疑。今日瞿昙已到此林。和上知時
時。婆羅門即詣世尊所。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獨入此恐怖 深邃叢林中
堅住不傾動 善修正勤法
無歌舞音樂 寂默住空閑
我所未曾見 獨樂深林者
欲求于世間 自在增上主
爲叁十叁天 天上自在樂
何故深林中 苦行自枯槁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欲種種求 諸界多種著
彼一切皆是 愚癡之根本
如是一切求 我久悉已…
《雜阿含經四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