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99卷02頁碼:P0001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雜阿含經》四十七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二四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給孤獨長者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有人在我舍者。皆得淨信。諸在我舍而命終者。皆得生天

  佛言。善哉。善哉。長者。是深妙說。是一向受。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言。在我舍者。皆得淨信。及其命終。皆生天上。有何大德神力比丘爲汝說言。凡在汝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長者白佛。不也。世尊

  複問。雲何。爲比丘尼.爲諸天.爲從我所面前聞說

  長者白佛。不也。世尊

  雲何。長者。汝緣自知見。知在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長者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長者。汝既不從大德神力比丘所聞。非比丘尼.非諸天。又不從我面前聞說。複不緣自見知。若有諸人于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汝今何由能作如是甚深妙說。作一向受。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而作是言。有人于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

  長者白佛。無有比丘大德神力而來告我。如上廣說。乃至悉皆生天。世尊。然我有衆生主懷妊之時。我即教彼。爲其子故。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其生已。複教叁歸。及生知見。複教持戒。設複婢使.下賤客人懷妊及生。亦如是教。若人賣奴婢者。我辄往彼語言。賢者。我欲買人。汝當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受持禁戒。隨我教者。辄授五戒。然後隨價而買。不隨我教。則所不取。若複止客。若傭作人。亦複先要受叁歸五戒。然後受之。若複有來求爲弟子。若複乞貸舉息。我悉要以叁歸五戒。然後受之。又複我舍供養佛及比丘僧時。稱父母名。兄弟.妻子.宗親.知識.國王.大臣.諸天.龍神。若存若亡。沙門.婆羅門.內外眷屬.下至仆使。皆稱其名。而爲咒願。又從世尊聞稱名咒願因緣。皆得生天。或因園田布施.或因房舍.或因床臥具.或因常施.或施行路。下至一抟施與衆生。此諸因緣。皆生天上

  佛言。善哉。善哉。長者。汝以信心。故能作是說。如來于彼有無上知見。審知汝舍有人命終。皆悉生天

  爾時。給孤獨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二四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恭敬住。常當系心。常當畏慎。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所以者何。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系心。不畏慎。不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儀足者。無有是處。不備威儀。欲令學法滿者。無有是處。學法不滿。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無有是處。解脫知見不滿足。欲令得無余涅槃者。無有是處

  如是。比丘。當勤恭敬.系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威儀具足者。斯有是處。威儀具足已。而學法具足者。斯有是處。學法備足已。而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斯有是處。解脫知見身具足已。得無余涅槃者。斯有是處。是故。比丘。當勤恭敬.系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威儀滿足。乃至無余涅槃。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叁)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淨法。能護世間。何等爲二。所謂慚.愧。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世間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親.師長尊卑之序。顛倒渾亂。如畜生趣。以有二種淨法。所謂慚.愧。是故世間知有父母。乃至師長尊卑之序。則不渾亂。如畜生趣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世間若無有  慚愧二法者

  違越清淨道  向生老病死

  世間若成就  慚愧二法者

  增長清淨道  永閉生死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燒燃法.不燒燃法。谛聽。善思。當爲汝說

  雲何燒燃法。若男.若女犯戒行惡不善法。身惡行成就。口.意惡行成就。若彼後時疾病困苦。沈頓床褥。受諸苦毒。當于爾時。先所行惡悉皆憶念。譬如大山。日西影覆。如是衆生先所行惡。身.口.意業諸不善法。臨終悉現。心乃追悔。咄哉。咄哉。先不修善。但行衆惡。當墮惡趣。受諸苦毒。憶念是已。心生燒燃。心生變悔。心生悔已。不得善心。命終後世。亦不善心相續生。是名燒燃法

  雲何不燒燃。若男子.女人受持淨戒。修真實法。身善業成就。口.意善業成就。臨壽終時。身遭苦患。沈頓床褥。衆苦觸身。彼心憶念先修善法。身善行。口.意善行成就。當于爾時。攀緣善法。我作如是身.口.意善。不爲衆惡。當生善趣。不墮惡趣。心不變悔。不變悔故。善心命終。後世續善。是名不燒燃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已種燒燃業  依于非法活

  乘斯惡業行  必生地獄中

  等活及黑繩  衆合二叫呼

  燒燃極燒燃  無澤大地獄

  是八大地獄  極苦難可過

  惡業種種故  各別十六處

  四周開四門  中間量悉等

  鐵爲四周板  四門扇亦鐵

  鐵地盛火燃  其焰普周遍

  縱廣百由旬  焰焰無間息

  調伏非諸行  考治強梁者

  長夜加楚毒  其苦難可見

  見者生恐怖  悚栗身毛豎

  墮彼地獄時  足上頭向下

  止聖柔和心  修行梵行者

  于此賢聖所  輕心起非義

  及殺害衆生  墮斯熱地獄

  宛轉于火中  猶如火炙魚

  苦痛號叫呼  如群戰象聲

  大火自然生  斯由自業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舍身惡行者。能得身惡行斷。不得身惡行斷者。我不說彼舍身惡行。以彼能得身惡行斷故。是故我說彼舍身惡行。身惡行者。不以義饒益安樂。衆生離身惡行。以義饒益。得安樂故。是故我說舍身惡行。口.意惡行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師住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于槽中。然後以水灌之。粗上煩惱。剛石堅塊隨水而去。猶有粗沙纏結。複以水灌。粗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猶爲細沙.黑土之所纏結。複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猶有似金微垢。然後金師置于爐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彼煉金師.煉金弟子複置爐中。增火鼓韛。轉側陶煉。然後生金輕軟光澤。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钗.铛.镮.钏諸莊嚴具

  如是。淨心進向比丘粗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複次。淨心進向比丘除次粗垢。欲覺.恚覺.害覺。如彼生金除粗沙礫

  複次。淨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裏覺.人衆覺.生天覺。思惟除滅。如彼生金除去塵垢.細沙.黑土

  複次。淨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淨。猶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純淨

  複次。比丘于諸叁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爲法所持。不得寂靜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如彼金師.金師弟子陶煉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得隨意成莊嚴具

  複次。比丘得諸叁昧。不爲有行所持。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一心一意。盡諸有漏。如煉金師.煉金師弟子陶煉生金。令其輕軟.不斷.光澤。屈伸隨意

  複次。比丘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第叁.第四禅。如是正受。純一清淨。離諸煩惱。柔軟真實不動。于彼彼入處。欲求作證悉能得證。如彼金師陶煉生金。極令輕軟.光澤.不斷。任作何器。隨意所欲。如是。比丘叁昧正受。乃至于諸入處悉能得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當專心方便。隨時思惟叁相。雲何爲叁。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舍相。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則于是處其心下劣。若複一向思惟舉相。則于是處掉亂心起。若複一向思惟舍相。則于是處不得正定。盡諸有漏

  以彼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舍相故。心則正定。盡諸有漏。如巧金師.金師弟子以生金著于爐中增火。隨時扇韛。隨時水灑。隨時俱舍。若一向鼓韛者。即于是處生金焦盡。一向水灑。則于是處。生金堅強。若一向俱舍。則于是處生金不熟。則無所用。是故。巧金師.金師弟子于彼生金隨時鼓韛。隨時水灑。隨時兩舍。如是生金。得等調適。隨事所用。如是。比丘。專心方便。時時思惟。憶念叁相。乃至漏盡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者。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恒水此岸。亦不善觀恒水彼岸。而驅群牛峻岸而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起患難。諸比丘。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人。不愚不癡者。有方便慧。夏末秋初。能善觀察恒水此岸。亦善觀察恒水彼岸。善度其牛。至平博山谷好水草處。彼初度時。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斷其急流。次驅第二多力少牛。隨後而度。然後第叁驅羸小者。隨逐下流。悉皆次第安隱得度。新生犢子愛戀其母。亦隨其後。得度彼岸

  如是。比丘。我說斯譬。當知其義。彼摩竭提牧牛者。愚癡無慧。彼諸六師富蘭那等亦複如是。習諸邪見。向于邪道。如彼牧牛人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此岸彼岸。高峻山崄。從峻岸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生患難。如是六師富蘭那等愚癡無慧。不觀此岸。謂于此世。不觀彼岸。謂于他世。中間洄澓。謂境諸魔。自遭苦難。彼諸見者。習其所學。亦遭患難

  彼摩竭提善牧牛者。不愚不癡。有方便慧。謂如來.應.等正覺。如牧牛者善觀此岸。善觀彼岸。善度其牛。于平博山谷。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橫截急流。安度彼岸。如是我聲聞能盡諸漏。乃至…

《雜阿含經四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