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四十一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馬王品第四十五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彼城中有婆羅門。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經術。天文.地術靡不貫練。世間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了。彼婆羅門女。名曰意愛。極爲聰朗。顔貌端正。世之希有
是時。婆羅門經籍有是語。有二人出世甚爲難遇。實不可值。雲何爲二人。所謂如來.至真.等正覺。轉輪聖王。若轉輪聖王出世之時。便有七寶自然向應。我今有此女寶。顔貌殊妙。玉女中最第一。如今無有轉輪聖王。又我聞。真淨王子名曰悉達。出家學道。有叁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種好。彼若當在家者。便當爲轉輪聖王。若出家學道者。便成佛道。我今可將此女與彼沙門
是時。婆羅門即將此女。至世尊所。前白佛言。唯願沙門受此玉女
佛告婆羅門曰。止。止。梵志。吾不須此著欲之人
時。婆羅門複再叁白佛言。沙門。受此玉女。方比世界。此女無比
佛告梵志。已受汝意。但吾已離家。不複習欲
爾時。有長老比丘在如來後。執扇扇佛。是時。長老比丘白世尊言。唯願如來受此女人。若如來不須者。給我等使令
是時。世尊告長老比丘。汝爲愚惑。乃能在如來前吐此惡意。汝雲何轉系意在此女人所。夫爲女人有九惡法。雲何爲九。一者女人臭穢不淨。二者女人惡口。叁者女人無反複。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遊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語。九者女人所言輕舉。是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惡之行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常喜笑啼哭 現親實不親
當求他方便 汝勿興亂念
是時。長老比丘白世尊言。女人雖有此九弊惡之法。然我今日觀察此女無有瑕疵
佛告比丘。汝今愚人。不信如來神口所說乎。吾今當說。過去久遠婆羅[木*奈]城中有商客名曰普富。將五百商人入海采寶。然彼大海側有羅刹所居之處。恒食啖人民。是時。海中風起吹此船筏。墮彼羅刹部中。是時。羅刹遙見商客來。歡喜無量。即隱羅刹之形。化作女人。端正無比。語諸商人曰。善來。諸賢。此寶渚之上。與彼天宮不異。多諸珍寶。數千百種饒諸飯食。又有好女皆無夫主。可與我等共相娛樂
比丘當知。彼商客衆中。其愚惑者。見女人已。便起想著之念。是時。普富商主便作是念。此大海之中非人所居之處。那得有此女人止住。此必是羅刹。勿足狐疑。是時。商主語女人言。止。止。諸妹。我等不貪女色
是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馬王在虛空周旋。作此告敕。誰欲渡大海之難。我能負度。比丘當知。當爾之時。彼商主上高樹上。遙見馬王。聞音響之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往趣馬王所。到已。語馬王曰。我等五百商人爲風所吹。今來墮此極難之處。欲得渡海。唯願渡之。是時。馬王語彼商人曰。汝等悉來。吾當渡至海際
是時。普富長者語衆商人曰。今馬王近在。悉來就彼共渡海難
是時。人衆報曰。止。止。大主。我等且在此間自相娛樂。所以在閻浮提勤苦者。欲求于快樂之處。珍奇.寶物及于玉女此間悉備。便可此間五欲自娛樂。後日漸漸合集財貨。當共度難
時。彼大商主告諸人曰。止。止。愚人。此間無有女人。大海之中雲何有人居處。諸商人報曰。且止。大主。我等不能舍此而去
是時。普富商主便說偈言
我等墮此難 無男無女想
斯是羅刹種 漸當食我等
設當汝等不與我共去者。各自將護。設我身.口.意所犯者。悉皆原舍。莫經心意
是時。諸商人與說共別之偈
與我問訊彼 閻浮親裏輩
在此而娛樂 不得時還家
是時。商主複以偈報曰
汝等實遭厄 惑此不肯歸
如此不複久 盡爲鬼所食
說此偈已。便舍而去。往至馬王所。頭面禮足。即乘而去。是時。諸人遙見其主已乘馬王。其中或有喚呼。或複有不稱怨者
是時。最大羅刹之主。複向諸羅刹而說此偈
已墮師子口 出外甚爲難
何況入我渚 欲出實爲難
是時。羅刹之主。即化作女人之形。極爲端正。又以兩手指胸說曰。設不食汝等。終不爲羅刹也
是時。馬王即負商主。度至海岸。泰爾。余五百商人盡受其困
爾時。波羅[木*奈]城中有王名梵摩達。治化人民。是時。羅刹尋從大商主後。咄。失我夫主。是時。賈主即還詣家。是時。羅刹化抱男兒。至梵摩達王所。前白王言。世間極有災怪。盡當滅壞。王告之曰。世間有何災怪。盡當滅壞耶。羅刹白王。爲夫所棄。有我無過于夫主。是時。梵摩達王見此女人極爲殊妙。興起想著。語女人曰。汝夫主者。乃無人義而舍汝去。是時。梵摩達王遣人呼其夫曰。汝實棄此好婦乎。商主報曰。此是羅刹。非女人也。羅刹女複白王言。此人無夫主之義。今日見棄。複罵我言雲。是羅刹。王問之曰。汝實不用者。吾當攝之。商主白王。此是羅刹。隨王聖意
是時。梵摩達王即將此女內著深宮。隨時接納。不令有怨。是時。羅刹非人時取王食啖。唯有骨存。便舍而去
比丘。勿作斯觀。爾時商主者。舍利弗比丘是也。爾時羅刹者。今此女人是也。爾時梵摩達王者。今長老比丘是也。是時馬王者。今我身是。爾時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以此方便。知欲爲不淨想。今故興意起于想著乎
爾時。彼比丘即禮佛足。白佛世尊言。唯願受悔。恕其重過。自今已後更不複犯
是時。彼比丘受如來教已。即在閑靜之處。克己自修。所以族姓子。勤修梵行者。欲得修無上梵行。是時。彼比丘便成阿羅漢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釋翅闇婆梨果園。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是時。尊者舍利弗.尊者目幹連于彼夏坐已。將五百比丘在人間遊化。漸漸來至釋翅村中。爾時。行來比丘及住比丘各各自相謂言。共相問訊。又且聲音高大。爾時。世尊聞諸比丘音響高大。即告阿難曰。今此園中是誰音響。聲大乃爾。如似破木石之聲
阿難白佛言。今舍利弗及目連將五百比丘來在此。行來比丘久住比丘。共相問訊。故有此聲耳
佛告阿難曰。汝速遣舍利弗.目幹連比丘。不須住此
是時。阿難受教已。即往至舍利弗.目幹連比丘所。即語之曰。世尊有教。速離此去。不須住此
舍利弗報曰。唯然受教
爾時。舍利弗.目幹連即出彼園中。將五百比丘涉道而去
爾時。諸釋聞舍利弗.目幹連比丘爲世尊所遣。即往至舍利弗.目幹連比丘所。頭面禮足。白舍利弗曰。諸賢。欲何所趣向
舍利弗報曰。我等爲如來所遣。各求安處
是時。諸釋白舍利弗言。諸賢。小留意。我等當向如來忏悔
是時。諸釋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唯願世尊原舍遠來比丘過咎。唯願世尊以時教誨。其中遠來比丘初學道者。新來入法中。未觐尊顔。備有變悔之心。猶如茂苗不遇潤澤。便不成就。今此比丘亦複如是。不觐如來而去者。恐能有變悔之心
是時。梵天王知如來心中所念。猶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梵天王白世尊言。唯願世尊原舍遠來比丘所作愆過。以時教誨。其中或有比丘未究竟者。便懷變悔之心。彼人不睹如來顔像。便有變意。還就本業。亦如新生犢子。生失其母。憂愁不食。此亦如是。若新學比丘不得睹如來者。便當遠離此正法。爾時。世尊便受釋種之谏。及梵天王犢子之喻
是時。世尊顧盻阿難。便生斯念。如來以受諸人民及天人之谏。是時。阿難即往至舍利弗.目幹連比丘所。而語之曰。如來欲得與衆僧相見。天及人民皆陳啓此理
爾時。舍利弗告諸比丘曰。汝等各收攝衣缽。共往世尊所。然如來已受我等忏悔
是時。舍利弗.目揵連將五百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佛問舍利弗曰。吾向者遣諸比丘僧。于汝意雲何
舍利弗言。向者如來遣諸衆僧。我便作是念。如來好遊閑靜。獨處無爲。不樂在鬧。是故遣諸聖衆耳
佛告舍利弗曰。汝後複生何念。聖衆是時誰之累
舍利弗白佛言。時我。世尊。複生此念。我亦當在閑靜獨遊。不處市鬧中
佛告舍利弗曰。勿作是語。亦莫生此念。雲我當在閑靜之處也。如今聖衆之累。豈非依舍利弗.目幹連比丘乎
爾時。世尊告大目幹連曰。我遣諸衆僧。汝有何念
目幹連白佛言。如來遣衆僧。我便生斯念。如來欲得獨處無爲。故遣聖衆耳
佛告目幹連。汝後複生何念
目幹連白佛言。然今如來遣諸聖衆。我等宜還收集之。令不分散
佛告目幹連。善哉。目連。如汝所說。衆中之標首。唯吾與汝二人耳。自今已往。目幹連當教誨諸後學比丘。使長夜之中永處安隱之處。無令中退。墮落生死。若有比丘成就九法者。于現法中不得長大。雲何爲九。與惡知識從事親近。非事恒喜遊行。恒抱長患。好畜財貨。貪著衣缽。多虛幹妄亂意非定。無有慧明。不解義趣。不隨時受誨。是謂。目連。若比丘成就此九者。于現法中不得長大有所潤及
設有比丘能成就九者便有所成辦。雲何爲九。與善知識從事。修行正法不著邪業。恒遊獨處不樂人間。少病無患。亦複不多畜諸財寶。不貪著衣缽。勤行精進無有亂心。聞義便解更不中受。隨時聽法無有厭足。是謂。目連。若有比丘成就此九法者。于現法中多所饒益。是故。目連。當念勤加往誨諸比丘。使長夜之中致無爲之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常念自覺悟 勿著于非法
所修應正行 得度生死難
作是而獲是 作此獲此福
衆生流浪久 斷于老病死
以辦更不習 複更造非行
如此放逸人 成于有漏行
設有勤加心 恒在心首者
展轉相教誡 便成無漏人
是故。目幹連。當與諸比丘而作是誨。當念作是學
是時。世尊與諸比丘說極妙之法。令發歡喜之心
是時。諸比丘聞法已。于彼衆中六十余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增壹阿含經四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