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毗昙心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52卷28頁碼:P0869
劉宋 僧伽跋摩等譯

  《雜阿毗昙心論》一

  宋天竺叁藏僧伽跋摩等譯

  序品第一

  古昔諸大師  于諸甚深法

  多聞見聖迹  已說一切義

  精勤方便求  未曾得異分

  阿毗昙心論  多聞者已說

  或有極總略  或複廣無量

  如是種種說  不順修多羅

  光顯善隨順  唯此論爲最

  無依虛空論  智者尚不了

  極略難解知  極廣令智退

  我今處中說  廣說義莊嚴

  (廣說梵音雲毗婆沙以毗婆沙中義莊嚴處中之說諸師釋法勝阿毗昙心義廣略不同法勝所釋最爲略也優婆扇多有八千偈釋又有一師萬二千偈釋此二論名爲廣也和修槃頭以六千偈釋法宏遠玄曠無所執著于叁藏者爲無依虛空論也)

  敬禮尊法勝  所說我頂受

  我達摩多羅  說彼未曾說

  弟子鹹勸請  毗昙毗婆沙

  專精思惟義  賢衆所應學

  正要易解了  離惱濟群生

  複次爲顯現清淨煩惱對治。依阿毗昙毗婆沙所應故。大德法勝及我達摩多羅。共莊嚴雜阿毗昙心。離諸廣略說真實義。問且置真實義。雲何名阿毗昙。雲何名毗婆沙。答于牟尼所說等谛第一義谛甚深義味。宣暢顯說真實性義。名阿毗昙。又能顯現修多羅義。如燈照明。是惠根性若取自相則覺法。是阿毗昙若取衆具是五陰性。名者諸論中勝。趣向解脫是名阿毗昙

  複次毗婆沙者。于牟尼所說性真實義。問答分別究暢真要。隨順契經開悅衆心。所謂性相名字地依行緣念智根定世善。及界學。見谛斷義。緣方便得亦離欲得。何處初起攝相應因緣果有果等。無量諸法種種義。生說種種類種種說。是名毗婆沙論。如佛世尊略說二智法智比智。毗婆沙說無量分別。所謂彼法智者。是無漏惠性。是智相。名者初知法故。是名法智。在六地依欲界十六行境界四谛四念處智即智相叁根叁叁昧相應(叁根者喜樂舍也叁叁昧謂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墮叁世緣叁世及離世。是善緣叁種(謂善不善無記)。是不系緣欲界及不系。是學無學緣叁種(謂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也)。是不斷緣叁種(謂見谛斷修道斷不斷也)。名緣及義緣方便得離欲得欲界起法界法。入行陰所攝。意界法界意識界相應。叁因自性叁因所生四緣。自性四緣所生。是初生無漏依果及功用果。俱生者唯功用果。有果者叁果。謂前二及解脫果。不說增上果。如是一切法應當知。問已知久遠緣起根本阿毗昙毗婆沙說彼對治。何故說真實義。答爲知真實義故。若不分別諸論難可了知。以不知故實智不生。實智不生故不知真實。不知真實故不見煩惱諸行過惡。以不見過故墮于惡趣。與彼相違則生天解脫。問已說所以說。當說真實義。答是論于諸論中最爲殊勝。具足顯示一切境界。于阿毗昙論增廣智惠。五濁世增。時命智慧念皆悉損減。觀察是等于廣大論聞持恐怖。爲利自他略說真實叁時善說。哀愍外道邪論諸師。遠慕前勝正論法主及諸聖衆。普于是中生大敬信。開發衆生佛法僧念故。顯示叁寶真實功德。方造論端故說是偈

  雜阿毗昙心論界品第一

  頂禮前最勝  離惱安教尊

  所說悉具足  羅漢見真谛

  頂禮者。起善心轉愛果舉體敬禮也。前者先也。何者爲先謂最勝也。示供養處故。最勝有何義。伏諸煩惱故名最勝。如偈所說。憂波伽當知。如我等諸佛悉已離諸漏。是故名最勝。離惱者。煩惱諸纏燒其身心。世尊曠劫悉安衆生。熾然永盡故名離惱。安樂說故當知離惱。是故次說安教。安者謂安隱也。教謂言說。教有所安故曰安教。略說自安安他。離惱者自安也。安教者安他也。不顛倒故故知安教。是故次說所說悉具足。說者言說也。即是安教。具足者。辯正深妙顯現決斷。說不顛倒到真實義。不違二谛故曰具足。是故禮彼名供養法。阿羅漢者。到究竟處法相滿足。是故次說阿羅漢。真實福田應彼供養故名阿羅漢。此一向說無學。說無學已次說學見真實。真實者。四聖谛不顛倒。謂已學八忍八智見彼真谛故名見真實。雖住見道未周四谛必當見故亦名見真實。問何故敬禮。答

  牟尼尊悉知  法聚二種相

  亦爲他顯現  我今說少分

  牟尼者。身口意滿故曰牟尼。悉者。凡一切智所說修多羅毗尼阿毗昙流布至今。知者。知見覺義也。法者持也。持自性故名法。法有積聚故名法聚。彼善法善法聚。不善無記法亦如是。二者數名。相者相貌也。問雲何二相。答自相及共相。自相者不共。即此非余。如礙相是色。如是比。共相者共。此及余。如色無常。如是比。問若礙相是色自相者亦是共相。觀四陰故是自相。觀十種色故是共相。如是自相即共相觀故。二種自相共相則爲不成。答一自故。礙者是色相故。名色自相衆色差別故說十種。汝言觀故自相共相不成者不然。何以故。不壞故。如父子。如果種。如苦集谛。如聽製。若觀自相則非共相。若觀共相則非自相。如一人亦名父亦名子。以父故名子。以子故名父。若觀父則不觀子。若觀子則不觀父。若言不成者不然。何以故。已成故。是爲父子義成。若善若惡正見邪見于中廣說起無間業。若無父義亦無無父邪見及有父正見。此若無者淨穢亦無。淨穢無者解脫亦無。若無無間業者亦無因果。因果無者一切法亦無。莫言非過。是故父子義成不可已成更成。若已成更成此則無窮。是故自相共相義成。問佛所知法一切當說耶。答不也。問何所說。答亦爲他顯現。我今說少分。顯現者開示義也。他者受化人也。若義饒益隨順梵行。如申恕林契經說。于彼爲他說法中我今說少分。如來所知深廣無量。如舍利弗等尚不能盡說。況複余人。問世尊說何法。答有漏無漏如是一切

  一切有漏行  離我樂常淨

  不見有漏故  計我等妄受

  此諸有漏行。不自在故離我。叁苦成故離樂。緣力故離常。煩惱處故離淨。問何等是有漏行。答諸煩惱所生五陰。問若有漏行離我樂常淨者。雲何衆生而于中受。答不見有漏故計我等妄受衆生于有漏行不知相已便受我樂常淨。作業所覆故不知非我。威儀所覆故不知是苦。相似相續覆故不知非常。薄皮覆故不知不淨。如是不知故受我樂常淨。問何相爲有漏行。答

  若增諸煩惱  是聖說有漏

  以彼漏名故  惠者說煩惱

  若依若緣增長身見等諸煩惱。如使品說。彼諸行從漏生故。生漏故。漏處故。是說有漏法。無漏緣不增長。軟中上者不然。增依故非不增。增依不增緣。問何故。答

  以彼漏名故  惠者說煩惱

  煩惱者說名漏。一切入處常漏故。心漏連注故。是故增煩惱諸行當知是有漏。問彼更有名耶。答

  亦名爲煩惱  受陰及與诤

  煩受诤起故  是諸賢聖說

  即此有漏行。名爲煩惱受陰诤。何以故。煩受诤起故是諸聖賢說。身見等諸煩惱惱衆生故名煩惱。受自身故名受。擾亂心故名诤。诤有叁種。煩惱诤。陰诤。鬥诤。煩惱诤者。百八煩惱。陰诤者死。鬥诤者。各各相違。當知此中說煩惱诤。身見等諸煩惱生諸有漏行。從煩惱生故說煩惱。從受生故說受陰。從诤生故說诤。已說受陰相。陰相今當說

  若行離煩惱  亦解脫諸漏

  此及前受陰  是陰聖所說

  若行離身見等諸煩惱及諸漏故。當知是無漏行。此諸無漏行及前說受陰。是名爲陰相。陰受陰差別者。轉不轉合是陰。轉者是受陰。問何者是。答

  所謂色受陰  想行及與識

  是五陰次第  粗細隨順說

  是五陰謂色陰受想行識陰。雲何色陰。一切諸色過去未來現在。如是廣說。彼起已滅是說過去。未起未滅是說未來。已起未滅是說現在。在自身名爲內。在他身及非衆生數名爲外。複次內外義如入處說。粗者名有對。細者名無對。若言不成是則不然。觀故觀故不成者不然。若觀粗則非細。染汙名惡色。不染汙名好色。過去未來名爲遠。現在名爲近。遠義四種。如行品說。彼一切一向略說。色陰此名略非事略。如色陰。受想行識亦如是。于中差別者。自身受名爲內。他身受名爲外。內緣外緣方便力起境界力起。粗者五識身。細者意地。染汙不染汙界地亦如是。乃至識陰亦如是。行是行陰。外者衆生非衆生數當知。問色乃至識有何相。答礙相是色相。隨覺是受相。順知是想相。造作是行相。分別是識相。彼過去色雖不礙曾礙故。當來色雖未礙當礙故。極微一一雖不礙衆微集則礙。無作雖不礙以作色是礙故彼亦礙。如樹動影亦動。如色陰過去未來。余四陰亦如是。問何故前說色陰乃至識陰。答是五陰次第粗細隨順說。彼五陰中色陰最粗。五識依故。六識境界故。是故前說。受陰雖非色行粗故如色說如我首足等痛受隨轉如是乃至識陰最細是故後說。複次從不可知本際已來。男爲女色女爲男色。染著處故。是故前說。樂受貪故起色欲。想顛倒故起樂受貪。煩惱故起想顛倒。依意故起煩惱。複次二種色觀故入佛法中爲甘露門。謂不淨觀及安般念。彼不淨觀者觀造色。安般念者觀四大。是故前觀色陰。觀色已見受過。見受過已想不顛倒。想不顛倒已煩惱不行。煩惱不行已心則堪忍。此則順說五陰。今當逆說。淨穢之生以心爲本。故前觀識陰。觀識已煩惱薄。煩惱薄已起法想。起法想已則貪受不生。貪受不生故觀察色。是故先說色陰乃至識陰。問雲何分別說色陰。答

  十種謂色入  及無作假色

  是分別色陰  牟尼之所說

  十種謂色入者。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無作假色者。如業品說。是諸色一一說色陰

  所名爲識陰  此即是意入

  于十八界中  亦複說七種

  謂識陰即是意入。十八界中說七心界

  余則有叁陰  無作叁無爲

  是則說法入  亦複說法界

  余叁陰者。受陰想陰行陰。無作叁無爲者。虛空數滅非數滅。此七法說法入亦說法界。問以何等故受想別立陰。余心法立一行陰。答

  輪轉于生死  當知二诤根

  是故別受想  建立二種陰

  二事故衆生輪轉生死。謂樂受貪及顛倒想。樂受貪故行愛。倒想計著故行見。二诤根者。習欲愛貪欲縛從受生。見欲縛從想生。受修諸禅想修無色。複次心法或根或非根。根法是受非根法是想。是故隨義說。問五陰一切是行。何故說一行陰。答

  五陰雖是行  而一受行名

  有爲法多故  說行陰非余

  以行陰中有相應不相應等有爲行多。相應者思願等。不相應者謂得等。問一…

《雜阿毗昙心論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