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玄贊》十八
卷第九(末) / 沙門基撰
從地湧出品
叁門分別。一來意。二釋名。叁解妨
來意有叁。一者七品明學行流通中。前之一品明所學行。下之六品明能行人。能行人中分四。此之一品正明現在具安樂行流通之人。壽量及分別功德品。因釋此疑展轉生起。隨喜.及法師功德品。明助.正依安樂行流通之人。所得功德。常不輕品。明佛自身往居因位行安樂行。行忍辱等流通此經。今得佛果勸諸衆生應勤修學。故此品來。二者兩品明一乘行。中前品明所行行。此品明能行人。故此品來。叁者論雲七者示現教化衆生無上故地中湧出無量菩薩摩诃薩。此中明佛已曾教化無量菩薩行此四行。湧出持經勸諸衆生雲何不學。故此品來釋名者。湧謂上升。出謂顯現。從地上升而顯現。名從地湧出品。玉篇湧騰也。湧如水上騰故應作湧。踴跣也非騰義。解妨者。何故不言從傍來。乃言從地踴出。答明依四行以持經。踴出生死之地故。又明不離此界佛曾所化。已超生死之地故。不言從傍來。但說從地踴出
經。爾時他方(至)而廣說之
贊曰。此品之中大文分四。一他土請持。二如來不許。叁此方踴出。四菩薩疑生。此初也
經。爾時佛告(至)廣說此經
贊曰。如來不許。有二。初止後顯。且說極多故言六萬。實非唯爾。顯佛化功止他不許。縱令他護亦有何愆
經。佛說是時(至)同時踴出
贊曰。此方湧出有八。一從地踴出。二升空贊禮。叁神力促時四衆人共見。五導師省問。六世尊慰答。七四人隨喜。八如來贊之。初文分五。一地裂。二聖踴。叁相好。四住處。五群輩。此初二也。表破生死故。地裂。顯趣菩提故。踴出
經。是諸菩薩(至)虛空中住
贊曰。此相好及住處。行安樂行所得果故。相好證真性而得一乘。故住空
經。是諸菩薩(至)所不能知
贊曰。此群輩。有叁。一來由。二列數。叁結之。列數有八輩。一恒河沙。二分恒沙。叁那由他。四萬。五千。六百。七十。八單
經。是諸菩薩(至)于二世尊
贊曰。第二升空贊禮。有叁。一詣塔。二禮足。叁敬贊
經。是諸菩薩(至)謂如半日
贊曰。第叁神力。促時有叁。一贊長時。二受亦久。叁促時。本論說此經所說劫。晝夜月時年。此以晝夜合數不廢二十五日成五十小劫。或複五十日.五十月.及時年。贊德逾深時長可悉。受贊神力亦等贊時神力。變其本心。聖通延促光景。衆生愛法已是忘疲。況聖冥加辄生勞厭。故諸四衆謂如食頃。法食資持神通製禦。故經多劫年命不虧
經。爾時四衆(至)國土虛空
贊曰。第四衆人共見
經。是菩薩衆中(至)唱導之師
贊曰。下第五導師省問有四。一列名。二德行。叁直省。四偈問。此初二也。行高勝廣離惡進善。故名四種
經。在大衆前(至)生疲勞耶
贊曰。叁直省。四偈問。玉篇訊問也。辭也。言也。執問。通問。曰訊
經。爾時世尊(至)入于佛慧
贊曰。第六世尊慰答。有二。初標後釋。釋中有叁。一見佛樹善。二即便受化。叁迂會亦從。初雖不從後亦從也。初二贊菩薩。後一說聲聞。或初二說迂會。後一說趣寂。不愚法者入解佛慧非入證也
經。爾時諸大菩薩(至)我等隨喜
贊曰。第七四人隨喜
經。于時世尊(至)發隨喜心
贊曰。第八如來贊之
經。爾時彌勒(至)問訊如來
贊曰。下品第四大段菩薩疑生。分八。一心念。二語演。叁他問。四傍答。五贊許。六正答。七衆念。八申請。此初也
經。時彌勒菩薩(至)願兩足尊說
贊曰。下語演。有十九頌半。分叁。初一頌總申疑請次。十六頌半請所疑事。後二頌申衆疑意。此初也
經。是從何處來(至)爲從何所來
贊曰。下請所疑事。分五。二頌來處。九頌來數。二頌化行。二頌半國名。一頌不識。此初有叁。一來由。二贊德。叁來處
經。一一諸菩薩(至)猶不能盡知
贊曰。來數有叁。一頌總。七頌別。一頌結
經。是諸大威德(至)修習何佛道
贊曰。此化行。有五問
經。如是諸菩薩(至)未曾見是事
贊曰。此國名
經。我于此衆中(至)願說其因緣
贊曰。此不識也
經。今此之大會(至)唯願決衆疑
贊曰。第叁段申衆疑意
經。爾時釋迦牟尼佛(至)從何所來
贊曰。第叁他問
經。爾時諸佛(至)因是得聞
贊曰。第四傍答
經。爾時釋迦(至)如是大事
贊曰。下第五贊許。有二。初贊後許。此初也。阿氏多雲無能勝。彌勒名也。阿逸多訛也
經。汝等當共(至)大勢之力
贊曰。下許。有二。此長行。被精進铠。铠謂兵甲兜[務/金]。令心勇銳欣樂聞法。心不退轉名堅固意。以義深遠恐其疑退。此說四力。一者慧力。即壽量品如來秘密法.報二身。智性.相故。二神通力。即彼神通佛化身也。叁奮迅力。決定所作也。奮音俯問反揚也。迅音息晉反。又松閏反疾也。今從後反。師子將欲決定所作。必先奮迅頓巽身毛。疾揚其身後方定作。明我今決定說自所作叁身妙事。四威猛力。正作所作示所有威製伏摧破。摧破自余不信者故。或由智慧故奮迅。由神通故威猛。或智慧者法報二身。下叁化身。神變.記心.教誡叁輪如次之功用也
經。爾時世尊(至)汝等一心聽
贊曰。初二頌勸勿生疑許可爲說。後二頌顯佛實語誡一心聽
經。爾時世尊(至)令發道意
贊曰。下第六正答。有叁。初告我化。次明住行。後末後一頌結勸生信。此初也
經。此諸菩薩(至)正憶念
贊曰。下明住行。有六。此有二。一住處二解經。通利聞慧。思惟思慧。憶念修慧
經。阿逸多(至)求無上慧
贊曰。此有四。一樂靜。二精進。叁樂深智。四求無上慧
經。爾時世尊(至)令發大道心
贊曰。七頌半頌前。中分五。此一半頌標佛化
經。此等是我子(至)爲求佛道故
贊曰。初一半頌樂靜。後一頌精進。愦音古對反。心亂也。鬧音奴效友。不靜爲鬧亦爲鬧字
經。在娑婆世界(至)悉當得成佛
贊曰。初一頌半住處.深智。後二頌結成我化。于此伽耶處所。昔來所化。非今現在伽耶。如言常在靈山。非山常在在山處故。此城亦爾
經。我今說實語(至)教化是等衆
贊曰。結勸生信
經。爾時彌勒(至)叁菩提
贊曰。第七衆念
經。即白佛言(至)四十余年
贊曰。第八申請。有二。初長行有叁。初舉事難。次舉喻難。後正申難。初文有二。初舉成道處所.年歲。後正申難。此初也。伽耶城者。極險固少居人。唯婆羅門減有千家。此並仙人之族胤也。不事公王貴庶宗仰城居勝強舉國鹹悉。即在摩竭提國之內境。佛菩提樹次南極近。故言不遠。又言伽耶。是佛生處。是迦維羅國之都城。佛于摩揭陀國菩提樹下成道。俱中天竺。相去極近。故言不遠。得大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余年者。于此義中略有二說。一者有諸部說。十九出家叁十成道。本起因果經說十九出家。思惟無相叁昧經說叁十成道。智度論說佛臨涅槃告須跋陀羅。我年十九出家已求佛道。出家已來過五十歲。不說成道之時。佛實年八十矣。此有解雲。十九出家後五年事仙人行樂行。六年行苦行。叁十成道。故告須跋陀羅過五十歲。智度論中用于此義即依此說。今言成道四十年者。才年七十矣。二者亦有諸部及大乘中說二十九出家叁十五成道。增一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出曜經.和須密論。並說二十九出家。悲華經.善見論。並說叁十五成道。本起經雲。佛欲出家指耶輸腹雲。卻後六年汝當生男。遂懷羅睺。佛六年苦行。成道之夜羅睺始生。但言羅睺六歲在胎。不說十一年在母腹。故知二十九出家叁十五成道。六年之內兼修樂行。阿藍迦藍處坐得無所有處定。郁頭藍子處學得非想處定。菩提留支法師引經偈雲 八年作嬰孩 七年作童子 四年學五明 十年受五欲 六年行苦行 叁十五成道 四十五年中 教化諸衆生 真谛叁藏.及和上西域記等。並說二十九出家叁十五成道。金光明經說佛壽八十。今言成道過四十余年即年七十有五。並初成道年合四十一年名過四十
經。世尊雲何(至)叁菩提
贊曰。下正申難。有二。初申叁事。後結難信。申叁事者。一時小事大。二時促衆多。叁時短德勝。此初也。已至上位當成菩提。名事大也
經。世尊(至)不得其邊
贊曰。時促衆多也。前言于此少時。貫下兩文
經。斯等久遠(至)常修梵行
贊曰。時短德勝。觀其久來逢緣樹善。非少時修
經。世尊(至)世所難信
贊曰。結成難信由此叁事難信佛化
經。譬如有人(至)是事難信
贊曰。下第二舉喻難。色美喻佛相好莊嚴。發黑表佛設年八十而無老相。于一切時好巡舊處故。大般若說八十種好中雲。常小不老好巡舊處。年二十五表佛雖出生死示居二十五有。以上表佛成道極近。設年八十但如二十五指百歲人表所化菩薩德高位遠百福莊嚴雲我生育令其道長是事難信
經。佛亦如是(至)甚爲希有
贊曰。下第叁正申疑有叁。初牒所疑事。次今日下正申疑意。後我等雖複下申疑所由。此初。有二。初牒佛成道時促。後牒菩薩七德甚大。菩薩七德者。一修時長。二勤精進。叁定自在。四得神通。五久修梵行。六能習法。七巧問答。故爲人寶
經。今日世尊(至)大功德事
贊曰。正申疑意
經。我等雖複(至)亦不生疑
贊曰。申疑所由。有叁。初明自能通。次申他惑起。後正請除決。雖自無疑示相不了。請決我疑。信隨宜說信成就故。達佛所知證成就故。佛言不虛四無謬故
經。爾時彌勒(至)如實分別說
贊曰。下十四頌分叁。初五頌頌舉事難。次二頌頌喻爲難。後七頌頌申疑請。此初。有叁。一頌出家時近。叁頌菩薩德高難信。一頌衆大請決
經。譬如少壯人(至)舉世所不信
贊曰。此頌喻也。發白面皺者此與長行互相影顯。父言色美發黑具相巡舊之征。子稱發白面皺。久修。猶缺之狀。發白有聖道久修之征。面皺帶相好未圓之兆故也。皺音側…
《妙法蓮華經玄贊十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