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一萬人俱。皆得阿羅漢道。其名曰舍利弗。大目犍連。須菩提。如是衆等阿羅漢。複有菩薩摩诃薩二千人俱。其名曰解脫菩薩。心王菩薩。無住菩薩。如是等菩薩。複有長者八萬人俱。其名曰梵行長者。大梵行長者。樹提長者。如是等長者。複有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六十萬億。爾時尊者大衆圍繞。爲諸大衆說大乘經。名一味真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若聞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則爲入佛智地。能以方便教化衆生。爲一切衆生作大知識。佛說此經已。結加趺坐。即入金剛叁昧。身心不動。爾時衆中。有一比丘。名曰阿伽陀。從座而起。合掌[跍*月]跪。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大慈滿足尊 智慧通無礙
廣度衆生故 說于一谛義
皆以一味道 終不以小乘
所說義味處 皆悉離不實
入佛諸智地 決定真實際
聞者皆出世 無有不解脫
無量諸菩薩 皆悉度衆生
爲衆廣深問 知法寂滅相
入于決定處 如來智方便
當爲入實說 隨順皆一乘
無有諸雜味 猶如一雨潤
衆草皆悉榮 隨其性各異
一味之法潤 普充于一切
如彼一雨潤 皆長菩提芽
入于金剛味 證法真實定
決定斷疑悔 一法之印成
無相法品第二
爾時尊者。從叁昧起。而說是言。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方便神通皆無相利。一覺了義難解難入。非諸二乘之所知見。唯佛菩薩乃能知之。可度衆生皆說一味
爾時解脫菩薩。即從座起合掌[跍*月]跪。而白佛言。尊者。若佛滅後。正法去世。像法住世。于末劫中。五濁衆生。多諸惡業輪回叁界無有出時。願佛慈悲爲後世衆生。宣說一味決定真實。令彼衆生等同解脫。佛言。善男子。汝能問我出世之因。欲化衆生。令彼衆生獲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議。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不說即墮悭貪。汝等一心谛聽谛聽。爲汝宣說。善男子。若化衆生無生于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令彼衆生皆離心我。一切心我本來空寂。若得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心在于無化。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衆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體無色相。雲何修習得本空心。願佛慈悲爲我宣說。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來無本。本無本處空寂無生。若心無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複如是。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一切衆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法覺。令彼衆生出離斯縛。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從因果。因果所起興于心行。心尚不有何況有身。若有我者令滅有見。若無我者令滅無見。若心生者令滅滅性。若心滅者。令滅生性。滅是見性。即入實際。何以故。本生不滅本滅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滅。一切諸法亦複如是。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有衆生。見法生時令滅何見。見法滅時令滅何見。佛言。菩薩若有衆生。見法生時令滅無見。見法滅時令滅有見。若滅是見得法真。無入決定性決定無生。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令彼衆生住于無生是無生也。佛言。住于無生即是有生。何以故。無住無生乃是無生。菩薩若生無生以生滅生。生滅俱滅本生不生。心常空寂空性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心無有住有何修學。爲有學也爲無學也。佛言。菩薩無生之心。心無出入。本如來藏性寂不動。亦非有學亦非無學。無有學不學。是即無學。非無有學是爲所學。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雲何如來藏性寂不動。佛言。如來藏者生滅慮知相隱理不顯。是如來藏性寂不動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雲何生滅慮知相。佛言。菩薩理無可不。若有可不。即生諸念。千思萬慮。是生滅相。菩薩觀本性相理自滿足。千思萬慮不益道理。徒爲動亂。失本心王。若無思慮。則無生滅。如實不起。諸識安寂。流注不生。得五法淨。是謂大乘。菩薩入五法淨。心即無妄。若無有妄。即入如來自覺聖智之地。入智地者。善知一切從本不生。知本不生。即無妄想。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無妄想者。應無止息。佛言。菩薩妄本不生。無妄可息。知心無心。無心可止。無分無別。現識不生。無生可止。是則無止。亦非無止。何以故。止無止故。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止無止。止即是生。何謂無生。佛言。菩薩當止是生。止已無止。亦不住于無止。亦不住于無住。雲何是生。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無生之心。有何取舍。住何法相。佛言。無生之心。不取不舍。住于不心。住于不法。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雲何住于不心。住于不法。佛言。不生于心。是住不心。不生于法。是住不法。善男子。不生心法。即無依止。不住諸行。心常空寂。無有異相。譬彼虛空無有動住。無起無作無彼無此。得空心眼。得法空身。五陰六入悉皆空寂。善男子。修空法者。不依叁界。不住戒相。清淨無念。無攝無放。性等金剛。不壞叁寶。空心不動。具六波羅蜜。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六波羅蜜者。皆是有相。有相之法。能出世也。佛言。善男子。我所說六波羅蜜者。無相無爲。何以故。若人若離欲。心常清淨。實語方便。本利利人。是檀波羅蜜。志念堅固。心常無住。清淨無染。不著叁界。是屍波羅蜜。修空斷結。不依諸有。寂靜叁業。不住身心。是羼提波羅蜜。遠離名數。斷空有見。深入陰空。是毗梨耶波羅蜜。俱離空寂。不住諸空。心處無住。不住大空。是禅波羅蜜。心無心相。不取虛空。諸行不生不證寂滅。心無出入。性常平等。諸法實際。皆決定性。不依諸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是六波羅蜜者。皆獲本利。入決定性。超然出世。無礙解脫。善男子。如是解脫法相。皆無相行。亦無解不解。是名解脫。何以故。解脫之相。無相無行。無動無亂。寂靜涅槃。亦不取涅槃相。解脫菩薩聞是語已。心大欣怿得未曾有。欲宣義意。而說偈言
大覺滿足尊 爲衆敷演法
皆說于一乘 無有二乘道
一味無相利 猶如太虛空
無有不容受 隨其性各異
皆得于本處 如彼離心我
一法之所成 諸有同異行
悉獲于本利 滅絕二相見
寂靜之涅槃 亦不住取證
入于決定處 無相無有行
空心寂滅地 寂滅心無生
同彼金剛性 不壞于叁寶
具六波羅蜜 度諸一切生
超然出叁界 皆不以小乘
一味之法印 一乘之所成
爾時大衆聞說是義。心大欣怿。得離心我。入空無相。恢廓曠蕩。皆得決定。斷結盡漏
無生行品第叁
爾時心王菩薩。聞佛說法出叁界外不可思議。從座而起。叉手合掌。以偈問曰
如來所說義 出世無有相
可有一切生 皆得盡有漏
斷結空心我 是則無有生
雲何無有生 而得無生忍
爾時佛告心王菩薩言。善男子。無生法忍法本無生。諸行無生非無生行。得無生忍即爲虛妄。心王菩薩言。尊者。得無生忍。即爲虛妄。無得無忍應非虛妄。佛言。不也。何以故。無得無忍是則有得。有得有忍是則有生。有生于得。有所得法。並爲虛妄。心王菩薩言。尊者。雲何無忍無生心。而非虛妄。佛言。無忍無生心者。心無形段。猶如火性。雖處木中。其在無所決定性故。但名但字。性不可得。欲诠其理假說爲名。名不可得。心相亦爾。不見處所。知心如是。則無生心。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無生。何以故。緣代謝故。緣起非生。緣謝非滅。隱顯無相。根理寂滅。在無有處。不見所住。決定性故。是決定性亦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滅。離諸四謗言語道斷。無生心性亦複如是。雲何說生不生有忍無忍。若有說心有得有住及以見者。即爲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般若是爲長夜了別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無生。無行心王菩薩言。尊者。心若本如無生于行諸行無生生行不生不生無行。即無生行也。佛言。善男子。汝以無生。而證無生行也。心王菩薩言。不也。何以故。如無生行。性相空寂。無見無聞無得無失無言無說無知無相無取無舍。雲何取證。若取證者。即爲诤論。無诤無論。乃無生行。佛言。汝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心王菩薩言。尊者。我無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無得無失無覺無知無分別相。無分別中即清淨性。性無間雜。無有言說。非有非無。非知非不知。諸可法行亦複如是。何以故。一切法行。不見處所決定性故。本無有得不得。雲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一切心行。不過無相體寂無生。可有諸識亦複如是。何以故。眼眼觸悉皆空寂。識亦空寂。無有動不動相。內無叁受。叁受寂滅。耳鼻舌身心意。意識及以末那阿梨耶識亦複如是。皆亦不生。寂滅之心及無生心。若生寂滅心。若生無生心。是有生行。非無生行。菩薩內生叁受叁行叁戒。若已寂滅生心不生。心常寂滅無功無用。不證寂滅相。亦不住于無證。可處無住總持無相。則無叁受叁行叁戒。悉皆寂滅清淨無住。不入叁昧。不住坐禅。無生無行。心王菩薩言。禅能攝動。定諸幻亂。雲何不禅。佛言。菩薩禅即是動。不動不禅是無生禅。禅性無生。離生禅相。禅性無住。離住禅動。若知禅性無有動靜。即得無生。無生般若。亦不依住。心亦不動。以是智故。故得無生般若波羅蜜。心王菩薩言。尊者。無生般若。于一切處。無住于一切處。無離心無住處。無處住心。無住無心。心無生住。如此住心。即無生住。尊者。心無生住不可思議。不思議中可不可說。佛言。如是如是。心王菩薩聞如是言。歎未曾有。而說偈言
滿足大智尊 廣說無生法
聞所未曾聞 未說而今說
猶如淨甘露 時時乃一出
難遇難思議 聞者亦複難
無上良福田 最上勝妙藥
爲度衆生故 而今說宣說
爾時衆中聞說此已。皆得無生無生般若
本覺利品…
《金剛叁昧經金剛叁昧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