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居諸天,亦複自受用之。又如幻術真言能現種種園林人物,如阿修羅真言現幻化事,如世咒術攝毒及寒熱等,摩怛哩神真言能作衆生疾疫災疠,及世間咒術攝除衆毒及寒熱等,能變熾火而生清涼。
‧欲界:欲界天。此處天人迷醉在自在滿意的心。他化自在天屬欲界天內。
‧自在悅滿意明:這是到欲界天的一種神通,也是欲界天的一種方式;其心表現出自在滿意及喜悅,由于想要的都可以達到。
‧出衆妙雜類戲笑:各種放逸、散亂、邪見、需求。戲笑:放逸、散亂。雜類:邪見。
‧自所變化:幻化。
‧自受用之:自受用功德智慧。
‧摩酰首羅天:屬色界天。大自在天屬色界天內。
‧勝意生明:這是以意根覺知的神通。
‧受用遍受用:以自己道中物質幻化到別道使用,這是一種如幻神通。
‧阿修羅:此道衆生好鬥、嗔恨、不飲酒、女性豔麗貌美、福報大,各界中都有阿修羅。
‧摩怛哩神:指無色界。
秘密主呀!譬如修持真言行,達到如幻有成就時,心可以有欲界的神通,欲界天子迷醉各種需求,以自己如幻方式變化到欲界及他化自在天各處,由此而自受功德智慧。心可以以意根方式覺知的神通到大自在天;亦能幻化出叁千大千世界之所需求,以利益衆生。以如幻法化一切,入大自在天各處並授與各淨居諸天,由此而自受功德智慧。又如幻術真言能幻化各種園林人物:如阿修羅真言能現幻化之事,又如世間咒術能攝持毒障及寒熱等。又如無色界真言能施作衆生疾病、瘟疫、災難、疫疠;及世間咒術能去除衆毒及寒熱等,能將熾火除去而心生清涼。
◎是故,善男子!當信如是流出句真言威德。此真言威德非從真言中出,亦不入衆生,不于持誦者處而有可得。善男子!真言加持力故,法爾而生,無所過越,以叁時不越故,甚深不思議緣生理故。是故,善男子!當隨順通達不思議法性常不斷絕真言道。」
‧流出句真言威德:由本心而說出恒常不變的道理。
‧叁時不越故:任何時候都不違越。叁時:指過去、現在、未來。
所以善男子,要〝相信〞真言有如此般的威德(功能)。真言威德不是由真言本句而出,也不是由修持真言的人或有修真言者的地方而可得到。善男子!最重要的是佛的真言加持力之緣故,由本心恒常不變的道理,真言威德由法界本自如此而生出(例如降伏魔障之力在法界本自如此而生出。法爾:其法本自如此。天然、自然之義),無法可以過越,由于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越,此是很深奧及不可思議因緣所生的道理之緣故(緣:因緣而生,由空起用産生的加持力)。是故,善男子,應當隨順通達到不思議的法性,要經常不斷絕修持真言至可以使用真言,這才是「真言道。」
此段說明「真言道」的威德,最主要靠佛力加持的真言,有如幻的功效;而不是真言的字句,使用真言的人或地方所出。真言有如幻的威德可以達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各界中消除各種疾病…,使達清涼;使妄心可以因此清淨而解脫自在,達到清淨的本心。由此可知,真言修行者在有佛力加持,及自身功德力及願力下,在心清淨時有如此大的威德。願修行者了知大毘盧佛的佛心,所以對「佛」的「信心」是必備條件,不然真言、咒語是無法有效。長期的慈悲心、願力不退失下學習佛的悲願,最後在法界中有相對等的地位。如此,才算一個真正具有法界能力真言道的修行者,可以利益衆生而行事;若只想用佛力加持,違背佛理、只利益個人的事,在法界仍會起相當大的反彈。檢視自己用真言的起心動念,每件事都要以利益衆生爲主而不是只爲利益自己。
◎爾時世尊複住叁世無礙力依,如來加持不思議力依,莊嚴清淨藏叁昧。實時世尊從叁摩[金本]底中,出無盡界無盡語表,依法界力、無等力、正等覺信解,以一音聲四處流出,普遍一切法界與虛空等無所不至真言曰:南麼薩婆怛他蘗帝[口骠] 微濕[口縛]目契弊 薩婆他 阿阿闇惡
‧叁世無礙力:在無因果及業障之下,持咒的念力具有無礙力。
‧如來加持不思議力依:如來加持力。
‧莊嚴清淨藏叁昧:本心清淨,具有正等覺信解的佛智叫做清淨藏叁昧的「佛」定。
‧無等力:功德智慧力。本心具有無比大的能力。
‧正等覺信解:佛智。
爾時世尊又依叁世無礙力(念力)依,如來加持力住入本心莊嚴清淨叁昧定中(這是諸佛住本心的方法)。實時世尊即從叁摩缽底定中,出十法界到虛空無所不在之處(這是起相用的方法)。依法界力、功德智慧力、佛智達到各處各界,以一音聲幻化出各界語音,顯示出各界的相法並說出遍法界無所不至真言曰:
南麼薩婆怛他蘗帝(口骠) 微濕[口縛]目契弊 薩婆他 阿阿闇惡
◎正等覺心從是普遍,實時一切法界諸聲門從正等覺標幟之音而互出聲。諸菩薩聞是已,得未曾有開敷眼發微妙言音,于一切智離熱者前而說頌曰:
‧正等覺心:佛心。
‧正等覺標幟:卍字、音萬。
‧互:轉動。
‧得未曾有開敷眼發微妙言音:謂已接近登地的修行者,得智慧法喜,也能由卍字處相應發微妙音。未曾有開敷眼:智慧法喜。
‧一切智:佛智由種子字所組成。
‧離熱:離各道的一切煩惱,最主要是除去習氣。熱:習氣。
◎奇哉真言行!能具廣大智,若遍布此者,成佛兩足尊。
奇妙的真言修行,能用修真言而有廣大智慧,本尊、化佛若遍布入此卍字者,必定可以成福慧具足的佛。
◎是故勤精進,能諸佛語心,常作無間修,淨心離于我。
因此要精進修行,能由卍字相應覺知,能知諸佛的語言及佛心,經常無間斷地修行,以現出本心清淨心,遠離妄心的我執。
佛光是光亮普照、遍一切處,同時法界的各種法門及各種語言,會由佛的本心卍字轉動,引發出聲,應化到一切處。諸菩薩及未來登地菩薩也能由卍字處相應發微妙音,于佛智下遠離各道的一切煩惱及習氣而稱頌「真言行」。
(五)成佛的修行方法
◎爾時薄伽梵複說此法句:
于正等覺心,而作成就者,于園苑僧坊,若在岩窟中。
或意所樂處,觀彼菩提心。乃至初安住,不生疑慮意。
隨取彼一心,以心置于心。證于極淨句,無垢安不動。
不分別如鏡,現前甚微細。若彼常觀察,修習而相應。
乃至本所尊,自身像皆現。第二正覺句,于鏡漫荼羅。
大蓮華王座,深邃住叁昧。總持發髻冠,圍繞無量光。
◎離妄執分別,本寂如虛空。
上述是空觀的修行方式,本尊自現面相且達心如虛空寂靜的狀態。
修行方式:
空觀:以入空觀想爲主,達本心寂靜如虛空。
假觀:以如幻法假觀爲主,本心以慈悲心度衆生、滿足各道衆生之願而學習佛智。
‧一心:由妄心中的一念開始修行。
‧以心置于心:以真心置換妄心。
‧無垢安不動:安住本心無垢不動之境界。
‧第二正覺句:第二階段以佛真言句修行。
‧于鏡漫荼羅:修行中內心顯現出壇城。鏡:顯現。
‧叁昧:定。
‧總持:本尊所擁有的法門。如咒語、度生的一切法。
有成就的修行者,修到正等正覺的佛心,都是如下面修行,無論園苑、僧仿、岩窟或喜歡之地,都要內觀那個「菩提心」,最初安住到達的心,是不生妄念且不生疑慮雜念。再取任何一念(妄心),逐步內觀到心的源頭,一直內證到本心是清淨無垢,安住不動的寂靜相。此心境界如鏡一般沒有任何分別(即本心不可言說,不可分別之意),可覺受到微細的覺知。
若常觀照此本心,修習本尊到本尊相應,致使內本尊出現,于明鏡中自見面像。第二段用佛的真言句修行,可由內本尊觀如幻法的壇城,內觀到蓮華座安住,深入叁昧定中,本尊的各種法器及外形、發髻或頭冠都很清楚,本尊會放無量光,此時修行者的心,已達離妄念執著及意識心的一切無分別。內心進入寂靜狀態,好像虛空平等無分別一般。
(六)本尊修成的成就以饒益衆生爲先。
下述本尊行如幻法下化衆生,此爲假觀的修行方式。
本尊承受叁種加持力以饒…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叁· 悉地出現品第六白話注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