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臂。
擲齒木後,看齒木落處即知修行者成器否;結叁次修多羅手印謝佛,再次系紅絲帶于手臂上。
◎如是受弟子,遠離諸塵垢,增發信心故,當隨順說法。
如此已攝授修行者,遠離業障、無明;爲增加其信心的緣故,應當隨順說漫荼羅法。
◎慰喻堅其意,告如是偈言,汝獲無等利,位同于大我。
欣慰其有堅定意志,並告之下面之偈;修行者可獲得無往不利,修行具有大菩薩的果位。
◎一切諸如來,此教菩薩衆,皆已攝受汝,成辦于大事。
一切諸如來,由此教導菩薩們;而且都已教授你(修行者)利益衆生的大事。
◎汝等于明日,當得大乘生,如是教授已,或于夢寐中。
等你(修行者)都已明白利益衆生大事,即爲大乘的修行者。或在睡夢中現境。
◎[者見]見僧住處,園林悉嚴好,堂宇相殊特,顯敞諸樓觀。
觀見修行者住處,在淨土中園林莊嚴美好,非常殊勝奇特的房子,鮮明開敞的亭、臺、樓閣。
◎幢蓋摩尼球,寶刀悅意華,女人鮮白衣,端正色姝麗。
寶幢、寶蓋、摩尼珠轉動不止,手握寶刀及寶蓮華;本尊相以女身穿明亮白衣,端正莊嚴相貌美麗。
◎密親或善友,男子如天身,群牛豐牸乳,經卷淨無垢。
本尊相若是男相,也著天衣如天神身,體態健壯手持經卷,清淨無垢。
◎遍知因緣覺,並佛聲聞衆,大乘諸菩薩,現前授諸果。
聲聞、緣覺,大乘修習菩薩衆,均現前恭賀修行成果。
◎度大海河地,及聞所樂聲,空中言吉祥,當與意樂果。
度過修行困難之處,則耳聞天樂樂聲,于空中說吉祥語並授如意果,敬祝度生事業如意。
◎如是等好相,宜應谛分別,與此相違者,當知非善夢。
上述所說者皆是好相,應該詳細加以分別,若與此相相反則非好夢境。
◎善住于戒者,晨起白師已,師說此句法,勸發諸行人。
從此以戒爲師,早晨起來以夢境請示師父,師父說一些語句勸導修行者須勤奮修持。
◎此殊勝願道,大心摩诃衍,汝今能志求,當成就如來。
此殊勝的願望及修行的方法是大菩薩的修持;若做到此種修持,方能成就如來果位。
◎自然智大龍,世間敬如塔,有無悉超越,無垢同虛空。
空性內的智種,非常多量,世間對具有智種修行者,恭敬如塔一般地供養;有無悉皆超越,同時此修行者已無無明、業種,心如虛空一樣的廣大。
◎諸法甚深奧,難了無含藏,離一切妄想,戲論本無故。
漫荼羅內的法非常深奧、非常難了解,無法了知所含有的如來藏。本心離一切妄想、執著,違反真理的戲論,其體性本空,無法用意識心說明空性本體。
◎作業妙無比,常依于二谛,是乘殊勝願,汝當住斯道。
漫荼羅奇妙無比,常依于二谛修行,是大乘殊勝願力修行法,你應當住漫荼羅修法。
‧二谛:真及常。
◎爾時住無戲論執金剛白佛言:「世尊,願說叁世無礙智戒,若菩薩住此者,令諸佛菩薩皆歡喜故」,如是說已。佛告住無戲論執金剛等言:「佛子!谛聽!若族姓子住是戒者,以身、語、意合爲一,不作一切諸法。
‧白佛言:請佛開示。
‧叁世無礙智:在無因果及業障之下,持咒的念力具有無礙力。
‧此:指叁世無礙智戒。
‧佛子:具果位的修行者。
‧族姓子:指佛門弟子。
‧不作一切諸法:不作違背戒律之事。
◎雲何爲戒?所謂觀察舍于自身。奉獻諸佛菩薩,何以故?若舍自身則爲舍彼叁事,雲何爲叁?謂身、語、意是,故族姓子,以受身、語、意戒得名菩薩。所以者何?離彼身、語、意故,菩薩摩诃薩應如是學。次于明日以金剛薩埵加持自身,爲世尊毘慮遮那作禮,應取淨瓶盛滿香水,持誦降叁世真言而用加之,置初門外,用灑是諸人等,彼阿阇梨以淨香水授與令飲,彼心清淨故。」
‧觀察舍于自身:舍除往昔自身(身、口、意)的習氣。
‧奉獻諸佛菩薩:把自身奉獻于諸佛菩薩,學習佛菩薩的身相莊嚴。
‧離彼身語意故:離開身、口、意業,以莊嚴自身。
‧用灑是諸人等:灑淨瓶中的香水,代表修行人學戒已有成就。
‧彼阿阇梨以淨香水授與令飲,彼心清淨故:若上師以淨瓶中的香水給修行人飲用,即代表修行者心已清淨。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以偈問佛:
◎種智說中尊,願說彼時分,大衆于何時,普集現靈瑞。
已證道的修行者,介紹漫荼羅內的主供佛,並開始說明漫荼羅中的主供佛何時會顯現放光、灌頂、加持修法者。
‧種智:已經證道的修行者。
‧中尊:漫荼羅內的主尊。
‧大衆:修法者。
‧靈瑞:漫荼羅中的主供佛所顯現出的瑞相(放光、灌頂、加持)。
◎漫荼羅阇梨,殷懃持真言,爾時薄伽梵,告持金剛慧。
漫荼羅法須由阿阇梨傳授教導,精進修持、持真言咒,毘盧遮那佛開示金剛慧菩薩。
‧薄伽梵:毘盧遮那佛。
‧金剛慧:具有智慧的金剛菩薩。
◎常當于此夜,而作漫荼羅,傳法阿阇梨,如是應次取。
要在晚上布置漫荼羅,並傳法給阿阇梨。每次阿阇梨請法皆如是。
◎五色修多羅,稽首一切佛,大毘盧遮那,親自作加持。
以紅、白、藍、黑、黃五色線,布置修多羅壇,跪拜諸如來、佛、菩薩、金剛、護法,並請大毘盧遮那如來親自放光加持阿阇梨。
◎東方以爲首,對持修多羅,至齊而在空,漸次右旋轉。
第一階段,以佛菩薩所在的方位爲東方,布置修多羅五色壇,其高度與佛位等高,由東方開始向右旋轉。
◎如是南及西,終竟于北方。第二安立界,亦從初方起。
依次到南方、西方,最後到北方。此爲第二階段立結界,接著又從東方開始繞行。
◎憶念諸如來,所行如上說,右方及後方,複周于勝方。
一邊繞行一邊心中專念如來名號,所行如上述方法,由東方、南方、西方到北方,重複多次繞行。
◎阿阇梨次回,依于涅哩底,受學對持者,漸次以南行。
阿阇梨繞行到涅哩底處(西方),與修學者面對面站立著相互敬禮,然後一起右旋經北方、東方至南方。
◎從此右旋遶,轉依于風方,師位移本處,而居于火方。
到南方之後一起繼續向右旋繞至西北角處(風方),之後阿阇梨繼續向右繞至南方(火方),阿阇梨站于火方。
◎持真言行者,複修如是法,弟子在西南,師居伊舍尼。
而修持真言者(修學者)也向右繞,至西南角(火方之下位),之後阿阇梨向右繞到東方伊舍尼處。
◎學者複旋遶,轉依于火方,師位移本處,而住于風方。
修學者又開始由西南角處右旋至南方(火方位),之後阿阇梨又由東方伊舍尼處右繞到西北角的風位。
◎如是真言者,普作四方相,漸次入其中,叁位以分之。
修學者內心中漸漸具有四方壇城的相,將此壇分成叁等分。
◎已表叁分位,地相普周遍,複于一一分,差別以爲叁。
以叁等分爲差別,四方壇代表心。在每一等分之中再以叁分之一爲一單位。
◎是中最初分,作業所行道,其余中後分,聖天之住處。
最前的叁分之一是繞行作業之處,後叁分之一爲諸佛菩薩所位之處。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一·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第二之一白話注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