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由「入真言門住心品之余」中介紹十緣六句(上)▪P2

  ..續本文上一頁。女言。大德是幻相法爾。雖無根本而可聞見:此段說明佛的如幻渡生與衆生帶業的幻身是不同的。

  

◎佛言。無明亦如是。雖非內有乃至無生滅者。而無明因緣。諸行生。若無明盡行亦盡。乃至廣說:佛說無明即如是,無明雖不是自己本具有(衆生自己具有體性、空性),因無明無因由第七識(行)而生滅……生老死,修行逆觀至空性者即了知無明。無明由是十二因緣而有生老病死輪回。觀破無明則修行亦到最後,即可證空性、了知衆生本具有的體性。今乃廣說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是無明、行、識、名色、入、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個鎖鏈。

  

◎今此真言門。喻持誦者亦複如是。如下文廣說。依叁密修行。得成一切奇特不思議事。雖一一緣中谛求畢竟離于四句:說此真言門修行時,持誦咒語即須了知如下之說明。依叁密修行會有不可思議事。修行過程中解開過往昔與衆生所結的結,由此離于意識心,以求空性真心。

  

‧一一緣中:須解除往昔與衆生所結各種善緣、惡緣。

  

‧谛求:證空性。

  

‧離四句:離意識心。

  

◎法爾如是。不異淨心。而自在神變宛然不謬:修真言叁密加持,本如是與清淨心有類似之處,即具有不可思議之能力。由此本尊受佛力加持可自在神變,即以如此方式渡生,不會有錯。

  

◎此事亦非諸大論師等。聰辨利根者所能測量:不是各種論師以人間聰辨利根能了知。

  

◎獨有方便具足得成悉地者。自證知耳:本尊受佛力教導獨有渡生的方便法,修行渡生到福慧圓滿具足,方可得成就,屬于修行者的內證修行成就。

  

(2)陽焰:此段是說明陽焰喻是一個現象,非真實的空性。修行在意識心時,現出是妄念,非真實性。若有觀到諸佛海會無盡莊嚴,也是佛力加持非自修,若以此爲傲,有所分別心,無法入空性。空性的心是無執、無法執、無分別,只有光明無量。

  

經雲。複次秘密主。陽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有所談議。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者。釋論雲。以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動如野馬。無智人初見之爲水。衆生亦爾。結使煩惱日光。動諸行塵耶憶念風。于生死曠野中轉。無智慧者。謂一相爲男。一相爲女。複次若遠見之。謂以爲水。近則無水相。如是遠聖法者。不知無我及諸法空。于陰界入性空法中。生人想等。若近聖法。則知諸法實相。是時虛诳種種妄想盡除。此經意雲。如世人遠望曠野。遠望之者。徒見此炎。炎之相強立假名。求其實事都不可得。故雲妄想成立有所談議也。如真言行者于瑜伽中。見種種殊特境界。乃至諸佛海會無盡莊嚴。爾時應作此陽焰觀。了知唯是假名。離于慢著。轉近心地。則悟加持神變種種因緣。但是法界焰耳。故雲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

  

◎經雲。複次秘密主。陽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再次秘密主,陽焰爲喻。空中有焰、有日光,只是現象。世人想象以名詞說現象而已。

  

◎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者:若持咒以本尊渡生,並得佛力加持,此真言相,以真言渡生之相也是一個名稱而已。

  

◎以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動如野馬:如日光、風動、野馬說明空性、第七識、第六識。‧日光:空性。

  

‧風動:第七識。‧野馬:第六識。

  

◎衆生亦爾。結使煩惱日光。動諸行塵耶憶念風。于生死曠野中轉:衆生亦如是,業障煩惱不見空性光明。由第六、七識動念中,將業障流出,衆生是由業障掌控,由此于生死中輪回不止。

  

‧結使:業障。

  

‧日光:空性光明。

  

‧行:第七識。

  

‧塵:第六識。

  

‧風:業障。

  

‧轉:輪轉、輪回。

  

◎無智慧者。謂一相爲男。一相爲女。複次若遠見之。謂以爲水。近則無水相:沒有智慧衆生有分別以男相、女相,有水、無水之說明相狀,此屬意識心、分別心。

  

◎如是遠聖法者。不知無我及諸法空:仍以有業意識心運作(非佛心),遠離佛法,非佛之聖法,不明白空性(去我執及法執)。

  

‧遠聖法者:遠離佛法的修行人。

  

◎若近聖法。則知諸法實相。是時虛诳種種妄想盡除:若以佛法修持入空性,了知實相(空性)時,此時第六、七、八識之妄想已經除去。

  

‧種種妄想:指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業障須盡。

  

◎此經意雲。如世人遠望曠野。遠望之者。徒見此炎。炎之相強立假名。求其實事都不可得。故雲妄想成立有所談議也:此經教導之意,若一般人在修行時看見火焰,以名稱稱呼,非真有其事實火焰,因此時仍妄心所爲,故一些妄想由第六識,以名相而論說,非真心顯現。

  

◎如真言行者于瑜伽中。見種種殊特境界。乃至諸佛海會無盡莊嚴。爾時應作此陽焰觀。了知唯是假名:在本尊相應中,若有善境界,如諸佛海會無盡莊嚴,只是些現象、名相,如陽焰觀念,不是自己修出真實的境界。

  

◎離于慢著。轉近心地。則悟加持神變種種因緣。但是法界焰耳。故雲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修行者不可以驕慢,若心已清淨近空性,由佛力加持現出各種神變相,也是法界中的一些現象,也是由以真言修行之相現出,只是一些名相而已。

  

(3)夢:此段說明修行人渡衆生時觀如夢,于夢中解衆生苦樂、無憂恐怖。入空時,心現光明無量心,沒有時間空間並自修實相成佛身。由空起相用時,亦如夢中行。修行人到此不可生疑,亦不可執著。

  

經雲。複次秘密主。如夢中所見。晝日牟呼栗多剎那歲時等住。種種異類受諸苦樂。覺已都無所見。如是夢真言行應知亦爾時。釋論雲。如夢中都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人亦如是。諸結使眠中實無而著。得道覺時乃知無。覺亦複自笑。又如以眠力故。無法而見法。無喜事而喜。無嗔事而嗔。無怖事而怖。衆生亦爾。無明眠力故。不應瞋恚憂怖。而生瞋憂怖等故。今複明此夢事不思議邊。如夢中。自見住壽一日二日乃至無量歲。有種種國土及衆生族類。或升天宮或在地獄受諸苦樂。覺時但一念間耳。于覺心眠法因緣中。四句求之了不可得。而夢事照然憶持不謬。以一念爲千萬歲。以一心爲無量境。此事非世間智者。憶度籌量能盡其原底。亦非可疑之處。獨夢者親證知耳。今此真言行者瑜伽之夢。亦複如是。或須臾間備見無量加持境界。或不起于座而經多劫。或遍遊諸佛國土。親近供養利益衆生。此事諸衆因緣中觀察。都無所起不出一念淨心。然亦分別不謬。此事誰能思議出其所以。然實獨證者自知耳。行者得如是境界。但當以夢喻觀之。心不疑怪亦不生著。即以普現色身之夢。作無盡莊嚴。故雲深修十句也。

  

◎經雲。複次秘密主。如夢中所見。晝日牟呼栗多剎那歲時等住。種種異類受諸苦樂。覺已都無所見。如是夢真言行應知亦爾時:經中所說,秘密主若定中如夢中,或白日剎那中的定中,覺知各類衆生受各種苦或樂,出定時已無見。真言修行者應覺知定中如夢的衆生。

  

◎如夢中都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像在夢中沒有實事之事卻認爲有,悟時才知由自心所現,本無一物。

  

◎諸結使眠中實無而著。得道覺時乃知無。覺亦複自笑:煩惱、怨氣、業障于夢中有而執著。得道時覺悟真心光明而無一事,覺悟了知而歡喜。

  

◎又如以眠力故。無法而見法。無喜事而喜。無嗔事而嗔。無怖事而怖:自此以後,以定力超脫業力,以不執著心入空性,于定中覺知實相,法喜充滿、無瞋恨、無有恐怖、無顛倒夢想。

  

‧眠力:定力。

  

‧無法:以不執著心入空性。

  

‧見法:空性中現真心、實相。

  

◎衆生亦爾。無明眠力故。不應瞋恚憂怖。而生瞋憂怖等故:衆生也是如此,因無明貪嗔癡業力覆蓋,會憂慮、瞋恨、恐怖。

  

◎今複明此夢事不思議邊。如夢中。自見住壽一日二日乃至無量歲。有種種國土及衆生族類:入空性光明,時有不思議之事,在定中自見神識常住清淨、光明中。認識各國土及各類衆生。

  

◎或升天宮或在地獄受諸苦樂:或定中入天界或地獄界,了知衆生受苦樂之事。

  

◎覺時但一念間耳。于覺心眠法因緣中。四…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由「入真言門住心品之余」中介紹十緣六句(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