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由「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中介绍十缘六句(上)▪P2

  ..续本文上一页。女言。大德是幻相法尔。虽无根本而可闻见:此段说明佛的如幻渡生与众生带业的幻身是不同的。

  

◎佛言。无明亦如是。虽非内有乃至无生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若无明尽行亦尽。乃至广说:佛说无明即如是,无明虽不是自己本具有(众生自己具有体性、空性),因无明无因由第七识(行)而生灭……生老死,修行逆观至空性者即了知无明。无明由是十二因缘而有生老病死轮回。观破无明则修行亦到最后,即可证空性、了知众生本具有的体性。今乃广说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入、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锁链。

  

◎今此真言门。喻持诵者亦复如是。如下文广说。依三密修行。得成一切奇特不思议事。虽一一缘中谛求毕竟离于四句:说此真言门修行时,持诵咒语即须了知如下之说明。依三密修行会有不可思议事。修行过程中解开过往昔与众生所结的结,由此离于意识心,以求空性真心。

  

‧一一缘中:须解除往昔与众生所结各种善缘、恶缘。

  

‧谛求:证空性。

  

‧离四句:离意识心。

  

◎法尔如是。不异净心。而自在神变宛然不谬:修真言三密加持,本如是与清净心有类似之处,即具有不可思议之能力。由此本尊受佛力加持可自在神变,即以如此方式渡生,不会有错。

  

◎此事亦非诸大论师等。聪辨利根者所能测量:不是各种论师以人间聪辨利根能了知。

  

◎独有方便具足得成悉地者。自证知耳:本尊受佛力教导独有渡生的方便法,修行渡生到福慧圆满具足,方可得成就,属于修行者的内证修行成就。

  

(2)阳焰:此段是说明阳焰喻是一个现象,非真实的空性。修行在意识心时,现出是妄念,非真实性。若有观到诸佛海会无尽庄严,也是佛力加持非自修,若以此为傲,有所分别心,无法入空性。空性的心是无执、无法执、无分别,只有光明无量。

  

经云。复次秘密主。阳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有所谈议。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者。释论云。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动如野马。无智人初见之为水。众生亦尔。结使烦恼日光。动诸行尘耶忆念风。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一相为男。一相为女。复次若远见之。谓以为水。近则无水相。如是远圣法者。不知无我及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想等。若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此经意云。如世人远望旷野。远望之者。徒见此炎。炎之相强立假名。求其实事都不可得。故云妄想成立有所谈议也。如真言行者于瑜伽中。见种种殊特境界。乃至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尔时应作此阳焰观。了知唯是假名。离于慢着。转近心地。则悟加持神变种种因缘。但是法界焰耳。故云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

  

◎经云。复次秘密主。阳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再次秘密主,阳焰为喻。空中有焰、有日光,只是现象。世人想象以名词说现象而已。

  

◎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者:若持咒以本尊渡生,并得佛力加持,此真言相,以真言渡生之相也是一个名称而已。

  

◎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动如野马:如日光、风动、野马说明空性、第七识、第六识。‧日光:空性。

  

‧风动:第七识。‧野马:第六识。

  

◎众生亦尔。结使烦恼日光。动诸行尘耶忆念风。于生死旷野中转:众生亦如是,业障烦恼不见空性光明。由第六、七识动念中,将业障流出,众生是由业障掌控,由此于生死中轮回不止。

  

‧结使:业障。

  

‧日光:空性光明。

  

‧行:第七识。

  

‧尘:第六识。

  

‧风:业障。

  

‧转:轮转、轮回。

  

◎无智慧者。谓一相为男。一相为女。复次若远见之。谓以为水。近则无水相:没有智慧众生有分别以男相、女相,有水、无水之说明相状,此属意识心、分别心。

  

◎如是远圣法者。不知无我及诸法空:仍以有业意识心运作(非佛心),远离佛法,非佛之圣法,不明白空性(去我执及法执)。

  

‧远圣法者:远离佛法的修行人。

  

◎若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若以佛法修持入空性,了知实相(空性)时,此时第六、七、八识之妄想已经除去。

  

‧种种妄想:指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业障须尽。

  

◎此经意云。如世人远望旷野。远望之者。徒见此炎。炎之相强立假名。求其实事都不可得。故云妄想成立有所谈议也:此经教导之意,若一般人在修行时看见火焰,以名称称呼,非真有其事实火焰,因此时仍妄心所为,故一些妄想由第六识,以名相而论说,非真心显现。

  

◎如真言行者于瑜伽中。见种种殊特境界。乃至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尔时应作此阳焰观。了知唯是假名:在本尊相应中,若有善境界,如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只是些现象、名相,如阳焰观念,不是自己修出真实的境界。

  

◎离于慢着。转近心地。则悟加持神变种种因缘。但是法界焰耳。故云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修行者不可以骄慢,若心已清净近空性,由佛力加持现出各种神变相,也是法界中的一些现象,也是由以真言修行之相现出,只是一些名相而已。

  

(3)梦:此段说明修行人渡众生时观如梦,于梦中解众生苦乐、无忧恐怖。入空时,心现光明无量心,没有时间空间并自修实相成佛身。由空起相用时,亦如梦中行。修行人到此不可生疑,亦不可执着。

  

经云。复次秘密主。如梦中所见。昼日牟呼栗多剎那岁时等住。种种异类受诸苦乐。觉已都无所见。如是梦真言行应知亦尔时。释论云。如梦中都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人亦如是。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觉亦复自笑。又如以眠力故。无法而见法。无喜事而喜。无嗔事而嗔。无怖事而怖。众生亦尔。无明眠力故。不应瞋恚忧怖。而生瞋忧怖等故。今复明此梦事不思议边。如梦中。自见住寿一日二日乃至无量岁。有种种国土及众生族类。或升天宫或在地狱受诸苦乐。觉时但一念间耳。于觉心眠法因缘中。四句求之了不可得。而梦事照然忆持不谬。以一念为千万岁。以一心为无量境。此事非世间智者。忆度筹量能尽其原底。亦非可疑之处。独梦者亲证知耳。今此真言行者瑜伽之梦。亦复如是。或须臾间备见无量加持境界。或不起于座而经多劫。或遍游诸佛国土。亲近供养利益众生。此事诸众因缘中观察。都无所起不出一念净心。然亦分别不谬。此事谁能思议出其所以。然实独证者自知耳。行者得如是境界。但当以梦喻观之。心不疑怪亦不生着。即以普现色身之梦。作无尽庄严。故云深修十句也。

  

◎经云。复次秘密主。如梦中所见。昼日牟呼栗多剎那岁时等住。种种异类受诸苦乐。觉已都无所见。如是梦真言行应知亦尔时:经中所说,秘密主若定中如梦中,或白日剎那中的定中,觉知各类众生受各种苦或乐,出定时已无见。真言修行者应觉知定中如梦的众生。

  

◎如梦中都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像在梦中没有实事之事却认为有,悟时才知由自心所现,本无一物。

  

◎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觉亦复自笑:烦恼、怨气、业障于梦中有而执着。得道时觉悟真心光明而无一事,觉悟了知而欢喜。

  

◎又如以眠力故。无法而见法。无喜事而喜。无嗔事而嗔。无怖事而怖:自此以后,以定力超脱业力,以不执着心入空性,于定中觉知实相,法喜充满、无瞋恨、无有恐怖、无颠倒梦想。

  

‧眠力:定力。

  

‧无法:以不执着心入空性。

  

‧见法:空性中现真心、实相。

  

◎众生亦尔。无明眠力故。不应瞋恚忧怖。而生瞋忧怖等故:众生也是如此,因无明贪嗔痴业力覆盖,会忧虑、瞋恨、恐怖。

  

◎今复明此梦事不思议边。如梦中。自见住寿一日二日乃至无量岁。有种种国土及众生族类:入空性光明,时有不思议之事,在定中自见神识常住清净、光明中。认识各国土及各类众生。

  

◎或升天宫或在地狱受诸苦乐:或定中入天界或地狱界,了知众生受苦乐之事。

  

◎觉时但一念间耳。于觉心眠法因缘中。四…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由「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中介绍十缘六句(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