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殊勝證德。
誦七遍或二十一遍,並全神貫注思維其義,生起相應的強烈信心後,觀想澍注甘露淨治罪障如下:
加行依止之不共結行:
這樣祈禱以後,觀頂上上師佛身支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無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能障礙“如理以加行依止善知識”的罪障皆得淨化,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如此殊勝的證德。
根據時間,每一座澍注甘露淨治罪障七次或更多,座座如是行之,直到生起相應覺受爲止,然後轉入下一所緣等如前。
第二章 多個所緣串修
依止善知識多個所緣串修之不共加行:
總攝一切歸處上師尊,能仁金剛持前我祈請!(隨力而誦)
我及如母一切有情于輪回中,備嘗種種劇烈長時極大痛苦,皆因未能對“如理依止善知識”生起殊勝證德所致,今懇祈上師佛賜予加持,令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能對“如理依止善知識”生起殊勝證德。 (猛力祈請叁遍或七遍已如是觀想:)
觀自己頂上上師佛諸身分中降下五彩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令無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能障礙對“如理依止善知識”生起殊勝證德的一切罪障病魔等,都得到清淨,身體變爲瑩澈的光明之體,一切福壽教證功德增長廣大,尤其心中對“如理依止善知識”生起殊勝證德。
依止善知識多個所緣串修之正行:
觀上師能仁心間化現出與自己親具法緣的諸尊上師,安住于面前虛空中,心中這樣思維,並口誦:
依止善知識的利益:一、得以趨近佛陀寶位;二、能令諸佛歡喜;叁、生生不乏善知識攝受;四、不爲諸惡業煩惱所敗;五、不違菩薩大行常生隨念,諸功德聚漸次增長;六、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大義;七、由恭敬承侍善知識故,當于惡趣所受諸苦,即于現世身心少受損惱,或于夢中而領受之,昔諸惡業即得拔除淨盡;八、能映蔽以諸珍財供養十方無量諸佛所得善根。
不依止善知識之過患,正好與上述八種依止利益相反,也就是“不能趨進佛位”等。
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一、若輕毀上師即輕毀諸佛;二、若于上師生嗔,即壞與彼刹那數相等劫之善根,並經等量劫生于地獄;叁、雖依咒乘亦不得殊勝成就;四、雖勤修續義亦與修地獄相似;五、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六、此生中爲病等不如意事纏繞;七、後世漂流于無邊惡趣;八、 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識。
意樂依止之修信爲根本:我的這些善知識,其實是真正的佛。圓滿正覺的佛陀在諸多經續中開示:金剛持在濁世示現爲善知識相饒益有情。因此,我的這些善知識實在就是真佛。上師是佛乃金剛持所許;上師是一切佛事業之作者;諸佛還會應我們各自的善根示現種種身形;自所見相無法決定。
意樂依止之隨念深恩:清晰緣念自己面前的諸位善知識,思維:我的這些善
知識,對我有極大的恩德,對此能斷除一切輪回惡趣痛苦、獲得殊勝解脫圓滿大覺寶位的賢善妙道,我今能通達明了,全是這些善知識的大恩:師恩勝佛;說法恩;加持心相續恩;以財物攝受爲眷屬恩。
加行依止法:清晰觀想諸善知識住于面前,思維:有叁法令師歡喜,一者財物供養,二者身語承侍,叁者依教奉行。
如是念已,今懇祈上師佛賜予加持,令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能生起“如理依止善知識”的殊勝證德。
誦七遍或二十一遍,並全神貫注思維其義,生起相應的強烈信心後,觀想澍注甘露淨治罪障如下:
依止善知識多個所緣串修之不共結行:
這樣祈禱以後,觀頂上上師佛身支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無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能障礙“如理依止善知識”的罪障皆得淨化,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如此殊勝的證德。
根據時間,每一座澍注甘露淨治罪障七次或更多,座座如是行之,直到生起相應覺受爲止。
座中如此淨修意樂,座間應盡自所能隨時隨處實行。
下篇·《樂道》之教授
因時間或慧力所限,無法依《速道》修習者,則可依《樂道》之教授而修。《樂道》中雖無“依止善知識之利益”與“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之所緣,欲修上述所緣者,可依《速道》之教授而觀修,以令修習更加殊勝圓滿。現依速道教授添加如下。
第一章 單一所緣別別修行
第一節 依止善知識的利益
依止善知識利益之不共加行:
總攝一切歸處上師尊,能仁金剛持前我祈請!(隨力而誦)
我與一切母親有情受生輪回以來,長時領受種種劇苦,此乃未能對“依止善知識利益”生起殊勝證德所致。是故祈請上師本尊加持,令我與一切母親有情,現在對“依止善知識利益”生起殊勝證德!(猛力祈請叁遍或七遍已,如是觀想:)
以祈請故,觀頂上上師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尤其障礙能對“依止善知識利益”生起殊勝證德之罪、障、病、魔悉皆淨除,身成澄明光體,壽命、福澤等功德悉皆增長;尤其自他相續中生起對“依止善知識利益”的殊勝證德。
依止善知識利益之正行:
觀想上師本尊心間放出直接結有法緣衆師長,端坐于面前空中。 心中這樣思維,並口誦:
依止善知識的利益:一、得以趨近佛陀寶位;二、能令諸佛歡喜;叁、生生不乏善知識攝受;四、不爲諸惡業煩惱所敗;五、不違菩薩大行常生隨念,諸功德聚漸次增長;六、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大義;七、由恭敬承侍善知識故,當于惡趣所受諸苦,即于現世身心少受損惱,或于夢中而領受之,昔諸惡業即得拔除淨盡;八、能映蔽以諸珍財供養十方無量諸佛所得善根。
誦七遍或二十一遍,並全神貫注思維其義,生起相應的強烈信心後,觀想澍注甘露淨治罪障如下:
依止善知識利益之不共結行:
以祈請故,觀頂上上師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尤其障礙能對“依止善知識利益”生起殊勝證德的罪、障、病、魔悉皆淨除,身成澄明光體,壽命、福澤等功德悉皆增長;尤其自他相續中對“依止善知識的利益”生起殊勝證德。
第二節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過患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過患之不共加行:
總攝一切歸處上師尊,能仁金剛持前我祈請!(隨力而誦)
我與一切母親有情受生輪回以來,長時領受種種劇苦,此乃未能對“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生起殊勝證德所致。是故祈請上師本尊加持,令我與一切母親有情,現在對“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生起殊勝證德!(猛力祈請叁遍或七遍已,如是觀想:)
以祈請故,觀頂上上師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尤其障礙能對“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生起殊勝證德之罪、障、病、魔悉皆淨除,身成澄明光體,壽命、福澤等功德悉皆增長;尤其自他相續中生起對“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的殊勝證德。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過患之正行:
觀想上師本尊心間放出直接結有法緣衆師長,端坐于面前空中。心中這樣思維,並口誦:
不依止善知識之過患,正好與上述八種依止利益相反,也就是“不能趨進佛位”等。
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一、若輕毀上師即輕毀諸佛;二、若于上師生嗔,即壞與彼刹那數相等劫之善根,並經等量劫生于地獄;叁、雖依咒乘亦不得殊勝成就;四、雖勤修續義亦與修地獄相似;五、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六、此生中爲病等不如意事纏繞;七、後世漂流于無邊惡趣;八、 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識。
誦七遍或二十一遍,並全神貫注思維其義,生起相應的強烈信心後,觀想澍注甘露淨治罪障如下: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過患之不共結行:
以祈請故,觀頂上上師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尤其障礙能對“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生起殊勝證德之罪、障、病、魔悉皆淨除,身成澄明光體,壽命、福澤等功德悉皆增長;尤其自他相續中生起對“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之過患”的殊勝證德。
第叁節 意樂依止善知識——根本修信
根本修信分二:一、上師是佛;二、自所見相不能決定。
一、上師是佛之不共加行:
總攝一切歸處上師尊,能仁金剛持前我祈請!(隨力而誦)
觀想上師本尊心間放出直接結有法緣衆師長,端坐于面前空中。
我與一切母親有情受生輪回以來,長時領受種種劇苦,此乃未能生起“善知識真實是佛”的殊勝證德所致。是故祈請上師本尊加持,令我與一切母親有情,現在對“善知識真實是佛”生起殊勝證德!(猛力祈請叁遍或七遍已,如是觀想:
以祈請故,觀頂上上師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尤其障礙能對“善知識真實是佛”生起殊勝證德之罪、障、病、魔悉皆淨除,身成澄明光體,壽命、福澤等功德悉皆增長;尤其自他相續中生起“善知識真實是佛”的殊勝證德。
上師是佛之正行:
觀想上師本尊心間放出直接結有法緣衆師長,端坐于面前空中。心中這樣思維,並口誦:
此諸善知識真實是佛。如正等覺于諸大寶續部中說,勝者金剛持將于濁世示現善知識相、利益衆生。我之諸善知識亦唯身相示現不同,實乃勝者金剛持爲攝受我等無緣親見佛陀者所示現之善知識身相。是故祈請上師本尊加持,令我與一切母親有情,現在見此諸善知識真實是能仁金剛持
!
誦七遍或二十一遍,並全神貫注思維其義,生起相應的強烈信心後,觀想澍注甘露淨治罪障如下:
上師是佛之不共結行:
以祈請故,觀頂上上師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尤其障礙能對“善知識真實是佛”生起殊勝證德之罪、障、病、魔悉皆淨…
《菩提道次第正行實修全函•如意寶梯 依止善知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