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猛利心 生欣悅心
生踴躍心 生慶幸心
生無濁心 生清淨心
生堅固心 生廣大心
生無盡心
如是思惟,悲泣流淚,念善知識實爲希有,
出生一切諸功德處 出生一切諸菩薩行
出生一切菩薩淨念 出生一切陀羅尼輪
出生一切叁昧光明 出生一切諸佛知見
普雨一切諸佛法雨 顯示一切菩薩願門
出生難思智慧光明 增長一切菩薩根芽
又作是念 善知識者
能普救護一切惡道 能普演說諸平等法
能普顯示諸夷險道 能普開闡大乘奧義
能普勸發普賢諸行 能普引到一切智城
能普令入法界大海 能普令見叁世法海
能普授與衆聖道場 能普增長一切白法
善財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時,彼常隨逐覺悟菩薩。如來使天,于虛空中而告之言:善男子,
其有修行善知識教
諸佛世尊悉皆歡喜
其有隨順善知識語
則得近于一切智地
其有能于善知識語無疑惑者
則常值遇一切善友
其有發心願常不離善知識者
則得具足一切義利
卷第七十叁 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十四
時善財童子,觀察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起十種清淨心,獲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同菩薩行。既獲此已,心轉清淨,偏袒右肩,頂禮其足,一心合掌,以偈贊曰:
我發堅固意 志求無上覺
今于善知識 而起自己心
以見善知識 集無盡白法
滅除衆罪垢 成就菩提果
我見善知識 功德莊嚴心
盡未來剎劫 勤修所行道
我念善知識 攝受饒益我
爲我悉示現 正教真實法
關閉諸惡趣 顯示人天路
亦示諸如來 成一切智道
我念善知識 是佛功德藏
念念能出生 虛空功德海
與我波羅蜜 增我難思福
長我淨功德 令我冠佛缯
我念善知識 能滿佛智道
誓願常依止 圓滿白淨法
我以此等故 功德悉具足
普爲諸衆生 說一切智道
聖者爲我師 與我無上法
無量無數劫 不能報其恩
卷第七十七 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十八
善男子,
汝求善知識 不應疲倦
見善知識 勿生厭足
請問善知識 勿憚勞苦
親近善知識 勿懷退轉
供養善知識 不應休息
受善知識教 不應倒錯
學善知識行 不應疑惑
聞善知識演說出離門 不應猶豫
見善知識隨順煩惱行 勿生嫌怪
于善知識所生深信尊敬心 不應變改
何以故?善男子,菩薩因善知識,
聽聞一切菩薩諸行
成就一切菩薩功德
出生一切菩薩大願
引發一切菩薩善根
積集一切菩薩助道
開發一切菩薩法光明
顯示一切菩薩出離門
修學一切菩薩清淨戒
安住一切菩薩功德法
清淨一切菩薩廣大志
增長一切菩薩堅固心
具足一切菩薩陀羅尼辯才門
得一切菩薩清淨藏
生一切菩薩定光明
得一切菩薩殊勝願
與一切菩薩同一願
聞一切菩薩殊勝法
得一切菩薩秘密處
至一切菩薩法寶洲
增一切菩薩善根芽
長一切菩薩智慧身
護一切菩薩深密藏
持一切菩薩福德聚
淨一切菩薩受生道
受一切菩薩正法雲
入一切菩薩大願路
趣一切如來菩提果
攝取一切菩薩妙行
開示一切菩薩功德
往一切方聽受妙法
贊一切菩薩廣大威德
生一切菩薩大慈悲力
攝一切菩薩勝自在力
生一切菩薩菩提分
作一切菩薩利益事
善男子,菩薩
由善知識任持 不墮惡趣
由善知識攝受 不退大乘
由善知識護念 不毀犯菩薩戒
由善知識守護 不隨逐惡知識
由善知識養育 不缺減菩薩法
由善知識攝取 超越凡夫地
由善知識教誨 超越二乘地
由善知識示導 得出離世間
由善知識長養 能不染世法
由承事善知識 修一切菩薩行
由供養善知識 具一切助道法
由親近善知識 不爲業惑之所摧伏
由恃怙善知識 勢力堅固不怖諸魔
由依止善知識 增長一切菩提分法
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識者,能淨諸障,能滅諸罪,能除諸難,能止諸惡,能破無明長夜黑暗,能壞諸見堅固牢獄,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諸魔網,能拔衆苦箭,能離無智險難處,能出邪見大曠野,能度諸有流,能離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薩法,能令安住菩薩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淨智慧眼,能長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說波羅蜜,能擯惡知識,能令住諸地,能令獲
諸忍,能令修習一切善根,能令成辦一切道具,能施與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種智位,能令歡喜集功德,能令踴躍修諸行,能令趣入甚深義,能令開示出離門,能令杜絕諸惡道,能令以法光照耀,能令以法雨潤澤,能令消滅一切惑,能令舍離一切見,能令增長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門。
善男子,善知識者
如慈母 出生佛種故
如慈父 廣大利益故
如乳母 守護不令作惡故
如教師 示其菩薩所學故
如善導 能示波羅蜜道故
如良醫 能治煩惱諸病故
如雪山 增長一切智藥故
如勇將 殄除一切怖畏故
如濟客 令出生死瀑流故
如船師 令到智慧寶洲故
善男子,常當如是正念思惟諸善知識。複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
應發如大地心 荷負重任無疲倦故
應發如金剛心 志願堅固不可壞故
應發如鐵圍山心 一切諸苦無能動故
應發如給侍心 所有教令皆隨順故
應發如弟子心 所有訓誨無違逆故
應發如僮仆心 不厭一切諸作務故
應發如養母心 受諸勤苦不告勞故
應發如傭作心 隨所受教無違逆故
應發如除糞人心 離驕慢故
應發如已熟稼心 能低下故
應發如良馬心 離惡性故
應發如大車心 能運重故
應發如調順象心 恒伏從故
應發如須彌山心 不傾動故
應發如良犬心 不害主故
應發如旃荼羅心 離驕慢故
應發如犗牛心 無威怒故
應發如舟船心 往來不倦故
應發如橋梁心 濟渡忘疲故
應發如孝子心 承順顔色故
應發如王子心 遵行教命故
複次,善男子,汝應
于自身生病苦想
于善知識生醫王想
于所說法生良藥想
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又應于自身生遠行想
于善知識生導師想
于所說法生正道想
于所修行生遠達想
又應于自身生求度想
于善知識生船師想
于所說法生舟楫想
于所修行生到岸想
又應于自身生苗稼想
于善知識生龍王想
于所說法生時雨想
于所修行生成熟想
又應于自身生貧窮想
于善知識生毗沙門王想
于所說法生財寶想
于所修行生富饒想
又應于自身生弟子想
于善知識生良工想
于所說法生技藝想
于所修行生了知想
又應于自身生恐怖想
于善知識生勇健想
于所說法生器仗想
于所修行生破怨想
又應于自身生商人想
于善知識生導師想
于所說法生珍寶想
于所修行生捃拾想
又應于自身生兒子想
于善知識生父母想
于所說法生家業想
于所修行生紹繼想
又應于自身生王子想
于善知識生大臣想
于所說法生王教想
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善男子,汝應發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識。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識,令其志願永得清淨。複次,善男子,
善知識者長諸善根 譬如雪山長諸藥草
善知識者是佛法器 譬如大海吞納衆流
善知識者是功德處 譬如大海出生衆寶
善知識者淨菩提心 譬如猛火能煉真金
善知識者出過世法 如須彌山出于大海
善知識者不染世法 譬如蓮華不著于水
善知識者不受諸惡 譬如大海不宿死屍
善知識者增長白法 譬如白月光色圓滿
善知識者照明法界 譬如盛日照四天下
善知識者長菩薩身 譬如父母養育兒子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薩摩诃薩若能隨順善知識教,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功德,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深心,長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根,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力,斷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障,超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魔境,入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法門,滿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助道,修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妙行,發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大願。
善男子,我複略說,一切菩薩行,一切菩薩波羅蜜,一切菩薩地,一切菩薩忍,一切菩薩總持門,一切菩薩叁昧門,一切菩薩神通智,一切菩薩回向,一切菩薩願,一切菩薩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識力。以善知識而爲根本,依善知識生,依善知識出,依善知識長,依善知識住,善知識爲因緣,善知識能發起。
附錄二·《菩提道次第廣論》摘錄
廣論·親近善士
〔科〕乙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分二
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分二
丁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今丁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攝決定心藏》雲:“住性數取趣,應親善知識。”又如铎巴所集《博朵瓦語錄》中雲:“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舍離善知識。”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爲善知識。故于最初,依師軌理,極爲緊要。《菩薩藏經》作如是說:“總之獲得菩薩一切諸行,如是獲得圓滿一切波羅密多,地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回向,願及佛法,皆賴尊重爲本,從尊重出,尊重爲生及爲其處,以尊重生,以尊重長,依于尊重,尊重爲因。”博朵瓦亦雲:“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于尊重,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若無教者亦且無成,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科〕丁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說(由是親近知識之理)分六
戊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戊二 能依學者之相
戊叁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戊四 依止勝利
戊五 未依過患
戊六 攝彼…
《菩提道次第正行實修全函•如意寶梯 依止善知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