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七)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子二(修持善法)分六:一、布施度;二、持戒度;叁、安忍度;四、精進度;五、靜慮度;六、智慧度。

  在前面講過的,修行的成就要靠心。我們要學修六波羅蜜,也要靠心,這樣才能圓滿。若是只在外境上修,不會有圓滿的時候。

  醜一,布施度:

  所謂的布施度要圓滿,也是要依靠心。

    若除衆生貧,始圓施度者,今猶見饑貧,昔佛雲何成?

    身財及果德,舍予衆生心,經說施度圓,故施唯依心。

  成佛的時候,布施波羅蜜已經是圓滿了的。要圓滿布施波羅蜜,不是在外境上修,而是修這顆心。若是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要達到圓滿,這是不可能的。比如,財布施就要遣除叁界一切衆生的貧困,那麼往昔的諸佛,包括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布施波羅蜜肯定也沒有圓滿。爲什麼?因爲現在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有很多貧窮者。這樣就存在很大的一個過患:往昔那些諸佛也沒有圓滿布施波羅蜜,因爲現在還有很多貧困者;而往昔諸佛斷證的功德已經圓滿了,已經示現成佛了。根據這種觀點,他們還沒有圓滿布施波羅蜜,這樣就違背了教證和理證,所以這種觀點、說法是不如法的,是不合理的。

  怎樣才能圓滿布施波羅蜜?比如財布施,主要是對這些身體、受用、善根等都能從心裏施舍給衆生。心裏對身體、善根和受用沒有貪著,這樣就能圓滿布施波羅蜜。在心裏,能將自己的身體、受用、善根都施舍給一切衆生,自己的內心當中沒有絲毫的貪著,這種境界、狀態叫做圓滿布施波羅蜜。這樣修布施波羅蜜,最後要達到圓滿。

  主要是施舍心,得有施舍心。若是心裏沒有舍掉、沒有舍下、沒有放下,即使在行爲上、表面上做再多的布施、供養,也只能積累點善根,只能積累點福德,無法圓滿布施波羅蜜。

  布施波羅蜜要達到圓滿,就要有施舍心,要斷除貪著。布施波羅蜜要達到圓滿,必須要有智慧的攝持。若是沒有智慧的攝持,只是布施,不是波羅蜜。布施波羅蜜要達到圓滿,必須要靠智慧。有了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才能徹底斷除對身體、受用和善根的貪執。所以,要修布施波羅蜜,要到達圓滿布施波羅蜜這樣的境界,必須要有智慧的攝持,內心必須要斷除對這些的貪著,這樣還是要依心。如果心裏沒有放下這些貪著,心裏沒有真正舍下這些,布施波羅蜜也不能圓滿。要達到圓滿,必須要有這種施舍心。在內心裏施予衆生,這樣布施波羅蜜就圓滿了。雖然世上還有很多貧困者,還有很多受苦的衆生,但是修行人自己的布施波羅蜜也可以達到圓滿。

  若是要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圓滿,這是很難的;而且衆生自己的業感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很難解決。觀音菩薩曾經將整個輪回度空了叁次,但是最後衆生仍然還是在輪回裏受苦,這是沒有辦法的。

  觀音菩薩靠他的願力、威德力,將衆生度盡了一次、二次、叁次,但是回頭一看,六道輪回裏還是有那麼多衆生在受苦。這裏講的是什麼?佛菩薩是有度化衆生的能力,但若是衆生自己沒有福德善根,也很難度化得了。衆生自己若是不去消業,自己有業的話,佛菩薩也很難救度。有業就肯定有業感,佛菩薩也沒有辦法,這不是佛菩薩度化衆生的能力有限,也不是佛菩薩的威德力有限。佛菩薩度化衆生的能力是無限的,但是衆生若是沒有善根福德,也很難度化得了。猶如陽光雖能普照大地,但是小黑屋裏卻沒有陽光,這不是陽光的問題,是小黑屋自己的問題,因爲門窗都沒有打開,陽光就很難照進來。若是把小黑屋的門窗打開了,陽光一樣能照進來。

  所以,我們要解脫、成就,都是要靠二力的,既要靠佛菩薩的力量,更要靠自己的力量。所謂“自己的力量”,指自己要修善,自己要積德。這樣才能真正感覺到佛菩薩的加持,才能獲得佛菩薩的救度,這是很重要的。

  醜二,持戒度:

  持戒波羅蜜也是要依心才能圓滿。

    遣魚至何方,始得不遭傷?

    獲斷惡之心,說爲戒度圓。

  不惱害衆生是持戒,這若是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達到圓滿,那肯定是要把這些魚、龜、牛、羊等可憐的受苦衆生都遷移到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在世上再也沒有一個受害者,再也沒有一個受難者,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誰也做不到。這樣就有很大的過患:往昔諸佛的持戒波羅蜜肯定也沒有達到圓滿,因爲現在這個世上還有很多受害者、受難者,很多可憐、愚笨的衆生還在受到傷害,還在受難。而教證理證都能說明,往昔的諸佛已經斷證功德圓滿,包括持戒波羅蜜達到了最圓滿的境界。因此這個觀點違背了事實,也違背了教證、理證,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不如法的。

  所以,要靠心才能圓滿持戒波羅蜜。心裏清淨,不惱害衆生,斷除對一切衆生的害心,對人、非人等一切衆生都沒有害心,這叫持戒波羅蜜。若要圓滿持戒波羅蜜,主要是心裏面清淨。若是自己的身口意叁門清淨,尤其是意之門能保持清淨,持戒波羅蜜也就圓滿了。身和語的主宰是心,若心清淨的話,身和語也清淨;若心不清淨,身和語也是不清淨的。心主宰身和語,身和語是心的奴隸,也可以說是意在引導身和語。若是心清淨,身和語也是清淨的;若是心善,身和語也是善的。所以,如果心善、心清淨了,持戒波羅蜜也就圓滿了。

  心要清淨,也是要靠智慧的。若是沒有空性智慧,心不可能清淨。持戒波羅蜜必須有智慧的攝持,如果沒有智慧的攝持,只是持戒,不是波羅蜜。有無我或空性智慧的攝持,心地才清淨,這樣持戒波羅蜜也圓滿,這種境界、狀態也叫持戒波羅蜜。

  圓滿持戒波羅蜜也要靠心。不惱害衆生,這很難做到,有時雖然你沒有去傷害他們,但是很多的時候對方把你作爲對境而生起嗔恨心、造業;而且我們在行住坐臥的時候,無意中都會傷害很多衆生。我們要盡量不惱害衆生,但是在無意中、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惱害了衆生,那也沒辦法。

  佛在世時進過,學佛人、沙門決不允許惱害衆生。當時大家都很重視佛講的這個話,都很注意。有一次,一個僧人要打掃浴室,但是不敢打掃,就去問佛陀,若是打掃,肯定會傷害很多衆生;若是不打掃,也不行。到底是打掃還是不打掃?佛回答:我們不是殺害衆生,而是去打掃浴室。可見,這都是可以做的,但是要特別注意,要小心謹慎,不能惱害衆生。

  如果在無意當中、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惱害了衆生或是殺害了衆生,也沒有辦法。若是這樣的話,我們的持戒波羅蜜是不是就不能圓滿了?我們是不是殺生了,犯戒了?不是的。若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惱害了衆生,在無意中殺害了衆生,這是不會犯戒的,不會有什麼罪過。我們也是要生存在世界上,必須要行住坐臥,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惱害一些衆生;此外,因衆生自己的業力所導致,即使我們不去惱害衆生,但很多衆生都會把我們作爲對境而造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持戒波羅蜜不是只在外境上修,也不是在外境上要達到圓滿,主要是要修這個心,心裏面清淨了,行爲就清淨了,一切都清淨了。要圓滿持戒波羅蜜要圓滿,也是要靠心態的。

  

  醜叁、安忍度:

    頑者如虛空,豈能盡製彼?

    若息此嗔心,則同滅衆敵。

  安忍波羅蜜也要依心才能圓滿。安忍波羅蜜不是只在外境上修,不是在外境上要獲得圓滿。若要在外境上消滅所有的怨敵,心裏就沒有嗔恨,這也是不可能的,無法能實現,這是第一。第二,你要求沒有人來傷害自己,希望沒有人來給自己製造障礙,這也是無法實現的。如果這樣在外境上圓滿安忍波羅蜜,是不可能的!你無法將外在的敵人一個個消滅掉,你要求沒有人來傷害我,希望沒有人來給我製造障礙,也是無法實現的。往昔諸佛他們也沒有消滅所有的敵人啊!他們成佛了以後,也有人傷害他們,給他們製造各種障礙。佛祖釋迦牟尼佛成道了以後,提婆達多和很多外道的大師經常給他製造違緣,想惱害偉大的佛陀。

  所以,不能要求沒有人來傷害我,沒有人來給我製造障礙。即使你成佛了,其他的人、非人以及無形的衆生可能仍然會來傷害你,會給你製造障礙,但若是你自己心不動,誰也傷害不了你,誰也障礙不了你啊! 比如有人偷你的東西,雖然你的東西、錢財被對方偷走了,但是如果你的心沒有動,他就傷害不到你。若你丟東西的心和沒丟東西的心是一樣的,他就沒有傷害到你。他拿走了東西、錢財,就是應該歸他自己的,若站在因果的角度來講,肯定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該還他。如果有人來傷害你、罵你、打你都一樣,如果你的心不動,也傷害不到你。罵就罵呗,只是呼出的一口氣嘛,沒有什麼;打就打呗,也是在幫你消業呢。這時候若是你的心不動,轉爲道用了,心裏還會高興、快樂,這些都變成了助緣,變成了快樂的因,他就傷害不了你。惡魔鬼神給我們的修行製造違緣,這也是好事,這就是對境啊。不能總在順境當中,必須要有逆境啊,這個心才能鍛煉出來,才能成長起來。只要都能這樣當成好事,轉爲道用,他們就障礙不了你,你的內心會更堅強、更堅定、更快樂。

  所以,我們自己要有智慧,心不動。心不動是什麼意思?就是要有定力,不被外境動搖;要有智慧,轉爲道用。這裏有定也有慧,這叫安忍波羅蜜圓滿了。當一切衆生來傷害我們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違緣障礙的時候,心裏不動,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接受,這叫安忍。

  如果那邊有人說你或是有人給你製造違緣,你想“我不能說他,也不能以牙還牙”,但是心裏還是很不舒服,很難受,就這樣忍著。這也行,最起碼你沒有犯口業,也沒有造身業,但是心動了,心裏很難受,甚至已經影響晚上的睡眠了。表面上是忍了,但是心裏還是忍不了,所…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