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七)▪P2

  ..續本文上一頁以心裏還是不舒服,這樣還是智慧不夠。如果你明理、有智慧的話,今天有人說你或者傷害你,你心裏應該高興:能有這樣的一個對境、機會,多好啊!心裏樂融融的,很舒服,很快樂。這叫忍辱波羅蜜,這樣才圓滿忍辱波羅蜜。所以,自己有智慧很重要。若是你勉強忍,難!忍一次,再忍第二次,若是第叁次就完了,肯定露餡了,這樣解決不了問題。

  大家自己要有智慧,說你罵你,都沒有傷著你,確實是這樣的。若是說你的過失,那你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過失,如果有就改,如果沒有就讓他說去吧!沒有什麼。“罵我好啊,我前世肯定罵過他,今生就是這個報應,這也是消業的機會”,當作好事,當作修行殊勝的對境。若是有人打你、傷害你,就更好了,也是幫你消業。心就是這樣煉出來的,最後怎麼都行,贊歎我、誹謗我、離棄我、傷害我,我的心都如如不動,這叫安忍;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心如如不動,這叫安忍。其實這些都應該忍,人一生當中,生活的酸甜苦辣都要有,這樣才圓滿。如同我們吃飯一樣,若總吃甜食一定會膩,酸甜苦辣都應該有。外器世界的成住壞空、內情衆生的生老病死、順境、逆境,這都是自然規律,這些顯現、緣法本來就是這樣的,你要認識它們的本面,然後從中保護自己的內心,自己的內心不煩惱、不痛苦,這叫成就,這樣才能圓滿安忍波羅蜜。

    何需足量革,盡覆此大地,片革墊靴底,既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盡製諸外敵,唯應伏此心,何勞製其余?

  這是用比喻來說明前面的真理。怕走路的時候紮腳,就想把整個大地都鋪上牛皮,這種想法很愚癡,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你肯定弄不來那麼多皮革,即使弄到了,也沒辦法完成這樣一個工程。根本不用這樣做,你用一塊牛皮給自己做一雙鞋,就是幾個小時的功夫,然後穿上走路,一樣解決問題。在這裏用這個比喻說明,外在的敵人是消滅不了的。你不用這樣做,只要斷除嗔恨心,心裏沒有怨恨了,外在的敵人自然就消滅了,自然就沒有了。若能降伏內心的嗔恨,外在的敵人也就沒有了。你內心嗔恨的沒有了,怎麼會有敵人呢?

  這個比喻用得很好。凡夫想改變命運,卻在外境上下功夫,這就如同剛才想用皮革把整個大地都鋪上一樣,這是很愚癡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凡夫就這樣,他想擺脫痛苦,想獲得安樂,卻在外境上下功夫,想通過錢財、權力、名譽改變命運,這是一個愚癡的做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用一塊牛皮給自己做一雙鞋穿上,這多容易呀!一塊牛皮好弄,一雙鞋好做,一樣能解決問題,一樣能達到目的。修行人、智者改變命運的方式、方法和這個比喻一樣,他們不是在外境上下功夫,而是從心地上入手,在心上下功夫。在前面講過,心自在了,則一切自在;心清淨了,則一切清淨。若是你肯按這個方法去做,很簡單。對一個智者、修行人來說,改變命運太容易了!今天一無所有,也許到明天什麼都有了;今年要什麼沒什麼,也許到明年就要什麼有什麼了,真得太容易了!要獲得解脫,要達到圓滿,都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對一個愚者或普通的凡夫俗子來說,改變命運太難了。如果沒有智慧,真正要獲得解脫,要達到圓滿,真是太難了!

  無論是人間還是天界的衆生,有勢力的、有神通的不乏其人,但是你看,無始劫以來到現在,他們尋求的是什麼?就是解脫,就是永恒的安樂,但是他們始終沒有達到目的,始終沒有實現這樣的一個願望,真的太難了。再聰明也沒有用,再有勢力也沒有用。所以,修行的成就不是要靠勢力,也不是要靠學曆,而是要靠信心,要靠智慧。那學曆是智慧嗎?學曆不是智慧。學曆可以變成智慧,但學曆不是智慧。爲什麼講轉識成智呢?識可以轉成智,學曆可以變成智慧,但是學曆不是智慧。因爲你靠學曆、靠文化解決不了內心的煩惱,解決不了內心的痛苦。所謂的科學家、所謂的學者,他們仍然有煩惱,仍然是痛苦的。所以,學問也好、這些知識也好都解決不了問題?什麼問題?就是煩惱。所以,要解決煩惱是要靠智慧的。有智慧的人會不會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的人會不會有文化?不一定。所以,大家不要再愚癡,不要再顛倒。

  佛在經中、菩薩在這些論典裏把我們痛苦、輪回的原因都說得一清二楚了。現在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那麼輪回、痛苦的根是什麼?就是我執,就是煩惱。現在就要斷我執,他們把斷煩惱的方法也毫無保留的教給了我們,我們現在應該要好好地利用這些方法。

  想學佛嗎?想做一個智者嗎?若是真想學佛,佛是智慧,一定要做一個具有智慧的人,這樣才可以算是學佛的。若是你沒有智慧,去搞這些神通,即使你神通再大,是不是學佛的?不是。因爲佛的特點不是神通而是智慧,真正的佛不是神通而是智慧。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是智慧的意思。真正的佛是覺悟,真正的佛是智慧,不是神通,不是神變。你學神通、修神變是不是學佛?不是學佛。能不能成佛?不能成佛。那怎麼學佛?就是學智慧。那怎麼能成佛?智慧圓滿了就是成佛了,你的智慧、覺行圓滿了,你就成佛了。所以,大家要具有智慧。

  若是具有智慧,改變命運太容易了,就好比剛才的那個比喻一樣,找那麼一塊牛皮給自己做好一雙鞋穿上就可以了,很容易的。若是沒有智慧,若是一個普通的凡夫,因爲怕紮腳,想把整個大地鋪上牛皮,那不是癡心妄想嗎?不可能實現的,不可能達到目的。爲什麼?整個大地都鋪上牛皮,哪有那麼多牛皮?即使是弄出來了,你哪裏有這個工夫、這個時間啊?即使調動再多的人力、財力,也無法實現。所以,大家不要這樣愚癡,企圖在外境上,通過錢財、權力、榮譽、神通等來獲得解脫,獲得永恒的安樂,這是白日做夢,不可能。所以大家不要這樣。

  若是你的心真的自在了,則一切自在了。你真的把握了這顆心,就把握了一切了;改變了這顆心,就改變了一切。可以改變工作的環境,也可以改變家庭狀況……什麼都能改變。有的人說:“家人對我不好,領導對我不好”,在家裏也煩惱,在單位更煩惱。“怎麼辦?我是不是要換個伴?是不是要換個單位啊?”這都不是好方法。這個時候應該以正知正見改變自己的心態,心態改變了,一切當下就改變了。你的心態一改變,有智慧了,懂得換位思考,就都好了。家庭也好了,單位也好了,一切都會圓滿。心自在了一切就自在了。你看,我們整天患得患失,想逃避一些不順,逃避一些不幸,想獲得暫時的一些利益,想順利。只想沒有用,主要是你心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在了,就什麼都有了。痛苦自然就遠離你,順境就自然到來了,一切就圓滿了。所以,這個比喻意義很深,大家可以好好地思維,這是安忍度。

  醜四、精進度: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縱勤,心弱難成就。

  精進波羅蜜也是要以心來圓滿。

  “明定心”就是以一個清淨的善念,比如說:就是沒有私心雜念,真心希望某某衆生能獲得安樂。僅僅這樣的一個念、一顆心也不得了了,將來你所得到的果報是升天做梵天王。你不用跟他作戰,也不用通過各種手段欺騙,就能把梵天王的果位奪過來。一個清淨的善念,就能獲得梵天王的果位。這是佛說的,是真的,因爲佛是真言者。這就是剛才的“明定心”,就是清淨的善念。

  也可以這樣理解,比如,所謂的精進波羅蜜,也是對正法有強烈的希求心、歡喜心。大家可以觀察觀察自己的心相續,自己有沒有歡喜之心,有沒有強烈的希求之心。“唉,要上課了;唉,要打坐了……”在外面轉啊轉啊,東看看西看看,根本就不想進大殿,不想進禅房;即使晃晃悠悠地進來了,然後在那兒愁眉苦臉的,沒幾分鍾就睡著了,開始在那裏打瞌睡、打呼噜。這樣就是對正法沒有歡喜心,這樣的人沒有希求正法的心,沒有精進,更沒有精進波羅蜜。每天都很勉強自己,勉強的來上課,勉強的去打坐。盡管沒有落課,沒有落作業,但是內心裏沒有歡喜心,這樣的話,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沒有用。

  通俗地說,歡喜心就是喜歡,喜歡善法,喜歡正法,喜歡得不得了啊,像喜歡錢一樣的喜歡,像喜歡心愛的人一樣的喜歡。像喜歡一個人一樣,盼星星盼月亮地盼著;像喜歡人民幣一樣,爲了它怎麼都行,哪怕七天七夜不吃飯、不睡覺也能忍。因爲我們太喜歡人民幣了,人民幣再髒也不嫌髒,永遠不髒,永遠是幹淨的,人民幣從來不會傳染疾病,不用做什麼防護,沒有給人民幣消毒的吧。真的,就是因爲我們太喜歡了,這是歡喜心的力量。若是我們像喜歡人民幣一樣的喜歡佛法,喜歡善法,這叫精進。

  喜歡出世間的這些功德,叫信心;喜歡世間的這些東西,叫貪心。雖然都是喜歡,但一個是清淨的,一個是不清淨的;一個是有漏的、世間的,一個是無漏的、出世間的。你喜歡人、喜歡錢,這叫貪心。你喜歡這些無漏的功德,喜歡清淨的戒律,喜歡無僞的慈悲心,喜歡廣大的智慧,喜歡這些度化衆生的善巧方便,這叫信心。若是非常喜歡善法,喜歡做功課,比如,期盼著做功課,“什麼時候開始做功課?怎麼還不到時間啊?”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地盼上課,在那兒著急上課,那就行了,就可以說“這個人太精進了”。如果我們能像喜歡人民幣一樣地喜歡做功課、修善法,七天七夜不吃飯、不睡覺都可以。大家有沒有這樣希求正法之心,對正法、對佛法有沒有這樣的歡喜之心?若是有,就叫精進。

  精進波羅蜜也要有智慧的攝持,就是明理,有因果正見,有無我和空性的智慧。若是你有因果正見,哪怕能發出一顆善心,能積累那麼一絲一毫的福德,你將來得到的福報就是梵天王的果位,就是財寶天王的果位啊。叁千萬人民幣、美元不算什麼,那都是紙;財寶天王的寶庫裏都是摩尼寶、如意寶等各種珠寶、金銀等,應有盡有。…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