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錯了事情,要忏悔,忏悔得安樂!忏悔是什麼意思?忏悔就是忏往悔來,改往修來。“忏”就是忏過去的錯誤,現在已經認識到了錯誤;悔就是悔改將來,未來不再犯這種過錯。如果你犯了錯誤,對佛菩薩忏悔“我以後不做了,我改正”,自己就要改正,不再去做,但是千萬不要悔箭入心。做錯了事情,老去想自己的錯誤,就是悔箭入心。特別是有些出家修行人,因爲出家人是專業的修行人,自己做錯了一點事情都很在意,不能悔箭入心。比如說你殺了一只雞,如果你每天都在想“我殺雞罪過很大”,這樣就會增長自己的罪業,因爲你每想一次就等于在意業上再殺一次。你知道錯了,就趕緊忏悔,忏悔完了就把它忘掉,不再去想;想起來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超度它,不要在那裏痛苦、難受。當然不能因爲師父在這兒說不要痛苦、難受,你就天天殺雞,那罪過就大得不得了!你就理解錯了。
不能讓後悔像一把箭一樣插在自己的心中。佛經裏面也講過,聖弟子不再受第二支箭。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災難而痛苦、煩惱,你就直接去感受這個痛苦和煩惱好了,不要在痛苦、煩惱上又對自己産生懷疑,産生更深的精神上的痛苦。比如說你被人扇了一耳光,很痛,那怎麼辦呢?如果你覺得他在欺負你,感覺心裏難以承受,可能比臉上挨一巴掌更痛。打你一耳光是第一支箭,只是你身體受苦;如果你心裏因此難受,就是中了第二支箭。所以對于有些癌症病人,你不告訴他患了癌症,他還能多活幾天;一旦告訴他,他死得更快。爲什麼呢?他一旦知道這個消息,心裏會更慌、更痛苦,那就是中了第二支箭。當然如果是有修行的人,你告訴他,反而能讓他早做准備,因爲他心裏並沒有箭,他知道這是業報,自己承受就是了。
叁、衆善奉行
如果遇到了痛苦、煩惱,我們要想到,痛苦只是痛苦,煩惱也只是煩惱,你就還痛苦和煩惱的本來面目,這樣就不再受第二支箭了——不會在自己的思想上增添無謂的煩惱。其實只要你的心不痛苦,外在的痛苦都會令我們改善自己,不停地改善。所以在修行上,佛又告訴我們,這一生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改善我們的生命,包括改善我們的身體狀況、思想狀況和行爲狀況,如果這叁種都得到改善了,就叫“衆善奉行”!
在改善的最終階段,要徹底把水中的月亮看空,認識到它根本不存在,要徹底打破善和惡的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四、自淨其意
第一步,你一定要善惡分明,是非分明。第二步,在心靈的世界裏,一定要把這些善惡、是非觀念全部打破,你只有打破了,你的心靈才會超越,才會從輪回的世界裏跳出去,這是“自淨其意”的辦法。
如果大家一下子跳不出去,那就慢慢跳。就是通過學戒、修定、念佛、誦經,慢慢地淨化自己。佛法裏面的修行——做善事、布施等,這都是修道前的基礎,是爲了集資淨障,集聚你的資糧。真正的修行一定是在誦經、觀想、念佛或者參禅等,用這一切方法時都要離開善惡的觀念。念佛的時候,你說,到底是善還是惡?它一定是要跳出善惡的。參禅的人,參得死去活來,看念頭沒有生起來,善惡都不生起來,也是要打破善惡觀念。
爲了打破善惡觀念,我們先要去惡從善,然後再去善從淨,以清淨心來淨化我們過去的一切業習。如果我們過去的業習被慢慢淨化了,那麼無論我們在哪個地方生活,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我們的內心都是清淨的。遇到好的,我們會更開心、更自在、更感恩;遇到不好的,我們會更堅強、更勇敢,更知道應該解脫輪回!這樣以清淨心調節我們這一生,我們的命運一定會越來越完善,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解脫,越來越清楚生命的真相!
大家一定要相信,生命是有真相的,只是我們還不了解。所以通過對善惡的調教、改善和超越,能使我們徹底了解最後的真相,那就是成佛。祝願大家能夠早日成佛。
第二章 佛法的世界觀
第一節、世界的現象:諸行無常
一、四維時空與情緒
前面已經講過,人的一生會受兩種因素的影響:第一種是外在的社會價值觀,它能指導我們朝哪個方向去努力;第二種是內在的生活經驗。由于我們的價值觀不斷改變,內在的經驗又各不相同,我們每一個人對世界的感覺也就截然不同。人生觀的主體是自我,也就是我們自己,而世界觀的主體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通常人對世界的直接感覺,是能感知到的叁維空間——長、寬、高,加上時間,稱爲四維時空。但這四維時空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時空是我們的錯覺。
我們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是錯誤的。爲什麼是錯誤的?時間在這個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我們直覺肯定是存在的,毫無疑問存在。可是你到底能不能拿時間給我看呢?它究竟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抓得住呢?沒有,哪怕連一個微塵都沒有。沒有一個微塵,怎麼說它是存在的?那是因爲我們看到了空間在變化,由于空間的變化,我們就感覺到,這種變化就是時間,而事實上時間是沒有它實質性的存在。
畜生缺乏智慧,所以對時間的感覺很麻木,而人卻可以把時間製成産品。時間本來是沒有的,它怎麼可以製成産品呢?科學家很了不起,他們通過計算物質空間的變化,製造出鍾表來,精確到幾點幾分幾秒,這樣人們就可以相約碰面,可以如期辦事,使我們減少了很多的麻煩。但是即使如此,時間的本質還是空的,因爲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找不到任何一個屬于時間的東西。
現在科學繼續在發展,科學家經過研究以後說,還不止四維時空,還有第五度空間,存在五維時空。第五度的世界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情緒。
隨著我們情緒的變化,時間和空間會發生改變。比如人在開心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跟朋友還沒有說幾句話天就黑了。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千杯下去是要花很長的時間啊,可是跟知己在一起,還覺得時間很短。我們人間一百年,天上才一天,因爲天人太快樂了。可是如果心情很糟,或遇到困難解決不了,就會感覺度日如年。所以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與我們的情緒直接相關的。你的內心越是開闊、愉快,你的時間就過得越快,而它的作用反而越大。在同樣的時段裏,快樂的人能做更多的事情,而痛苦的人,花很長時間卻做不成什麼事情,因爲他整天都被煩惱所控製。
有一位居士六七十歲了,身體不好,我勸他:“你要好好念佛,趕緊求往生。”他說“不行,師父,我還沒享夠福,我還要享幾年福再求往生。”他還舍不得走。其實正因爲人有很多痛苦,所以才覺得一百年好像蠻長的,而在天人看來,一百年只是朝暮之間而已。
對于空間也是這樣,心態很好的人,即使在鬥室之中也能感覺心遠天地寬。如果煩惱重重,即便在曠野中也覺得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在地獄裏面空間很擁擠,會跟其它的地獄道衆生有摩擦,有碰撞。而在天人的世界裏面,他們不會碰撞,不會摩擦。像維摩诘居士的臥室,方圓只有一丈,但方丈之中可以容納八萬四千法王座,而且所有的法王座到他的房間裏都沒有變小,他的房間也並沒有因爲容納那麼多法王座而變大。心地開闊、無我的人才能容納天下一切,所以空間也是由自己的心情引導而來的。
我們的情緒會改變時間和物質的狀態,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學家如果研究出來,能把情緒變成一個産品,這價值就大了。
二、情緒管理
1.情緒能夠影響並改變世界
什麼是修行?什麼是坐禅?其實,坐禅、念佛就是情緒管理。佛教所有的修行,就是爲了讓我們管好自己的情緒,因爲我們的情緒會影響並改變這個世界,而我們卻經常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煩惱時告訴自己“別煩啊,別煩啊”,但還是氣得手在發抖。要打妄想的時候,叫你“別打妄想,好好念佛吧”,不行,還非得打妄想,而且偏偏是打你不想打的妄想,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你越討厭的妄念越是冒出來;你越喜歡的,它越是不冒出來。我們發心要學佛,要清淨,要對別人好,但情緒它不聽你指揮,專門要搗亂。
現在很多人管理不住情緒,就是因爲我們凡夫不重視情緒管理。從小時候我們就不重視情緒,想發火就任意發火,高興了就任意高興,所以養成了習慣。特別是歲數大的人想修行就比較困難,爲什麼呢?他們幾十年的經驗、情緒已經成習慣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這種習慣之下,他想修行,力度就要加大,否則很難見效。
情緒管理不好還會給我們帶來災難。記得我出家的村子裏,有夫妻兩人經常吵架。他們住在四樓,吵架的時候經常把電視機等一些值錢的東西從四樓全扔下去,然後過幾天兩人又去買,經常一年要摔兩叁次。情緒管理得不好是要付出代價的,會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不唯如此,情緒管理不好還會給這個世界帶來麻煩。人在世界上生活,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一家人的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鄰居;一個團體的人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周邊另一個團體;如果各個團體的人情緒都不好,就會影響這個社會。
情緒管理不好,不但會影響到其他人,而且還會影響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凡是山水秀麗的地方,附近的人情緒管理得就相對比較好。家居整潔、花草打理得很好的人,說明你的情緒管理得不錯。如果到你家裏去一看,桌子、板凳髒兮兮的,還擺得歪歪扭扭,花盆裏的花幹枯得快死了,一看就知道你這家人的情緒沒管理好。古人有一句話:“上門休問榮枯事,但看容顔便得知。”走進你的家裏,不必問你是興旺發達還是倒黴,看看你的容顔,看看你家裏的布置就一目了然了,就會知道你的生活到底是興旺還是不興旺。
2.水知道答案
日本有一位學者江本勝,他研究了水以後,寫了一本書叫《水知道答案》。書裏面講,水會受我們情緒的影響。很奇怪吧!水怎麼會受我們情…
《佛法的知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