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注》--恭讀《往生論注》的幾點體會(大安法師)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注》

  --恭讀《往生論注》的幾點體會

  大安法師

  淨土法門素稱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難信的緣由甚多,然根本性的原因乃是:淨土事理因果通體建立在佛地果覺層面,彰顯涅槃之常樂我淨。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是故古往今來能夠弘揚淨宗的祖師大德,悉是自行功深,開佛知見,冥契彌陀願心,悲智惠安群萌的佛門巨擘。所謂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佛事。

  昙鸾大師(以下簡稱昙公)正是這種非常之人。他從出家披剃到注經弘法的始終,充滿著諸多神奇的瑞應。北魏靜孝帝重之,號爲「神鸾」,下敕令住並州大嚴寺,後移住石壁玄中寺。梁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師,肉身菩薩也。」能感得人主如是的推崇,昙公的潛德幽光不可測度。在中國淨宗教理史上,昙公以恢宏的氣度,悲心與睿智,完成了一件上承古印淨土教義,下開震旦淨宗教理先聲的德業。其《往生論注》(以下簡稱《論注》)繼往開來,妙理精義,如走盤珠,誠如印光大師所贊譽:「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辯,何克臻此。」(1)自東漢以來,淨土典籍次第移譯,經由二百余年的淨土實踐(如廬山慧遠大師啓建東林蓮社)、講經、研討等,到佛教在國主扶助下極爲隆盛時,系統地闡述淨土宗理論體系的時節因緣漸次醞釀成熟。以淨土聖言量爲基准,圓攝古印傳繼的淨土思想(馬鳴、龍樹、天親等),並契合震旦國人根機的理論闡發勢在必行。風雲際會,適逢天竺叁藏法師菩提留支新譯天親菩薩造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簡稱《往生論》),昙公便以诠釋這部論的機緣。赓續龍樹天親一系的淨土思想,將淨宗不思議的奧藏徹底顯彰,衍生出諸多關于淨宗理念框架的基本思想。千載之下,捧讀此《論注》,回腸蕩氣,恍若劫外之音。茲略述幾點體會,就正于諸位大德同仁。

  一、師法龍樹專精淨業

  縱觀昙公一生修學的心路過程,與龍樹菩薩有著甚深的法緣。昙公早年修學四論宗(中觀、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而龍樹菩薩正是古印對佛陀中觀思想的顯揚者。古往今來具有般若性空靈慧者,易于對淨土妙有産生信心。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愈有愈空,愈空愈有。是故,般若與淨土,相輔相成,啓信不難。龍樹菩薩以難行道與易行道判釋一代時教,突顯淨土法門在獲致阿惟越致(不退轉地)的殊勝。偈雲:「西方善世界,佛號無量明。身光智慧明,所照無邊際。其有聞名者,即得不退轉。」(2)龍樹菩薩如是信解,並身體力行,以極樂世界寄寓自己的終極關懷。釋尊于經中懸記龍樹菩薩攝初地聖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3)

  昙公亦有相似的修學軌迹。昙公曾一度沈湎于仙經,欲修長生不老術,然後再來弘揚佛法。咨詢天竺叁藏菩提留支(4),得蒙開示:「夫長生不死,吾佛道也。」乃以十六觀經授之曰:「學此則叁界無複生,六道無複往,盈虛消息,禍福成敗,無得而至。其爲壽也,河沙劫量,莫能比也。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昙公可謂深具淨土善根,一聞之下,驟起深信,精修淨業。面對時人的呵責,不改素志,答雲:「吾既凡夫,智慧淺短,爲入不退轉地,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須系心槽枥,豈得縱放全無所歸。」昙公信願真切,修持功深。一夕,昙公正持誦,一梵僧軒昂而來,入其室曰:「吾龍樹也,久居淨土,以汝同志,故來相見。」昙公因知往生時至,集衆垂示,在大衆念佛聲中,西向瞑目頓颡而往生。是時,幡華幢蓋自西而來,管弦絲竹之聲,良久乃寂。

  昙公往生日期由龍樹菩薩現身預告,亦是感應道交法爾自然之事。昙公始終推尊龍樹菩薩爲本師,曾至誠懇切地表白:「譬如龍動雲必隨,閻浮提放百卉舒。南無慈悲龍樹尊,至心歸命頭面禮。」(5)昔善導大師撰述《觀經四帖疏》,曾誦經念佛,標心結願,請求靈驗。至誠所感,每夜夢中,常有一僧而來,指授玄義科文,完成玄義章後,更不複見。由此證知,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的章句義理,等同佛說。「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應知。」(6)與此相似,昙公在精神理念上,皈投龍樹菩薩。在撰述《往生論注》時,亦必定仰禱龍樹菩薩加持。經由深層心性的感應渠道,將聖言量的真實義、古印純正淨土教,以及安樂世界菩薩的教示,透過《論注》的章句如實地傳達給震旦國人。爲中國淨土宗的弘揚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昙公留下這部堪稱末法慧炬的《論注》,想必亦是一位淨土菩薩回入娑婆所留下的一顆摩尼寶珠。

  二、觀察依正信解佛心

  《論注》開示五念門修法,其中第叁觀察門,乃是通過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信解佛心,欣慕願生彼土。所觀之境有叁類:一者觀察阿彌陀佛國土莊嚴功德(凡十七種),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凡八種),叁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此叁類二十九種莊嚴功德成就,即是阿彌陀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之願心莊嚴成就。乃第一義谛妙境界相。阿彌陀佛因地契證空性理體(第一義谛),由悲願引生安樂淨剎的種種莊嚴(妙境界相)。真空—悲願—妙有的模式乃是阿彌陀佛莊嚴佛國的心行因果曆程。是故西方淨土全體依正莊嚴悉是大不可思議的境界。誠如《論注》所述:「西方淨土不可思議有二種力。一者業力。謂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慈悲心—注)大願業力所成。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心土不二,依正一如。是故觀察淨土境相即是悟解佛心。感知淨土不可思議功德即是體會阿彌陀佛不思議的果地功德。茲略標數種以證。

  1.清淨功德。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7)

  清淨功德是安樂剎土的總相功德。余十六種功德屬別相功德。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因地-注),觀察十方叁界衆生顛倒不淨、輪轉不休,油興悲願,欲置衆生于不虛僞處,于不輪轉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對苦難衆生來說,安樂是神往的歸境,法藏菩薩恒順衆生,由慈悲正觀衍生安樂,由阿彌陀佛如來神力本願總現惠施安樂。諸如:十方衆生煩惑未斷,但能信願持名,即可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橫超叁界,往生安養。無量劫來系縛叁界的業力債務,畢竟不能阻擋。生到彼土,身相光明、神通妙用、辯才智慧,乃至資生用具與佛菩薩平等無二。「不斷煩惱得涅槃分」(8)(未斷見思惑而得獲致涅槃常樂我淨法身功德的部分受用)。這是一切教網義門所未曾有過的大不思議境界。是阿彌陀佛惠予衆生大安樂的悲智所現。

  2.水功德。偈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9)

  極樂世界八功德水,隨人意欲,妙德難思。《無量壽經》述雲:彼諸菩薩及聲聞,若入七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複,水辄還複。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回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聞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無有叁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爲安樂。水是無情之物,而能一一滿人之願,並能講經說法。此水誠乃佛水,或雲水佛。法藏菩薩「一切皆成佛」的大願,真實不虛。水爲佛事,安可思議。

  3.地功德。偈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10)

  極樂世界的地面,曠闊坦夷,無有偏陂。地由黃金及衆寶和合而成。地上聳立著無數的宮殿樓觀,棟宇相承,窗闼交映。一切皆以妙寶莊嚴。宮殿內外的壁屏檐柱,光瑩如鏡,隨人意欲,悉能顯現十方剎土的淨穢境相、善惡業緣。高大的寶樹亦如一大彩色屏幕,能應念映現無量世界的境況。猶如明鏡睹其面相那樣的清晰。見到他方世界善妙勝事,見賢思齊,策進道業;見到他方國土惡劣弊事,回光自省,力免覆敗。如是任運成就止惡修善的淨業。此影爲佛事,安可思議。

  4.功德成就。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11)

  極樂世界日夜六時,常雨種種寶衣、寶華、幢幡寶蓋等種種供養之具。以雨爲比喻,雨適時則無洪滔之患,表安樂剎土種種供具、資生之物,隨念而至,並無累情之物。《無量壽經》雲: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又衆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炜晔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蓮華是依報、諸佛是正報。蓮華現佛(依報現正報),佛放光度衆生。依正相即,蓮華諸佛一如。此亦大不可議。

  5.主功德。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12)

  阿彌陀佛自證的聖功德,諸如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能爲普度九法界衆生往生淨土疾速成佛提供保證。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無央數世界,攝受念佛人往生淨土。其光明亦直透阿鼻地獄最底層,令有緣的地獄衆生蒙光照觸攝受,徑生西方。「度盡阿鼻苦衆生」,(13) 阿彌陀佛的悲願,無以言表。阿彌陀佛亦以光明願力住持西方淨土。若人一生到安樂淨土,意願回入生死稠林度化有緣衆生,阿彌陀佛加持這類往生者,舍淨土命,隨願得生他方世界。雖然生到五濁惡世貪瞋水火中,其無上菩提種子,畢竟不朽。雖然在濁惡極盛的世界投生,自己不明了自己的來處,然臨終亦有勝緣,令其念佛往生淨土。何以故…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注》--恭讀《往生論注》的幾點體會(大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