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陀大意略講(心澄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鞞跋致的一生補處的菩薩聚會一處,共同的學習。所謂的見賢思齊,我們可以與聖人爲伍。在那種環境之下,大衆可以熏修,大衆可以修行,可以沐浴聖人的熏陶。我們要想到聖人境界,就必須發願,往生到那個地方去。

   剛才講我們要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叁資糧是信願行,所以我們首先要相信,相信了之後我們要發願,發願我們才可以跟那些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我們怎麼去呢

  怎麼去就是要解決一個行。我們要一心持名,持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文說: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什麼?是善根、是福德。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但要念佛,還要廣種善根,廣修福報。所以說,一心持名念佛,念佛是一方面,經文還告誡我們不可以少善根,不可以少福德,不可以少因緣。所以“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所以這裏的執持名號,就是我們抓住了這個佛號不放,每天要堅持念,時時保持不失。執持,抓住不放,保持不失,要達到一心不亂。持名念佛,“若一日乃至七日”,七日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念佛念得有成就與否,就看臨命終時。我們好多居士一生念佛到臨命終時,好多佛友幫他助念送往生,大家集中起來念佛,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們永甯寺這邊也有居士助念的,非常好。大家可以組織蓮友爲那個臨命終時的人送往生,因爲最後的那個意念非常重要。若人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就成就了,你能夠蒙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你。如果你臨命終時想到的都是這麼多産業如何分,子女他們如何的生活,你都計劃著世間的這些事情,你就不能夠做到一心不亂。你的心如果系念于你的親人財物,你就會被親人和財物所累,西方極樂世界跟你就沒這個因緣。所以爲什麼我說平時要用功,用功念佛要成片成片地念,念佛不是說我今天念,明天不念。要時時念,念念念,念而不念。所以說,念佛的功夫是我們平時一點一滴地積累,臨命終時的時候才能達到一心不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蒙佛接引。現在江蘇各地有很多的念佛小組,就是大家一起念。在一千多年前,慧遠法師結蓮社念佛。他爲什麼要建蓮社,我想與我們今天的模式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念佛,最後大家互相幫助,臨命終時我幫助你一把,然後你到了西方去再來幫我一把。人幫人,不是幫的人,是幫的自己。所以經文說: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我見到這個念佛的利益,我才說這樣的話,“應當發願,往生彼國。”

   以上是本經的正宗分。

   勸叁資流通

   下面我們講的是流通分,流通分主要包括勸信流通、勸願流通、勸行流通,也就是信願行。我們說佛法難聞,更何況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而自說、叁根普被的頓超法門。

  

  舍利弗,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爲甚難。

   爲什麼佛無問而自說?因爲我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行此難事,行指什麼呢?指度化衆生的事業非常的難。我在娑婆世界成就佛果,是爲了說此難行之法。說此難行之法是難上加難,因爲這種法門是非常難的。就像今天我勸大家,大家都要念佛,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後就死了或者臨命終時,都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信嗎?這很難的,所以在不信的情況之下就依據經典。所以念佛的同時還要著重于學經。不是說我就一句彌陀聖號就行了,一句彌陀聖號是可以持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你的信心能建得起來嗎?只是念佛你的信心就很難建立起來。爲什麼呢?各種念佛的法門,各種念佛的方法,你信誰的?所以必須來看經典,你信經典沒錯,經文是這麼說的,你只有信經典。所以佛陀都這麼說,“是爲甚難”,這是難上加難,要讓你生起信心很難,要讓你發願很難,要讓你行持很難。正因爲很難,所以說我們才應該感謝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因爲他明知這個事情非常難,還是能把這個難的事情告訴了大家,所以大家對我們現在教界的一些情況,對這個法師所說的,那個法師所說的,你也不要感到奇怪。佛經說得很清楚,“是爲甚難”,正因爲難,所以我們才要依據經典,要變難爲易。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爲什麼最後佛陀這麼多弟子對所說的這個難信之法這麼歡喜呢?因爲這麼多弟子聽了這個難信之法,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相信了,發願了,實現了。所以我們希望這部經典大家聽了之後,要很好的去領會經文的意思,去相信,去發願,去實現。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這裏面佛陀用了六方六佛。不可思議——思,思想的思,下面一個“心”字,表示不可以用心去思;議,“言”字旁加個“義”,表示不可以用語音去表述。不可思議功德,就是不可以用心去思考,也不可以用語音去表達的功德。所以極樂世界的莊嚴乃至于念佛往生橫超叁界,光壽無量解脫生死永歇輪回,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說這個不可思議,釋迦佛就舉了六方六佛來佐證。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所以這部經典除了翻譯成《阿彌陀經》外,還有個名字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佛舉的是東方世界,東方世界有阿閦鞞佛,與恒河沙諸佛在他們的國土中,各廣長舌來宣說《阿彌陀經》,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在宣說這部《阿彌陀經》了。東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所有的諸佛都在說什麼呢?“各于其國,出廣長舌”,都在自己的國家出廣長舌,出廣就是放大,以廣長舌之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勸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應當相信這部《阿彌陀經》,應當相信《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即《阿彌陀經》)。所以這裏是勸信,六方六佛都在勸信他們的衆生。娑婆世界的釋迦佛,在經文的上面已經在勸說我們衆生,應當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是東方世界的佛,南方世界的佛,西方世界的,北方世界的,六方六佛。六方一共有叁十八尊佛,佛佛都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六方叁十八佛,大家都在宣說,都在勸恒河沙的衆生相信、稱贊這部《阿彌陀經》。所以大家念到六方六佛的時候,有一種感性的認識:佛在幹什麼,佛在勸衆生相信這部經。所以說六方叁十八佛,佛佛都在勸衆生相信《佛說阿彌陀經》,相信“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不可思議的,這麼多的佛都在稱贊,這麼多的佛都在宣說,都在勸信。我們生在娑婆世界,也應該能夠相信釋迦佛。我們這是釋迦佛在宣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釋迦佛又對舍利弗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聽聞我們這部經,並且去受持這部經,乃至于聽聞了諸佛名號的人,只要我們聽到了《阿彌陀經》,只要我們聽到了阿彌陀佛,所有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我們在這裏聽聞這部《阿彌陀經》,講經道場的一切諸佛都在護念各位,護念聽經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並且“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無上發心,是我們發的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是故”是所以,“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就是你們應當信受我所說的話,乃至于諸佛所說的話。諸佛就是剛才六方六佛所說的話,也是釋迦牟尼佛上面經文所說的話。這是六方六佛在勸信,勸大家來相信這部《阿彌陀經》。

   下面是勸願。什麼叫勸願,就是學願所成,發願往生。我們要發願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中。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過去發過願的人,都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現在發願的人,現在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將來發願的人,將來也一定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的願心有多大,你未來的成就有多大,所以說發願非常重要。我們說念佛法門,但不學經典你能知道它的意思嗎? “已發願,今發願,但發願”,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他都能夠往生。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生彼國土即是離苦得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可以即生轉凡成聖(轉變我們的凡夫身爲聖人身),轉染成淨(轉我們的染汙種子成清淨種子),轉迷成悟,然後轉識成智。爲什麼要發願呢?發願,我們可以四轉四成:轉凡成聖,轉染成淨,轉迷成悟,轉識成智。這是勸願。

   下面勸行。我們應該難行能行。說起來是很方便的,發起願來也很簡單,可是真正的去實行卻很難,所以說我們要難行能行。經文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

   《華嚴經》說,“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佛出世,千佛護持。”諸佛都在稱贊我,稱贊我釋迦牟尼佛,能在娑婆世界度化衆生,我也在稱贊諸佛在其他國土度化衆生的不可思議功德。

  

  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爲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十方的諸佛,稱贊釋迦佛什麼呢?是稱贊釋迦牟尼佛能做非常難的事情,能在這個娑婆世界度化衆生。 “舍利弗,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爲甚難。”知難而爲之,更顯出釋迦牟尼佛的偉大之處。他知道度化衆生難,宣說這部《阿彌陀經》難。可是他還是在度化,還是在宣說。所以他對舍利弗說,“舍利弗,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我在娑婆世界,修行這麼難的事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指成就佛果,並爲此世間說此難信之法。這麼難的法我來宣說,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佛說這部經結束之後,舍利弗和這些比丘們,以及天人阿修羅等,聽聞佛所說之後,大家都非常歡喜,作禮而去。爲什麼歡喜?因爲佛能夠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之下,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度化衆生,說明娑婆世界的這些衆生福報非常大,蒙佛來接應,蒙佛來度化。正因爲我們有這麼大的福報,才能夠聽聞佛法,才能夠修行念佛法門,才能有解脫的希望,才能夠得到聖果,所以說大家都歡喜頂禮。在這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喊舍利弗的名字,一共喊了叁十八次,這與六方叁十八佛是對應的。這說明佛語重心長,前前後後不知疲倦的,叁十八次告誡舍利弗,可謂是苦口婆心。現在的這些家長,如果能夠像釋迦佛這樣苦口婆心地教化子女,我們的法師能像釋迦佛這樣苦口婆心地度化衆生,就不愁子女不承認他,就不愁衆生不能度化。學佛我們就應該學習佛陀這種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精神,學習他的苦口婆心。從這部《阿彌陀經》體會到,佛爲了度化衆生,叁十八次的告誡舍利弗,你說這尊佛好當嗎?在我們這個垢土上來度化衆生真的不容易。

  

  

結 語

  

  這部經總的內容概括起來就叁個字:信願行。信釋迦佛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我們應該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個是信,一個是發願,我們怎麼去?一心不亂,持名念佛,就能往生阿彌陀佛。所以,平時大家要發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應該發心讀誦《阿彌陀經》,念佛與念經結合起來。念佛解決的是往生西方;念經解決的是信念問題。我們要堅定信念。爲什麼?這部佛經字數不是很多,念誦起來很快,這部經講起來也很快。可是要讓我們真的能相信,能夠去發願,能夠行使,則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所以說我們才要從理論上解決這個難題。在當今的修行法門之中,我們有很多的路可以走:古代的大德,今天的大德,乃至于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念佛法門。這麼多的經典之中,有個經典是我們的依據。我們只有真正信奉《阿彌陀經》,靜下心來去體會,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背誦到理解,才能真正從思想深處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我們不是聽別人怎麼說,要聽自己的。自己的自信心從哪裏來?從經中來。希望各位能夠以傳統的佛教經典爲依據,在今後的修學乃至于今生的解脫中有個依據,我們的眼睛才不被現象所蒙蔽,才能夠透過種種現象看到本質,才能夠透過娑婆看到極樂,才能透過經典鞏固我們的信心。

  

《彌陀大意略講(心澄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