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黃的。她就一邊念,一邊挑。唵嘛呢叭咪牛,挑一個黃豆出來,唵嘛呢叭咪牛,挑一個綠豆出來。然後豆子自動地在那裏分了,紅的往紅處跳,綠的往綠處跳,黃的往黃處跳。這時,來了一個禅師,聽老太太念念有詞的在那裏挑豆子。就問,老人家你念的什麼呀?她說,我念觀音菩薩六字大明神咒啊。禅師說:不對吧,那個字不念牛,念吽,以後要改啊。好,師父你說念吽就吽吧,你是師父,我聽你的。這個師父把老太太給誤會了,害的不淺,因爲從此以後老太太念唵嘛呢叭咪吽,沒感應了,不靈了。所以說,關鍵就是一個專字。你不要執著字的讀音,你念經,外國人也念經。他們這個念法,跟我們不同。我們中國人創造的什麼六句贊、八句贊,人家日本人沒那東西,一些東南亞的國家也沒這個東西啊,包括西藏的。他們就不解脫,不往生,不成就了?他一樣成就。各地的方法不同,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所以我們說,會說法的盡自己所能把佛法講給別人聽,那種爲了名聲及吸引徒衆而說法的心態是最最要不得的。我們講經說法不是爲了換取名聞利養,不是爲了吸引徒衆。你要把佛法當作良***,把聽法的人當作病人,治病救人。把自己看作一個醫生,這樣子,才能把佛法真正的灌輸下去。
在說法的程式上,我們首先要沐浴更衣。在走向法座的時候,應該發起清淨的說法動***:爲的是聽聞佛法的衆生,統統能夠解脫生死,即身成佛。然後觀想當前將說之法的曆代祖師。比如要講《彌陀經》,你要觀想曆代祖師、先賢大德們,觀想他們來加持你,給你力量,給你智慧,讓你把這個經講的更好。這個真的管用,我有好多次講經是匆忙上臺的,沒有備課,腦子裏一片空白。就觀想諸佛菩薩、曆代祖師大德會加持我的。困難的時候就是前兩分鍾,兩到叁分鍾之後,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了。我覺得這一定是加持的力量。在上座之前,一定要上香,禮佛,然後再上座。在講經的時候,還要觀想你所面對的聽衆,比如我今天是在講講經的方法和程序,如果說是講佛經,講《金剛經》、《地藏經》啊,我常常觀想我面對的不僅是我看得見的聽衆,一定還有很多我看不見的聽衆。貌似今天只有四五十個法師聽衆,其實可能還有無名無蓋的衆生在講堂裏邊聽我說法。因爲有些天神、龍天護法(像我們齋天的時候,齋的二十座天),都是我們佛教的護法。我們都說魔王波旬是毀壞佛法的,其實他是擁護佛法的,包括提婆達多都是擁護佛法的,只是他們做了一個反面教材而已。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他發現他所悟出來的甚深微妙法,衆生不可能理解,難思難憶。他說這個法沒人相信,我還是趁早入涅槃吧。一悟道之後,他就准備直接入涅槃了。魔王波旬前面是考驗你,魔障嘛。等到真正降服魔怨,要入涅槃時,魔王波旬又從大自在天來到人間,跪在他的面前,說,世尊,你可不能入滅啊, 你慈悲,你得把這個法說出去,衆生需要你。這佛法是在魔王的祈請之下才說的,否則的話,他早早就入滅了。這些個大自在天、摩醯首羅天、帝釋天、大梵天,統統是佛教的護法,包括天龍八部,夜叉鬼神。所以當有一個法師發心講經時,他們也會來到這個講臺來聽聞佛法,這些天神很愛幹淨,不能忍受與人一起坐在地上,所以,我們肉眼凡胎盡管看不到這些異類,但他們會來聽聞佛法,所以我們心中要准許他們在虛空之中、樓閣之下聽聞佛法。通過這些觀想,你一定會得到護法龍天、諸佛菩薩的加持,就能夠把經講得很好。在說法的過程中,要依據佛說的經典,以諸論所說,再加上你的師父傳授給你的和自己的心得體會。絕對不可以憑個人的臆測和主觀而胡說八道,也不可以夾雜無條理及與經論無關的東西去講。在常州的一次講經比賽中,一個和尚拿打麻將當例子。你舉這個例子暴露出你就是麻將高手,而不是講經高手。還有人講經,遇到比較難的就跳過去,容易的才講。講經時,我們要盡量保持舉止優雅,和顔悅色,令聽者對正法心生歡喜,而不能面無表情,怒目圓睜。最好跟你的聽衆能互動,有眼神的溝通,甚至語言的溝通,活躍一下氣氛。
(四)應付講經說法的准則
無特殊情況,佛法是不可以無問自說的。因爲佛法很珍貴,不輕易自己送。在沒人祈請前,我們不應該主動登座說法。這個培訓班,如果沒有省佛協的安排,我自己跑來上面一坐,講個不停,哪有這回事?一定是祈請了我才講,包括到其他寺院,都是別人請了我才講。而且要正規地請,要請我講經光打個電話不行,得登門來請,不是我拿架子,因爲佛法太尊貴。立者不應爲坐者說法。你要講經就坐下來,規規矩矩,聽的人可以站著;坐的人,不可以爲躺著的人說法,這是對佛法不尊重;而且你坐得低,讓聽的人坐得高,也不可以講法。今天是講課,如果今天是講經,我必須要求把我椅子放高點,不能像這樣跟你們平坐,不是對我不尊重,而是對法不尊重,要高一點的。此外,如果有軍人來聽講經,他帶個武器,你還對帶武器的人講經啊,那不行。現在沒有,古時候騎著馬、帶著帽子的,法師可以拒絕講。過去有一將軍佩劍進了一個佛堂,裏面有個老比丘在誦經,誦的是《普門品》。將軍聽到“假使黑風吹墮飄落至羅刹鬼國”,不明白了,就問,和尚繼續念經不說話,連問叁次都不說。結果將軍勃然大怒,派了一幫人把他抓到府衙審訊:你爲什麼輕慢我?和尚說:你不是問我什麼是“假使黑風吹墮飄落至羅刹鬼國”嗎,現在我就是被黑風吹墮飄落至羅刹鬼國來了。黑風就是無名火,羅刹鬼就是你把我關在這裏准備用刑,你現在就是羅刹鬼國。這個將軍是有善根的,一聽這個解釋,馬上跪下來求忏悔。這就是善于說法的一種技巧。當然,這些做法都是因尊重佛法的緣故而産生出來的一種規矩,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略爲開示,比如說,修淨土的有些居士菩薩要往生,你應該到他家裏去做臨終開示,臨終關懷,以幫助他提起正念,心不顛倒,意不貪戀。這個時候,你是坐著的,他是躺著的,你說不行,佛法當中規定我坐著你躺著不能開示,你必須給我坐起來。他都要死了,你叫他坐起來,怎麼坐?這個時候就開許了,你坐著爲躺著的人說佛法是允許的。等你把話說完了,他一口氣咽下去,往生了,功德無量。在某些地區的民族文化中,他們終生不可以脫帽的,要尊重人家的民族習慣,爲戴帽的人說法也是可以的。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不能因循守舊,不能教條主義,一定要有權變,關于這些,聽法者也應注意,比如說,今天天氣熱,我來給你們講課,你們在下面戴個帽子,這對我不尊重,不應戴帽以及佩戴一些跟佛法不相應的東西。現在你來聽經,你就要把手***關掉或者設在靜音狀態,否則可能會擾亂清淨的講堂,是對佛法的不恭敬,同時也是對法師的一種輕慢,法師可以拒絕給你講經。以上這些就是講經的儀式。
叁、講經的方法
講經的方法因人而異,每個人在研究佛學的時候,會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但總的來說,生則畏,熟能巧。你對經典爛熟于心,講經的時候,就有竅門了。如果你本身對經典沒有什麼研究,這個時候我說拿一部《法華經》給你講,你卻說《法華經》我還沒見過,沒聽過,從哪裏講?所以,講經必須要做到胸有成竹,要對這部經很有研究,而且很熟,熟則能巧。在對經典生疏的情況下,你冒然上場,而一旦上了臺之後,大家幾百雙眼睛盯住你,等你講呢,你肯定很困難,講不出口。就像有一個老和尚,到人家居士家裏去化齋,這個老居士一看來個師父,就想啊!我這個荒村僻野的,幾十年沒見過一個師父,今天好不容易來了一個師父,就想抓住***會請師父給講點佛法,就對那個化齋的師父講:“師父啊!你給我講點佛法好不好,講完佛法我一定供養你。”然後,恭恭敬敬地把師父請到上座,她跪在那裏,聽法師開示。可是這個師父不會講經,年紀大了,體衰了,力絕了,才華沒了,才出個家,仗著佛門好偷生,沒想到出來化個齋,還被人家逼到法座上要講經開示,真是苦不堪言。就說了一個字:苦。釋迦牟尼佛說法,開口說的第一個字是什麼字?苦。老居士想,這個師父真會講經,而且說到我心裏面去了,我從小在家,父母重男輕女,從來不把我當人養;等出嫁了,丈夫不把我當女人看,動辄打罵,而且丈夫早死了,我就守寡了。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叫叁從四德,自己完全做不得半點主。一生過下來真是苦不堪言,越想越傷心,就跪在地上嚎啕大哭。這師父一看,我自己已是苦不堪言呢!她還在下邊嚎啕大哭,看來今天這頓齋飯還不好吃,就乘著這個女人哭的當口,“腳底下抹油”——溜了。婦人哭了一會兒,擡頭一看,師父沒有了,呀!這個法師太會講經了,把空也講出來了——苦、空、無常、無我,統統講出來了,真是講得太好了。這當然是個笑話了,如果說,你遇到這個情況,你可能沒這個師父這麼權巧,這麼好的運氣了。另有一個師父也跑去化齋了,到了居士家要化點點心吃,居士卻說:“師父!我問你個問題,你能回答出來,我就供養你點心,回答不出來,我就不供養你。《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你點了哪顆心?”師父回答不出來,很慚愧,不化齋了,走了。
我們初次講經,大家這麼多眼神盯在你身上,一旦一句有錯,大家會哄堂大笑的。有個法師講經講得很有辯才,他有一次講戒律,講到不邪淫戒,下面也有很多人,可以說四衆弟子都有。他把這個淫戒講得很入微、很具體,下面一個比丘,屬于用現在的話,是跑馬路的那種,假僧性質,聽法師講他就煩。站起來說:“師父你是講得很好,但是你不講還好,這一講我還就有了這個邪淫心。你說我現在怎麼滅這個心?”衆目睽睽啊,這個問題問得很尴尬。法師不慌不忙,腿一盤,眼睛往下一垂,打坐,什麼話也不說了。那個師父還站在那裏,等師父開示回答。僵持有五分鍾,他一看,大家都望他呢,尴尬難爲情啊。一屁股就坐下去了。這時法師卻有話說了。他把桌子一拍說:“你不睬他不理他,他自然就下去了嘛!”這個法師有智慧啊!所以我們講經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尴尬窘迫的狀態都是出于對經文的不熟練。我們成就學問的途徑雖然很多,有很多還是天才。但是我認爲天才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要勤加練習。光有天才,經典也不研讀,曆代祖師的注解也不看、不鑽研,叁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你一個講經法師是不可能講好經的。講經的方法就是深入經藏,下苦功,去練習,去研讀。
作爲講經的方法、程序,一般來說,我們都是采用天臺宗的五重玄義,或者也有采取華嚴十玄門的。常用的是天臺宗的。第一,釋名。講經題釋名,經題包含了一部經的大致內容。第二,辨體。辨體是一經的旨歸。第叁,明宗。這部經的宗旨是什麼。第四,論用。這部經有什麼功能和作用,對我們的修行有什麼指導意義。第五,判教。就是一部經它歸于佛陀五時八教的漸頓偏圓,是屬于哪一類的,這叫名體宗用教。講經從序分開始,序分裏就是講六種成就:信、聞、時、主、處、衆,然後進入正宗分,把命題一層一層分析出來,這基本上就是講經的方法了。
《講經說法的方法與技巧(文定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