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做到了,誰是君子,我們說:“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爲;不可做的事,想都不想。”這就夠了。你若是這個樣子,你求心安,行爲光明磊落,對人只有愛沒有恨,只有幫助人不害人,沒有自私自利;以耕耘換取收獲,以努力換取成功,以貢獻換取尊重;你喜歡不喜歡我,是你的事情,我也不要管你。假如看別人的臉色活著,你這個人太可憐、太脆弱了。請你記住我的話:“我們生命的意義跟價值並不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淺見者的好惡之上。”就是這句話。你若同意的話,以後別人對你怎麼樣,你就不在乎了,你只問你自己心安不安,只要心安無愧,別人對你笑、對你哭,都是一樣的,“八風不動”,稱譏平等 —— 稱贊、諷刺都一樣。
至于說常常看別人不順眼,那就是煩惱的來源了。《六祖壇經》明明告訴你:“常見自己非,莫見他人過”、“他非我不非”、“自非卻是左”,你不要去看別人的錯誤,你要照顧“腳下”,也就是說注意保任、注意修行。你千萬不要犯錯,別人好壞,你不要去管他,你若發現別人果然是錯得離譜,因此而厭惡他,那你更不應該厭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個人誰都厭惡他,如果人人厭惡他,這個人可憐得很。如果說這個人活在錯誤、罪惡裏,你更應該憐憫他。因爲“煩惱與錯誤同在,毀滅與罪惡同步”—— 走上罪惡的人就是走向毀滅,活在錯誤裏的人必然活得煩惱,你憐憫他,都還來不及,何須生氣呢?用不著生氣,因爲他自己在折磨自己,他自己在懲罰自己,這個是鐵則,這個是沒有彈性的。(不二法門會後解惑)
二十五、克服胡思亂想的方法
問:明知不要胡思亂想,但卻無法不想,應如何克服?
答:那就是沒有心力,業障太重,業障障本明。什麼叫做“業”?就是一年的業績的總和。因此這個“業”裏面有淨業、有染業,有惡業、有善業。
業障太多了,反省忏悔不夠,心力就不夠。心力不夠,就欲振乏力。欲振乏力,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這樣子,一生就沒有希望了。若不能改變這一點,你這一生不會光明了,因爲一切的事業建立在心力上。你可以看,古代的讀書人懸梁刺股、囊螢映雪,古人求法曆經千山萬水、經過火焰山。我們原來看《西遊記》,說火焰山大概是杜撰、編造的,現在真的有火焰山,平常攝氏80度,這是絲綢之路呀,有個火焰山呀,也有很多國家,現在我們看不到了,但是遺址還在呀,那都是靠心力的,乃至修禅定的人都是靠心力的呀。我們說宗教有好幾種:肉體的宗教、理智的宗教、情感的宗教、拜物的宗教。宗教都各有所長,肉體的宗教能夠苦行,那是幹什麼?那個是打車的修行法門,但是那個很可佩。所有做瑜伽的、做苦行的、沙漠禅定的、瀑布底下打坐的,這樣就是鍛煉意志力、鍛煉心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什麼叫做心力?第一“不動搖”。不管有多麼大的誘惑,絕不動搖;不管有多麼大的威脅,絕不動搖。第二“不放棄”。再大的艱難不放棄,生死一致,至死也不放棄。你若有這種決心、毅力的話,那你就有心力。你若知難而退,欲振乏力,那你不要說修行,做世間的任何事業也都不會成功。
愛迪生讀了兩叁年書 —— 家教,以研究發明爲最高享受,耳朵被車長打聾了,還不放棄。他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愛上了它,上瘾了,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難,甚至廠房被燒了,都可以再來過。人若沒有這種力量,他怎麼可能成功呢?怎麼可能迸發生命的潛力呢?
你若想成就任何一個事業,你不要忽略兩種因素:一種是“情”,一種是“理”。“理”就是智慧、理智,“情”就是情感。很多人給我寫信,說:“老師呀!我聽了錄音帶,唱《自性歌》,我會掉淚。”我說這是好消息 —— 善根發露。什麼叫做“善根”呢?就是好的根性發露了,好的根性就是“情”與“智”。如果你把“情”抛開,光是升華理智,結果是小乘;因爲古往今來不管是入世、出世,一個情感冷漠、意志消沈的人,沒有生命力,不可能對人群、對衆生有所貢獻,也不可能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所有的天才一定是熱情洋溢的。所以菩薩“悲智雙運”,他的智慧升華成“摩诃般若”,他的情感升華爲“無緣大慈(無條件的同情)、同體大悲(對衆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所以這個現象是好的,我們切記,不要忽略,要“悲智雙運”,要突破自我,要堅持到底。
如果說自己沒有辦法管束自己,自己就懲罰自己。我們當中有幾位南部的會友,我說:“你爲什麼不打自己耳光呢?”他說:“自己打,沒有用。”我說:“自己打兩個耳光會有效啊!”結果他跟我講:“原來沒有效,有一次把臉打腫了,打腫臉充胖子以後,果然有效。”人就是這樣的,刺激反應,人雖然不是一般的動物,他還是有製約反應的。你只要堅持下去,自己管自己,你的心力就會提升。(不二法門會後解惑)
二十六、如何對治胡思亂想?
問:看經、讀書容易打瞌睡,而且胡思亂想的妄想難以克製,請問 老師如何對治?
答:“人,都是活在錯誤當中的”,請你記住這句話。佛經上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花”,蓮花不是長在帕米爾高原的,它是長在爛泥巴裏頭,它最可貴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人從成長到現在都是活在錯誤當中的,問題是“你有沒有心力”?你知道你自己錯誤,會不會改?這是心力的問題。心力(心的力量)保證一個人成功,心力是由勉強到自然。勾踐臥薪嘗膽鍛煉心力,是恐怕他自己墮落了,恐怕貪圖享受了,恐怕忘記過去的恥辱,所以他要嘗膽。陶侃每天沒有事就搬磚頭,他恐怕跟我一樣肚皮越來越大,機動力越來越小,將來就沒有戰鬥力了,所以他要運動。
像你這樣的情形,很簡單,一胡思亂想,馬上打自己兩個耳光。我就是這樣做的,我以前也是打開經典參瞌睡就自己打耳光,胡思亂想就自己打耳光,由勉強到自然,自己打總比別人打好吧?你用我這個方法,若不靈,下次再見面,你可以向我抗議。大家一定要由勉強到自然,說錯話打自己,起妄想打自己,說我今天要看多少頁(也不要陳義過高,要求標准過高),我若做不到,我絕不睡覺,絕不吃飯。不是說一定要看經才會悟道,而是說你既然要做什麼事,一定要做得徹底。一個人想一個問題,不要結論只要想,結果他一天想了很多問題,都沒有結論,最後他想一個問題,七八個問題一起出來,別人問他這個,他答那個,精神分裂了。
你想想,沒有意志力就是沒有心力的人,都會神經衰弱、好做夢、記憶力減退,這是沒有心力。剛才我講,宗教大概是分四類的:理智的宗教 —— 求理論、求智慧、講道理,它的優點就是冷靜、理智,它的缺點是消沈、冷漠。感情的宗教 —— 它的優點使心靈有所寄托,它的缺點會使人産生狂熱,會産生偏執,說我是真理,你們都是魔鬼,這是情感的宗教。情感的宗教,它的優點就是使心靈有寄托,它的缺點是産生狂熱,狂熱就是魔。肉體的宗教 —— 它的缺點就是執著肉體,講求功利,它的優點是鍛煉心力。我時常講,六祖到黃梅八個月就得到衣缽了,它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本來無一物”—— 真實的是原本的,原本什麼也沒有,這個是到家了。那個神秀有“菩提樹”、有“明鏡臺”,還“勤拂拭”,還怕“惹塵埃”,所以五祖說:“你還沒有入門,你還在路上。”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舂米舂了八個月。因爲六祖個子不大,他踩那個碓踩不下去,腰裏還綁塊石頭,增加一點重量。你看那個多苦,完全靠心力。不是靠心力的話,不要說八個月,像我,你叫我踩八天,我都不願意幹,我一定會說“人生幾何,何必折磨自己,算了,回去”,就回去了。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心力,要堅持到底,堅持到底就會成功,堅持到底才有勝利。你若是知難而退,淺嘗辄止,那完了,一事無成。
假如你大徹大悟(修行成功),我告訴你:“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還有更美好的等著你。”我絕不會騙你,大家很誠,所以我就說點實話,我絕不會說一句假話。你一定要鍛煉心力,鍛煉心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打耳光,自己全自動;若拜托你太太打你,那效果也許會更好一點。(耕雲解惑錄 第一集。人身難得正法難遇”會後解惑)
二十七、如何減少煩惱?
問:我的煩惱很多,想要叫它停止,卻停止不了。應該如何修行,才能減少煩惱?
答:有很多煩惱,你把它一條一條地整理出來。人生最脆弱的、最妨礙你成長的,就是你逃避問題,不會去面對問題。習慣于逃避問題的人,永遠長不大,到了六十歲、八十歲,還是很脆弱,弱不禁風。修行人要面對問題,該來的就讓它來,一切的結果都有原因,一切的原因都有結果,不要躲避什麼。
你說你的煩惱很重,只要你保持現在的心態,煩惱慢慢就離開你了,它就會溜走了。因爲錯誤恒等于煩惱,你把錯誤都丟掉,不要太注意自己,多關懷別人。太注意自己了以後,自己就爲別人而活了 —— 他喜歡不喜歡我呀?他討厭不討厭我呀?他是不是在說我呀?久而久之,好像你是大衆的附庸,而沒有你獨立的自我。不要注意別人,只注意自己的心態。
要斷除煩惱,就多唱唱《自性歌》、《安祥歌》。沒有事的時候,唱唱看,我相信你的煩惱會越來越少,因爲你的錯誤會愈來愈少了。(耕雲解惑錄 第一集。人身難得正法難遇”會後解惑)
二十八、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的成因
現代人很多患有時代病,最普遍的是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是意志不統一,想得很多,心力無法集中,所想的事情往往和他的工作脫節,與做人做事都不相幹,久而久之,就會由神經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要想,一定要有個單一的、光明的主題,集中心力精覃不雜地去想,沒有結論,絕不放手。這樣莊敬、嚴肅地去運用思維,才是正思維。如果輕率地亂想一通,只會傷害自己。
人一進入想陰,他的心靈便開始黯淡,…
《耕雲心藥錄——心理疾病篇 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