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叁昧水忏講記卷中(2)▪P13

  ..續本文上一頁。真所謂“耽愚癡而不省,系牢獄而無逃,恩愛生死深如河海,莫知能出”。原來癡獄之門,常常關得很緊,不說你不想逃,想逃也逃不出。

  “衆生爲是五欲因緣”,是故“從昔以來流轉生死”頭出頭沒無有出期。可是世人已經娶妻,理應遵守倫常,但是仍不滿,不是再娶妾婦,就是淫他婦人,自己受苦無樂不談,還爲他人家庭帶來困擾,更爲社會安甯帶來麻煩,而自己的智慧亦被湮沒,愛淫欲有何意義?經中又說:“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又如密網衆魚落之刳腸殂丸,亦如暗坑無目投之如蛾赴火,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受其害,惡而穢之不受此物之所惑也”。大般涅槃經說:“菩薩五欲法,無有欲樂,如犬齧枯骨,如持火逆風而行,如囚趣市,觀欲如是,多諸過患”。不論我佛怎樣苦口婆心的慈悲開示世人,世人仍是這樣的迷戀欲樂,至死不知厭離,怎不一生一生的在生死中流轉?

  經中又說:“一切衆生”在生死中流轉,“曆劫生中”生了又生,每個生命都有他的身體,死後所留下的身骨,其所積聚的“身骨”,猶“如王舍城外”的“毗富羅山”那樣的高。王舍城,梵名曷羅阇姞利呬,又名羅閱揭利醯,羅閱祇,或簡名羅閱,是中印度摩揭陀國往古的首都。大唐西域記第九說:“石柱東北不遠,至曷羅阇姞利呬城,外廓已毀,無複遺堵,內城雖毀,基址猶峻。周二十馀裏,面有一門”。摩揭陀國的王都,本在上茅宮城,到頻婆娑羅王時,始移都到現在的王舍城。毗富羅山,又作鞞浮羅山,譯爲廣普,方,或譯大。是王舍城的五山之一,爲中印度舊王舍城東北山名。雜含第四九說:“王舍城第一,名毗富羅山”。大唐西域記第九說:“山城(舊王舍城)北門之東,有毗布羅山”。衆生的身骨堆積起來,猶如毗富羅山那樣高,衆生所受生死之多可知。

  在生死中受生的衆生,“所飲母”親的“乳”水,猶“如四”大“海水”那樣多,而“身”上“所出”的“血,複過于此”四大海水,而當一個衆生生命結束時,“父母、兄弟、六親眷屬”啼泣圍繞、“哭泣,所”流“出”的“目淚”,同樣“猶如四”大“海水”那樣多。“是故”經中“說言:有愛則生,愛盡則滅,故知生死貪愛爲本”。要想不再在生死中流轉,唯有除去愛欲才可。

  壬二 示欲苦報忏

  所以經言:淫欲之罪,能令衆生墮于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則受鴿、雀、鴛鴦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貞良,得不隨意眷屬。淫欲既有如此惡果,是故今日至誠求哀忏悔。

  男女間有一定的分際,絕對不能超出分際亂來,但人世間偏常有男女問題的發生,不說沒有片刻的歡樂,即或有片刻觸樂之感,當來的苦可真夠你受的。爲人用情不可不專,所謂夫婦的結合,其基礎建立在雙方的感情上,同時還要以理智爲後盾,一旦發現那方面感情向外發展,立刻要以理智予以控製,警告自己的感情要絕對認真,假定讓感情太過沒有克製的奔放,會在人世間演出極大悲劇!

  上述是就世間說,如以佛法說,未來的痛苦,是難擔當的,“所以”大小乘“經”中常“言:淫欲”的“罪”過極重,“能令衆生墮于地獄、餓鬼受苦”。如有正報頌說:“邪淫入地獄,登彼刀葉林,熱鐵釘其口,洋銅灌入心,毒龍碎骨髓,金剛鼠食髓,銅柱緣上下,鐵床臥隱深”。墮入地獄所受是諸痛苦,誰能忍受得?

  十誦律說:舍衛國有婆羅門生一女,面貌極爲端正,膚色極爲潔白。當時有相師相此女,說她長大不守婦道,會與五百男子有染,因而無人敢以向她求婚。後有做生意人,常入海中采寶,一日在閣樓上,見此美女,心想我家,除沙門釋子,無人到我家,我娶此女,怕誰亂來?結婚不久,商人又結伴入海求寶,對守門人說:我家除沙門釋子,任何男子不令入舍。商人入海後,果有沙門來乞食,女子見了,就引誘沙門,沙門嚴持淨戒,不爲所誘。此女爲欲火所燒,不久得病而死,家人以莊嚴具合棄死處。因女剛死,姿色猶在。時有五百盜賊,經過此處,發現死女秀麗,竟與行不淨行。該女曾對沙門、婆羅門說共我行欲,以此因緣墮于畜生,在彼國北方生爲淫龍,叫毗摩達多。

  假“若”墮“畜生”道中,“則受鴿、雀、鴛鴦等身”。鴿是鳥的名稱,有說鹁鴿,飛翔很快,記憶力極強,全身黑褐色。晴天鳴聲和緩,雨天鳴聲急促,軍人用以傳書。雀是鳴禽,亦說燕雀,依人小鳥,褐色,有黑斑,以谷物昆蟲爲食。鴛鴦是遊禽類水鳥,比鴨略小,雌雄常棲一處,從不分離。人得其一,另一會思念而死。等是等于其他鳥類,不能一一列出,所以用一等字。

  好淫之人,從惡趣出,“若生人中”,娶了妻子,“妻不貞良”,即爲妻的不能清白守節。雜譬喻經說:過去有一男人,生得端正無比,一日爲王召見,很歡喜的去見王,回到房中,見妻與奴爲奸,怅然結氣,顔色頓然變醜,不好意思見王,就在馬房過夜,見到王大夫人,與馬伕私通,心突開朗,想大王夫人,尚背王如此,何況我婦?是爲妻不貞良最好明證。

  不特如此,複“得不隨意眷屬”,就是自己眷屬如兒女等,無論要他們做什麼,總不能隨自己心意,真是事事皆不遂心,兒女愚昧無知,亦無辦法教導,你要他這樣,他偏偏那樣,使你急心無可奈何!“淫欲既有如此”不良“惡果”,然則應當怎辦?“是故”唯有從“今日”起,“至誠”懇切“求哀忏悔”。如不忏悔,長期這樣下去,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壬叁 舉淫欲罪忏

  某等又複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偷人妻妾,奪他婦女,侵淩貞潔,汙比丘尼,破他梵行,逼迫不道,濁心邪視,言語嘲調;或複恥他門戶,汙賢善名,或于男子五種人所,起不淨行。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忏悔。

  前明總忏淫業罪報,但淫業的罪相怎樣,現再略爲說明,以便知而更當忏悔。

  “又複”衆生從“無始以來”,一直“至于今日”:人世間的夫婦關系,過去憑媒撮合也好,現在自由戀愛也好,一旦成爲夫婦,自爲雙方占有,不容任何人涉及其間,如此夫婦才能白頭偕老,家庭才能融洽無間,但世間好色之人,有了妻子仍不滿足,還要“或”是“偷人妻妾”,或是“奪他婦女”,“侵淩”她們“貞潔”。這是現實社會經常發生的事!如男方發現女方不貞,或女方見男方別有所愛,內心的痛楚無法形容。到了嚴重程度,不是丈夫手刃愛妻,就是妻子解決丈夫,甚至有先將親生兒女,抛下街頭頭腦開花,接著自己跳樓而死,這種家庭慘劇,不是經常在社會舞臺上演嗎?追源禍始,不是由“偷人妻妾,奪他婦女”而來?罪惡又是多重?所以做人應守做人本份,不應無慚無愧的淫他婦女!

  另有一些罪惡特重的男子,除奪取一般婦女貞操,竟膽大妄爲,傷天害理的“奸汙”出家的“比丘尼”。身爲一個比丘尼,舍家出家,是爲專心一意修淨梵行,嚴格守持自己所遵守的淨戒,根本放棄世間的欲樂,現你竟色膽包天,昧盡天良的,違反她的意志,“破”壞“他”所修“梵行”。具有淨戒在身的比丘尼,當然不會讓人無理侵犯,但你爲逞獸行,居然膽敢“逼迫”她做“不”人“道”的事,想想你還算是一個人嗎?如是“汙比丘尼,破他梵行”,以佛法說,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身爲頂天立地富有靈性的人,怎可逼她強行不道德事?如有這種罪惡邪念,應立刻的猛醒回頭,無間地獄苦是不好受的!

  “濁心”,是指心懷淫穢,老是想著欲樂,不知欲非真樂,是極痛苦最大根源。“邪視”,是指邪視女色,含笑作態,以惑女子。“言語嘲調”,是用淫穢的語言,挑撥對方,使她投入自己懷抱,或用語言相互調戲,使人惑亂受他愚弄。經中有菩薩說:縱然不與女人發生關系,若見女人,或共嘲調言語戲笑,或壁外聽女人身上所佩戴的鐶钏等聲,心裏生起愛著,乃至出外隨逐女人,都不得名淨戒具足,怎可與女人嘲笑調戲?假定如此豈能無罪?

  “或複恥他門戶,汙賢善名”,是說本是善良人家,聲譽向來很好,因你侵淩他家婦女貞潔,使得貞良門戶人家,蒙羞含恥,賢善名聲,被你汙辱。如過去聲譽好時,別人一說某家,鹹稱該家大小人等,悉皆循規蹈矩,沒有做過男盜女娼的事,現因你侵淩他家婦女,人們談到某家,就說其門風已壞,婦女不遵守德行。明明不是人家要做醜陋的事,因受你的誘惑,汙辱他家婦女,致使其他受到不好聲譽,這不是“恥他門戶,汙賢善名”是什麼?

  “或于男子五種人所起不淨行”,是指五種男根不具的人,略名五種不男,或五種不能男,又說爲五種黃門,就是男根不滿者,有五種類別。十誦律第二十一說:“有五種不能男,何等爲五?一、生不能男;二、半月不能男;叁、妒不能男;四、精不能男;五、病不能男”。生不能男,又名生不男,或名生黃門,是指生來不能行, 淫的男子;半月不能男,又名半不男,或名半月黃門,是指半月能行淫,半月不能行淫的男子;妒不能男,又名妒不男,或名妒黃門,是指見他行淫時,生起嫉妒心,男根勃起;精不能男,又名變不男,或名變黃門,抱生黃門,觸抱黃門,是指見他行淫,立刻變失自己男根,或遇男則女根起,遇女則男根起;病不能男,又名犍不男,犍黃門,形殘黃門,是指生已腐爛、若墮、若由蟲噉等,即將男根已經割去的男子。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第八說半擇迦,有“生便半擇迦,嫉妒半擇迦,半月半擇迦,灌灑半擇迦,除去半擇迦五種”。世間有些喪心病狂者,在此五種不男人中,或于其道,或于非道,起不淨行,同樣是有極大罪惡。

  “如是等罪”有“無量無邊”那樣多,除于“今日至誠皆悉忏悔”,沒有其他辦法可以消除。

  壬四 發願求成德

  願承是忏悔淫欲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自然化生,不由胞胎,清淨皎潔,相好光明,六情開朗,聰利明達,了悟恩愛,猶如桎梏,觀彼六塵,如幻如化,于五欲境決定厭離,乃至夢中不起邪想,內外因緣永不能動。忏悔發願已,歸命禮叁寶。

  如能真誠忏悔,罪…

《慈悲叁昧水忏講記卷中(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