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真所谓“耽愚痴而不省,系牢狱而无逃,恩爱生死深如河海,莫知能出”。原来痴狱之门,常常关得很紧,不说你不想逃,想逃也逃不出。
“众生为是五欲因缘”,是故“从昔以来流转生死”头出头没无有出期。可是世人已经娶妻,理应遵守伦常,但是仍不满,不是再娶妾妇,就是淫他妇人,自己受苦无乐不谈,还为他人家庭带来困扰,更为社会安宁带来麻烦,而自己的智慧亦被湮没,爱淫欲有何意义?经中又说:“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落之刳肠殂丸,亦如暗坑无目投之如蛾赴火,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受其害,恶而秽之不受此物之所惑也”。大般涅槃经说:“菩萨五欲法,无有欲乐,如犬啮枯骨,如持火逆风而行,如囚趣市,观欲如是,多诸过患”。不论我佛怎样苦口婆心的慈悲开示世人,世人仍是这样的迷恋欲乐,至死不知厌离,怎不一生一生的在生死中流转?
经中又说:“一切众生”在生死中流转,“历劫生中”生了又生,每个生命都有他的身体,死后所留下的身骨,其所积聚的“身骨”,犹“如王舍城外”的“毗富罗山”那样的高。王舍城,梵名曷罗阇姞利呬,又名罗阅揭利醯,罗阅祇,或简名罗阅,是中印度摩揭陀国往古的首都。大唐西域记第九说:“石柱东北不远,至曷罗阇姞利呬城,外廓已毁,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馀里,面有一门”。摩揭陀国的王都,本在上茅宫城,到频婆娑罗王时,始移都到现在的王舍城。毗富罗山,又作鞞浮罗山,译为广普,方,或译大。是王舍城的五山之一,为中印度旧王舍城东北山名。杂含第四九说:“王舍城第一,名毗富罗山”。大唐西域记第九说:“山城(旧王舍城)北门之东,有毗布罗山”。众生的身骨堆积起来,犹如毗富罗山那样高,众生所受生死之多可知。
在生死中受生的众生,“所饮母”亲的“乳”水,犹“如四”大“海水”那样多,而“身”上“所出”的“血,复过于此”四大海水,而当一个众生生命结束时,“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啼泣围绕、“哭泣,所”流“出”的“目泪”,同样“犹如四”大“海水”那样多。“是故”经中“说言:有爱则生,爱尽则灭,故知生死贪爱为本”。要想不再在生死中流转,唯有除去爱欲才可。
壬二 示欲苦报忏
所以经言:淫欲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鸽、雀、鸳鸯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贞良,得不随意眷属。淫欲既有如此恶果,是故今日至诚求哀忏悔。
男女间有一定的分际,绝对不能超出分际乱来,但人世间偏常有男女问题的发生,不说没有片刻的欢乐,即或有片刻触乐之感,当来的苦可真够你受的。为人用情不可不专,所谓夫妇的结合,其基础建立在双方的感情上,同时还要以理智为后盾,一旦发现那方面感情向外发展,立刻要以理智予以控制,警告自己的感情要绝对认真,假定让感情太过没有克制的奔放,会在人世间演出极大悲剧!
上述是就世间说,如以佛法说,未来的痛苦,是难担当的,“所以”大小乘“经”中常“言:淫欲”的“罪”过极重,“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如有正报颂说:“邪淫入地狱,登彼刀叶林,热铁钉其口,洋铜灌入心,毒龙碎骨髓,金刚鼠食髓,铜柱缘上下,铁床卧隐深”。堕入地狱所受是诸痛苦,谁能忍受得?
十诵律说:舍卫国有婆罗门生一女,面貌极为端正,肤色极为洁白。当时有相师相此女,说她长大不守妇道,会与五百男子有染,因而无人敢以向她求婚。后有做生意人,常入海中采宝,一日在阁楼上,见此美女,心想我家,除沙门释子,无人到我家,我娶此女,怕谁乱来?结婚不久,商人又结伴入海求宝,对守门人说:我家除沙门释子,任何男子不令入舍。商人入海后,果有沙门来乞食,女子见了,就引诱沙门,沙门严持净戒,不为所诱。此女为欲火所烧,不久得病而死,家人以庄严具合弃死处。因女刚死,姿色犹在。时有五百盗贼,经过此处,发现死女秀丽,竟与行不净行。该女曾对沙门、婆罗门说共我行欲,以此因缘堕于畜生,在彼国北方生为淫龙,叫毗摩达多。
假“若”堕“畜生”道中,“则受鸽、雀、鸳鸯等身”。鸽是鸟的名称,有说鹁鸽,飞翔很快,记忆力极强,全身黑褐色。晴天鸣声和缓,雨天鸣声急促,军人用以传书。雀是鸣禽,亦说燕雀,依人小鸟,褐色,有黑斑,以谷物昆虫为食。鸳鸯是游禽类水鸟,比鸭略小,雌雄常栖一处,从不分离。人得其一,另一会思念而死。等是等于其他鸟类,不能一一列出,所以用一等字。
好淫之人,从恶趣出,“若生人中”,娶了妻子,“妻不贞良”,即为妻的不能清白守节。杂譬喻经说:过去有一男人,生得端正无比,一日为王召见,很欢喜的去见王,回到房中,见妻与奴为奸,怅然结气,颜色顿然变丑,不好意思见王,就在马房过夜,见到王大夫人,与马伕私通,心突开朗,想大王夫人,尚背王如此,何况我妇?是为妻不贞良最好明证。
不特如此,复“得不随意眷属”,就是自己眷属如儿女等,无论要他们做什么,总不能随自己心意,真是事事皆不遂心,儿女愚昧无知,亦无办法教导,你要他这样,他偏偏那样,使你急心无可奈何!“淫欲既有如此”不良“恶果”,然则应当怎办?“是故”唯有从“今日”起,“至诚”恳切“求哀忏悔”。如不忏悔,长期这样下去,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壬三 举淫欲罪忏
某等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偷人妻妾,夺他妇女,侵凌贞洁,污比丘尼,破他梵行,逼迫不道,浊心邪视,言语嘲调;或复耻他门户,污贤善名,或于男子五种人所,起不净行。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前明总忏淫业罪报,但淫业的罪相怎样,现再略为说明,以便知而更当忏悔。
“又复”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至于今日”:人世间的夫妇关系,过去凭媒撮合也好,现在自由恋爱也好,一旦成为夫妇,自为双方占有,不容任何人涉及其间,如此夫妇才能白头偕老,家庭才能融洽无间,但世间好色之人,有了妻子仍不满足,还要“或”是“偷人妻妾”,或是“夺他妇女”,“侵凌”她们“贞洁”。这是现实社会经常发生的事!如男方发现女方不贞,或女方见男方别有所爱,内心的痛楚无法形容。到了严重程度,不是丈夫手刃爱妻,就是妻子解决丈夫,甚至有先将亲生儿女,抛下街头头脑开花,接着自己跳楼而死,这种家庭惨剧,不是经常在社会舞台上演吗?追源祸始,不是由“偷人妻妾,夺他妇女”而来?罪恶又是多重?所以做人应守做人本份,不应无惭无愧的淫他妇女!
另有一些罪恶特重的男子,除夺取一般妇女贞操,竟胆大妄为,伤天害理的“奸污”出家的“比丘尼”。身为一个比丘尼,舍家出家,是为专心一意修净梵行,严格守持自己所遵守的净戒,根本放弃世间的欲乐,现你竟色胆包天,昧尽天良的,违反她的意志,“破”坏“他”所修“梵行”。具有净戒在身的比丘尼,当然不会让人无理侵犯,但你为逞兽行,居然胆敢“逼迫”她做“不”人“道”的事,想想你还算是一个人吗?如是“污比丘尼,破他梵行”,以佛法说,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身为顶天立地富有灵性的人,怎可逼她强行不道德事?如有这种罪恶邪念,应立刻的猛醒回头,无间地狱苦是不好受的!
“浊心”,是指心怀淫秽,老是想着欲乐,不知欲非真乐,是极痛苦最大根源。“邪视”,是指邪视女色,含笑作态,以惑女子。“言语嘲调”,是用淫秽的语言,挑拨对方,使她投入自己怀抱,或用语言相互调戏,使人惑乱受他愚弄。经中有菩萨说:纵然不与女人发生关系,若见女人,或共嘲调言语戏笑,或壁外听女人身上所佩戴的鐶钏等声,心里生起爱着,乃至出外随逐女人,都不得名净戒具足,怎可与女人嘲笑调戏?假定如此岂能无罪?
“或复耻他门户,污贤善名”,是说本是善良人家,声誉向来很好,因你侵凌他家妇女贞洁,使得贞良门户人家,蒙羞含耻,贤善名声,被你污辱。如过去声誉好时,别人一说某家,咸称该家大小人等,悉皆循规蹈矩,没有做过男盗女娼的事,现因你侵凌他家妇女,人们谈到某家,就说其门风已坏,妇女不遵守德行。明明不是人家要做丑陋的事,因受你的诱惑,污辱他家妇女,致使其他受到不好声誉,这不是“耻他门户,污贤善名”是什么?
“或于男子五种人所起不净行”,是指五种男根不具的人,略名五种不男,或五种不能男,又说为五种黄门,就是男根不满者,有五种类别。十诵律第二十一说:“有五种不能男,何等为五?一、生不能男;二、半月不能男;三、妒不能男;四、精不能男;五、病不能男”。生不能男,又名生不男,或名生黄门,是指生来不能行, 淫的男子;半月不能男,又名半不男,或名半月黄门,是指半月能行淫,半月不能行淫的男子;妒不能男,又名妒不男,或名妒黄门,是指见他行淫时,生起嫉妒心,男根勃起;精不能男,又名变不男,或名变黄门,抱生黄门,触抱黄门,是指见他行淫,立刻变失自己男根,或遇男则女根起,遇女则男根起;病不能男,又名犍不男,犍黄门,形残黄门,是指生已腐烂、若堕、若由虫噉等,即将男根已经割去的男子。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第八说半择迦,有“生便半择迦,嫉妒半择迦,半月半择迦,灌洒半择迦,除去半择迦五种”。世间有些丧心病狂者,在此五种不男人中,或于其道,或于非道,起不净行,同样是有极大罪恶。
“如是等罪”有“无量无边”那样多,除于“今日至诚皆悉忏悔”,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消除。
壬四 发愿求成德
愿承是忏悔淫欲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自然化生,不由胞胎,清净皎洁,相好光明,六情开朗,聪利明达,了悟恩爱,犹如桎梏,观彼六尘,如幻如化,于五欲境决定厌离,乃至梦中不起邪想,内外因缘永不能动。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如能真诚忏悔,罪…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中(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