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足、四足,乃至多足的龍王。更有傳說大龍菩薩接龍樹入龍宮,開龍宮藏,授諸方等深奧經典,以龍王爲大乘經典的守護者。實際,那伽是蛇的神格化,印度神話,以龍爲人面蛇尾的半神,種族有一千種之多。現在東北印度阿薩姆及緬甸西北部等,還有很多崇拜龍蛇的人民。
不特印度民族相當崇拜龍蛇,中華民族自古早就有龍的信仰流行。如翻譯名義集第四說:“那伽,中國叫龍。說文說:龍爲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長能短。春分時期登天,秋分時期入地,爲順。廣雅說:有鱗叫鲛龍,有翼叫應龍,有角叫虬龍,無角叫螭龍,不生天的叫蟠龍”。國人對龍相當尊敬,將天子比龍,如龍顔、龍車、龍座、龍舟等。這是中國特有思想,其起源與印度的傳說不同。事實龍在歐美,同樣有此傳說。
夜叉是八部衆的一衆,屬于鬼類,亦作藥叉、悅叉、閱叉、野叉,中國譯爲捷疾、輕疾、勇健、能噉、傷者、苦活、祠祭等,或譯威德。他們住在地上及空中,有威勢,傷害人,或守護正法的鬼類。長含第十二大會經說:“北方天王名毗沙門,領諸悅叉衆”。婆沙論百叁十叁說:須彌山頂的四角各有一峰,高廣數量同是五百。有藥叉神名金剛手,于中止住,守護諸天。是夜叉,爲毗沙門天王所領,在忉利天等守護諸天。有地行、宮行、宮殿飛行叁種夜叉: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空行夜叉有大力,至如所風;宮殿飛行夜叉,有種種娛樂便身之物。或說地夜叉,但以財施,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能夠飛行。說夜叉守護正法,大唐西域記第叁迦濕彌羅國條說:迦膩色迦王時結集大毗婆沙論完成後,將論緘封于石函,更建窣堵波,命藥叉神周圍其國,是即明夜叉能守護正法。佛子讀誦經典夜叉亦予守護。藥師經說有宮毗羅等十二藥叉大將,誓願衛護藥師經受持者;陀羅尼集經卷叁說,有十六大藥叉將(即般若十六善神),誓願擁護念般若波羅密名者。諸如此類經說很多。
乾闼婆,又名健達縛、健闼縛、犍達婆等,中國譯爲尋香行、香行、食香、香陰、尋香神、香神、香音神、樂神、執樂天等,爲八部衆的一衆。是司帝釋天雅樂的神名。長含第十八世紀經說:雪山的右角有城,名毗舍離,在城的北面有七黑山,七黑山北有香山,山中常有歌唱技樂音樂的聲音。山有二窟,一名晝,二名善晝。從天七寶成,柔軟香潔,猶如天衣。妙音乾闼婆王,從五百乾闼婆止住其中。所以又名香陰,原因這是淩空神,不噉酒肉,唯以香資五陰身。所以又名樂神,原因它是天主幢倒的樂神,居十寶山,身上一現異相,即在天上奏樂,就好好的到人世間觀聽技樂。在做人時,由于戒緩,墮于鬼類作樂神。布施果報,有似天人。後來佛教將此神說爲護法神,因于大法生深信仰,歡喜愛重,勤修不倦,依印度古神話傳說:吠陀時代的乾闼婆,對天的秘密及真實完全了知,常在虛空,爲諸天供蘇摩液,且精醫藥,爲女人所好,于帝釋宮常侍諸天宴席,唱歌奏樂,所奏唯是世俗的音樂。
阿修羅,又稱阿素羅、阿須羅、阿須倫等,中國譯爲非天、不端正、非善戲、非同類。爲六道或十界之一,亦爲八部衆的一衆。諸天常以善戲樂,修羅卻恒以惡戲樂,所以非善戲,亦名非天。婆沙論百七十二說:素洛是天,修羅非天,名阿素洛;素洛是端正,修羅非端正,名阿素洛;修羅因極憎嫉諸天,所得身形不很端正,名阿素洛。此類形雖似天,但無天的妙戲,雖屬天趣所攝,但是谄詐多端,沒有天的實德,所以名爲非天,如人行惡,名爲非人。阿修羅又譯不飲酒或無酒。傳說他采四天下的花,醞釀于大海中,由于魚龍業力,其味不變,于是發大瞋恨心,誓願從此斷酒,所以叫無酒神。諸經論中,說阿修羅的很多。印度相信日蝕月蝕,是觸犯羅睺羅阿修羅的結果,爲印度最古神的一種。黎俱吠陀,說爲最勝性靈之義。波斯(現在伊朗)所信的善神,完全與阿修羅相同。中古以來,印度人認阿修羅爲最可怖畏的鬼神,因阿修羅最愛戰鬥,經說常與帝釋天共戰,但從來無不大敗而逃。如經說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因叁阿修羅王與諸天共戰,大敗逃回本處,于是生大瞋恚,眼赤如血,擊大戰鼓,再與帝釋天奮鬥力戰,終仍不能勝帝釋天。佛教常說帝釋代表正義,修羅代表暴力,暴力終敵不過正義,所以阿修羅成爲常敗將軍,帝釋天成爲常勝將軍。
迦樓那,又名加樓那、迦留羅等,中國譯爲金翅鳥或妙翅鳥。此鳥以龍爲食,取得龍時,先內嗦中,後吐食之,其龍猶活,所以發出楚痛悲苦之聲。此鳥兩翅有種種寶色,非全是金,說爲金翅、妙翅,是就狀名,不是敵對翻譯。有說這是鹫的猛性鳥一類,予以神格化,並非實在的動物。古印度人,以爲是鳥類的巨魁,容認有這樣的大怪鳥存在。金翅鳥,傳說有胎、卵、濕、化的四種,皆以龍爲食,但曾歸依佛及受叁歸的,以袈裟系在龍的身上,金翅鳥就不食害此龍。海龍王經第四說:四大龍王感于小龍常被金翅鳥食,心有不忍,特請佛陀慈悲設法,佛陀皂衣給與四大龍王,以是除去金翅鳥的毒害。佛經說如意珠,就從金翅鳥來。叁昧海經說:此鳥死相現時,諸龍吐毒令不得食,巡遊諸山至金剛山暫住,從山直下到大水際,更到風輪際,爲風所吹,複還金剛山。如是七返往還,生命便告結束,由龍所吐的毒,使十寶山同時火起。爾時難陀龍王恐將此山燒成灰燼,降如車軸般的大雨,于是鳥肉散盡,唯有心在。其心如前那樣直下七返,還住金剛山。難陀龍王取此鳥心以爲明珠,轉輪聖王得爲如意珠。此鳥屬畜生道,慢多墮爲畜生,因爲常行惠施,頸有如意珠,以龍爲食。印度向所傳的神話,說迦樓那是鳥類之王,爲毗琴笯的乘禦。當它生時,身光威赫,諸天誤爲火天而對之禮拜。實際,這是食蛇鳥的神化。
緊那羅,又作緊娜羅、緊捺洛、緊陀羅等,中國譯爲疑人、疑神、人非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爲八部衆的一衆。此稱歌神,因它善能歌詠作樂。雜心論把它歸入畜生道,亦名疑神。說它雖屬畜生,但形貌似人,面極端正,頂有一角,人見生疑,不知是人、是鬼、是畜生。又稱音樂天者,彼有微妙音聲,又能善爲歌舞。男是馬首人身能歌,女極端正而善爲舞。次如天女,多與乾闼婆天爲妻。又叫歌樂神者,因它是天帝執法樂神,是四天王的眷屬,亦即帝釋天雅樂神,簡別不是奏俗樂的乾闼婆。住天界,與夜叉同從梵天腳趾所生,或說是迦葉波仙之子。大乘諸經常以龍及阿修羅同爲佛的說法聽衆,亦列緊那羅名。部類,有王有眷屬。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第一,曾說大樹緊那羅王,與無量緊那羅、乾闼婆、諸天、摩睺羅伽等,從香山下到佛面前,彈琉璃琴供養佛陀,大迦葉等聲聞聖者,聽到這個微妙調和幽雅的琴音,不期然的心被鼓動起來,甚至手舞足蹈如旋岚風吹諸樹身。尤其素被尊爲頭陀第一的大迦葉,亦因聽到琴音,不能自主的大跳特跳的跳起舞來,可見音樂感人之深!
摩睺羅伽,又作摩呼羅伽、摩護羅伽、莫呼洛伽等,中國譯爲大腹行、大胸行、大蟒蛇、大蟒、大蟒神。爲八部衆的一衆。是地龍而爲腹行的,亦即腹行無足的神,就是世間一般的廟神,受人所奉的酒肉,無所保留的納入蟒腹。它們在爲人時,毀戒邪谄,瞋多施少,貪嗜酒肉,戒不重視,墮入鬼神,多入瞋蟲身內,唼食它們的肉。可說是屬畜龍之類。舊譯蟒神,雖說相似,但非正翻。依新譯華嚴經說,有善慧、清淨威音、可愛樂光明等,無量無邊的摩睺羅伽王。
“一切聖衆”,是指前面所說從一切諸佛,直到天龍八部的一切。在這一切當中,佛、菩薩、辟支、羅漢,向被稱爲四聖,現在稱爲聖衆,當然沒有話說,但“梵王、帝釋”以及“天龍八部”,都屬六凡法界,怎麼亦稱爲聖?諸天部衆,從迹上看,固皆還是凡夫,然說不定皆是佛、菩薩的示現,是爲護持佛法而來,不妨亦稱爲聖。如是凡聖同會,稱爲一切聖衆,又有什麼不可!“願垂證鑒”,是願一切聖衆,垂慈予以證鑒,證明我確真誠忏悔,讓我所有無始業障,皆得消除而得身心清淨,從此走上佛所指示的光明大道,不再退轉過來複造罪業。
甲二 正明忏罪
乙一 總明禮忏
丙一 禮 敬
丁一 禮佛菩薩
南無毗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
如上請求諸佛諸菩薩證鑒,現在當然就要敬禮佛及菩薩。于敬禮中,從毗盧遮那佛起共十尊佛,從文殊師利菩薩起計六尊菩薩。菩薩稱僧,不但不是凡夫僧,亦非聲聞僧,是大乘菩薩僧。此說敬禮僧,是極殊勝的。
“南無”,前已解說,不再重敘。“毗盧遮那”,又作毗盧舍那,毗樓遮那,具稱毗盧遮那如來,或雲毗盧舍那佛,或略稱舍那,中國譯爲遍照、光明遍照、淨滿、叁業滿、廣博嚴淨等。晉譯六十華嚴第二盧舍那佛品說:“彼諸菩薩見此光已,得睹蓮華藏莊嚴世界佛,佛神力故,于光明中而說偈言:無量劫海修功德,供養十方一切佛,教化無量衆生海,盧舍那佛成正覺;放大光明照十方,諸毛孔出化身雲,隨衆生器而開化,令得方便清淨道;佛于往古生死中,調伏一切諸群生,于一念中悉解脫,世雄無量得自在……盧舍那佛大智海,光明普照無有量,如實觀察真谛法,普照一切諸法門”。
雜含第二十二說盧舍那佛的名稱:“破壞諸暗冥,光明照虛空,今清淨毗盧,清淨光明顯”。大乘同性經卷下說:“所有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諸佛法,如是一切諸法,皆悉流入毗盧遮那智藏大海”。可知毗盧遮那,爲光明遍照義。有說毗盧遮那就是日,如世間日光能除一切黑暗,生長一切萬物,成就一切衆生事業。法身如來當知亦是如此,所以以日爲喻,世間之日,有其方分,雖能外…
《慈悲叁昧水忏講記卷上(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