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古德所謂“截斷衆流”,開悟見性,然後悟後保任,打掃習氣!不一一,敬祝法樂。
愚恒志合十
2000年4月17日
世春仁者有道:
茲有一事奉告,元音老人已于二月五日(初一)晚8點15分坐化,初坐椅上,突然起立,遂又坐下氣絕,前後僅十五分鍾,全身柔軟,弟子們並聞異香,遺體已送普陀山化身窯,49天後荼毗,遵遺囑骨灰抛入大海。
仁者可勿再致函,謹此奉告。(不追悼,不告別,其他一無舉動。)順祝吉祥。
愚 徐恒志 拜上
2000年2月
世春仁者:
函悉。“脈解心開”不妨試寫,古人雲:“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身之與心固分而不分也。能“于心無事,于事無心”,不亦善乎。“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上師[元音老人,編者注]荼毗日期,將由普陀山安排,日期未定,又複路遠,仁者勿必操心也。草複,即頌光明自在!賤軀尚好,祈勿錦注。
愚 恒志 和十
3月19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承寄來《禅》六冊,已收到,謝謝!《和大德商榷禅法》一文,已閱竟。“那個”和“哪個”(也即that和what)曆來有不同意見,多數以“誰”字指“哪個”。但正如仁者所說,似乎不夠妥貼,因當時“參話”尚未盛行,大慧禅師在宋時才努力提倡,六祖以前皆是直指禅,故覺仁者所說,頗有義趣,若用“疑”情,豈能“言下大悟”?仁者所說,俱是正論,佛法無人情,提出來“商榷”,豈不可乎!
仁者所批意見,均略看未細閱,總覺的其中有批注得好的,如禅宗破初關,即有見地——破參見性,說似有二,實際不二;但也不宜苛求,如原文“沒有咬到一顆米”,作爲達到無分別境界,並無不可;若進一步講,當然是“分別而不著”,所謂“念而無住,用而不著”矣。其他不再一一,請垂諒。大作附還,以免重抄之勞。順祝爲法珍重!
學人 徐恒志 和南
2000年5月24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故知不僅破“我執”,亦需破“法執”、“空執”之重要。
世春仁者慧眼:
7月1日手書,16日方收到,請釋念。嫂夫人有腰間盤突出症, 宜治療。務使恢複正常,才能繼續打坐,否則易于複發。打坐宜氣沈下丹田,以加速血液循環。“心密佛刹”之創辦,固有利佛教,但申批不易,且當機頗難,障重者多也。至于保任除習,全在順逆境中磨練,原非一蹴而就。其中隱現進退,只要不忘根本,似不得以退轉名之也。
元音老人火化時確有許多舍利,但比較小,約芝麻大小。傳愚接任“心密四祖”,純屬謠傳,切不可信。草頌法喜!
愚 徐恒志 拜啓
2000年7月18日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以順逆境界,陶冶身心,可謂修行人本色,初以順逆境界磨練,繼則“順行逆行天莫測”,可謂善學道者矣。
我執已松,分別心息,回光返照,看是何物!“妙體虛幻”,但“無實無虛”,“恒沙妙用”,不離當體。
“燈籠緣壁上天臺”,所答固好,不如對曰:“重疊關山路”。
“你看我現在是不是”、“吃飯自知饑飽”答得固好,但不妨說一句“作賊心虛”。愚于禅爲門外,戲作對答,聊供一笑。順祝禅寂。
恒志 拜啓
2000年9月1日
世春仁者道席:
10月16日函拜悉。“開示偈”的“試參”,也拜讀,明心以後,各呈見地,隨意發揮很好!愚已遷入新址:----。以後來書請照上列地址,不再住在浦東矣!仁者參照得力,生理、心理都有變化,難得!祝今後身心康泰,六時吉祥,優遊涵泳,親得法益!
准備學商從販,一切莫非因緣,心地明白後,穿衣吃飯,迎賓送客,皆是佛法,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也。草頌法樂!
愚 恒志 拜啓
2000年10月23日
世春仁者道席:
來書所述二祖慧可斷臂流血之行,根據記載是大師表示決心;“覓心了不可得”是後來親見本來,忽悟實相,悟在大願斷臂之後,亦自然之境界,並無所謂“晚了一截”,也無所謂“被境遷轉之嫌”。套用一句古德之言,是仁者“自生分別”也。
斷臂與燃指,同爲表示信仰之誠,又前者乃表決心,後者兼修苦行,其不同之處也。草複,即頌定慧莊嚴。
愚 恒志 合十
2000年11月30日
世春、淑琴二仁者道眼:
12月23日手書敬悉。公案就機作答,十分恰當!今一語相贈曰:“作賊心虛”。“昨日的是什麼?”豈非“作賊心虛”乎!一笑。
仁者近年來,遊心禅海,神機天縱。古人大事已明,仍有一個“如喪考妣在”,所謂“如喪考妣”者,悟後保任,隨緣起修也。必曆境鍛煉,漸至根塵脫落,尚須打成一片,菩提道長,願與仁者共勉之。順祝寂照不二、法喜充滿、新年吉祥!
愚 徐恒志 拜啓
2000年12月29日
世春仁者慧眼:
寄老滬闵路之來函,已見到,知曾因病得益,確是觀音大士、大愚師公不可思議的加持,亦是仁者至誠忏悔,專心修法的感應;特別痛苦之後,進入空靈寂滅境界,此古人所謂“不經大死,不得大活”之謂乎!幸甚幸甚!但古人有大悟一十八,小悟無數次之說,則此乃萬裏長征中之一步也。
至于五個“何期”,乃真實證到,十分親切,我在五十年前,亦曾經如此境界,但此皆光影門頭,切勿認真。古人所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指無法向人言說甘苦之味,惟當人自知而已。至于此“冷暖自知”境況,若認爲指色身冷暖之變化,則誤矣。
總之,祈仁者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若得少爲足,或以爲即此便是,則又被調弄矣,祈慧眼印證之。當仁不讓是在智者!不一一,順頌新年百益,法喜充滿!
愚恒志拜啓
2月3日
世春仁者道席:
來函敬悉。所述“千座”終座之境界,諸境皆滅,無境依附,即此玄奧,其桶底脫落之先兆乎!我人本具無量光明,與諸佛同體不二,一旦根塵脫落,則菩提心中接佛光,光光互攝,緣起無盡,心佛不二,能所盡忘,雖華嚴境界,亦何多讓,因本來是佛也。但去垢有深淺,光明有大小,既不能不敢承當,也不能得少爲足。圓教初住菩薩,即能破無明,見法性,現身百界,八相成道,何況此後層層深進,非凡情可測。
歸宗與南泉問答,均屬弦外之音,不宜強作解會。昔華嚴禅師所謂:“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爲處。舉心動念,又卻不是也。”所謂“擬議即差”。六祖曰:“迷人口說,智者心行。”,此心行口說,亦屬方便語,實際是“言語道斷(非口說),心行處滅(非心行)。” 仁者且道是同是別?這個光景又是什麼?
南泉問:“畢竟事作麼生?”,已是“無事生非”,師打翻茶铫,亦只好不得已而用之。南泉不契,仍被境奪,師乃曰:“清水難消!”禅宗本系直指見性,人根漸鈍,大慧禅師力主參話禅,此法不但用以起疑,亦以勘驗學人,是否落著,是否上當?但法無定法,目前禅風,直指似比參話,更易得力,但也因人而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擬編寫“勘南泉易,學趙州難”之宏文,略呈其所悟,饒益衆生,豈不可乎!追憶元音老人,意彌善矣。
春寒料峭,諸多珍重!
大慧師偈曰:
轉處孤危萬事休,隨緣得旨複何求。
群生造化乘斯力,一道靈光觸處周。
即事即空無剩法,全心全佛有來繇。
填溝塞壑無人會,可笑騎牛更覓牛。
順祝俪安,隨緣自在!
愚恒志拜啓
2001年2月15日
世春仁者道席:
來稿拜閱,禅味清徹,難得之作。近因太忙,故未細細推敲,反正,皆弦外之音,不勞著意分別也。
遵囑原稿不再退奉。“夾山參船子”公案寫得比較生動,其中有數處似需改正:
1、第13頁“望望皆明其所指”,“望望”是否“往往”之誤。
2、“心風(光)臨機製(諸門),應緣映影,爲念爲語”。似有漏字,較難讀通。
3、筏船(28頁)似用“劃船”爲好,筏是竹排用以代船者,乃名詞,以用動詞爲好。
4、第29頁“以及目前健在的徐恒志.........”此句宜刪去,我乃凡夫,名不副實,以刪去爲宜.千萬!
5、古人有“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之語,何謂“家珍”?不可說,不可說!
6、原文太長,可否略加整理,使進一步條理化,重點突出夾山明悟光景,仁者以爲如何?原文不違禅意,投寄刊載,並無不可也。草頌法喜!附隨筆一篇,供參考。
愚恒志拜上
2001年9月22日
世春仁者道席:
4月23日函已收悉。節日期間曾至甯波居士林講法,回來後休息身心,遲複爲歉!
《路途風光劄記》已閱,甘味之言,有益學人。普作供養,功不唐捐。試透廣照禅師文亦已拜讀,以心印心,共沾法益。至于擬編議透公案百則,似可暫緩。千座以後,重在悟後起修,勤于奮鬥保任,對叁毒、五欲、六塵境界,均須一一透過,不爲所轉,所謂:“百尺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功夫無止境,菩提道正長,多用實際功夫,實爲必要。一般來說悟後正修,一破一切破,一證一切證,圓教行人本無定法,但對見思、塵沙、無明粗細惑業必須逐步打掃,圓教初信菩薩,已能現身百界,八相成道,況其上者乎;且試透之際,難免識神用事,故敝意目前以刻意除習、破無明、見法性爲主要任務。了生死、證菩提是己躬下大事,仁者以爲如何,願共勉之。複頌法喜無量。
愚朽 恒志 拜啓
2001年5月9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書敬悉。關于禅宗“拈花微笑”公案出處,自古來傳說不一。有謂出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謂此乃禅宗傳心之根據,由來頗有爭議。大…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遼甯宋世春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