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八關齋戒的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  當時爲什麼舍利子度化不了皇宮裏的人,後來被文殊菩薩度化了呢?因爲文殊菩薩有善巧方便。文殊菩薩剛開始到皇宮的時候並沒有給他們講法,“好,我們吃喝玩吧!”然後文殊菩薩就陪他們吃喝玩啊,慢慢地調啊調啊……最後都調整過來了,都度化了。攝受弟子、幫助他人要有竅訣,要有方便啊!你要摸清楚、看清楚。若是能利益他們,你就不能客氣了。目的不一樣,你是爲了調伏他們,度化他們,而不是爲了自己貪吃貪喝貪玩。所以,持戒應該有個方便。我們受戒持戒的時候也要靈活,不能死板,要根據因緣,根據具體情況來受戒持戒。

  我以前也跟大家講過,既然你受持八關齋戒了,就要清淨持戒,夫妻要分房、分床等。但是爲了度化身邊有緣的衆生,實在不行,你可以舍戒。你沒有預料到,沒有注意到就受戒了,然後突然出現情況了,若是他接受不了,他不同意的情況下,你應該舍戒,這個時候不應該和他針鋒相對。我不是跟你們講過麼,雖然持戒的功德非常大,但如果這個時候你能舍戒,也是功德。你非常喜歡、願意受戒持戒,你不願意舍戒,更不願意破戒。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爲了對方,爲了衆生,舍戒也是一種功德,因爲發心不一樣啊!不是找借口,找借口不行,真是這樣就行了。但是,大乘修法裏,身叁種惡業、語四種惡業都有允許、開許的時候,但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是允許的,不是隨隨便便允許的。

  大乘佛法以心爲主,所有的行爲都要看發心、動機。你的發心、動機是善,所有的行爲都是善;發心、動機是惡,所有的行爲都是惡。所以大家一定要聽明白,不是隨便開許、允許的。這是有一定條件,有一定要求的。不是爲了自己,完全是爲了衆生,在對衆生利大害小的情況下,才是允許、開許的。

  第二條戒,不偷盜。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而是他人的東西,在他人沒有同意的情況下,你搶、偷、占都是偷盜。若是有這種心,哪怕是偷、搶、占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偷盜,都會犯戒。

  第叁條戒,不淫欲。所有的淫行——不淨的行爲都要斷掉。居士五戒是不邪淫,這裏是不淫欲。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夫妻最好分房。若是沒有這個條件,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叁門。就像剛才說的,在特殊的情況下就要用特殊的方法。連以不好的心態看一眼都不允許,連這個念頭都不能有。若是看了,或者生起了一些不好的念頭,盡管不犯根本戒,但是也犯支分戒,也有一定的罪過,也要忏悔。

  第四條戒,不飲酒。酒有各種各樣的,有吃的,有喝的,也有聞的。你吃多了、喝多了、聞多了能醉。讓你心亂,心不正常的都是酒,所以不許飲用,不能,包括藥酒都不能喝。爲了治病,抹一下或者洗一洗可以,但是不許喝。就像剛才說的,特殊的情況下特殊處理。如果你受戒了,實在不行可以舍戒。若是自己發心清淨,真有純淨的利他心或者善心,也不算犯戒。

  第五條戒,不妄語。打妄語也一樣,不能說假話、欺騙人家。妄語有普通妄語、大妄語和上人法妄語,但這裏指的是不能說任何的妄語。但方便語不是妄語,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是可以說的。現在人都在找借口,我是在說方便語,其實說的都是妄語。現在人所謂的方便語用的很多,涉及的面很廣,你看看自己的發心和動機。與殺生、偷盜、邪淫一樣,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開許。就像剛才說的,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衆生,在對衆生利大弊小的情況下可以。不是爲了自己,這是發心,你發心完全要純正,然後對別人利大弊小,這樣的情況叫特殊情況,這樣你可以說方便語,可以有一些方便的行爲。學佛難就難在這裏,不會運用,沒有智慧。缺少智慧就缺少方便,缺少方便就障礙多、違緣多。若是有智慧的話一點都不難。有智慧就有方便,有方便就沒有障礙、沒有違緣,沒有違緣、障礙就會順利達到目的。

  比如今天我們要到一個地方,不管是坐汽車,坐火車還是坐飛機,若是沒有任何障礙都能順利到達目的地。我們今天要去拉薩,有的人坐汽車,有的人坐火車,有的人坐飛機,因緣福德不同,條件也不一樣。坐飛機快一些,幾個小時就到了。坐火車幾天也能到。坐汽車的也是七八天就到,時間上差不了多少就能達到目的,能到達地方。同樣,我們修法上如果沒有障礙就快了。就是缺少智慧,不會運用,不會修行才總有障礙。滿腦子矛盾重重,沖突重重,滿腦子都是煩惱,都是痛苦。修行難就難在這裏,自己缺乏智慧。若是有智慧,有修行,懂得佛理了,就通達無礙了。確實是真的,懂得佛理有智慧的人都是通的。什麼都可以,都行,都好,沒有一個“不”字。但是我們現在是什麼狀態?矛盾沖突,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好,這樣也不行。你看,衆生、凡夫多可憐,這叫沒有福報。

  什麼叫有福報、沒福報?身心自在才是有福報。這樣的人,是暢通無阻的,是通達無礙的,他沒有障礙。雖然你有錢、有權,有能力,但是你矛盾重重、煩惱重重、痛苦重重,這叫沒有福報!我不是跟你們講過麼,財富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身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脫啊!雖然物質豐富,條件優越,但是你一點點都不自在,一點點都不自由。錢財把你壓的那麼的疲憊,權力把你束縛的那麼痛苦,沒有用啊!所以,真的,大家應該追求心靈的解脫,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

  雖然現在大家在山上,物質條件非常的貧乏,睡不好,住不好,吃不好,穿不好,但是爲什麼每天那麼開心快樂呢?因爲大家在感受精神的快樂,享受精神的喜悅。所以大家應該追求精神上的解脫,應該去享受內心的快樂,這多好啊!

  第六條戒,不塗抹裝飾。塗抹裝飾容易亂性,容易引起這些邪念等惡業。如果是爲了莊嚴、保養自身這個壇城,就沒有罪過。你塗抹這些東西的時候,你拿這些東西來裝飾的時候,心裏想的是什麼?是爲了什麼?發心動機是什麼?這樣的人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好的想法的。這樣容易攪亂自他的心,容易引發、引起不淨的行爲,引起邪念,所以才不允許。如果你是爲了莊嚴壇城,爲了保護壇城,這樣可以。主要是看你的發心動機,看具體情況。如果你爲了莊嚴壇城,爲了保護壇城,那你爲什麼在快要出去的時候,或者去見更多人的時候才化妝?這個發心肯定不清淨。如果你是爲了莊嚴壇城,在家裏也應該化妝啊!如果在家裏無所謂,出去見一些人,到一些場合的時候就裝一裝,還是沒有好意,就是想出去迷惑衆生,這是不允許的。

  我不是講過麼,我們學佛人不能這樣。雖然你是在受戒、持戒,但是你應該幹淨利索,應該莊嚴。佛當時也非常講衛生,佛的弟子都非常講衛生,非常幹淨。是要幹淨、要利索,但是不能過度。如果唱歌跳舞,彈奏樂器,是爲了供養叁寶,爲了供養上師,爲了積累福德,可以啊!如果不是這樣,在散漫、放逸的狀態下,跳啊、唱啊、彈啊,容易引起煩惱,容易引起不好的行爲,所以不允許。這都是爲了保護最根本的那幾條戒律。前叁條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是最根本的戒條,爲了保護這些戒條,後五條才不允許。不許喝酒,喝酒了以後,意亂了,心亂了,不正常了,就會造很多業。剛才這些也是。

  第七條戒,不坐臥高貴床褥。如果是爲了供養、莊嚴,我們轉念,發心,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坐臥高貴床褥。如果不是這樣,而是以貪心,坐高一點,住好一點,就會引起傲慢心。如果自己坐在高座上,或者用一些高貴的床,那你肯定覺得,我真了不起啊,這是金子、銀子、寶石的。你看容易生起貪心,引起傲慢心。今天本來是要多修法的,但是因爲床好啊,一躺下就開始打呼噜睡著了,這樣影響修行。

  第八條戒,過午不食。以前佛在世的時候也是過午不食。中午以後吃飯,對修行、對禅修的影響更大,爲什麼呢?以前那些出家人都在山上修行,每天都要下山化緣,距離很遠。如果每天早上也討飯,中午也討飯,下午也討飯,這樣就沒有修行的時間了,就影響修行了,所以幹脆就不吃了。佛就規定下午不用吃東西了。現在你還沒明白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的這些道理,要是你真明白了,哪還有時間早上、中午、晚上做飯、吃飯。整天就忙活這個,就沒有修行的時間了。第一,應該有充足的修行時間;第二,如果是下午、晚上吃多了,就會昏沈,然後就睡著了。做不下去,念不下去,影響禅修,影響修行,所以不允許午後吃東西。過午不食,就是根據自己的時間,過中午以後不吃東西。不能喝飲料,只能喝白開水。這樣對你的修行有幫助,這樣身體也輕松,還不昏沈,願意修行,對修行有幫助。

  這八條戒是最最基本、最最簡單的戒,所以都要受持。受持戒律的時候,特殊情況下就不說了,一般情況下要嚴格守護,不要勉強,要發自內心的受戒持戒。有的寺院每天都受戒,有些人就到處宣揚:“我今天又受八關齋戒了,明天我還要受八關齋戒。”就那麼點功德一說就沒有了,還自以爲了很不起。這樣就是沒有一個純正的發心,只是爲了裝修行人,爲了得到一些贊歎,這樣持戒沒有用。有些人就是愛裝,不能這樣,發心要清淨,發心要純正,發自內心的受戒持戒,這很重要。

  如果你發自內心地受一次八關齋戒,修一次八關齋戒這個法,對你的修行一定會有幫助的。你的心理、行爲肯定都會有所改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的。如果你每天都受戒,卻沒有任何的轉變、進步與變化,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受戒、持戒。

  別解脫戒之居士五戒

  在別解脫戒中,我們主要講居士五戒。什麼叫別解脫戒?“別”是分別,“解脫”是脫離六道輪回而獲得永久的解脫。誰受此戒,誰就能從六道輪回中得到解脫,這就是別解脫戒。比如說有兩個人,一個人受持了別解脫戒,一個人沒有受持,受戒的人可以解脫,沒有受戒的人就無法解脫。

  別解脫戒是在有出離…

《關于八關齋戒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