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提要求要有本錢▪P2

  ..續本文上一頁不會做事是水平問題,而不做事就是心態問題。誰都是學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爲什麼有的人說一句話,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會那麼重?如果我要拒絕,就要給出一個拒絕的理由。如果他話有道理,我沒有理由拒絕,就必須去做。可是有些人無論怎麼說,我都不會聽,再說我就要罵他了,因爲他沒有資格、沒有本錢跟我講條件,討價還價。我剛才講到的這幾個人,他們都有資格跟我談條件,跟我討價還價。甚至他們不說,我心裏都覺得非常慚愧,是我的德行不夠,招感不了像他們這樣的人才來到我身邊,替換他們的工作崗位。盡管他們做的工作我不是十分滿意,但是他們所做的工作是無人能代替的。

  我本身就不是一個圓滿、全能的人,我沒有理由要求大家十全十美。但是我有理由要求大家盡心盡力,不能敷衍了事。不能什麼都沒有做就想講條件,講享受,就讓人家高看你,重用你,器重你。我很想高看你,但是你沒有讓我高看的本錢;我很想器重你,但是我在你身上找不到優點和特長,找不到你的過人之處,我怎麼重用你呢?比如HF,一個22歲的小和尚負責東華寺水電部有四年了。他的確很牛,但他牛的有本錢,他敢牛,我也允許他牛。水電工作大家都知道,如果電出了問題,必須隨叫隨到;有時正在吃飯,水龍頭出了問題,馬上得放下碗去解決。但他的境界還不夠高,如果即使有貢獻,有才能,但是還沒有脾氣,那才是高境界!每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做了多少工作,大家都看得見。你可以抱怨,但工作還是要做,人都有脾氣,我也允許你發泄。

  在我們學佛的人身上如果體現不出奉獻精神,就不配學佛。我們常說要把身心交給常住,要把性命交給龍天。你真能做到把身體歸常住,把性命歸龍天,哪裏還有自己呢?嘴巴上都會這樣講,但在我們身上卻沒有體現出這種精神來。

  我剛才點名的這幾個人,他們是十年住一個廟。我們東華寺也有幾個和尚是一年住十個廟。你們說誰有修行,誰沒有修行?人家十年就住一個廟,你一年跑了十個廟,你還以爲自己有修行。就看你那顆浮躁的心,怎麼證明你有修行呢?環境對誰都一樣,爲什麼人家能住下來,你的心卻安不下來呢

  

  東華寺在2008年開光後,吃住條件才得以改善,之前什麼都沒有。但他們能在這裏住這麼多年,在一個崗位上堅持這麼多年,雖然他們的功夫智慧都不夠菩薩果位,但他們的心態、境界都已經是菩薩了。一個人要想叫人服你、認可你,就要有東西擺在這裏。一個人是不是大師,能不能幹,不是自己說了算。要拿你的業績,拿你的工作來說話,要讓大家來點評。如果好,大家自然會認可你。一個人在單位有地位,說話管用,都是靠多年默默無聞的工作幹出來的。如果只是有身份,沒有工作量,沒有業績,說話也不會管用的。就像CN,什麼執事都不是,但他說的一句話,在我心目中比執事還管用。還有我們寺廟衆所周知的西堂——XM老和尚,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幕是當初四面觀音開光,敲法器的人都湊不齊,記得當時叫旁邊的一個法師敲引磬,他不敢敲,XM老和尚當時做維那,我看到他眉頭一皺,一手拿著大磬棒,一手拿著引磬就敲起來了。我知道他一看當時那個場面,沒人,沒辦法,只能身兼兩個角色,叮當叮當的就敲起來了。開光那天非常熱,大家都唱不起來,老和尚唱的雖然聽不懂,但聲音卻最大。每當想起這些情景,我都會說他們是東華寺的功臣,是爲東華寺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們今天有理由、有本錢在東華寺享清福。他們以後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是我應該考慮的。

  一個人有沒有氣節,就看他在關鍵時刻能否直下承擔,獨擋一面。有些人,平時不需要他啓用,不需要承擔時拍著胸脯說自己這也能行,那也能幹,可是一到關鍵時刻,他比誰退得都快。曾國藩有句話“大事、難事看擔當”。只有在大事、難事面前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氣量和胸襟。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打仗就在一、二十分鍾,一、兩個小時內決定勝負,機會是不可能再有第二次、第叁次的。我們的首座和尚能夠穩下心來,在東華寺一住就是十二年。誰還能做得到?一口氣住了十二年!這些都是功臣。

  我在不做事的時候有說有笑,但一做起事來就會翻臉無情,六親不認。做人注重過程,不求結果,而做事必須有結果。一個人建廟沒結果,做生意沒結果,做什麼都沒有結果,還能說是在做事嗎?沒有結果的事,還有什麼價值呢?做事必須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有的人在工作時進入不了狀態,嘻嘻哈哈。做人可以輕松活潑,做事就要進入狀態,要忘掉身體,玩命地幹。

  我不是一個好權力的人,但是大家錯得太離譜了,以至于影響到他人,影響到團隊,我實在看不過去了,就不得不開口,甚至不得不罵人。有人說我喜歡改革,喜歡標新立異,我絕對不是喜歡改革,喜歡標新立異的人,其實我最講究實用。有些規矩,有些工具不合時宜了,效率不高了,已經被淘汰了,我們就要改進,不能循規蹈矩,苟且偷生。爲什麼在工作中我特別要求工具一定要過關,因爲沒有好工具必然會影響到工作效率和質量。我也不是一個愛出風頭、愛說話的人,但有時看到身邊的一些人太邪了,爲了維護真理,我不得不出來呼籲。在大家的利益受到侵犯時,我如果不出來主持公道,是我對大家不負責任。

  太虛大師率先提出“人間佛教”,主張把佛教貫穿于我們的整個人生,推向人間,就是我現在提倡的“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後來其繼承人印順大師,包括現在的星雲大師也提出的“人間佛教”,使佛教普及化——將佛教帶入了家庭,帶入了生活,帶入了人間。即所謂“佛法即生活,生活即佛法”。

  佛法是爲活人服務的,不是爲死人服務的。如果活著的時候都沒有受益,說自己死了能受益,那不是自欺欺人嗎?我們學任何東西都是爲了活著的時候能受益,上乘佛法是沒有過去和未來的,只有當下。中小根器人心中的佛法才有未來,永遠是未來。這種人學佛法,其內心根本無法受益。他學佛法是指望未來受益,如果今天沒受益,他會說明天受益,如果明天還沒受益,他還會說明天,明天複明天,永遠是明天。學佛的人講福慧,看看我們的所作所爲,怎麼能夠修到福慧呢?如果你沒有爲任何一個人做一點好事,哪裏來的福慧呢?

  佛教講離開衆生就沒有叁藐叁菩提,就是說離開衆生不可能證得佛位。佛法是建立于世間,用于世間,修在世間。爲什麼釋迦牟尼佛在山林悟道後必須進入紅塵呢?僅僅是因爲他的悲心才進入紅塵嗎?最初他並不想進入紅塵,因爲他知道,佛法必須讓衆生受益了才有價值,叁寶才能立足人間。大家說一說,什麼是正知正見的佛法?

  學佛之所以上不了路,就是理上不明白。縱然理上明白,也未必能得心應手。理論和實際還有相當遠的距離,並非掌握了理論就大徹大悟了。但掌握了理論再去修行,肯定會事半功倍。如果連何爲正知正見的佛法理論都不知道,又怎麼去修行呢

  

  答:使習氣、毛病越來越輕,身體越來越健康的佛法,就是正知正見。

  師:對了,這是他心中的正知正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心中的正知正見。我們沒有佛的正見,難道自己的正見也沒有嗎?

  答:自己和衆生獲得快樂幸福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

  答:覺悟人生,快樂人生,奉獻、力行。所做的事既能改正自己的毛病,也能讓他人受益。給大家做一個榜樣,把人的根本做好就是正知正見。

  師:沒有正知正見,都是邪見,所以走的都是邪道。你都不知道北京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你就出發了,你說會是什麼結果呢?你認爲自己修行多年了,在我看來,根本沒有邁步,方向都搞錯了…

  答:向佛看齊,向明師看齊才是正知正見的佛法。按佛的要求,佛的標准去要求自己就是正知正見。

  師:後面的人怎麼不回答啊?

  答:爲大衆服務,奉行叁法印。

  答:爲衆生著想,讓衆生受益。

  答:我覺得正知正見,不是利益衆生,也不是爲他人服務,那是共勉詞。學佛法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本心。要知道自己是誰。找到之後,讓它成爲習慣,時刻把它提起,活在本心當中,做真正的自己。慢慢地就會體會到這種安心的快樂。再把這種快樂帶給其他衆生…

  師: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簡單的歸納成一句話,越簡單越好。歸納不清楚,就說明真的是不懂啊!

  答:明心見性,完善自己,正念、行願,豐厚自己的靈魂。

  師:女衆這邊怎麼沒聲音呐?

  答:先自度,再度人。

  答:如來佛法,無生滅故,猶如虛空,究竟圓滿。正知正見就是說,佛與衆生只在一念之間,應該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答:佛法分見地、修正、行願。

  答:覺照當下,了了是非,做而無錯。

  師:大家講的都太複雜了,都是舍近求遠,正知正見的佛法都不知道。也難怪幾個小和尚發短信說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該幹什麼了。穿了這身衣服,信了佛,還能幹什麼呢?

  CN:上求佛道,下化衆生。

  師:還是我們CN大師厲害,全部都概括了。這就是正知正見的佛法,這就是正知正行的僧人,這就是我們永遠要做的一件事情。永遠永遠都要做的就是這件事——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其他跟佛不相幹,跟衆生不相幹的都不允許你去追求,那都不是正知正見的佛法。和尚去開工廠、做生意都不是正知正見的佛法,和尚可以做這些事,也可以用這些錢來辦道,但都不是正知正見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說,雖然有很多衆生的法不究竟,但那不叫邪道也不叫外道,只是跟究竟的道相比有差別而已。《金剛經》上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我們所做的一切,跟究竟比,都不究竟,都是旁門左道。這也不是錯,因爲我們的水平、根器不夠,所以抓不到核心,只抓了個表皮。…

《提要求要有本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而立不惑知天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