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德行天下▪P2

  ..續本文上一頁的環境裏,在某些特定的時候,立功,也就是做出業績,比立德還重要。但是最終能讓一個人立于不敗的不是功,而是德,只有德才是根本。在座的都是高才生,很快就要離開學校到社會上爲人服務。大家要記得:越是遇到困難的時候,越要把德把持住,不要放棄德;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不能使用術。

  西方心理學家說人有五個需求層次:首先是滿足生存的基本物質需求,二是安全需求,叁是社交需求,四是被尊重的需求,五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在我學佛以後,拿佛的思想跟他比,他的思想還不夠圓滿,他還有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佛法講到最後要把自我的價值、自我的業績全部放下,不能拿在手裏炫耀,拿這個當本錢,靠這個吃飯。光環抓在手裏不放是很危險的,尤其是當你有所成就,有所得的時候,你要學會散財消災。當你一個人獲得了利益,身邊的人都沒有得到的時候,那是很危險的。如何化解危險呢?就是靠你的德。你的德如何體現出來呢?就是舍。舍就是我們佛門裏講的布施。一個人能布施,敢布施,就是德的體現。爲什麼別人得到了利益願意與大家分享,你得到了利益不願意與大家分享呢?就是你德性不夠。你想獨享,不僅你不能真正享到,還會遭來滅頂之災。爲什麼說獨樂不如衆樂?衆樂才安全,才能體現出你是一個有德性的人。

  當一個人做了一定的業績,在單位裏得到重用的時候,你可不要洋洋得意!你能在一個團體裏做出一點成績,那是大家、是領導、是老板給你平臺,給你機會,你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如果領導、老板不給你機會,你再有本事也發揮不出來。當你拿著自己的光環炫耀的時候,有意無意之間就會傷害很多人。所以有德的人會把他的業績、光環分給大家。因爲他深深地知道,一個人是做不了事的,一個人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不僅一個人實現不了,恐怕兩個人、叁個人也很難實現。因爲宇宙、大自然是一個整體,誰也離不開誰。表面上看,我們彼此無關,人與人之間無關,行業與行業之間無關。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都是互相關聯的。就像我們人體的五髒六腑能不能各自分離?肯定不能。五髒六腑能不能各自吹噓、炫耀自己:我最厲害,我最有用?恐怕只有某個愚昧無知的髒腑才會這麼說,有智慧的人、有獨到眼光的人都不會這麼說。

  誰重要?誰不重要?在我看來,表面上看起來最不重要的人、最不重要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東華寺,你們認爲方丈最重要嗎?我認爲搞衛生的人最重要,種花種草的人最重要。方丈,只要叫一個人坐在方丈室裏,他就是方丈了;只要政府任命他爲方丈,他就是方丈了。所以方丈不重要,關鍵是下面的大衆,也就是團隊才重要。我經常跟東華寺的和尚說一個道理:一個企業可以沒有董事長,但不能沒有總經理。寺廟也一樣,方丈可以不要,但不能沒有當家的。做人也是如此,你可以沒有知識,沒有學曆等,但不能沒有德性。德性是看得見摸得著,拿得出來給人看的。沒有智慧的人看你的術,有智慧的人看你的德。

  在座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個道理:當你遇到好事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與大家分享,獨樂不如衆樂,獨享受不如大家來享受。人是需要分享,需要關心,需要關注,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和認可的。當我們需要這些的時候,如何才能得到呢?就是靠德。今年我們東華寺有幾個和尚在外面建寺,我感受特別深。弟子們出去開山建寺,到了陌生的地方,我都會告訴他們一句話:你想在一個地方立足生根,打開局面,不是靠手段,而是靠德性。德性體現在哪裏?就是要包容,要舍。舍不單指錢財,還有尊嚴和面子。人最難舍的就是自己的尊嚴和面子,就是自我。好多人可以舍錢財,但不能舍尊嚴和面子。我讓你們給我布施一點錢財,你們可能都願意,都做得到。但是如果我叫你們把面子給我,讓我把你們罵一頓,羞辱一頓,你們都做不到。

  菩薩道的六波羅蜜,把布施擺在第一位。你把布施做好做到位了,後面的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就都做到了。所以萬法從“舍”入手。不管在哪個行業要想有所建樹,都要從舍入手。因爲舍就是德的體現。你不需要絞盡腦汁,用盡方法、手段、策略、技巧、訣竅,這些都不需要,只要一個字就全部解決了,就是“舍”——人家要罵我,我就讓他罵;人家要諷刺我,我就讓他諷刺;人家要面子,我就把“贏”給他,我來要“輸”;人家要走在前面,我就後退一步,或者我就搶先一步把門打開,請他先進……這些都是舍。

  有時候東華寺的小和尚走在我後面,我說:“其實你走在我後面只對了一半,你應該走在我前面給我探探路,把地踩平,把門打開。”這也是舍的一種方式,是一種禮貌,而且是大禮貌。我們只知道讓父母、領導、老板走在前面,這樣做只對了一半。更多的領導、老板希望屬下走在前面探路,把前面的准備工作做好。比如今天要開會,你先去檢查會場,看會場布置好了沒有,不要等老板來了才去檢查。你應該做到:你想到的、你會做的都是別人想不到的,不會做的,而不是你想的做的跟別人一樣。

  並不是你做多了,就搶了別人的業績。但是你做多了,要把功勞給別人。實際上你把功勞給別人,這個功勞恰恰還是歸你自己。你不願意給,別人就會跟你爭。你所做的一切,從表面上看,從顯態上看,是給了出去;從隱態上看,你越給,你的功德越多。因爲宇宙間的一切是循環的,力量是循環交換的。表面上看是我把力量給了你,實際上你的力量又反彈回我身上。所以佛門裏講“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因爲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組合而成,看得見的是受看不見的主宰和支配。每一個人內在的力量、內在寶藏都是無窮的,只要你敢拿出來用,你會發現你什麼都不缺。只是你不相信你具足一切,總認爲:我沒有這個,我沒有那個。實際上那是因爲你沒有去使用。只要你相信你什麼都有,而且敢去用,敢去做,你會發現你和那些偉人、那些成功的人一樣,不增不減,你不比他們少,也不比他們多。

  在佛門裏,在修學佛法的時候,心的端正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方法重要,而是心重要。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你的初衷是什麼,初發心是什麼。爲什麼有些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走偏差,會走火入魔呢?就是因爲他的心不端正,出發點錯了。

  世間人在社會上做事,初衷和發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幫助別人的時候,是帶著什麼樣的心在幫?如果你是帶著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在幫,結果沒有得到,你們彼此肯定無法繼續友好相處。幫一個人應該以一種無所求的心去幫。當你帶著無所求的心去幫對方時,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因爲你借做這件事的機會,借這個舞臺掌握了技術,接了一些人脈和人氣。同時信佛的人都知道,不僅有顯態的力量,還有隱態的力量,自然界的力量是平衡的。顯態的你得到了,隱態的你就得不到;隱態的你得到了,顯態的你就會失去。你幫人家,這是顯態的,實際上隱態上你已經得到了功德,得到了福報,得到了正能量。

  現在科學也證明自然界處處充滿了能量,處處充滿了生命。在宗教領域幾千年前就講到了加持力。什麼是加持力呢?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得到了對方的能量場,得到了神的能量場,得到了明師的能量場。爲什麼我們能得到他的能量場呢?首先是你信任他,你放松了,你的心靈敞開了,沒有建起一道牆,沒有防範意識,你全部打開了。宇宙的力量無處不在,到處彌漫,當你的心靈有一道牆時,它遇到阻礙就繞道而行了。但是只要你的心靈敞開,這個力量就會流向你。

  一個人的心靈要想完全敞開,必須具備完美的品德。不具備完美的品德,你得到的僅僅是身體有限的力量,根本得不到靈性無窮的力量。道的力量是無窮的,德性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身體的力量是有限的,因爲身體的力量是靠術獲得。術只能針對有形有相、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層面。而主宰物質的是德,是隱態的力量。

  所以說大德是以道安命,小德是以術立身。你的位置坐得越高,事做得越大,越要靠德。如果不是靠德,你的位置坐高了,事業做大了,隨之而來的危險性也是無法估量的。只有德才有無限的承載力,能承載任何重量、任何問題。

  我們把德比喻成大地,世間萬物都是建立在大地上。盡管我們現在做不到把自己的德完全施展、發揮出來,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做事,尤其是想做大事,做長久的事,立所謂的百世名、千秋利、萬事功,靠的都是德。沒有德,什麼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不會持久。爲什麼我們常聽說某某領導升到一定高度就倒下了呢?因爲到了一定高度後,他的心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他不知道施,不知道舍。只有在施與舍的同時,才能把自己的德建立起來。一個人有德,永遠都會在軌道上行走。否則就是德不配位,必然翻船。

  我們的身體出了毛病,也是內在的德出了問題。只有德才能平衡一切。當你與德合二爲一時,到任何領域都會像聚光燈一樣,把光、熱量、別人的視線聚集到你身上。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我們的五官,而是我們內在的德性、我們的氣質。“氣質”這個詞聽起來似乎很抽象,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很具象的東西。只有當你具足了氣質,你才會成爲一個“名牌”,在你身上才會産生“名牌效應”。所以穿什麼名牌,戴什麼名牌,都不如把自己的氣質培養起來。氣質是什麼呢?就是今天晚上講了無數次的“德”。真正的名牌就是你的氣質,真正的氣質就是你的德性,只有你的德性才是你真正的人格魅力。

  當今這個時代要想找個帥哥、美女太容易了,隨便就可以整容。可是你整得了容,整得了心嗎?但是你到我這裏來,我可以給你整心!今晚我教大家的就是“整心術”。我們擁有什麼都不如擁有過硬的德性。現在社會上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信任。信任只是一種現象,它的根還是在德上。…

《德行天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如何功德圓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