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功德圓滿

  如何功德圓滿

  問:請問師父什麼叫見惑和思惑?

  師:見惑是粗重的煩惱,思惑是微細的煩惱。修行必須斷見思二惑。但是大家現在還有沒達到斷見思二惑的層次,連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確立,還不知道作爲出家人,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觀點,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才符合我們的身份,談斷見思二惑豈不是爲時尚早?作爲出家人,你們的價值觀應該是什麼?大家說一說。

  答:利益他人,上求佛道,下化衆生。

  師:在家人也可以有這樣的價值觀啊。雖然對上他們不是求佛道,但他們以聖賢的標准要求自己,對下他們爲老百姓服務。這和我們出家人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有什麼區別呢?我們整天想著、喊著要成佛,但是在最基礎的人道上,我們又做到了多少?

  答:不斷地超越自我。

  師:我們每天、每月、每年超越了自己多少?一個錯誤在我們身上犯了又犯,幾十年都沒有改掉,哪有一點進步的迹象呢?如果說我們出家人的職責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那麼我們是應該先上求佛道,還是先下化衆生呢?

  答:先上求佛道。

  答:先完善自我。

  答:同時同步,在化衆生的時候就是在求佛道,在求佛道的時候必須先化衆生。

  師:世間上有一個成語叫“功成名就”,你想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想打出自己的品牌,想有很大的影響力,怎麼達成呢?你先把功德做圓滿,功德不圓滿,衆生是不會認可你的。每個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認可、擡舉、高看,可是你憑什麼讓別人擡舉你,高看你呢?你從來沒有讓別人受益過,誰會認可你呢?問問我們自己,有幾個人從我們身上受益了?如果有人從你身上受益了,是得到了你的語言,還是得到了實際利益?我們好多學佛人連最廉價的東西,也就是語言都不願意給,連贊歎人都不願意,一開口都是這個人不行,那個人不對。言外之意,只有我行,只有我對。問問自己,你們心中認可幾個人?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答:叁個。

  師:你認可他到什麼程度?是不是他的思想你都認可,他說什麼你都相信,都會不假思索地去執行去做呢?是不是我們聽到別人說的話都要思量一番:這個人說的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我就去做,沒有道理我就不去做?是不是每個人都是這種想法,都是采用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這叫信任對方嗎?如果真的信任對方,無論對方說什麼,你都不會不假思索地馬上去執行。就像米勒日巴對他的師父瑪爾巴一樣,無論瑪爾巴叫他幹什麼,他就去幹什麼,這才是真正的信任對方,接受對方。否則就如同凡夫一樣,無論對方說什麼,都要在心裏想一想對方說的對不對,對我是否有利,思考判斷之後,覺得說的有道理才去做。所以真正信任一個人是非常難的,更不要說信任一位明師,信任一位佛菩薩了。真正的虔誠只有當你達到無我的時候才能做到,否則都是用頭腦揣測對方。不超越頭腦是很難完全接受對方的。

  就拿我們在座的來說,你們有幾個人信任萬行呢?恐怕沒有一個。也許你們都認爲自己信任我。但是我非常清楚,你們不可能信任我,你們連了解都不了解我,怎麼可能信任我呢?你們所謂的信任我,只不過是迷信我,只要我給你一個異樣的舉動或眼神,你們就不會再信任我了。如果你們真的信任我,無論我做什麼,你們都會信任我。實際上大家對我所謂的信任都是迷信。

  不要說你們了,就連我對佛菩薩的認識,對明師的認識也是如此,也達不到全然的信任,也是帶著我執在信任對方。你們誰敢說我說的每一句話你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去執行呢?沒有一個。我們都是聽到別人一句話,就會絞盡腦汁想出十句話來證明他這句話是錯的,從來不會聽到對方說一句話馬上就相信。越是凡夫俗子,越會用頭腦的力量來判斷和證明對方的話是錯的。只有超越了頭腦,才不會去分別對方所說的話,無論對與錯,都會直接去執行。因爲超越了頭腦以後是沒有對錯的,只有停留在頭腦這個階段才有對錯。就道而言,即便頭腦說的是對的,它也是錯的。因爲頭腦今天認可你,明天又不認可你,頭腦是無常的。所以凡夫衆生都是活在顛倒妄想之中,因爲沒有超越頭腦,就沒有找到核心,就沒有把核心打開。

  這種分別計較的心跟我們的心情有關。心情好的時候,頭腦的分別就少一點,對方說什麼,要麼我們就接受了,要麼就不接受,不會想理由去反駁對方,證明對方是錯的。因爲這時候我們是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空的狀態,對方說什麼,我們不會去分別、排斥。但是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就會啓動頭腦,對方說什麼,我們都會去分別。

  身爲一個修行人,不應該說誰的法高,誰的法低。這個方法適合你,對你而言,它就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方法不適合你,你也不需要說它不好或者是錯的。就像買衣服一樣,這件衣服你不喜歡,穿在你身上不好看,不證明它穿在別人身上也不好看。可是凡夫往往是以自己的觀點來衡量一切,凡是自己不喜歡的都是不好的,都是錯的,都不應該存在。事實上凡夫所喜歡所認可的是非常有限的,因爲帶著我執。大家可以試一試,當看到一個人的時候盡量不去分別他,這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這個人既不好也不壞?如果你再進一步去看他的優點,看他的佛性,是不是會發現他跟佛一樣,具有佛的品質?本來我們是學佛的,在我們身上應該有佛的影子、佛的品質,可是事實上我們身上連一個人的優良品質都不具備!

  就像剛才我和幾個出家人在會客室聊天。我說:“不要說我們現在能出去度衆生了,就是在寺廟裏聽到別人說自己一句壞話,心裏都會不舒服好幾天。就這種承受力,有什麼資格出去弘法?天天在一起打坐、念經、工作的夥伴說我們一句,而且說的是我們真實存在的缺點,我們都接受不了,心裏都好幾天不舒服。哪一天我們真的到了社會上去弘法,當別人諷刺我們,羞辱我們,甚至栽贓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又怎麼承受得了呢?別人說我們不好,那說明我們身上的確有不好的品質。如果我們身上處處體現出來的都是佛的品質,別人一天兩天發現不了,時間久了,怎麼可能發現不了呢?不要說有佛的品質了,你能體現出一個好人的品質,比如說包容、忍讓、奉獻,這叁種品質能在你身上體現出來,保證你走到哪裏都受人歡迎!”

  我經常說一句話:外面的問題你發現不了,內心的問題你也發現不了。如果你能發現外面的問題,內心有任何問題你也能發現。無論我們有多少問題,都是因爲心的問題沒有解決。如果你降伏了自己的心,一切煩惱都不再是煩惱,甚至都會變成智慧。

  爲什麼我們發現不了外面的問題呢?因爲我們的佛學觀點都是邪知邪見,包括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是邪知邪見。爲什麼我這樣說呢?你們都認爲:我學佛了,就什麼都不用管了,只管自己的內心。如果你真的管住了自己的內心,那麼外面的你也都管住了。之所以外面的你沒有管住,是因爲你沒有管住你的內心,內外是一體的。你的房間、你的工作區域幹淨,就意味著你的內心幹淨。你的內心不幹淨,你的房間、你的工作區域肯定也不幹淨。你的房間、你的工作區域就是你的內心。

  許多人認爲外在與自己的內心沒有關系。當你有了這種觀點,無論你怎麼學,都偏離道,無論你怎麼修,都與道相違背。包括你身上穿的、戴的都代表了你的品位、你的審美、你的眼光。可是很多學佛人認爲:衣服跟我有什麼關系啊,我內心清淨得很,幹淨得很,衣服髒一點有什麼關系?這就是邪知邪見!你的心出問題了,你的觀點都是錯的,你怎麼修呢?就像我剛才講的,功成了自然名就,所謂的修行,功德圓滿了才能證果。如何才算功德圓滿呢?

  答:福報和智慧都圓滿。

  師:什麼是福報?

  答:就是奉獻和服務衆生。

  答:福就是做外面的事,德就是發展內在的修養。只有這兩者都圓滿了,修行才會圓滿。

  師:什麼叫做功德圓滿?

  答:得道就是功德圓滿。

  答:功德圓滿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如果把功德圓滿一直挂在嘴上,永遠也不會圓滿。

  答:功是功夫,禅定就是功夫。德就是德性。

  答:奉獻夠了才會圓滿。

  答:會做人,會做事,才是功德圓滿。

  答:福慧具足了就是功德圓滿。

  答:把欠下的債還完了,就功德圓滿了。

  答:成就他人也就成就了自己,以本然無事的心去承擔,去接受,然後升華了,就是功德圓滿。

  師:我們首座的回答基本上是對的,就是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一直不停地做下去,才會功德圓滿。我看我們東華寺有幾個人會功德圓滿,第一個是XZX,第二個是CZD,這兩個在家居士會功德圓滿。第叁個是我們的CE師會功德圓滿,還有ZY會功德圓滿。其他人我看是千難萬難!這四個人是真幹,是忘我地在幹,他們幹起活來真的是不知道天冷地熱、白天黑夜,什麼都不知道!他們這幾個要是不成就,他們的功德要是不圓滿,我們在座的其他人想都不要想!

  剩下的都是來享受這個環境,享受這個條件,不是來奉獻的。說得好聽一點是來拜訪明師,來學法的。什麼叫學法?什麼叫學佛?什麼叫出家?你不敢奉獻,不能奉獻,就不要說你是學佛的,你是修行人!出家、修行、學佛都是要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只有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才會功德圓滿,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圓滿。如果只是你自己得到了利益,別人沒有得到,怎麼能叫圓滿呢?佛菩薩自利利他,自度度他,才叫圓滿。自己受益了,再讓身邊的人,甚至身邊以外的人都受益,才叫圓滿。你們知道母雞是怎麼帶小雞的嗎?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看到過母雞怎麼帶小雞,一只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到處覓食,母雞走在前面,當它看到食物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答:把小雞叫過來,讓小雞去吃。

  師:母雞發現一只小蟲子或者一顆米,馬上就“咕…

《如何功德圓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德不配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