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环境里,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立功,也就是做出业绩,比立德还重要。但是最终能让一个人立于不败的不是功,而是德,只有德才是根本。在座的都是高才生,很快就要离开学校到社会上为人服务。大家要记得:越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把德把持住,不要放弃德;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能使用术。
西方心理学家说人有五个需求层次:首先是满足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社交需求,四是被尊重的需求,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我学佛以后,拿佛的思想跟他比,他的思想还不够圆满,他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佛法讲到最后要把自我的价值、自我的业绩全部放下,不能拿在手里炫耀,拿这个当本钱,靠这个吃饭。光环抓在手里不放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你有所成就,有所得的时候,你要学会散财消灾。当你一个人获得了利益,身边的人都没有得到的时候,那是很危险的。如何化解危险呢?就是靠你的德。你的德如何体现出来呢?就是舍。舍就是我们佛门里讲的布施。一个人能布施,敢布施,就是德的体现。为什么别人得到了利益愿意与大家分享,你得到了利益不愿意与大家分享呢?就是你德性不够。你想独享,不仅你不能真正享到,还会遭来灭顶之灾。为什么说独乐不如众乐?众乐才安全,才能体现出你是一个有德性的人。
当一个人做了一定的业绩,在单位里得到重用的时候,你可不要洋洋得意!你能在一个团体里做出一点成绩,那是大家、是领导、是老板给你平台,给你机会,你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如果领导、老板不给你机会,你再有本事也发挥不出来。当你拿着自己的光环炫耀的时候,有意无意之间就会伤害很多人。所以有德的人会把他的业绩、光环分给大家。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一个人是做不了事的,一个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不仅一个人实现不了,恐怕两个人、三个人也很难实现。因为宇宙、大自然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表面上看,我们彼此无关,人与人之间无关,行业与行业之间无关。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都是互相关联的。就像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能不能各自分离?肯定不能。五脏六腑能不能各自吹嘘、炫耀自己:我最厉害,我最有用?恐怕只有某个愚昧无知的脏腑才会这么说,有智慧的人、有独到眼光的人都不会这么说。
谁重要?谁不重要?在我看来,表面上看起来最不重要的人、最不重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东华寺,你们认为方丈最重要吗?我认为搞卫生的人最重要,种花种草的人最重要。方丈,只要叫一个人坐在方丈室里,他就是方丈了;只要政府任命他为方丈,他就是方丈了。所以方丈不重要,关键是下面的大众,也就是团队才重要。我经常跟东华寺的和尚说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可以没有董事长,但不能没有总经理。寺庙也一样,方丈可以不要,但不能没有当家的。做人也是如此,你可以没有知识,没有学历等,但不能没有德性。德性是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来给人看的。没有智慧的人看你的术,有智慧的人看你的德。
在座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当你遇到好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与大家分享,独乐不如众乐,独享受不如大家来享受。人是需要分享,需要关心,需要关注,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和认可的。当我们需要这些的时候,如何才能得到呢?就是靠德。今年我们东华寺有几个和尚在外面建寺,我感受特别深。弟子们出去开山建寺,到了陌生的地方,我都会告诉他们一句话:你想在一个地方立足生根,打开局面,不是靠手段,而是靠德性。德性体现在哪里?就是要包容,要舍。舍不单指钱财,还有尊严和面子。人最难舍的就是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就是自我。好多人可以舍钱财,但不能舍尊严和面子。我让你们给我布施一点钱财,你们可能都愿意,都做得到。但是如果我叫你们把面子给我,让我把你们骂一顿,羞辱一顿,你们都做不到。
菩萨道的六波罗蜜,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你把布施做好做到位了,后面的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都做到了。所以万法从“舍”入手。不管在哪个行业要想有所建树,都要从舍入手。因为舍就是德的体现。你不需要绞尽脑汁,用尽方法、手段、策略、技巧、诀窍,这些都不需要,只要一个字就全部解决了,就是“舍”——人家要骂我,我就让他骂;人家要讽刺我,我就让他讽刺;人家要面子,我就把“赢”给他,我来要“输”;人家要走在前面,我就后退一步,或者我就抢先一步把门打开,请他先进……这些都是舍。
有时候东华寺的小和尚走在我后面,我说:“其实你走在我后面只对了一半,你应该走在我前面给我探探路,把地踩平,把门打开。”这也是舍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礼貌,而且是大礼貌。我们只知道让父母、领导、老板走在前面,这样做只对了一半。更多的领导、老板希望属下走在前面探路,把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比如今天要开会,你先去检查会场,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不要等老板来了才去检查。你应该做到:你想到的、你会做的都是别人想不到的,不会做的,而不是你想的做的跟别人一样。
并不是你做多了,就抢了别人的业绩。但是你做多了,要把功劳给别人。实际上你把功劳给别人,这个功劳恰恰还是归你自己。你不愿意给,别人就会跟你争。你所做的一切,从表面上看,从显态上看,是给了出去;从隐态上看,你越给,你的功德越多。因为宇宙间的一切是循环的,力量是循环交换的。表面上看是我把力量给了你,实际上你的力量又反弹回我身上。所以佛门里讲“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组合而成,看得见的是受看不见的主宰和支配。每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内在宝藏都是无穷的,只要你敢拿出来用,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不缺。只是你不相信你具足一切,总认为:我没有这个,我没有那个。实际上那是因为你没有去使用。只要你相信你什么都有,而且敢去用,敢去做,你会发现你和那些伟人、那些成功的人一样,不增不减,你不比他们少,也不比他们多。
在佛门里,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心的端正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方法重要,而是心重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的初衷是什么,初发心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走偏差,会走火入魔呢?就是因为他的心不端正,出发点错了。
世间人在社会上做事,初衷和发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心在帮?如果你是带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在帮,结果没有得到,你们彼此肯定无法继续友好相处。帮一个人应该以一种无所求的心去帮。当你带着无所求的心去帮对方时,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借做这件事的机会,借这个舞台掌握了技术,接了一些人脉和人气。同时信佛的人都知道,不仅有显态的力量,还有隐态的力量,自然界的力量是平衡的。显态的你得到了,隐态的你就得不到;隐态的你得到了,显态的你就会失去。你帮人家,这是显态的,实际上隐态上你已经得到了功德,得到了福报,得到了正能量。
现在科学也证明自然界处处充满了能量,处处充满了生命。在宗教领域几千年前就讲到了加持力。什么是加持力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得到了对方的能量场,得到了神的能量场,得到了明师的能量场。为什么我们能得到他的能量场呢?首先是你信任他,你放松了,你的心灵敞开了,没有建起一道墙,没有防范意识,你全部打开了。宇宙的力量无处不在,到处弥漫,当你的心灵有一道墙时,它遇到阻碍就绕道而行了。但是只要你的心灵敞开,这个力量就会流向你。
一个人的心灵要想完全敞开,必须具备完美的品德。不具备完美的品德,你得到的仅仅是身体有限的力量,根本得不到灵性无穷的力量。道的力量是无穷的,德性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身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身体的力量是靠术获得。术只能针对有形有相、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而主宰物质的是德,是隐态的力量。
所以说大德是以道安命,小德是以术立身。你的位置坐得越高,事做得越大,越要靠德。如果不是靠德,你的位置坐高了,事业做大了,随之而来的危险性也是无法估量的。只有德才有无限的承载力,能承载任何重量、任何问题。
我们把德比喻成大地,世间万物都是建立在大地上。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把自己的德完全施展、发挥出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做事,尤其是想做大事,做长久的事,立所谓的百世名、千秋利、万事功,靠的都是德。没有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不会持久。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某某领导升到一定高度就倒下了呢?因为到了一定高度后,他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他不知道施,不知道舍。只有在施与舍的同时,才能把自己的德建立起来。一个人有德,永远都会在轨道上行走。否则就是德不配位,必然翻船。
我们的身体出了毛病,也是内在的德出了问题。只有德才能平衡一切。当你与德合二为一时,到任何领域都会像聚光灯一样,把光、热量、别人的视线聚集到你身上。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我们的五官,而是我们内在的德性、我们的气质。“气质”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抽象,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很具象的东西。只有当你具足了气质,你才会成为一个“名牌”,在你身上才会产生“名牌效应”。所以穿什么名牌,戴什么名牌,都不如把自己的气质培养起来。气质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讲了无数次的“德”。真正的名牌就是你的气质,真正的气质就是你的德性,只有你的德性才是你真正的人格魅力。
当今这个时代要想找个帅哥、美女太容易了,随便就可以整容。可是你整得了容,整得了心吗?但是你到我这里来,我可以给你整心!今晚我教大家的就是“整心术”。我们拥有什么都不如拥有过硬的德性。现在社会上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信任。信任只是一种现象,它的根还是在德上。…
《德行天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