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間人信不信佛菩薩,取決于我們出家人的行爲和表現。
一個學佛的人如果不能處處想到因果,所做的一切不能按因果規律去做,他就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更不要說是一個出家人了。東華寺有幾個出家人做得非常好,無論交給他什麼工作,他都默默地去完成,遇到困難也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沒有困難的工作交給你做,你覺得有意義嗎?之所以把有困難的工作交給你,那是信任你,認可你的能力,認可你的德行。沒有困難的工作交給你,實際上對你是一種羞辱。是工作都會有困難,哪有沒困難的工作呢?一個出家人就相當于一塊磚頭,寺院需要把你往哪裏放,你就到哪裏去。不要說這個工作我喜歡,我就不願意調動;那個工作我不喜歡,當家師安排我去做,我就不去做。出家人應該學習無我的精神。好做的工作、不具挑戰性的工作,你長期做下去,連覺照都提不起來,腦袋都生鏽了;有挑戰性的工作,越做,你的能力越強,你的智慧越高,你的覺察力越敏銳。你時刻都能想到這是借事煉心,就什麼工作都能接受,不會抱怨了。如果在我們心中還有這個工作我喜歡,那個工作我不喜歡,這都是我執的表現,都是我執在做事。你做得好,常住調動你有道理,不調動你還是有道理。如果我們內心沒有抗爭,做什麼工作都是歡喜的。你有能力,做什麼工作都能做到最好,不存在哪個工作重要,哪個工作不重要。在我看來,刷廁所和掃馬路是最重要的工作,這些地方是我們寺院的臉面,是你我的臉面。你們看看自己的房間和床,你們願不願意清理打掃?如果連自己床、自己的房間都不願意清理打掃,你的內心也肯定不願意清理打掃。外面的垃圾你都看不到,內在的垃圾你更看不到。
信徒一聽說供養師父有福報有功德,他們就找一切機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師父的需求和欲望。實際上信徒這樣做也是出于貪心,結果導致和尚的貪心越來越重,真正修行的和尚越來越少。信徒倒是有福報了,出家人卻把自己的福報功德耗掉了。不是說出家人不能接受信徒的供養。你需要,可以接受;不需要,也可以接受,接受之後,轉贈給其他有需要的人,結果不僅信徒有福報,你也有福報了。雖然不是你的東西,但你轉贈給他人,你一樣有福報。一樣東西轉給叁個人,叁個人都有福報;轉給五個人,五個人都有福報。
我們今天沒有智慧,也是因爲我們的福德不夠,福德夠的人豈能不開智慧?一個學佛的人如果不能時刻看住自己的身口意,把握自己的身口意,肯定不是一個很好的學佛人。任何一件事我們要想做好,都需要管住身口意這個工具。身口意這個工具你管得好,它就會爲你修福修德;你管不好,它就會給你造業障。結善緣是靠身口意這個工具,結惡緣也是因爲身口意這個工具。
東華寺有幾個小和尚出去開山了。如果你認爲自己有能力,想出去開山,我舉雙手贊成,而且還會大力支持你。我一貫主張大家有能力都出去開山,不需要考慮東華寺有沒有人才,不用擔心東華寺缺人才。按我的想法,按我的需求,東華寺保持目前的現狀就可以了。爲什麼我會這樣想呢?不管你們大家修好了沒有,我很坦誠地告訴大家一句:我沒有修好。我從你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看到你們身上有優點,我會學,看到你們身上有缺點,我也會反省。人家說:“皇帝不急,太監瞎急。船上不急,岸上急。”如果你真的修好了,還需要跑出去弘法嗎?跑出去說明你沒本事。你有本事就坐在山上,自然有十方來朝。
我經常和東華寺的小和尚講:“我萬行是沒有本事,沒有福德因緣,才不得不親自開山建寺。如果我有足夠的福德因緣,就不用自己建寺了,自然會有信徒把寺廟建好了交給我,或者政府自然會把有曆史的老寺廟交給我管。結果我沒碰到政府把曆史上的老寺廟交給我管,也沒碰到信徒把建好的寺廟供養給我,我只有親力親爲自己建寺。你們看,有福報的和尚、有大功德的和尚都不用自己建寺,政府自然會把曆史上的老寺廟交給他管,信徒自然會把建好的寺廟供養給他。既然自己沒有福報,就采用沒有福報的方式來修行,來做事,不要抱怨。
一個修行人豈能不信命?豈能不信因果?你和自己的命運對抗,和因果對抗,說明你不信命,不信因果。並不是信因果信命就不用努力做事了,事情只要讓你碰上了,你不用心,不盡力,不有始有終,你也是在造業。任何事情讓我們碰上了,我們都要有始有終有一個圓滿的交代,這才是在修福德。所以東華寺有幾個人說我對他不信任,不信賴,不把工作完全交給他。剛才我說得很清楚,我不敢把工作完全交給你,是因爲我不信任你。我不信任你,是因爲我沒有看到你做出漂亮的事情,沒有看到你做出漂亮的業績。東華寺也有好幾個人,我把工作交給他是從來不過問的。比如說交給WF,交給PH,他們想怎樣做就怎樣做,我不用問。他們跟我彙報多了,我還混賬他們。我知道他們做得很好,很盡責,所以不用向我彙報。包括水電部小小年紀的HF,也是通過叁四年的時間證明他做得很好,很用心做。剛開始他還向我彙報,彙報多了,我都煩了。我說:“你不用跟我彙報,自己做主就行了,發現問題你想辦法解決就行了。”這都是通過多年無數次證明他們是用心做事的人,是會對我、對他自己的信仰、對寺廟、對叁寶負責的人,所以才不需要彙報。但是,爲什麼個別人,我要求你做每一件事都必須向我彙報呢?我不是對你的人品不信任,是對你的水平不信任。如果對你的人品不信任,我不會把工作交給你。可是交給你之後,爲什麼我還要追問你的工作呢?就是因爲對你的能力不信任。
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交給你,你都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把事情做圓滿。我常對東華寺的常住說:“我能容忍你做錯事,但不能容忍你不做事。”這句話將成爲我的座右銘,成爲東華寺的家風。你只要來到東華寺,就要做事,因爲我不能容忍你不做事。你會說:“我來到東華寺,並沒有占用東華寺多少資源。”你這樣想是對的。但是我的心量、我做事的風格就是這樣,已經定型了,永遠不會改變,除非我不在東華寺。你在東華寺做了多年的事情,你想做事,我還不讓你做了,我會讓你去修行,去開悟,去了脫生死。做事只是一個階段,出家人不應該一輩子都陷在沒完沒了的事情裏。當你會做事了,我就不讓你做了;你不會做事,我偏偏讓你做。
作爲一個修行人,如果你怕外面的事情,同樣,你也不會願意面對內心的事情;如果你喜歡做外面的事情,對于內心的事情,你也會樂意去面對。但是,有時候我們喜歡做外面有形有相的事情,對內在無形無相的事情,比如說起心動念、煩惱、貪嗔癡等,反而不願意去面對。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內心很煩惱,很肮髒,不敢去面對,怎麼辦呢?我們就會不停地做外面的事情,來逃避內心的事情,避免去面對內心的事情。
實際上你今天這麼會做事,是因爲你從來不回避事,從來都是以很好的心態去面對事。而另外一些人之所以今天不會做事,是因爲他不能很好地面對事。只有當一個人能很坦然地面對事的時候,才能把事做好。不管什麼樣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都是因爲有人才有事。如果你不能面對人,你自然也不能面對事。你不能面對事,實際上是你不能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一件事你做得很好,交給別人去做,別人做不好,這更顯出你的重要性。如果別人能做好,你應該感到欣慰,因爲你解脫了,可以從工作中解放出來了。一個人不能像機器一樣每天做同樣的事。爲什麼過去叢林規定,一個出家人在一個叢林裏住上叁年,就應該出去雲遊參學呢?就是怕他對同一個環境執著貪戀,讓自己的身心固化了。一個人要想進步,要想不産生惰性,就要不停地更換環境。所謂“頭陀不叁宿”,就是說一個修苦行的人在一棵樹下或一個地方,不能連續住叁天,因爲怕他貪戀執著這個環境。
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就能獲得多大的福報;一個人有多大的福報,就能承載多大的事情;一個人有多高的德行,就能證多高的果位。正如佛門裏常說的“悲心無限,福報無限”。那麼,怎麼才能證明我們有慈悲心呢?大家說一說。
答:能包容、忍讓。
答:沒有喜歡不喜歡,只有應該不應該。
答:在關鍵時刻要想到國家,而不是自己。應該做的就去做,而不是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要把自己的利益放下,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做事。做完以後不要想著自己做了什麼善事,只要告訴自己,這件事是自己應該做的,做完了就把它忘掉。
答:經常做一些團體需要、大衆需要、社會需要的事。
師:佛教裏面常說“信受奉行”這四個字。好多經典裏記載,佛講完法之後,菩薩羅漢尊者們對佛講的法認可,通常都體現在“信受奉行”這四個字上,有時候是寫“歡喜奉行”。要對一個人真正産生信心,談何容易!試問在座的大家,在你的內心裏,在你的生命中,到目前爲止,有幾個人是可以讓你做到信受奉行的?你們以爲信仰是那麼容易建立起來的?一個人真正信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就算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你還是有我執存在。只要有我執,你對任何人都做不到信受奉行,你所謂的信受奉行只是相對而言,除非你成佛了,沒有我執了。但即便這個時候,你也只是對和你有緣的人才能做到信受奉行。和你緣分不深的人,你也做不到信受奉行。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認可和崇拜的對象,你們問問自己,對你心目中偶像,你能做到信受奉行嗎?你們都看過《密勒日巴傳》《喇嘛尊者傳》,他們的行爲都說明了什麼叫信受奉行,他們真的做到了把身口意完全交給他們的上師,就在他們相信的那一刻,就在他們把自己交出去的那一刻,他們已經證到了無我,那一刻他們已經與他們的上師相應了,融爲一體了,那一刻他們的福德已經和他們的上師達到同一個等級了。
你信任誰,你的福德、…
《有德有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