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變成了本能才算入道
你們是否注意到,善于做事的人都很少講話,都是拿實際行動,拿結果來說話。往往一開始講得太多,過于表白的人,在執行時他的力量就減弱了。語言本來是在彼此不能理解的情況下,實在沒辦法了才講的,若雙方能夠理解,就不需要再講話了,有時我們甚至擔心不能充分溝通,再加上肢體語言來輔助。想想也好笑,心靈都不能溝通了,卻指望用語言來溝通。其實用語言和肢體溝通,還是心靈在溝通,因爲語言和肢體也是心靈的再現。一個人的心靈美,其語言和肢體一定也美,如果心靈不夠完善完美,那麼在肢體和語言上肯定也會表現得不夠完美。禅宗講,見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就在其爲人處事上見,你的任何一個行爲舉止足以代表你的內心世界。
今天來了這麼多信徒,有的來自遙遠的新疆和東北,你們有什麼疑惑都可以提出來。
問:開脈與開悟有關系嗎?
師:有點關系,但沒有直接關系。如果你的頭腦把握的比較好,智商比較高,用功時可能更能捕捉到道。我們用功上不了路,就是沒有協調好與頭腦的關系,該用它時,你啓用不了,該讓它休息時,你把握不住,凡夫平時沒事就愛胡思亂想,八字沒一撇的事會想得活靈活現。我們說一個人疑心重,實際上是他的腦袋喜歡想問題,當真有問題時,他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了。當我們在靈性方面修到一定程度時,頭腦也會變成靈性的一部分,當你尚未進入靈性的層次,你可能使用的是頭腦,都是我執。大家都熟悉“身心靈”這個詞,這裏的心還是指的頭腦範圍,即意識範疇。當你進入靈修階段,你的頭腦在這個時候産生的任何一種想法,就都是靈性的顯現,因爲此時你已經抓住了根,在根上起用了,就不屬于頭腦意識範疇了。在還沒有抓住靈性時,頭腦屬于有爲法,即意識層次。比如,我們平時用功時采用的任何一個方法,不外乎要把頭惱先集中到法上,用這個法來系住你頭腦的千念萬念,當頭腦能系于這一念上時,你即使不樹立這一念,頭腦也不會打妄想了。此時靈性的力量自然會顯現,
師:請問首座,你這個禅七是怎麼用功的啊?
首座:第一個七感冒用不上功,第二個七我稍微加強了一下,主要以觀蓮花爲主,同時保證每支香都是雙盤。剛開始腿還有點疼,到第叁個七時就好多了。
師:第叁個七怎麼把握這個妄心呢,妄心在幹什麼呢?
首座:第叁個七時腿就沒那麼疼了,這個妄念也。。。
師:怎麼來安置這個心呢?
首座:我還是經常在練深呼吸,靜坐時我就是觀想蓮花。
師:PX怎麼在用功呢
PX:第一個七妄念很多.第二個七主動生起個念,念住在上面,有幾天保持得很好,就是一直把持這個念頭,因爲太緊了,每天頭這個地方一直在跳,頭有點疼,于是就把這一念放下了,這時所有的念頭是主動生起一念,這一念完全是寺院的事情,然後在這一念上揣摩這些事情,是怎麼做的,整個過程就是這樣。
師:你這也是住在寺廟的事情上,參寺廟的事,也是參話頭,不是參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也是一個方法。疑點、難點堵在你胸口上了,妄念自然就不會往下進行了,這就是參的作用。哪一個疑惑堵在你胸口上了,這個疑難疑點不解決掉,這個妄念就不會繼續下去。參這個話題也是有爲法,它是來攔截妄念的。DZ怎麼在用功呢
DZ:剛開始腿有點痛,一天打坐十二個小時,腿子就痛痛痛,過後腿子就輕了,然後就看自己的妄念,作爲一個旁觀者,看他的身體,然後望著他,妄念怎麼這麼多,經常出來像看電影一樣。當妄念非常多的時候,就會物極必反,最好的一個七裏妄念非常少,腿子也不痛。
師:FX說一說,你參加這五個七有什麼想法啊?
FX:沒什麼想法,反正就是念咒,念到外面下雨,心裏不想念了,念著念著,看著身體的這一念。。。
師:這都稱爲主動法,即占領法,因爲你一主動,就把妄念的空間占了,妄念就生不起來了。FX你怎麼用功呢?
FX:我感覺很多時候也像是用占領法,就是有意識的貓捉老鼠,有時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用的太大,就是始終沒讓它跑,感覺能量特別強,很快樂。
師:TG你說說,你是怎麼用功的?
TG:頭一個七感覺吃飯吃得挺飽,但第二個七就吃不下去了,打坐時身體在冒熱氣,不知道怎麼回事
師:剛開始的時候離不開身心,修好了,修上去了,你就就離開身心了。但是你能吃,能消化,能睡,這也說明修得好,說明你的身體調得比較好。HK你說一說。
HK:腿子不太好,第一周腿部很疼。
師:HZ呢?
HZ:因爲剛出家,第一次打禅七,怕自己腿功太差,熬不下來,有時心裏很緊張,因爲規定的比較嚴,所以就下定決心。第一個七的前十天,腿非常非常地疼痛,打坐時感覺像刀割挖肉一樣,撕扯得非常厲害,不管怎樣,開始的前十天都是坐在那裏。
師:誰還願意報告體會啊,TZ呢,報告一下。
TZ:這次打七,身心有幾次變化,第一個七(錄音不清)
師:你好像有點滋生妄念,不管什麼境界,你都不需要理睬它,繼續按你的方法去用功,不要分析判斷你的境界是好是對。至于你剛才講的臉上長疙瘩,疙疙瘩瘩的上火,是因爲你剛開始打坐時呼吸沒調好,氣沒有沈下來,熱氣反彈上來,上焦起火了。你沈不下去,就不要往下沈了,你就把它呼出去好了。一般來說,氣一到心口窩這個地方,就很難再沈下去了,既然氣停留在心口窩沈不下去,那就把它呼出去好了,就不會再胸悶、煩躁,繼續泛濫了。頭上臉上疙疙瘩瘩的,就是呼吸沒有調好,多呼氣就好了。
還有沒有誰坐在那個地方不用功,也沒有妄念的啊?用舍棄法用功的啊?——什麼來了都放下,都不管了。剛才聽你們大家說的,好像都是用主動法——占領的方法在用功。
心理不健康的人,有了境界,他首先想到,我這是壞的境界,就會出現高血壓,甚至引起腦溢血。在你這兒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凡事都朝不好的方面去想呢?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你在一佛、二佛乃至七佛面前沒種過善根。一有境界,首先想到不是好事,而是壞事,這就是心理不健康,福報不夠。爲什麼有一種人,任何反應他都會認爲是好現象,正常現象,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了,他不會想,這是不是會走火入魔呢?會不會血壓升高出現腦溢血呢?這就是兩種不同心態的反應,同樣一種境界,會有兩種心理狀態。所以學佛要有大智慧大善根啊。如果你會用功,你不需要刻意抓住一個方法,一上來就噼裏啪啦全部扔掉。
我一直持個觀點,神秀與六祖,他們倆個人的話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法門——既有因,又有果。他們一個是講因地上的方法,一個是講果位上的境界,也就是果上的現象。即便六祖講的是果上的現象,他還是在獵人隊伍裏面隱修了十多年。他的思想成爲體系,成爲壇經,是在他五十多歲時才形成的,而他悟到那句話時才二十四歲。在坐的很多人都知道,佛性不需要修正,她是圓滿的、具足萬法的,大家恐怕都認可這個觀點。可是對我們自身來講,你真的受益了嗎?你並沒有受益!這個觀點佛在講法時就告訴我們,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性),只因妄想分別,而無法證得,我們一直都在妄想上面轉來轉去。
當然,五祖把衣缽交給六祖是有他的道理的。後來神秀也讓他的弟子到南方向六祖請教,每逢場合他都贊歎六祖,說自己不如六祖。六祖是大徹大悟了,後來六祖的弟子中的確出了很多人才,但是到了六祖的孫子輩,禅宗就在他們的手裏給荒廢、葬送掉了,也即後來所謂的“口頭禅”了,大家都不用真修了,似乎把六祖的壇經讀一讀,我們就都是六祖了。當然你有這個自信是很難得的,學佛首先必須認可自性具足萬法,自性本身是不需要修的,如果這點你不認可,不根植于你的腦髓裏、心靈中,如果你認爲佛是修成的,那麼無論你怎麼用功,都將無法入道。
我們的佛性——自性,它的確是具足萬法,不需要修。爲什麼我們沒有辦法拿出來使用呢?這就是佛在菩提樹下證悟的那一刻說的,因爲妄想太多了。你何時通過一種方法,把你的妄念減少到最小的範圍內,你就能夠啓用你的佛性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妄想、妄念已經成片成勢,你切不斷它了,盡管我們的佛性具足萬法,但它沒有成片成勢。所以你必須通過一種方法,讓你的覺照提起來,看著這個妄念,妄念就會産生的越來越少。因爲在我們的心田上,你不把正念樹立起來,你的妄念就會越來越多,禅宗所謂的最後的用功,就是把所有的方法都抛棄,不再用方法了。他往這裏一坐,說不想就不想了,一直保持著清醒、覺照的狀態,即便産生一個妄念,也幹擾不了他的覺照了。但是,這都有個漫長的用功過程。
大家能夠在禅堂裏安心辦道,的確是依靠外面這些護法,包括女衆出家人,如果她們不管理寺廟,我們男衆就沒有機會坐在禅堂裏用功。還有禅堂裏做飯的幾個居士,能夠讓大家吃得那麼開心,這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菩薩成就以後還要回來度衆生,她不回來度衆生不行啊!因爲她在因地用功辦道時,很多衆生給她提供了方便,她所成就的功德是靠大家成全的。爲何說出家人,乃至修行人,要把自己修行的功德福報回向給這些護法居士,因爲你能夠用功辦道完全得力于很多的外護,由于他們的功德做得到位,才給你提供了一個所謂的法財侶地。
偉岸說他沒有用功,實際上他是在用大功,因爲他在做維那,是他在操盤,大家的每個起心動念,禅堂裏的每個角落,他的心都要投射過去,都要感受到。有一個人,他要考慮到一個人的感受,有十個人,他要考慮到十個人的感受,所以人越多,操盤人的心分出的就越多,如果只有他一個人時,他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有一千人,他要變成一千份,有一萬人,他的心要分散成一萬份。化身怎麼來的啊?這也是修化身的方法之一。…
《學佛變成了本能才算入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