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起用才是佛法

  能起用才是佛法

  師:我們寺廟裏鋼筆字寫得最好的是HH和FX,字寫的好也是門面,就像人的五官長的好一樣,會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如果僅僅是五官長的好,而頭腦不好,心眼兒不好,與人一共事,印象就會一落千丈,反而令人更反感。如果一個人的五官長得並不好,但他會爲人處世,這種人往往會令人刮目相看,字寫的好也是一個道理。所以,外在不僅要好,內在更要好。人最後取勝,靠的不是臉蛋,而是靠他內在的人格魅力,尤其是女人,更加如此。我們天天洗面美容,卻沒有革心,沒有美化心靈,美貌最多二十年就過去了,若不加強內在的修養,很快就會被人遺忘。

  師:今天晚上大家想聽什麼呢?

  答:跟我們講講氣吧。

  師:關于氣,我已經講了多次,好像講得越多,耳朵越麻木,反而聽不進去了。心太散亂,記憶力才不好,要想記憶力好,首先心要專注。一個人,若是頭腦在起作用,他講的永遠是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理想,乃至幻想,若不學會讓頭腦停止,做任何事情不是停留在過去,就是停留在未來。有些人之所以務虛不務實,就是因爲頭腦的邏輯思維和強烈的我執而導致他任何時候都在使用頭腦。頭腦永遠活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計劃中,它永遠在錯過眼前的事。只有抛棄頭腦,采用自性的力量,才能活在當下,自然也就務實了。

  問:師父,“覺照、當下、一心不亂”,這叁個詞有何不同?

  師: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在闡述同一個層次,比如眼前這個時鍾,從你那兒看是橢圓形,從我這兒看是個平面。天下的道只有一個,只是存在的形式和表達方式不一樣。就如同佛教稱自性爲本來面目、一真法界;基督教稱上帝;伊斯蘭教稱真主。實際上,佛、上帝、真主指的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種力量和境界,乃至一種層次上的狀態。

  任何宗教,起步修行時都需要單純心和清淨心,首先要收回頭腦,專注地保持在當下,進而空掉頭腦(空掉我執),才能進入自性,否則,你想見到心中的神是不可能的,因爲神不在過去,不在未來,只在當下。但我們的頭腦已經習慣于邏輯思維,做任何事都講究條理。只要是邏輯思維,就屬于頭腦範疇。真正的宗教、真正的真理是不符合邏輯的。符合邏輯的不是道,它似是而非。而真正的宗教、真正的道似非而是。很多宗教徒稱自己的宗教是哲學,那是因爲他沒有通達他所信奉的宗教,不了解自己信仰的神,甚至可以說亵渎了神,否則,他絕不會把宗教歸屬于哲學,但宗教卻包含著哲學思想。

  頭腦還在我執的層次,就如同我們在世間做事,以爲自己做的很有道理,那是因爲我們站在自己的層次上。如果換位思考,站在老板的高度,你將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荒唐可笑。因爲不在其位,所以無法理解、也體悟不到上司的思想境界。作爲部門經理,看到的只是一個部門,根本無法理解董事長在想什麼、計劃什麼,除非部門經理出任了董事長,他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問題,否則他看到的永遠只是局部。

  一個修行人,如果多年都采用一個修行方法,一直按部就班地走過程,那說明他仍然停留在頭腦範疇,一直是頭腦在用功,這和機器人有什麼區別呢?究竟的道,是沒有儀式儀軌的,只有頭腦才喜歡不停地遵循儀軌。因爲頭腦總是充滿恐懼和渴望,所以總喜歡給自己設定程序,製定遊戲規則,每天乃至一生都在重複著一件事,只有這樣它才會感到踏實。

  自性是活在當下,它沒有恐懼、沒有渴望。自性從來不給自己製定遊戲規則,因爲自性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爲所欲爲而不留痕迹,不會留下任何業障。一個人若能把握好眼前的第一個當下,就意味著他能把握好每一個當下,如果連眼前的第一個當下都不能把握住,他也不可能把握住下一個當下。如果使用頭腦的力量,就永遠把握不住當下,因爲頭腦總是在不停地回憶過去、計劃未來。因此,我經常告誡身邊的弟子,想到的事馬上去做,不要想等有時間了再去做。如果養成了想到馬上去做的習慣與風格,經過數年的訓練,頭腦的習慣勢力自然會靠邊站,自性的力量就會隨之生起。

  如果天天躺在床上計劃這個月幹什麼、下個月幹什麼,明年幹什麼,行動少于計劃,就會永遠停留在頭腦的世界。“道”是不允許你思辨、計劃的,“道”是要你想到了就出手,發現問題就處理。如果發現問題就說這不是我的事,這是知客、當家、乃至方丈的事。一旦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想活在當下,想捕捉道、與道銜接,是不可能的,除非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爲人處事的方式。只要發現了問題,就說明這是你該做的。不要想這是當家的事,那是方丈的事,否則你永遠是個俗人,永遠捕捉不到道。事情只要讓你聽到或碰到,就說明你與此事有緣,就應該做。禅宗有句話,舉手之勞就是道!若不做這個舉手之勞,或認爲與己無關,高高挂起,這不是道。道是脫俗的,聽到,碰到,就應該舉手做到。

  但是, 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以來,很多未開悟的人製定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使得很多人看到所謂的不是自己該做的事,即使醬油瓶子倒了,也裝作沒看見。世間法的遊戲規則是這樣,而道場則如家,作爲一個家庭成員,一旦發現家裏出現問題,會自動進入狀態,馬上去解決,不會想著先向父母親通報,征得同意才去處理。如果大火燒到了自家屋子,還需要向父母親禀報後再行動嗎?那一刻救火就是人性本能的反應,而此時用的不是頭腦,是自性。

  爲什麼數千年來,我們樂于接受未開悟者製定的規矩?因爲我們也是沒有開悟的人,未開悟的人用頭腦製定的規矩正好契合我們的等級。未開悟的人如果偶爾聞到真理,遇到一位開悟明師製定的規矩,將會無法接受。未開悟的人怎麼可能接受開悟明師製定的規矩和講的真理呢?除非彼此進入深沈的靈魂空間,同處佛性的世界,彼此用佛性交流才能不分彼此,沒有鴻溝。否則,一個用靈性,一個用頭腦,他們就永遠沒有所謂的緣份。所謂的“有緣”,彼此要麼都用頭腦,要麼都用靈魂,雙方若分別使用兩個不同的載體,永遠謂之“無緣”。

  現在來談談俗世間的事。在世間做事,是以現象論本質,甚至以現象來定性質。而宗教是抛開現象論本質,是以本質來論本質。

  照客來了沒有?

  答:來了。

  師:照客,你要知道,你只對知客負責,對當家,甚至方丈在內的其他人,他們要你做什麼,你都可以不理睬。一個有道德底線、有職業道德的人,今天做照客能對知客負責,明天做了當家,肯定能對方丈負責。如果做照客時不能對知客負責,明天做了當家,也不會對方丈負責。如果今天你在東華寺就是個沒有職業道德、不懂遊戲規則的人,明天到了西華寺,你同樣也是個沒有職業道德、不懂遊戲規則的人。我看你做照客能對知客負責,明天就敢用你當侍者、做當家,否則,我絕不會用你。你做照客遇到事情不向自己的頂頭上司反映,而是越級向上司的上司反映,一旦我用了這樣的人,他同樣會繞過我,直接向我的上司反映。

  一個好産品,不僅要物美價廉,生産速度還要快。市場競爭力就在價格、質量和速度上見功夫,如果這叁項抓住了兩項,就獲得了兩個空間,叁項都沒抓住,就沒有空間。一天就能高質量完成的工作,結果你用了一周才完成,即使做成了精品,也失敗了,因爲比別人晚了六天,人家已經占領了市場。同樣,如果兩個産品的生産速度和質量一樣,但你的價格高,也無法占領市場。

  看一個人的未來,就看他當下是什麼樣的人,在做什麼,如何做。比如說當家的,如果是個聰明、清醒的當家,想調動廚房的人,他會通過典座,而糊塗的當家,就會越過典座直接找到那個人,把人調走。結果手下人走了,典座還不知道,這不是很荒唐嗎?這種情況在佛教團體經常發生,如果在公司,部門經理需要員工,必須向人事部門或向總經理申請,這是最起碼的工作流程和對人最基本的尊重。上個高度講,這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底線,不能說部門經理看中公司的某個人,就直接和當事人說,把他拉到自己的部門,因爲他有自己的領導,不歸你這個部門經理管。

  一個人在做事時,如果總想讓大家都說他好,那他就是個我執極重、沒有道德底線的人。做人就要定位准確,端誰的飯碗,對誰負責。把握好手中的權力,並非好權力,而是爲了把工作做好。記得我二十七歲時,有人問過我一句話。他說:“萬行,你想只讓一個人說你好,還是讓大家都說你好?我說,只要一個人說我好就行了。他說:“你可以走江湖了。”當時我不理解,問他,就憑這一句話就可以走江湖了嗎?他說:“你不懂,以後你會知道的。”時至今日,我才理解這句話。如果秉持這句話,我的確可以走江湖了,若不遵守這個遊戲規則,我就是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比如管財務的只對自己的頂頭上司負責,在工作上只他一個人滿意就行了,爲堅持原則而得罪其他所有的人,都無所謂,只有這樣,你的人品道德才過得硬,無論你走到哪兒都能立足,人家都敢用你。總想讓天下人都說你好的人,結果誰都不會說你好。

  一個有求必應的好好先生是最靠不住的,也是最沒道德底線的。一個非常固執、甯折不彎的人往往是最靠得住、最有道德底線的,盡管他固執不合群,但是,一旦他認定了你,就會爲你兩肋插刀、鞠躬盡瘁。如果一個人,你叫他辦事可以,我找他辦事也可以,他都說好,那怎麼可以呢!共産黨的人就是共産黨的人,國民黨求你辦事,你也行,怎麼能這樣呢?如果是這種人,兩黨都不會用你,因爲這種人是最不可靠的,他在中間遊來遊去,共産黨的單子他接,國民黨的單子他也接。古人講,忠臣不侍二主,好女不嫁二夫。過去那些忠臣,主子一死,他就卸甲歸田,不再侍奉第二個主子,但第二個主子往往非常高看、敬重這種人。

  出家人不會故意做壞事,但幾乎每天都在做錯事,因爲無知,不…

《能起用才是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師開示面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