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到才得到▪P3

  ..續本文上一頁看看.內部看了覺得還可以,就自發地開始翻印流傳。後來我才意識到,還是自己安排專人來錄製整理會正規一點,不能讓大家隨著自己的意思去錄製整理,這樣顯得零亂不統一。

  很多事情我都是走一步說一步,一直到現在。包括LX居士、當家師、還有幾個居士,都說東華寺要怎麼計劃。因爲這些東西都不是我目前想要的,雖然在我的內心也有一些計劃,但是我隨時放棄了這些計劃,爲了更好地對你們負責,一個人跑到山上去好好地修。出于責任心,還是把心放平,踏踏實實地去做,這也是修煉,而且是最大的修煉,你如果放棄這個機會,將來還會碰到其他的事情,同樣還是磨練這顆心,還會揪心,遇到事情依然會糾結。在這裏你今天能過關,明天你到別的地方照樣過關。

  你是人,走到哪裏都會有人事環境,你想自我修正,自我完善,想成佛,想做一番事業都會有煩惱,有糾結。無論你是對外面的環境用功,還是對自己的內心用功,階段性你都會有煩惱。令我們菩提種子開花結果的就是這些煩惱,煩惱來時就看你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它。我曾說:煩惱斷在煩惱中,智慧也是出在煩惱中。你說我想超越煩惱,去找個清靜的環境,那叫超越嗎?那是沒有背景做對比,你以爲你沒有煩惱了,環境一旦具備,你的煩惱還會出來。只有當你的內心把煩惱清除轉化了,你到任何一個環境中才會沒有煩惱。

  一個人要想在你這個行業裏受到別人尊重,你在這個領域裏必須有過硬的技術,而且還要奉獻出來。你光有技術,不奉獻出來,也就是說你很能幹,但沒有業績,誰都不會尊重你。大家尊重你是尊重你的業績,尊重你的智慧。

  你們看MD表畫、畫畫都那麼好。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以及他的人品、德行、形象、品味,都在他爲人處事時才體現得淋漓盡致。你畫畫,你的人品、你的智慧、你的品味都會體現在你的畫面上。你彈琴、唱歌或者跳舞,都可以通過你的業務把你的品質品味和智慧體現出來。作爲一個和尚,你如何體現你的品質和德行,如何展現你的智慧與能力呢?當然,講經說法是一方面,主要還得看你是否言行一致,真正地在你身上落實了。你光叫別人惜福信因果,你自己不信因果,不惜福;你光叫別人發心,你從來不發心,我都不會認可你這樣的和尚和法師。

  佛教主張身教重于言教,少說多做。就如同面對一個小孩子,我們怎麼教育他呢?就是少說多做,以身作則。從小你就喜歡說你的孩子,長大了他必然是個愛說不愛做的人。我們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你如果真的用心去做,你想把它做好,哪有做不好的呢!一次做不好,兩次、叁次、五次你還做不好嗎?如果說真的五次你還做不好,那就說明你的智商或你的心態有問題了。如果是你的智商低,你就應該向別人請教。的確有這樣的人,五次都做不好,還覺得向人請教丟他的人,殊不知你的品質德行閃光之時,正是體現在你向別人請教時。可是很多學佛人恰恰犯了這個致命的錯誤,都不善于,也不敢向別人請教佛法和知識,好像向別人請教會低人一等,自己甯可錯也要一錯到底。

  一個人的功德福報不是通過嘴巴喊出來的,而是靠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累積,默默地奉獻,數年如一日地做出來的。如果說當初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後,他不出來講經說法普度衆生,他會有今天這個地位和價值嗎?你又怎麼能聽到釋迦牟尼佛這個聖號呢?成就的佛菩薩有很多,爲何我們不知其名呢?那是因爲他沒有出來行願,即便成就了也是自己享清福了。他沒有讓衆生受益,所以衆生就不記得他,也無法認可他。當然他的功德也不會大圓滿,因爲他沒有普度衆生的境界,他的果位又怎麼會大圓滿呢。有很多學佛的人都說,等到我大徹大悟了再出來行願——普度衆生。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你連最基本的工作都不願意做,你怎麼會有福報,又如何能達到圓滿。佛教倡導廣結善緣,就是叫你做善人、說善話、行善事,只有這樣你才能廣結善緣。你從來不說善話,不行善事,怎麼會結善緣呢?

  一個人要想成就,就是靠他的無盡行願才能圓滿。你真正圓滿了,還需要行願嗎?正是因爲我們現在還沒有圓滿,才需要行願。你圓滿了就應該享受你自己的涅槃了。就像我們的LF和XM,他們現在就應該享受他們的涅槃生活,因爲他曾經爲東華寺付出過,做過貢獻,他們的功德已經圓滿,就可以不隨衆,就能隨意而行。他有這個本錢和資格。你在一個單位付出過,奉獻過,你自然會成爲這個單位的元老、重量級人物。所以你剛出家,初來乍到,什麼要求你都不要提,你也沒有底氣提。世間的規則就是這樣,你到了一個單位,沒有做過什麼貢獻,你就老老實實地做好你的本職工作。有時你即使做好了本職工作,也未必是奉獻,因爲那是你應該做的,你要對得起你的一日叁餐、你的房屋水電,對得起你的信仰和這身衣服,你並沒有比別人多做多少,如果你確實比別人多做了很多,才談得上是奉獻。而你是相信因果的人,即使是奉獻,你也不應該再在你的奉獻上計較什麼,因爲你是一個學佛的人,一個修行人,你已經不是俗人了。

  實際上我們把心態放平,做事情不要抱怨,每天寺院這點事情,這點出坡還叫事情嗎?你們去過很多寺廟,有的也是從其他寺廟來的,難道其他寺廟都不幹活嗎?難道真的比我們寺廟的活要輕嗎?當然我相信,比東華寺活輕的有很多,比東華寺活重的也很多。我常說幹活沒有累死的,只有生氣得病氣死的。所以我說做佛容易做人難,佛道離我們近,人道離我們遠,因爲我們都不願意做人道的事,不願意走人道,都想走佛道,做佛道裏面的事。

  下面這個時間留給你們新來的居士,有問題可以討論。我剛才說的不對的,你們都可以提出來,不存在居士說僧人過有罪過,不僅沒有罪還有功德。你看到某個僧人做錯了,說錯了,你不說,你的罪過更大。因爲僧人代表叁寶,你是維護叁寶的,你不是有意敗壞他,你維護叁寶怎麼會沒有功德呢?佛教講一切因果來自你的發心和動機,而世間上對因果的確定是不論動機,只看行爲。你把人打了殺了,就有可能判刑。而佛教就有這個可能——你把這個人殺了不僅沒有罪過,可能還功德無量。佛教是以你的動機來判斷性質,社會上是看你的行爲來判斷性質。

  問:打坐上火怎麼辦?

  師:在調理呼吸上要稍微多加幾口氣。上座時,甚至在中間和最後,多往外呼一呼氣,把你中焦的熱氣呼出去,中焦存有熱氣你的口腔就會潰瘍,感覺口腔火很大,比如口臭、牙齒出血、牙龈紅腫、眼睛有血絲等都是中焦、上焦的火降不下來,所以你必須把它呼出去。這個氣若在胃部以下,你可以把它沈下去,而在胃上方你是沈不下去的。因此,胃以上的氣你必須把它呼出去,你如果想把胃以上的氣沈下去,肯定會感到胃脹、胸悶,你會起煩惱,妄念會更多。因爲妄念源于氣在你的上焦翻騰,氣一動念頭就動,氣停妄念就生不起來了。

  問:我的氣在頭上翻騰。

  師:我教過你們觀想,繼續觀想啊。你可以觀想你的頭上坐著釋迦牟尼佛或者觀音菩薩、彌勒佛、甚至你喜歡的上師。你必須瞬間把他想象勾畫出來,要清晰明了。還可以瞬間想象出你的頭似一朵綻開的蓮花。如果你觀想得很模糊,說明你的形象思維欠缺,原因是你的心太散亂,所以勾畫不出來,你定不住嘛。你只有定在此畫面上,才能瞬間把畫面勾畫出來。正如佛教講的止觀,你只有止在一個問題上,才能觀。止不住,何以觀呢?

  可以想象,若要頭開頂,需要多大的力量。我曾比喻過:當火箭發射時,下面需要數百噸的濃縮燃料,點燃後,所産生的巨大熱能將火箭推向空中。火力不足或燃料不夠都不行。我們體內的中脈就像火箭發射通道,我們的身體就相當火箭發射架,我們腰部以下丹田的力量就如同火箭底部儲存的高能量——高濃縮燃料,點火器就是佛教講的咒語或觀想。修行的道理和物理原理是一樣的。你悟到了火箭發射的原理,你就悟到了修道的原理;你悟到了蓮花開放的原理,你就悟到了修行及開脈開頂的原理。你看到蓮華花與子同時,你就知道佛教講的因果也是同時的。你現世做好事,做壞事,不一定等來世受果報。你的念力強,你現世做,現世就受報,現世就得到好處。

  問:您說作爲佛教徒,首先要學會包容,請問怎樣去包容,包容和縱容的區別是什麼?

  師:包容和縱容當然有區別。如果他的危害面太大,影響很不好,你要是不管,就是縱容。包容是針對個人的傷害,你對我不好,我可以包容你。但你對大家不好,如果聽之任之,那就是縱容。我常跟出家人說,你可以拿你的東西大方,不把它當個東西看,但是你不能拿寺院的東西大方,你不能拿寺廟的東西不當東西,寺廟的東西你是沒有權利大方的,你更沒有權利隨便破壞,扔掉,砸掉。

  東華寺的頭叁張辦公桌,是我2002年從縣政府拿來的。當時縣政府更換新辦公桌,老的不要了都放在走廊裏,我請了個叁輪車當寶貝似把它拉回來。上次見到一個被破壞了,其它兩個不知去向。後來我問出家人,你爲什麼要把那個辦公桌砸掉燒毀?他說那個桌子不好壞了。我說這個“不好,壞了”,只是跟你房間裏的比,要是拿到保安處、菜地或工人的房間裏,那是非常好的辦公桌,怎麼說不好呢?我說,你的辦公桌跟我的一比,那又算個什麼東西?寺院裏好多女衆的屋裏都沒有小桌子,菜地的工作間裏也沒有小桌子,從學校裏拉回來一批桌子,隨便挑一挑,修一修,弄出30張辦公桌一點問題都沒有。結果他們噼裏啪啦全給砸掉,拆了,燒了。你們到保安室看看,桌子是用木板釘出來的。結果你們出家人說桌子不好就砸掉燒了它,那把你的辦公桌跟我的一比,我也把你的辦公桌砸掉燒了算了。什麼樣的人與環境用什麼樣的東西,工地上用那個辦公桌就非常好。你卻都把它砸掉燒了。

  直到現在我還是對我開的第一輛車情有獨鍾…

《行到才得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以事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