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悟,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爲你的能量還沒有激活。但是,就是能量激活了,你降伏不了,被欲望所困,能量漏掉了,也開不了悟。
我們這兒有的小和尚,最困惑的就是這個問題,因爲他的能量是活的,整天鬥志昂揚的,你聽他的聲音都是往上走的,所以他每天就被這件事所困,非常煩惱。實際上他只要一把火就會開悟。他的能量不需要修活,他一生下來能量就是活的,他只要把身心沈澱下來,整合一下再反彈,就解決問題了。
當然,這跟他的年齡有關系。對一個沒有定力的凡夫來說,他的心態絕對是受生理欲望的支配,他的心理一定是受生理的影響。但是,只要有一點定力的人,就不會被生理所左右:他說睡覺就睡覺;他說今天有工作不要睡,就不犯困;他說今天有工作肚子不要餓,給個指令,就真的不餓。他能支配自己的生理。
我常說,一個主宰不了自己身口意的人,沒資格與人共事,也沒資格談成就一番事業。你連自己的身口意都降伏不了,拿什麼本事去與人共事?你自己都做不到,又能要求別人什麼?
雖然開不開悟與身體沒有絕對的關系。但是經絡暢通,精氣神充足,跟身體強壯是有絕對關系的。就像有些練氣功的人,雖然身體的經絡是暢通的,但並沒有開悟開大智慧。而過去那些修禅開了大智慧的人,也沒有出現練氣功的那種感覺——身體有規律地運轉,感覺氣在體內走動等。可見一個身體素質好、心態平穩的人,身體是暢通的。
(有人在打嗝)打坐的時候打嗝,是因爲上座時沒有往外呼氣,念叁字明沒有掌握好技巧,氣憋在胸腔,所以就打嗝。如果念叁字明時把肚子裏的氣念癟,氣再吸進來後直達丹田,不是憋在胸腔,就不會反彈打嗝。另外,平時吃飯只能吃六七分飽,即便這樣,也要半小時之後才能打坐。
年輕人打坐的時候,練習深呼深吸是非常重要的。年輕人的能量在腰部以下,上不來,怎麼辦呢?只有通過深呼深吸來調整。但是,當你的能量還沒有開始往上走的時候,這個階段是比較痛苦的,欲望會變得更強烈。什麼時候你把這股能量扭轉過來了,才能稱之爲人,否則都是被獸性所主導。
打坐的時候,你不給頭腦一件事做,它就會胡思亂想;你給它一件事做,它就不會天馬行空。這時候就産生了所謂的法門,通過這個法門讓萬念歸于一念。到了這一步,你才能說什麼法門都不需要了。如果前面這個萬念歸一的過程沒有完成,你是不可能一上座就達到無爲的。經常聽到有人問:“師父,怎麼打坐啊?”這位師父說:“你坐在那什麼都不要想就可以了。”你怎麼可能坐在那裏什麼都不想呢?只有修完“四禅八定”的人才有資格說所謂的空心靜坐,無門爲門,無法爲法,才有資格說:“我什麼都不想。”
實際上修行全部是靠“想”來完成的,“四禅八定”都是靠有爲法,通過“五遍行”——作意、觸、受、想、思,故意生起一個念頭來修。對于一個剛學習坐禅的人,你讓他什麼都不想是不可能的,必須讓他想一件事或做一件事,比如念佛、觀想、持咒、結手印、數呼吸等這些有爲法,他才不會妄念紛飛。如果功夫分一百步的話,前面一到八十步用的都是有爲法,只有到了九十步才不需要用有爲法,而是靠無爲法來完成。如果前面八十步的有爲法你都修不好,想修好後面的無爲法,那是不可能的。
無論我有多忙,即便在外面出差,早上叁四點都會起來打坐,然後寫微博。有時候我很困很累,但是到了這個時間點,我還是一樣起床,披著棉被用功十分鍾、二十分鍾。這時候即便我在昏沈,打瞌睡,我的架子是不倒的。只要架子不倒,哪怕是處于昏沈狀態,你的能量還是往上走。功夫是靠平時一點一滴地積累,慢慢修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投入一分時間,就有一分的功夫;不投入時間,是不可能有功夫的。當身體上有了功夫,心理上的功夫才會紮實,才不會反彈。身體上沒有功夫,心理上會不會有功夫呢?會有,但不會紮實。就像有時候我們的情緒波動很大,就是因爲我們的心態沒有載體,身體沒有功夫,所以托不住。
一個修行人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固定的作息時間。比如我們出家人早晨是四點起床,到了四點,哪怕你再困也要坐起來,因爲身體有個神經記憶。一個動作你只要連續重複一千遍以上,它就會變成習慣,形成神經記憶。這一千遍我們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呢?假如我們一天坐叁四支香,每天重複叁四次,一年就完成,就形成神經記憶了。
我們出家人有個習慣,看書、看電視,幹什麼都是盤著腿,就是爲了讓生理養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慣性和記憶。比如我躺著不來靈感,怎麼樣躺都不來靈感。但是,只要腿一盤,腰杆子一挺,靈感就來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讀書、思考問題,都是這個姿勢,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用其他姿勢就不容易産生靈感,不容易開智慧。爲什麼有的人翹著二郎腿,手裏夾著煙,一吸煙,點子就來呢?因爲姿勢記憶可以輔助靈感的捕捉。我們出家人最常用的姿勢就是盤腿,或者端端正正、四平八穩地坐著。
養正堂裏面打坐姿勢最好的是LF,他的身體很挺拔,腦袋翹得像雞脖子,從不東倒西歪,就像祖師說的,往那兒一坐,椎骨節節頂,一直是一個姿勢。爲什麼他的身體能始終保持挺直的姿勢呢?我們的身體就像輪胎,裏面沒有氣,輪胎就癟下去;有了足夠的氣,它自然就鼓得圓圓的挺起來。可見LF身體的能量很足,能量不足,就不可能這麼挺拔。另外,打坐昏沈是中樞輸送能量緩慢,腦袋缺氧所致。如果中樞輸送功能正常,腦袋供養不間斷,氣血不缺,就不會昏沈。爲什麼我們早上吃完飯打坐會昏沈呢?這時候頭部的氣血都跑到胃裏幫助消化了。當胃裏的食物消化完進入小腸和大腸,能量回到頭上,頭腦就開始活躍,妄念就隨之增多了。所以吃飽飯後打坐,不是昏沈就是散亂,就這兩種狀態。
問:爲什麼念“叁字明”要憋那麼久呢?
師:不需要憋那麼久,憋得太久,氣往上走,停留在胸腔,妄念會更多。氣憋得久,說明身體比較空,它分散到身體各個角落所耗的時間就長一些。長期憋氣憋得很久並非好事,說明身體一直處于空的狀態,氣不飽和。如果氣很飽和,根本不需要憋那麼久。這是我的親身感受。比如有時候我感冒了身體虛弱,或者這段時間總出差,身體折騰得很累,精氣神不足,我一憋氣就能憋很久,因爲我的身體是空的。如果這段時間我不出差,飲食作息很有規律,身體狀態很好,我吸一口氣就憋不住。因爲身體的空間是滿的,根本不需要憋那麼久。如果身體是空的,就是憋叁十秒也裝不滿。所以你們不要認爲憋得越久越好,什麼事都不能一概而論,要視個人情況而定。法無定法,定法非佛法,否則定法也成了死法。
有時候明師真的很難教學生。對于初學佛的人,你不給他定規矩吧,他無法入門,自己搞得千奇百怪!你給他定規矩吧,他入了門後又無法進步,被那些框框概念框死了。
問:HH師打坐,彎腰駝背,還往左邊倒,是不是氣血不足?
師:對,是氣血不足。男人左邊是氣,右邊是血。你們看我,左耳大,左臉大,左肩膀高。這說明我的氣非常足,所以我的脾氣非常躁,爆發力非常強。左邊臉稍大的男人氣足,氣足的人比較勇敢,有魄力。而右肩膀高,右耳朵高,右邊身體長得結實的男人,比較有耐心和韌性,或者說比較深沈,但是過了度也不好。女人右邊是氣,左邊是血,男人和女人恰好相反。所以在道教裏面,男的叫乾道,女的叫坤道。
問:五官長相跟年齡有關系嗎?
師:什麼時候你修到陰陽平衡了,五官就協調了。五官協調了,思維也就協調了。爲什麼我們左手與右手的手紋,一個代表先天,一個代表後天呢?如果左右手的手紋一樣,說明性格脾氣比較好,不會反複無常。如果不一樣,說明身體不協調。這樣的人今天一個想法,明天一個想法,反複無常。我就是一個典型,今天的想法到了明天就被自己推翻了。這種人只有到了四五十歲,氣血不再往上沖了,性情才會穩定。人的氣血與生理成長是平行的。男人的氣血一般到四五十歲就不再長了,這時候陰陽平衡了,思維也就穩定了。而女人一般到叁十歲氣血就不再長。到了更年期,身體好的,氣血能平衡十年;身體不好的,平衡五年就開始往下跌。世俗人有夫妻生活,到叁四十歲氣血就不再往上升,平衡五年到十年後就開始往下跌。而我們出家人禁欲,加上不間斷地修煉,生活有規律,氣血會一直往上升,升到五六十歲開始平衡,一直平衡到八九十歲死去爲止。
問:師父,您不是說人死是因爲身體的能量耗光了嗎?那禁欲的修行人能量沒有耗光,怎麼會死呢?
師: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人死,是因爲身體的能量耗光了。這有兩種情況:一是能量真正耗光而死。二是能量不再增長後保持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突然下跌而死。因爲人不可能永遠處于一種狀態,這不符合自然規律。這兩者的生命品質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修行人每天都在打坐觀想,能量是往上走的。尤其是修蓮花生法門很注重頭部觀想,在開始修這個法門的那一刻,它就把你的能量扭轉往上輸送了。有些修行人教人家觀想腳底,觀想下丹田,把意識都拉到了下面。如果一直這樣觀想,到死的時候,意識就從肚臍眼出去,進入餓鬼道,或者從腳底出去,進入地獄道。學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後,意識從頭上出去,才能往生天道或西方極樂世界。既然如此,爲什麼活著的時候不把意識放在頭頂上,放在眉間,或者隨著呼吸進出呢?
問:師父,是不是某個階段需要把意念放在腳底或者下丹田呢?
師:不需要!尤其是年輕人,你只要把意識放在下丹田,晚上一定會漏丹。所謂的氣沈丹田是指過了五十歲的人。但是,如果你五十多歲了,身體依然很好,像叁四十歲,你也不能這麼做。或者你只有四十來歲,但身體枯萎了像五六十歲,你的意識就可…
《輕重緩急就是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